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历史第一册堂堂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历史第一册堂堂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09 18:2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1.下图描绘了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的情景。该作品( )
A.反映了中原与西域的交流频繁 B.能够完整地还原历史真实
C.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D.具有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
2.《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这里的“凿空”指( )
A.开辟海上交通 B.张骞通西域 C.设置西域都护 D.甘英出使大秦
3.张骞为国分忧勇敢应募,曾两次被匈奴抓住,扣留了十余年,“持汉节不失”最后坚持完成使命。其精神品质值得赞扬的是( )
A.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 B.敢于反抗的革命精神
C.救死扶伤的抗疫精神 D.不忘初心的开拓精神
4.“汉家西域是谁开,博望功成事可哀。断送壮夫知几许,换将胡物过东来。”诗歌意在强调( )
A.张骞为东西交流作出巨大贡献 B.汉武帝以武力促进东西方交流
C.班超开通西域带来的积极影响 D.丝路开通的意义在于物品交换
5.西汉时,中原地区出现了良种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外来物产。这一时期,丝绸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打井和炼铁等技术。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汉朝科技的进步 B.西域人对丝织品的追捧( )
C.丝绸之路的开辟 D.中外农业生产水平提升
6.龟兹五铢钱是丝绸之路北道流通的一种铜币,铸有汉文和婆罗谜文(古印度文字)两种铭文,在新疆轮台、库车等地均有出土。这可用于佐证当时( )
A.吐蕃与汉文化往来 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国家钱币规范进程 D.丝绸之路开通原因
7.“通过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绸、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等传到西方,佛教、伊斯兰教,阿拉伯的音乐和舞蹈也来到了中国”,这段材料说明丝绸之路促进了(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民族融合的加强
C.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中外文明的交流
8.据《汉书》载,西域都护统管西域诸国,各国“自译长、域长、君、监、吏、大禄、长、千长、都尉、且渠、当户、将、相至侯王,皆佩汉印绶”。这表明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
A.有利于丝绸之路的开辟 B.标志西域纳入汉朝版图
C.加强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D.杜绝西域诸国军事冲突
9.“汉族、汉字、汉文化……”“汉”与汉朝的强盛有很大的联系。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穿钱的绳子)朽而不可校(计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 平准书》
(1)材料一描述的情景出现在哪个时期?请概述出现这一情景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张骞通西域路线图。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汉朝时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道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3)“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哪个朝代?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今“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
10.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是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元年间(公元前140—前135年),汉武帝从匈奴降者口中得知,大月氏迁向西方后,深怨匈奴而图报复,却找不到盟友共击匈奴。于是下令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张骞毅然应募,于公元前138年出使西域。他途经匈奴,被匈奴捉住并扣留了10余年,趁匈奴发生内乱时脱身,于公元前126年回到长安。
材料二: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皇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逐渐密切起来,汉武帝每年派往西域的使者,多则十几次少则五六次,每次多达百余人甚至数百人。
——《大国崛起:把握中国四大王朝的历史脉象》
材料三:没有张骞出使西域,也就不会有丝绸之路的开辟。没有丝绸之路的开辟,也就不会有了汉朝和西域以及和欧洲文化的文流。所以,通西域的意义十分重大。
——张岂之(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材料四: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
——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西域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张骞通西域的作用。
(3)丝绸之路开通前东西方文明之间几乎是隔绝的,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文明之间互通有无。写出从中国传到西方和从西方传到中国的物产各一例。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说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现实价值。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张骞出使西域。依据图片下方信息“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及所学可知,该作品描绘了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的情景,西汉政府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该作品是壁画,具有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D符合题意。图片不能反映中原与西域的交流频繁,也不能完整地还原历史真实,A、B排除。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C错误。故选D。
2.答案:B
3.答案:D
解析:张骞“曾两次被匈奴抓住,扣留了十余年,持汉节不失最后坚持完成使命”,体现了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开拓精神,D项正确;材料信息与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救死扶伤的抗疫精神无关,排除AC项;“持汉节不失”体现了的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排除B项。故选:D。
4.答案:A
解析:“汉家西域是谁开”反映的是张骞通西域,“换将胡物过东来”反映的是物品的交流,故诗歌意在强调张骞为东西交流作出巨大贡献,A正确。开通西域的人物是张骞,不是班超,也不是汉武帝以武力开通的,排除B、C。题干强调的是张骞的贡献,而不是丝路开通的意义,排除D。
5.答案:C
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龟兹五铁钱是丝绸之路北道流通的一种铜币,铸有汉文和婆罗谜文(古印度文字)两种铭文,在新疆轮台、库车等地均有出土”可知,龟兹五铢钱是丝绸之路上使用的一种铜币,说明中外经济交流频繁;上面的铭文既有汉文也有外文,体现了中外文化交流,故B项正确;该钱币出现在丝绸之路北道,与吐蕃的位置不符,排除A项;这种钱币用于外贸,不能说明“国家钱币规范进程”,排除C项;丝绸之路开通的原因是汉武帝希望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B。
7.答案:D
解析:依据“通过这条路,中国的丝绸、造纸、火药、印刷术等传到西方,佛教、伊斯兰教、阿拉伯的音乐舞蹈也来到中国。”和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体现了中外文明的交流,D正确;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但是题干没有体现,A排除;题干反映的是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交流而非民族融合,也没有体现大一统局面的形成,BC排除。故选:D。
8.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西域都护统管西域诸国”可知,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对西域地区进行统治管理,将西域地区纳入我国管理版图,扩大了西汉的统治疆域,故B符合题意;张骞出使西域有利于丝绸之路的开辟,排除A;西域都护府的设立加强中央对西域的管辖,不是西藏的管辖,排除C;西域都护府的设立不能杜绝西域诸国军事冲突,排除D。故选:B。
9.答案:(1)文景时期。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皇帝的榜样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2)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3)西汉(或汉代)。历史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今天,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
10.答案:(1)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2)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
(3)从中国传到西方:丝绸、漆器等。从西方传到中国: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核桃、葡萄、石榴、首营等。
(4)有利于打破贸易壁垒,促进沿途各国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沿途各国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解析:(1)根据材料一“大月氏迁向西方后,深怨匈奴而图报复,却找不到盟友共击匈奴。于是下令召募使者出使大月氏,张骞毅然应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2)根据材料二“西汉皇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逐渐密切起来”、材料三“没有张骞出使西域,也就不会有丝绸之路的开辟。没有丝绸之路的开辟,也就不会有了汉朝和西域以及和欧洲文化的文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通西域的作用是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开辟了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
(3)根据所学可知,通过丝绸之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因此,从中国传到西方的有丝绸、漆器等。从西方传到中国的有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
(4)解答本题时,需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可以从有利于打破贸易壁垒,促进沿途各国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沿途各国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