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1.汉光武帝统治时期的繁荣局面被称为“光武中兴”,“中兴”的含义是( )
A.恢复了汉朝政权和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B.以改变统治政策来减轻对人民的剥削
C.通过释放和禁止残害奴婢来实现平等
D.提倡节约和惩办贪官污吏以改变风气
2.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下列有助于“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措施有( )
①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
②实施“推恩令”,统一铸造五铢钱
③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④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下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与光武帝及“光武中兴”无关的是( )
A.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 B.多次下令释放奴婢
C.并郡县,裁官员,治贪污 D.外戚和宦官交替辅政
4.毛泽东在《后汉书·光武帝记》批注中称东汉光武帝刘秀是“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打仗的皇帝”,该皇帝曾诏令说:“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开砖吏妄杀之路,其蠲(juān)除此法,同之内部”。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 )
A.释放奴牌,级和矛盾 B.监管官吏,惩处贪官
C.合并郡县,故减官员 D.废除酷法,减轻刑罚
5.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东汉中后期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历任皇帝昏庸无道 B.宦官外戚交替专权
C.黄巾军大起义爆发 D.地方军阀割据混战
6.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关于黄巾起义的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时间:公元184年 领导人:张角
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作用:使东汉政权土崩瓦解
A.时间 B.领导人 C.口号 D.作用
7.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以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起义军头裹黄巾,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这一“起义”( )
A.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B.动摇了西汉的统治地位
C.使得西晋从此走向衰落 D.使得前秦很快土崩瓦解
8.张角创立太平道,经过10多年在社会底层传教,信徒已有数十万。184年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根据材料,张角起义的特点有( )
①利用宗教宣传起义 ②有组织、有准备 ③起义规模巨大 ④起义军力量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武帝即位的第二年,他首先下令,凡被卖为奴隶而希望回到父母身边者,都可获得解放,又于建武六年,将王莽时期因触犯律法被贬为奴的民众全部赦免,恢复了他们的庶民身份。同年,降低了王朝因军事财政不足而施行的十税一的田租,恢复了西汉三十税一的税制,缓和了民众的不满情绪。建武七年,光武帝又断然实行兵制改革,废除了郡兵制度,翌年彻底废除征兵制度,让农民专心从事农耕。
——摘编自《秦汉帝国:中国古代帝国之兴亡》
材料二:这一局面是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利用皇帝作为工具进行斗争的产物。皇帝小时,大权掌握在母亲及其娘家一方组成的外戚手中,皇帝长大后,要夺回大权只能靠身边的宦官,于是宦官乘机专权。
——摘编自《考试周刊》
材料三:
中平元年(184年),左图人物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自称“天公将军”,率领群众发动起义,史称“黄巾起义”。二十万黄巾起义军经过九个月的激烈战斗,先后均被残酷地镇压下去。但他们在战斗中表现的英雄气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却表明,人民是不甘心任统治者宰割的。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光武帝采取的统治措施。光武帝实行这些措施促使了哪一盛世局面的产生?
(2)材料二中的“这一局面”指的是哪一局面?
(3)材料三图示人物是谁?根据材料三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黄巾起义的历史影响。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秀洛阳建东汉,释奴减租并郡县;精兵简政废苛法,任用廉吏惩贪官。
材料二 光武中兴太短暂,宦官外戚争专权;黄巾起义平息后,东汉瓦解割据现。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光武帝采取的统治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巾起义领导者是谁?写出这次起义爆发的时间。
(3)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社会有哪些变化?原因有哪些?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汉光武帝统治时期的繁荣局面称光武中兴,光武中兴的含义是恢复了汉朝政权和社会的安定与发展。光武帝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A正确。汉武帝改变统治政策是为了稳定社会局面,排除B;通过释放和禁止残害奴婢是稳定社会局面,排除C;提倡节约和惩办贪官污吏是光武帝的统治政策,不是为了改变风气,排除D。故选A。
2.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光武帝励精图治,他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开创了光武中兴,①③④正确,A项正确;汉武帝实施“推恩令”,统一铸造五铢钱,排除②,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3.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结合所学可知,东汉中期以后,从和帝开始,东汉政权内部,出现了外戚、宦官轮流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这种情况,贯穿于整个东汉中后期的历史,成为东汉政治史的一个重要特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动摇了东汉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所以D与光武帝没有关系。ABC都与其有关。故选:D。
4.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东汉光武帝曾诏令说:“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ān)除此法,同之内郡。”,可知,光武帝刘秀颁布诏书,以为今边郡盗谷五十斛即定为死罪,是开酷吏妄杀之路,故宣布废除此法,与内地郡国相同。因此,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废除酷法,减轻刑罚,D符合题意。ABC均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东汉中后期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东汉中后期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是宦官外戚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慢慢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落。故选B。
6.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带兵叛乱,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采取“推恩令”,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既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又分封同姓诸侯王,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国家统治,故B项正确;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的正统地位,实现了思想大一统,该项不符合史实,且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分封制的原则发生改变,故C项错误;“推恩令”基本上解决了王国问题,选项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故选:B。
7.答案:A
8.答案:D
解析: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据“张角创立太平道,经过10多年在社会底层传教,信徒已有数十万。184年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可知,张角起义的特点有:利用宗教宣传起义;有组织、有准备;起义规模巨大;起义军力量大。包含①②③④的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9.答案:(1)下令释放奴婢,减轻赋税,废除征兵制度,减轻农民的负担等;光武中兴。
(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3)张角;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解析:(1)根据材料一可知,光武帝采取的统治措施是下令释放奴婢,减轻赋税,废除征兵制度,减轻农民的负担等。光武帝实行这些措施促使了光武中兴盛世局面的产生。
(2)材料二中的“这一局面”指的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权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3)材料三图示人物是张角,根据材料三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巾起义的历史影响是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10.答案:(1)释放奴婢,减轻租税,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减轻刑法,惩处贪官污吏。
(2)张角;184年。
(3)东汉政权走向衰败。原因: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农民起义爆发,割据势力的出现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