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新乡市高二期中(上)测试
5.明初,通过孝梯察举不经科举考试而由布衣直接步人官场者,不可胜数。如“沈德四,洪武十
10.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选人用人方面要“坚持德才粮备、以德为
历
史
四年被旌。寻授太常赞礼郎。李德成,洪武十九年举孝廉屡损尚宝丞。二十七年旌为孝
先、任人唯贤”的标准,“着力培养忠被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这从根本上
子”。由此可知,明初
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干部管理法制化
本试参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A察举成为主要的选官方式
B统治者重视民间社会教化
B树立了新时代选人用人的标准
注意事项:
C,孝康是科举考试正要科目
D.杜会阶层的流动较为频繁
C,说明所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更加规范化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6.图1所示为1908年上海《神州日报》刊登的时政漫画8考察宪政之效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D.茌鲍了官员政治不作为的行为
果》。图中左下方国会请愿者张弓搭箭,射向象征“立宪之目的”的靶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1L公元前451年,经伯利克里提议,雅典通过的法律规定,只有父母双方都是雅典公民的人,才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心,中间出现一个“挡箭牌”,手持挡箭脾的为“考察宪政者”。据此可
能成为雅典公民。在此之前,不管是梭伦,还是克里斯提尼,都曾赋子部分外邦人甚至奴隶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知,当时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前12课】
A立先成为政治斗争焦点
公民权。据此可推知,伯利克里执政时期的雅典
B非公民身份的人数较少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B.先政考察毫无实效可言
A民主政治已经衰退
C民主属于特权民主
D公民参与政治积极性低
符合题目要求的。
C,销廷立先实为维护统治
12.公元6世纪,法兰克人颁布《萨利克法典》,其中有关于借贷的规定:“如果有人把自己的某些
1.战国时期,法律讲究一赏一刑,“不别亲琉,不殊贵贱”。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德别并用的“常
D.改良与革命的斗争微烈
东西借贷于别人,而后者不恩归还他,他应…并应指定期限要他(归还)。如果屉时他还是
典”过渡到德主刑绷的治道”逐步有了统治意义上的必要,国家“尊德礼而卑刑罚”,天子“敦
.南京国民政府规定,具有国民党党籍,曾致力于“国民革命”?年、5年、3年者,可分别担任简
不肯归还,应再给予延期七天。”由此可见,该规定
德化而薄戚刑”,以经义决狱断案也成为国家的最高司法原则。这一演变主要缘于
任、荐任、委任文官,无须经过考试。这一规定
人有利干维护社会稳定
B缺乏时限的强制性
A纲常伦理秩序的形成
B.国家治理模式的调整
A.凸显了国民党的政治地位
B.成为国民党独藏的根源
C据弃了习惯法的糟粕
D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C人文主义的不断发展
D需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C.利于纠正文官考试的弊端
D,说明文官考试名不符实
2汉初,尚书仅是少府的属官。汉武帝时,任用宦者担任尚书,除主管文书之外,还可以省阅姿
8.表1所示为1943年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与会代表占比情况。这反映出当时
13.16世纪的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允许将%圣经》翻译成英文,并规定每个教区的教堂中都放一本
表1
英文版《圣经》,此后爱德华六世和伊丽莎白女王也要求英国人用英语举行宗教仪式,英国
章,传达诏令,地位逐渐重要,此后的大臣都要领尚书事才算掌握实权。这反映了
A宦官专权局面开始出现
B.决策系统内部完成重构
国王的这些做法
代表成分
关产党顶
究沿人重
少数民魂代表
莉界和宗牧代表学者代表民运领袖
C,中枢权力出现转移趋势
D.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占比(%)
14.2
13.5
3.1
1.4
188
12.8
A增强了民族认同惑
B.拉开了宗教改革序幕
3.南北朝时期,在北方有一支姓“拓王”的队伍,原出自高丽族,在北魏孝文帝改姓时改为王姓:
代表成分
国民党政
军界代表
妇女代表
地主士舯代表
其他代表
C.加剧了国家的分裂
少,使英语成为通用语言
还有一支队伍出自鲜卑族,原姓可频,在孝文帝时也改姓王。材料可用于印证当时
占比(%)
3.8
6.6
5.6
17.4
2.8
14.根据美国1?87年宪法的规定,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提名,但需经参议院表决通过后才
A民族交融的不断发展
B.民族矛盾趋于级和
A.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得到发展
B.国共合作开始深入政治领域
能任职。大法宜除非读职,否则终身任职,总统和参议院均无权免其职位。此规定意在
C.王姓晋升为高门士块
D.政治认同观念增强
C“三三制”原则在党肉首次提出
D.边区基层致权组织架构完善
A限制总统和国会权力
B.明确三权之向的界限
4.安史之乱后,诸道观察使多与节度使合二为一,成为中央政府与诸州之间的新一级行政机构。
9.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以后,王进喜和工人们观苦创业,克服各种困难,在“铁人精神"的指引
C维持权力之间的平衡
D.规范权力运行的程序
宋朝重建州县制,州县长官由中央直接派官员担任,但也将全国划分为若干路,诸路作为朝廷
下,经过三年的石油会战,实现中国原油产量的大隔增长,到1S63年,中国的石油基本可以满
15.西方的文官制度规定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当议员,要当议员必须首先辞去文官职
派出机构,辖区稳定,拥有常设机关和临事快断的权力。由此可知,宋朝
足自给。由此可知,“铁人精神”
务:还规定文官不得加人任何党派或卷人派系之争,文官不得罢工,不得与党工组织和工会
A地方行政层级被削诚
B.“州”是最稳定的政区
A.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高潮
8形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
发生联系。这表明,西方文官制度
C,地方行政效率比较低
D.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C.引领了社会主义道德模范建设
D.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精神支撑
A讲求职业道德
B.强调政治中立
C.健全行政规范
D,斐求廉洁自体
【高二历史第】页(共6页】
·24-178B
【高二历史第2页(共6页)】
·24-178B
【高二历史第3页(共6页】
·24-178B·2023~2024学年新乡市高二期中(上)测试
历史参考答案
1.D2.C3.A4.D5.B6.C7.A8.A9.D10.B11.C12.B13.A14.C
15.B16.C
17.(1)特点:先试点后推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享有较大自主权(或不纳入中原王朝的赋税体
制);管理体系逐步完善;重用少数民族首领,且可以世袭;恩威并施;因俗而治。(6分,答出
三点即可)
(2)相同点:
①性质相同:都是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制度;②目的相同:都是为了维护大一统
政权(中央集权);③背景相同: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关系复杂,各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展极不
平衡;④方式相同:都是间接统治,因俗而治。(4分,答出两点即可)
不同点:
①适用范围不同:羁縻制度推行的地域更广,土司制度主要在西南地区推行;②控制力度不
同:羁縻制度的管理相对松散,土司制度趋于严格;③盛行时期不同:羁縻制度盛行于唐宋,
土司制度盛行于明朝。(4分,答出两点即可)
18.(1)变化:君主的权力日益受到制约;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两党制的政治体制形成;责任
内阁制逐渐形成。(6分,答出三点即可)
(2)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壮大;土地贵族的衰落以及旧选区的衰败;
工人阶级的不断斗争。(4分,答出两点即可)
积极作用:使新兴资产阶级进入议会分享国家权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普选权的扩大;推动
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和成熟;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4分,答出两点即可)
19.(1)作用:指明了革命发展的方向;激发了革命根据地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推动了中国革
命和政权建设的进程;为此后的政权建设提供了经验。(4分,答出两点即可)
局限性:照搬苏联模式;“左”倾思想严重;剥夺中间势力的政治权利。(4分,答出两点即可)
(2)历史启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中国的宪法
在曲折中不断发展与完善;宪法修订要与时俱进;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
导。(4分,答出两点即可)
20.示例
论题:近现代中国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和社会局势相关。(2分)
阐述:清末,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清政府采取自救的方式推行新政,废除科举制,改革官制,实
行学堂选官制。随着传统科举选官制度的废除和西方文官制度的传入,辛亥革命后确立了
官员选拔的法制模式,北洋政府出于对文官人员的需要,制定了法令体系较完备、文官考试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4-17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