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
1.官渡之战交战的双方是( )
A.曹操和袁绍 B.曹操和刘备 C.刘备和孙权 D.孙权和袁绍
2.官渡之战时,曹操能够战胜强于自己的袁绍是因为( )
A.唯才是用、战术得当 B.兵力占据绝对优势
C.兵多粮足、实力强大 D.利用皇帝、号令天下
3.官渡之战后,营操创作《龟虽寿》:“老骐伏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诗中的“壮心”是( )
A.消灭袁绍,统一黄河流域 B.消灭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C.废掉汉献帝,建立魏政权 D.创建三国,促进民族交融
4.《三国演义》中“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的故事有助于我们了解(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长平之战
5.学习历史需要了解和掌握历史纪年方法。赤壁之战发生的公元208年还可以表述为( )
A.公元2世纪初 B.公元2世纪末 C.公元3世纪初 D.公元3世纪末
6.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历史文学作品来了解史实。《三国演义》中“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的故事有助于我们了解( )
A.桂陵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7.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指出,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将军若跨有荆、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下列能够证明其策略正确性的是( )
A.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B.西晋的统一
C.东晋十六国的对峙 D.南北朝并立
8.“汉末枭雄起四方,黄巾酒处显森强。三国鼎立分天下,魏蜀东吴竞霸王。”诗中“东吴”政权的建立者是( )
A.曹丕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
9.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 诸葛亮传》
(1)请根据材料一填写三国的名称。
A : ; B: ; C: 。
(2)材料二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将该战役填在材料一《三国鼎立形势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这次战役产生了什么影响?
(3)面对曹操“拥百万之众”之势,渚葛亮在材料二中提出什么策略?这个策略在此后有何成功的实践?产生了什么影响?
10.历史示意图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结合材料,完成问题。
“三国鼎立的形成”示意图:
根据“三国鼎立的形成”示意图写一段历史短文(提示:按照时序对图中反映的史实进行概括叙述)。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2.答案:A
解析:官渡之战中,曹操取胜的主要原因是唯才是用、战术得当。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使自己的势力迅速扩大;但官渡之战时,袁绍雄踞河北四州,整体实力强于曹操,曹操能获胜主要得益于采纳谋士计策,奇袭乌巢。
3.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官渡之战后曹操实现了对北方的统一,因此他意图在此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即曹操的“壮心”指的是消灭南方割据势力,统一全国,故选B项;官渡之战后,曹操已经统一了黄河流域,排除A项;曹操始终没有废掉汉献帝,建立魏政权的是他的儿子曹丕,排除C项;曹操是致力于消除割据,而非创建三国,排除D项。故选:B。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等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都和赤壁之战有关。208年曹操为乘胜消灭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发动赤壁之战。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相传在这次战役中诸葛亮““草船借箭”和施“连环计”。黄盖诈降、庞统献“连环计”的时候,程昱等人就劝曹操要谨慎小心、明察秋毫,但曹操不听劝告,一意孤行,从而导致上当中计,兵败赤壁。蒋干盗书,成语典故。这个故事出自《三国演义》,发生在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亲率百万大军,驻扎在长江北岸,意欲横渡长江,直下东吴。东吴都督周瑜也带兵与曹军隔江对峙,双方剑拔弩张。曹操手下的谋士蒋干,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读书,便向曹操毛遂自荐,要过江到东吴去作说客,劝降周瑜。结果周瑜设下计策,令蒋干盗得假冒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蒋干献书曹操,令斩了蔡瑁、张允。后来蒋干盗书用来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故C正确;桂陵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故排除A项;官渡之战发生在曹操和袁绍之间,故排除B项;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故排除D项。故选C。
7.答案:A
解析:由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指出,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将军若跨有荆、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可以看出,诸葛亮在未出茅庐之前,已三分天下,因此证明其策略正确性的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A符合题意;BCD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故选:A。
8.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280年,亡于西晋,C项正确;220年曹不建立魏221年刘备建立量汉,诸葛亮没有建立政权,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9.答案:(1)A:吴B:魏C:蜀汉
(2)宫渡之战:“洛阳”旁的方框内;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3)联吴抗曹;赤壁之战中有成功实践;为三国鼎立局而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解析:木题主要考査学生的基础识记和识图分析能力。题目均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査,立足所学即可从容应答。
10.答案:东汉末年,袁绍和曹操是两个较大的军阀割据势力,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战胜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公元208年,为统一全国,曹操帅大军南下,孙权与刘备两大势力结成联军大败曹操于赤壁,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打下基础;公元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国,不久,刘备和孙权分别建立蜀和两个政权,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