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一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试题
历史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1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代表性文化有龙山文化、红山文化及三星堆文化等。其中2021
年在三星堆文化新发现的“青铜顶尊跪坐人像”通过AI技术复原后如图1所示。尊是中原的
典型礼器,古蜀人把它加以改制。根据上述信息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出土清现后的义粉戏件
热极形扑后的文物
材便研究型复丽的物
图1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B.历史研究必须借助现代科技
C.中华文明领先世界
D.古蜀文化率先进入奴隶社会
2.牛河梁遗址目前已发现四座积石冢中心大墓,.均为红山文化晚期的上层积石冢阶段遗存。它
们的位置处于整个积石冢或整个地点的中心,墓葬规模较大,且与其他墓葬的主次关系分明。
这表明当时(),
A.氏族部落解体B.建筑水平高超
C.出现阶级分化D.早期国家产生
3.据尚书记载:帝尧善于治理天下,宽宏温和,光辉辐射四方,不仅亲善自己的氏族,也能辨
明部落联盟百官的优秀,以至“协和万邦”。舜“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由此推知部落联
盟时代()
A.具备国家初始形态
B.以禅让制推选首领
C,权力实现高度集中
D.尚未出现阶级差别
4.(西周)王位是以嫡长子继承的;王的庶子,除在少数例外的情形之下都没有为王的资格:
所以文王、武王的庶子都受封建国”上述内容对应的政治制度分别是()
A分封制、礼乐制
B.宗法制、分封制
C.宗法制、井田制
D.井田制、世袭制
高一历史,(共8页)第1页
5.孟子在其著作中描述了关于西周主要土地制度,根据孟子的描述示意图如下(图2),请判
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
A.土地全归农民私有
B.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C.只在西周时期推行
D.以个体家庭生产为主
6.春秋战国时期文献出现了华夏(又作“中国”)居中、“戎夷”分布四方的“五方之民”的
观念。有关夷夏的记述也着重于言语、饮食、风俗等民族差异及其原因。这有利于()
A.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
B.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迁徙
C.加剧诸侯之间兼并争霸战争
D.华夏认同观念的产生与发展
7.战国时农业产量提升,手工业分布发展,货币流通广泛,各国出现了一些人口众多、社会生
活丰富多彩的城市。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各国君主励精图治
B.社会环境统一安定
C.铁犁牛耕推广使用
D.国力强盛交通发达
8.商鞅变法采用的措施有“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等。这些措施使秦国()
A.国富兵强
B.风俗革新
C.商业发展
D.休养生息
9.在司马迁看来,孔子的道德和文章皆为后世楷模,其思想流传广远,由此可见孔子在历史上
的深远影响。下面属于孔子的思想主张的是()
A.无为而治
B.为政以德
C.人性本恶
D.小国寡民
10.《汉书》载:“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
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对以上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百家争鸣实际只有九家学说
B.百家争鸣与诸侯争霸兼并有关
C.百家争鸣各家思想相互隔绝
D.百家争鸣有利于学术思想统一
11,“廿六年(前221年),皇帝尽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及诏告丞相状、绾,
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图4与文中所述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一致的是()
图4
B
C
高一历史,(共8页)第2页2023—2024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试题
历史参考答案
1-5 ACABB 6-10 DCABB 11-15 ADACC 16-20 ABDBC 21-25 DCADD 26-30 ACCDB
31-35 AB BCD ABC ABCD AD
36.(1)制度:郡县制;(2 分)
政治条件:秦实现了国家统一(2 分)
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每点 2 分,共 4 分。
答出两点即可。)
(2)制度:行省制度(2分)
创新:地方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形成犬牙交错的局面);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
任。(每点 2分,共 2分。答出一点即可。)
作用:消除地方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
统一;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每点 1 分,共 2 分。答出两点即可)
37.(1)原因: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充实了劳动力资源;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政府的劝农政策;农业科技的进步;南迁的北方人民和
南方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每点 2分,共 8分。答出四点即可。)
(2)影响: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南方成为政府财赋的主要来源地;促进工商业的发展;促
进南方文化发展;促进江南地区政治实力的增强等。(1点 3分,2 点 5 分,3 点得 7分,共 7 分)
38.秦汉时期:秦朝征服了百越地区,加强了对西南夷的控制。汉代百越民族和羌族进一步与华
夏族相融合,华夏族有了新的称谓,汉族。西汉时期在河西走廊设四郡,设置西域都护府,对东南
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治理更有效;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积极学习汉族
的治国制度。江南开发过程中,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进一步促进
了民族交融;隋唐时期:周边各族迅速发展。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汉”。唐朝政权
加强对西域、东北等地的管理,与吐蕃进行经济文化交流;辽宋夏金元:各民族之间经济与文化
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少数民族政权学习汉族政治制度等。元朝实现了统一并在民族交融的基础
上形成了新的民族—回回;明清时期:明朝时期对少数民族进行册封,开设互市,设奴儿干都司
等机构管理。清朝实现了满族与汉族和其他民族之间大融合。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进行统治。
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对西藏达赖和班禅进行册封并派遣驻藏大臣。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对
西藏地区的管辖权。对边疆采取因地制宜政策,尊重各民族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每个时期 2
分,答出任意两个史实即可。三个时期共 6 分。写出其他史实正确也可给分,每个时期总分不超
过 2 分)
意义: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有利于边疆治理与开发;促进了中国古代的经
济发展与文化进步;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每点 2分,答出三点 5 分,共 5 分。其他作答言之有
理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 5 分)
高一历史(答)— 1
{#{QQABCY6QggAIAAAAAQgCAwXCCECQkAECAAoGAFAAMAABwB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