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历史第一册堂堂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历史第一册堂堂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09 18:0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历史第一册堂堂练
1.《史记》中记载:“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考古学家在河南登封王城岗发现一处城址,该城址被认为是传说中夏的都城阳城。这些材料反映了我国( )
A.农耕文明萌芽 B.早期国家产生 C.华夏族的形成 D.郡县制的推行
2.禹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里“家天下”的出现标志着哪一种制度的产生?(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选举制
3.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标志着( )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 B.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
C.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
4.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是每个人了解家族来龙去脉的重要资料。要从家谱中了解我国早期国家相关的历史,下列可选择的人物是( )
A.姬昌 B.桀 C.汤 D.武丁
5.利簋铭文中有“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克昏夙有商……”的记载;《尚书》中有“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等语。这说明历史材料( )
A.能够相互印证 B.难免自相矛盾 C.经常难辨真假 D.多为史学著作
6.“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引文体现的是西周时期的( )
A.禅让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7.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姓起源于母系社会,氏大量产生于周朝。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屠等:有的以官职为氏,如司马、史等;那么魏、鲁、韩等氏应是( )
A.以排行为氏 B.以所居地名为氏
C.以封地(国)为氏 D.以祖先名字为氏
8.明君兴国,昏君误国。下列有关夏、商、周君王的叙述,对应正确的是( )
A.周武王—涿鹿之战,灭商建周 B.商纣—任用贤臣,建立商朝
C.周平王—专断横行,“国人暴动” D.夏桀—荒淫无度,暴政亡夏
9.制度创新伴随着历史的发展,推动者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提出继承人问题。有人推荐共工,尧于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推荐舜,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尧摄行政事8年。尧死后,舜才正式主特联盟的事务。舜年老时用同样的办法把位子让给了禹。
材料二:据史书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
材料三: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信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制度?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制度的实质和先后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人物。
(2)材料二本质上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
(3)材料三反映出西周建立后实行了什么制度?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时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
10.国家的产生和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以“夏商周时期”为主题开展探究性活动,请你完成活动任务。
任务一【阐述·图文信息】
(1)下面场景见证了夏商周时期的重大历史史实。请对下面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史实进行阐述。
任务二【呈现·早期文明】
利簋——证明我国青铜工艺的高超。该文物内壁铭文明确记载“武王伐纣”之役发生在某年“甲子”日的早晨。据此古代史上这一著名的战役有了一个绝对年代,为商周两代的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年代依据。
(2)根据材料,指出利簋的发现有何重要史学价值。
发明以前的口头知识不利于传播和积累,原始人类使用了结绳、刻契(刻符号)、图画的方法辅助记事。传说文字起源于仓颉造字……从历史的角度看,汉字系统不可能是由一个人发明的,仓颉应该是在汉字的搜集、整理、统一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所以被认为是汉字的创造者。
(3)从文字起源传说中,提取较为可信的历史信息。
任务三【鉴往·启迪未来】
(4)题引:“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三字经》。《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请以“鉴往·知来”为题,写一篇150字的小短文。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中《史记》的记载和考古发现都反映出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故选B。
2.答案:C
解析: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这是王位世袭制的开始。故选:C。
3.答案:B
解析:A.根据所学可知,早期国家并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并没有实现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B.根据材料可知,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说明夏朝已经建立国家,故B项正确。C.材料总并没有夏朝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对比,故得不出其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故排除C项。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是秦朝统一六国之后,才逐渐形成的,故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选:B。
4.答案:B
解析:夏朝是我国第一个王朝,桀是夏朝最后一个王,选择桀可以了解夏朝国王家族世系等。故B符合题意。ACD都比桀出现的晚,排除。故选:B。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武王伐纣的相关知识。由“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可知,这表明两则材料互为印证,A正确。故选A。
6.答案:D
解析: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据“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知,这体现了西周时期的分封制,D项正确;禅让制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排除A项;宗法制是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排除B项,郡县制出现在秦朝,排除C项。故选:D。
7.答案:C
解析: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周天子实行分封制。周公旦被分封为鲁国国君。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建立了韩国、赵国和魏国。鲁国、韩国和魏国灭亡后,其后代便以封地(国)为氏。故选:C。
8.答案:D
解析: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个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荒淫无度,建造豪华宫室,强迫人们服劳役,统治非常残暴,导致了夏朝的灭亡;B.商纣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修筑豪华宫殿,制作炮烙之刑,镇压人民,导致了商朝的灭亡;A.涿鹿之战是黄帝和炎帝进行的战争;C.周厉王时发生了国人暴动。故选:D。
9.答案:(1)制度:禅让制;实质: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人物:尧、舜、禹。
(2)现象: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3)制度:分封制。原因:西周疆域辽阔,靠原始通信方式很难直接管辖。
解析:(1)由材料一“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务。舜年老时用同样的办法把位子让给了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禅让制。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的时候,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转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人物:尧、舜、禹。
(2)依据材料二“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可知,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禹传子,家天下”,标志着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3)依据材料三“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可知,材料与西周实行分封制有关。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西周通过分封,巩固了统治,大大改变了夏商时的松散状态,迅速成为疆域辽阔,影响巨大的国家。原因:西周疆域辽阔,靠原始通信方式很难直接管辖。
10.答案:(1)二里头遗址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这里还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等,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通过牧野之战,周武王推翻了商王朝的统治,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利簋器内底铸铭文4行33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利簋采用上圆下方的形制,是西周初期铜簋的典型造型,同时也是中国古人对天圆地方这种古老观念的体现。利簋对于研究武王伐纣和周人的思想观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3)原始人使用结绳、刻契的方式辅助记事,文字系统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
(4)夏商的灭亡说明暴政容易导致亡国,只有得人心者才能的天下。夏朝的最后一个君主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的反抗;商朝的最后一个王纣,对外征伐,耗费国力,同时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他们都导致了王朝的灭亡,由此可知,暴政容易导致亡国,只有得人心者才能的天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