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懂就要问》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不懂就要问》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0 17:0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3* 不懂就要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
孙中山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被后人称为“国父”。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
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呢
先生
那个时候称呼老师为“先生”。先生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一切都得听老师的,学生不许多问。
背 诵
照 例
圈 出
一 段
练 习
糊 涂
吓 呆
戒 尺
厉 声
挨 打
清 楚
原文示例
·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 )诵。

(背包)
(背诵)
我从背 包里拿出语文书,把课文背 诵给妈妈听。
词语解释
根据词语的意思,在文中找出这些词语。
( ):旧时家庭、宗教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法,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 ):拟声词。①形容某些物体摩擦时发出的声音。②形容小孩子学话的声音。
( ):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私塾
咿咿呀呀
照例
课文主要讲了( )小时候在( )读书,那时
候先生只念不讲书里的( ),孙中山为了弄懂书中讲的意思,
( )胆子向先生询问,最终先生讲解了书中的道理。
学问学问, (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
得。
孙中山
私塾
意思
壮着
不懂就要问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读书方式特别,读起来新鲜。
私塾的上课方式比较单一,以学生背诵为主,而且气氛严肃,大不同于今天形式多样、氛围活跃的课堂。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壮着胆子”说明了什么?
为了弄清楚书中的道理,不糊里糊涂地背,孙中山鼓足勇气,表明他追求真理的欲望强烈。
12
孙中山这一问,同学们的反应是怎样的?
同学们——吓呆 鸦雀无声
13
面对先生的厉声责问,孙中山是怎么做的?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一声不响 一声不吭 一毛不拔 一言不发 一文不值
这一句说明了孙中山学习的努力和认真。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有的同学( ),有的同学( ),有的想:( )
有的小声嘀咕 :( )。
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
孙中山的学习环境是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老师只是一味地讲,学生就只是听,被动接受。
现在的教育方式则是学生与老师一起探讨学习,老师更希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孙中山为了追求知识,宁可挨打,这是多么好学求知的精神呀!
归纳总结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孙中山是一个勤学好问、善于思考、执着求理的人。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
可以体会到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
课文叙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不懂就问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勤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和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在学习上不能不懂装懂,要做到不懂就要问。
总结课文
不懂
就要问
发生:私塾里上课 只背不讲
发展:
大胆提问 得到肯定
结果:敢于打破惯例的动力
乐于思考
敢于提问
追求真理
板 书
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故事讲给家人听,并收集更多的孙中山的故事,读一读。
课后作业
感谢各位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