(共28张PPT)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统编普通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1.梳理石器时代的时序数轴图,厘清石器时代的历史分期。(时空观念)
2.梳理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早期文明产生的多源性和统一性。(家国情怀)
3.通过对生产力提高、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的分析,认识国家产生的条件。(唯物史观)
4.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分析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学习目标
重点: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源性,早期国家的特征。
难点: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重点难点
[时空观念]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⑴石器时代:考古学把人类使用石制工具进行生产的时代,称为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因石器制作技术的不同被区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①旧石器时代: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②新石器时代: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元谋人距今
约170万年
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
北京人距今
约70-20万年
打制石器 渔猎采集
群居生活 学会用火
根据教材,概括中国旧石器时期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思考点
观察左图,你能指出中国早期人类分布基本特点吗?
分布广泛,但主要是沿黄河、长江分布
蛋壳黑陶杯
红山玉龙
良渚玉琮
仰韶文化 彩陶
结合教材,概括中国新石器时期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打磨石器,使用陶器
原始农业,饲养家畜
修建村落,逐渐稳定
不同地区各具特色
根据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特点,谈谈中华文明起源特点的认识。
分布广泛、多元一体
彩陶纺轮
新石器时代晚期
旧石器时代晚期
原始社会的阶段划分
【问题探究】以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为例,父系氏族社会具有哪些特点?
等级 随葬品数量 随葬品品种 墓主身份
1 百件以上,多则数百件 以玉器为主,随葬玉钺、玉琮,无生产工具 神王(最高统治者)
2 几十件至百件 玉器远多于其他器物,随葬玉钺、玉琮 公侯,掌握较多财富
3 几十件左右 玉器多于陶、石器,玉钺、玉琮仅随葬其一 宗教显贵或军事权贵,拥有相当财富
4 十几件至几十件 玉器与陶、石器数量相近,随葬石钺 首领,有一定财富和地位
5 几件至十几件 少或无玉器,多陶、石器,随葬石钺或石镞 上层平民,有一点私产
6 一件或几件 只有陶、石器 普通平民
7 基本为零 社会地位最低下人群
——摘编自许鹏飞《良渚文化墓葬及其反映的社会结构与形态》
贫富分化,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出现权贵阶层;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门槛。
三皇
黄帝
颛顼
帝尧
帝喾
帝舜
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说法之一)。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
二、从部落到国家
1.三皇五帝
“万邦”时代
“禅让”
部落向国家转变,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生产力发展
剩余
产品
私有
财产
部落战争掠夺财产
贫富
分化
战俘成为奴隶
阶级
出现
奴隶
制度
国家产生
【学思之窗】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 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 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关于启的继位,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的表述?
(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2、夏朝
客观条件限制:记载内容无可靠验证
主观条件限制:史书记载带有较大主观性,因人物立场,能力水平而产生不同。
国家性质:公天下 → 家天下
权力传承:传贤 → 传子
社会转型:原始公有制 → 奴隶私有制
(2)政治:①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②中央设机构与职官,直接统治
③地方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
实质上是一种松散的联盟
(3)文化:历法:《夏小正》
遗存: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遗址。
考证历史之法——二重证据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文献资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考古资料)……我辈固得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此二重证据法,唯在今日始得为之。国学大师、历史学家——王国维
三、商和西周
1.商朝
(1)建立:
(2)政治:
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
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
①国家机构更加完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②国家管理实行内外服制。
外服之地只是间接地受商统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往往视商之国力盛衰而定。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多次迁都后定都于殷。
内服
外服
内 服
外 服
(3)考古发现:甲骨文、青铜器
甲骨文 青铜方鼎 妇好鸮尊 兽型觥
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使《史记·殷本纪》成为信史,而《史记·殷本纪》在帝王、世次、称号上的一些错误,也因此而得到纠正。
——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中国史·夏商周时代》
2.西周
(1)建立: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利簋 拓片
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尚书·牧誓》
(2)政治:①分封制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
◎分封等级结构示意图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篇》
(2)政治:②宗法制
大宗
嫡长子
余嫡子及庶子
小宗
小宗
小宗
大宗
(宗主)
卿
大夫
大宗
士
大宗
天子
庶人
小宗
嫡长子(嫡长孙……)
嫡长子(嫡长孙…… )
嫡长子……
嫡长子(嫡长孙…… )
诸侯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公羊传》(隐公元年)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弟子,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左传》(桓公二年)
大宗
(宗主)
小宗
(大宗)
小宗
(大宗)
小宗
(大宗)
宗法制
分封制
九鼎
七鼎
五鼎
三或一鼎
礼乐制度
确定秩序、巩固统治
统一的文化心理认同
(3)衰亡: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共和行政”
公元前770年
平王东迁,建立东周
◎周公塑像
3.商周时期的社会经济
私田
私田
私田
私田
私田
私田
私田
私田
(1)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土地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孟子·滕文公上》
大盂鼎 大克鼎
(2)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
对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时的工匠已经掌握了决定青铜器功用的铜与锡的配置比例。
——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中国史·夏商周时代》
◎井田制示意图
探究:早期国家的特点?
政治: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神权下降,民本思想产生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国同构,注重历史传承
③中央权力逐渐加强,但尚未形成集权
经济:①土地国有,集体劳作
②青铜铸造发达
③农具以石木为主
文化:①礼乐制度
②象形文字
③天下开始形成统一的心理文化认同
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我讲过,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明5000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2019年8月19日)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旧石器时代:元谋人、北京人
新石器时代
三皇五帝:炎黄部落联盟、禅让、“万邦”时代
夏朝: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商朝:内外服制、甲骨文、青铜器
西周
商周时期的社会经济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
分封制
宗法制
“国人暴动” 与“共和行政” 、西周灭亡
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井田制
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
原始社会:中华文明的曙光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的更替
【课堂总结】
原始社会的阶段划分
2.神话传说及民族学研究表明,中华民族的远祖可分为华夏、东夷、苗蛮三大文化集团;考古学家夏鼐发表的《碳十四测定年代和中国考古学》把中国远古文明分为七个区域。据此可知
A.神话传说完全符合真实的历史 B.历史研究必须依赖考古发掘
C.中国文化的起源具有多元特点 D.中国文化华夷之辨根深蒂固
C
1. 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
A.城中发现20多万千克的炭化稻堆积 B.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
C.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 D.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
B
课堂练习
3.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遗址,在空间上分为宫殿区、内城与外城三部分。古城还有祭坛、贵族墓地、手工业作坊等处。良渚先民创造出一套包括玉璧、玉琮、玉钺在内的玉礼器系统。据此可知,当时可能
A.青铜铸造技术成熟 B.形成礼乐制度
C.氏族制度不复存在 D.出现早期国家
4.《礼记 礼运篇》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一记载反映了
A.分封制开始出现
B.阶级矛盾尖锐
C.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D.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D
C
5.甲骨文的内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纪录。其占卜的内容涉及天气晴雨,农作收成,打猎、祭祀等。这一信息说明商朝
A.“家天下”的制度开始确立
B.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C.以血缘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D.神权和王权相结合
6.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
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 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
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 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