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历史第一册堂堂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历史第一册堂堂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09 18:0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历史第一册堂堂练
1.《淮南子》记载,尧治天下时,“其导万民也,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这表明我国原始农业( )
A.生产环境恶劣 B.开始精耕细作 C.受到气候限制 D.生产因地制宜
2.“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下列属于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重要标志的是( )
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的出现 ③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④使用天然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观察下面一组石器图片,据此可知,当时的原始居民( )
A.已从事农业生产 B.以捕鱼狩猎为生
C.过穴居野外生活 D.会人工种植水稻
4.“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参观河姆渡遗址时说,河姆渡先民开拓了人类稻作文明史,表明浙江余姚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这反映了( )
A.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B.手工业成为当时主要的生产部门
C.河姆渡居民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D.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起源地之一
5.考古学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木结构水井,在半坡遗址发现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当时的居民们( )
A.过着定居生活 B.使用磨制石器 C.学会制作陶器 D.饲养家禽家畜
6.假如你穿越时空,回到原始社会,品尝下图中人物蒸的米饭,那么你应该到( )
A.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县 B.三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C.七千年前的浙江河姆渡 D.六千年前的陕西半坡村
7.下面两幅图片是原始居民居住场所复原图,下面关于它们的相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出现在我国黄河流域 B.作用都是避免干燥闷热
C.表明当时阶级分化明显 D.都体现因地制宜的智慧
8.2019年,北京平谷上宅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中发现了大量陶器、磨制石器和半地穴式房屋遗存,这类考古发现还出现在( )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人类在长期的采集、狩猎生活中熟悉了动植物的习性,逐渐学会了栽培农作物和饲养动物。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材料二 在村里,无论是方形的还是圆形的房屋,多为半地穴式。半坡人获得食物的途径有以下三种:一靠狩猎,从出土的许多石或骨的箭头来看,半坡人已学会使用弓箭;二靠捕鱼,他们已发明了渔网;三靠种植,半坡人大量使用石铲、石斧、石锄、砍伐器等生产工具,已进入比较发达的原始农业阶段。现已发现的半坡人盛粟的罐和粟腐朽后的遗物,证明半坡人学会了栽培粟。半坡人还制作了大批彩陶。总的来看,这些彩陶图案,如游动的鱼,奔驰的鹿,应是他们渔猎的写照。
材料三 在山东大汶口遗址(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之一)中,考古学家发现墓葬133座,其中10号墓随葬品最多,有170多件,除大量的陶器和石器外,还有制作精美的玉器、绿松石等。而有的墓葬中随葬品很贫乏,4个墓总共只有17件,为陶器、纺轮等。
(1)根据材料一,我国原始农业多兴起于什么地方?分析原始农业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明半坡人已过上定居生活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中不同墓中随葬品的情况,指出当时出现的历史现象,并分析原因。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现包括近10万件石器,大量的动物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层等,其中中下部灰烬层最厚处可达六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植物种子等。
材料二 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发现了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等堆积物,最厚处达1米。从完整的谷粒外形看,其属于栽培的籼稻稻谷。这些遗物分布在400平方米的范围内,说明当时有丰富的粮食储存。
材料三 半坡遗址的总面积有十万多平方米,这是一个原始氏族公社时期的聚落。由于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了大面积的发掘,收获是很丰富的。比较完整的房屋遗迹发现了40多处,此外还有储藏东西的窖穴100多个,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达万件之多,烧制陶器的窑址六座,还有遗留下来的许多兽骨、果核和腐烂的粮食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考古发现的近10万件石器,说明北京人使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考古发现有大量灰烬层,其中中下部灰烬层最厚处可达六米”,这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中的考古发现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个半坡遗址出土的代表性彩陶。
(4)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研究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是什么?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的意思是,让住水边的人从事渔业,住山林的人从事林业,住川谷的人从事牧业,住平原的人从事农业。这体现了我国原始农业因地制宜进行生产的原则。故选D。
2.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天然火是原始人类最早使用的火,它并不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
3.答案:A
解析:“石铲(翻土)”“石刀(收割)”“石磨盘(谷物加工)”都属于农业生产工具,表明当时的原始居民已经开始从事农业生产,A正确;B、C、D在图片中未体现,排除。
4.答案:D
5.答案:A
解析:在河姆渡遗址,考古学者发现了木结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他们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半坡遗址的居住区,有房屋,窖穴,壕沟,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和烧制陶器的窑场,这表明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已经开始定居生活,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6.答案:C
解析:原始农耕居民的代表主要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主要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主要种植粟,C正确,排除D;A、B是我国早期人类的代表,不会种植农作物
7.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和河姆渡人的干栏式房屋差异是由于南北自然环境的不用造成的,南北劳动人民根据不同的自然气候条件建造了各具特色的房屋,体现了劳动人民因地制宜的智慧,D项正确;出现在我国黄河流域的是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人的干栏式房屋出现在长江流域,排除A项;半地穴式房屋的作用是防寒保暖防风沙,干栏式建筑的作用是通风防潮,排除B项;房屋类型的差异体现不出阶级分化,原始社会末期出现阶级分化,排除C项。故选D项。
8.答案:D
解析:陶器、磨制石器和半地穴式房屋是半坡遗址的特征,ABC错误,故选D。
9.答案:(1)大河流域。使人类进入农耕文明,过上定居生活;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重要物质基础。
(2)半坡人住半地穴式房屋;半坡人进入比较发达的原始农业阶段;半坡人通过狩猎和捕鱼来补充食物;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等等。
(3)贫富分化。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1)第一小问,由“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可知,我国原始农业兴起于大河流域。第二小问,由材料“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及所学知识即可回答。
(2)由“无论是方形的还是圆形的房屋,多为半地穴式”“三靠种植……已进入比较发达的原始农业阶段”“半坡人还制作了大批彩陶”等即可说明。
(3)材料“10号墓随葬品最多,有170多件……而有的墓葬中随葬品很贫乏,4个墓总共只有17件,为陶器、纺轮等”说明不同墓中陪葬品的数量有多有少,体现的是贫富分化,贫富分化的出现源于生产力的发展。据此作答即可。
10.答案:(1)打制石器;北京人会使用火。
(2)会种植水稻,有丰富的粮食储存。
(3)人面鱼纹彩陶盆。
(4)遗址和文物。
解析:(1)北京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使用的生产工具是打制石器。“考古发现有大量灰烬层,其中中下部灰烬层最厚处可达六米”,这说明北京人会使用火。
(2)由“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发现了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等堆积物,最厚处达1米。从完整的谷粒外形看,其属于栽培的籼稻稻谷。这些遗物分布在400平方米的范围内,说明当时有丰富的粮食储存”可以看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是会种植水稻,有丰富的粮食储存。
(3)半坡遗址出土的代表性彩陶是人面鱼纹彩陶盆。
(4)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研究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是遗址和文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