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如下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别是( )
A.秦、楚、齐、燕 B.齐、楚、秦、燕
C.燕、秦、齐、楚 D.燕、齐、楚、秦
2.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不仅兼并小国,而且大国之间也出现兼并现象。这突出反映了( )
A.变法使各国实力增强 B.统一趋势增强
C.各国君主争霸野心强烈 D.分封制彻底崩溃
3.下列战役属于战国时期的是( )
①涿鹿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马陵之战 ④长平之战 ⑤城濮之战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④⑤
4.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这说明商鞅变法( )
A.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B.维护了旧贵族的利益
C.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 D.壮大了秦国军事力量
5.“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据此可知,商鞅变法的影响在于( )
A.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B.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
C.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D.为秦实现统一奠定基础
6.下图所示的水利工程被称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它是( )
A.灵渠 B.都江堰 C.白渠 D.大运河
7.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合理利用自然条件,设计精心。他设计的鱼嘴,作为分水坝将岷江之水一分为二,外江排洪,内江灌溉;在内江下游凿山开出宝瓶口,引水入渠,灌溉农田;建飞沙堰作为滚水坝,使得汛期内江之水排入外江,并起到冲刷泥沙的作用。材料意在强调都江堰( )
A.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B.历史悠久,造福千秋
C.充分反映了我国人民的智慧 D.是一座综合性水利枢纽
8.岷江出山口弯道处的分水堤将岷江分为两条江;内江直接通向成都平原,主要用于航运和灌溉;外江通往长江,主要用于泄洪和排沙。都江堰结合弯道环流原理,实现了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材料强调了都江堰的修建( )
A.不违农时,尊重规律 B.乘势利导,因地制宜
C.人定胜天,天顺人愿 D.听天由命,逆天无功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七雄;谁都知道以秦为最强。然而当其初年;实以秦为最弱。
——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三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国地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卫鞅”“孝公”分别是指谁?
(3)材料三中“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指什么?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和作用是什么。
10.材料论述
材料一:鱼嘴与其上游的百丈堤及其下游的内、外金刚堤联合作用,可自动将岷江上游的水流,按照丰水期“内四外六”、枯水期“外四内六”的比例,引入灌区,其工作的原理,满足弯道水流“大水走直、小水走弯”的规律。
——摘编自李可可、黎沛虹:《都江堰—我国传统治水文化的璀璨明珠》
材料二:见下图
(1)根据材料,概括修建都江堰工程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2.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大国兼并小国,大国相互兼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局部统一,即统一趋势增强,B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变法、分封制的内容,排除AD;题干强调的是兼并,而不是争霸,排除C。故选:B。
3.答案:B
解析:战国时期各国都有统一中国的雄心;彼此之间的战争更频繁;规模更大;并且都具有兼并的特点;著名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楚之间的战争;涿鹿之战是上古时期黄帝联合炎帝与蚩尤进行的战争。故选B。
4.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死亡后他所推行的新法也没有被废止,说明商鞅推行的新法得到了民众的拥护,即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A项正确。商鞅变法被旧贵族势力所反对,没有维护旧的政治经济秩序,排除B项商鞅变法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这不是没有废除商鞅变法的原因,排除C项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奖励军功不是没有废除商鞅变法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商君相秦”“内立法度”“国富民强”“并六国而成帝业”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故选D。
6.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所示的水利工程被称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它是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谨”,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B符合题意。故选:B。
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充分、合理利用自然条件,设计精心”他设计的鱼嘴,作为分水坝将江之水一分为二,外江排洪,内江灌溉在内江下游凿山开出宝瓶口,引水入渠,灌溉农田;建飞沙堰作为滚水坝,使得汛期内江之水排入外江,并起到冲刷泥沙的作用。”可知,材料内容强调的是李冰修建都江堰时精心的设计,充分反映了我国人民的智慧,C项正确AB项是都江堰的影响,D项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地位,但与材料强调都江堰的建设技术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分水堤的作用和“结合弯道环流原理”体现了都江堰的修建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环境,乘势利导,因地制宜,B项正确;《齐民要术》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违农时,排除A项;材料强调了都江堰修筑充分利用当地地理条件,因势利导,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体现不出人定胜天,天顺人愿,排除C项;材料强调了都江堰的修建利用当地地理条件,因势利导,听天由命、逆天无功不符合材料和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1)商鞅变法。
(2)商鞅;秦孝公。
(3)统一度量衡。
(4)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作用:激发生产者的积极性;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削弱贵族世袭特权;富国强兵;为兼并六国打下坚实基础。(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10.答案:(1)防洪、灌溉功能。
(2)观点1:都江堰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论述:①都江堰以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为主要组成部分,互相配合,相互作用,可达到自动分水、自动泄洪、自动排沙等目的,成功避免了水利工程常见的洪水冲击和泥沙淤积等问题。
②都江堰防洪、灌溉并举,消除了水患,灌溉了农田,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③都江堰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利用、协调自然的成功典范。
结论:综上所述,都江堰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和智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