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龙东五地市期中联考
高三学年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中外历史钢要》(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相关考古发现,两周时期以殷遗民为代表的东方族群与以姬姓周人为核心的西土集团,在
青铜礼器器用上虽然存在一定的区别,但殷、周族群对鼎、簋等礼器都存在高度的共同重视。
材料主要反映出商周时期
A.族群交融与等级社会发展
B.国家政治权力趋向集中
C.神权与王权之间紧密结合
D.分封制推动了文化认同
2.下面为里耶秦简记录的一则有关洞庭郡迁陵县启陵乡十七户居民迁徙至都乡(同属迁陵县)
后,因户籍产生争议的案例。这一记录可用于说明秦
都乡守嘉言:清里不 劾等十七户徙都乡,皆不移年籍。令日:移言。今问之:动等徙书,告都乡
日:启陵乡未有某(牒),册以智(知)劾等初产至今年数。 ,调令。都乡自问劾等年数。敢言
之。口迁陵守垂敦孤告都乡主,以律令从事。
注:图中的“ ”,表示文字因模糊,残缺而难以识读。
A.法律制度严酷
B.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C.基层管理严密
D.地方行政体系混乱
3.《齐民要术》的序言中引用了《淮南子》的话:“圣人不耻身之贱也,愧道之不行也;不忧命之长
短,而忧百姓之穷”“田者不强,困仓不盈;将相不强,功烈不成”。这表明《齐民要术》
A.代表了古代农业技术的最高水平
B.格守求真务实编写精神
C.具有继承性和创新性结合的特点
D.渗透着浓厚的民本思想
4.宋朝时,兖州人邹师孟“徙居徐州萧县之北白土镇,为白器窑户总首。凡三十余窑,陶匠数
百”。潼州白龙谷陶人梁氏,世世以陶冶为业,其家极丰腴。乃立十窑,皆烧瓦器。材料反映
出当时
【高三期中联考·历史第1页(共6页)】
24012C
A.瓷器生产准入与户籍相挂钩
B.民营制瓷业有一定的发展
C.手工工场普遍采用雇佣劳动
D.瓷器生产分工的日益细化
5.《元史》中载:“远方蛮夷顽犷难制,必任土人,可以集事。今或阙员宜从本俗职权以行。”据龚
荫《全国土司总表》中记载,元代云南行省的土官共有587家,他们必须有朝廷正式授职,赐予
诰敕、印章、虎符等。据此可知,元代
A.天下一统,疆域空前辽阔
B.实行民族差别对待政策
C.延续羁摩,实行民族平等
D.加强对边远地区的统治
6.顾炎武在《日知录》中阐释说:“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
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
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文,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顾炎武这
一主张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体现了经世致用的学术宗旨
C.改变了明清学术发展的方向
D.激发了广大民众社会责任感
7.太平天国时期,“苏浙占领当局颁布严令禁止佃农抗租,违者本人处斩,田亩充公”;“长发蟠
辫,赭衣花覆,窄袖宽裆,首有银篦,领有银链,腰有银牌”,这样的太平军士兵充斥于街头巷尾
和田垄阡陌之间。这
A.预示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必然结果
B.说明太平天国提升了人民生活水平
C.表明太平天国放弃了原有的革命理论
D.反映出土地私有制激化了阶级矛盾
8.李鸿章与曾国藩商议“华商领官船”问题,提议采煤炼铁,“公凑本银三十万,公举总商承揽,由
官稽查”“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此等日用必需之物,采炼得法,销路必畅,利源自
开,榷其余利,且可养船练兵,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这一提议
A.表明近代中国国防转型异常艰难
B.加剧了外国资本的大量输入
C.体现了洋务企业官督商办的色彩
D.改变了国人守旧的经商观念
9.1913年3月,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之后,大肆屠杀革命党人,制造震惊中外的“宋教仁案”。
1914年袁世凯发布《中华民国约法》,废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变责任内阁制为总统负责
制。1916年12月袁世凯最终背叛革命,宣布废止共和。这体现出
A.资产阶级各派别达成了妥协
B.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具有曲折性
C.社会转型缺乏广泛群众基础
D.辛亥革命推动了历史的新旧递嬗
10.陈独秀认为:“妇人参政运动,亦现代文明妇人生活之一端”“其投身政党生活者,莫不发挥个
人独立信仰之精神,各行其是,子不必同于父,妻不必同于夫”。李大钊指出:“中产阶级妇人
的利害,不能说是妇人全体的利害;中产阶级妇人的权力伸张,不能说是妇人全体的解放。”
这些思想
A.体现出思想解放促进了社会习俗变迁
B.表明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
C.反映出女性的政治地位得到普遍提升
D.有助于推动新旧思想观念的更替
【高三期中联考·历史第2页(共6页)】
24012C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龙东五地市期中联考·高三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A考查先秦政治。根据材料中“两周时期以殷遗民为代表的东方族群与以姬姓周人为核心的西土集团的”
“对鼎、簋等礼器存在高度的共同重视”等信息可知,西周时期的东方族群与西土集团共同重视青铜礼器,说
明二者在族群文化交流上不断交流和学习,对礼器的重视反映出当时等级社会的发展,故A项正确。B项不
符合史实,故排除:材料未体现出神权,排除C项:文化认同涉及共同文化意识发展,材料与此不相关,排除
D项。
2.C考查秦朝政治。根据材料可知,秦朝乡里百姓迁移后,迁人地的乡里长官需要及时登记迁入人口的年龄、
时间等与户籍相关的信息,这反映出秦朝对基层管理的严密,故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登记户籍信息要按照
法律行事,未体现秦律的严酷,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同县内少量人口的迁移,无法说明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迁出地、迁入地及其上级机构关于移民户籍登记问题的沟通,这不代表当时地方行
政体系混乱,排除D项。
3.D考查古代科技。根据材料可知,《齐民要术中认为统治者应该懂得农业、为民兴利、重农爱农,这一思想
渗透出传统儒家民本思想,故D项正确。A项表述过于夸大,故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出,故排除:材料未体
现其创新性,排除C项。
4.B考查宋代经济。根据材料,兖州人邹师孟组织陶匠数百专门从事白器生产,同时,梁氏世世以陶冶为业,
而且都烧制瓦器,规模日益扩大,这反映出当时民营制瓷业得到一定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看不出有生产
准入制度,排除A项。手工工场是属于个人的,材料不能说明邹师孟作为.总首,个人拥有三十余窑,总首只
能得出是管理,不能看出是所有,而且更看不出普遍的雇佣劳动,“普逗”太绝对,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生产
分工细化,排除D项。
5.D考查元朝的地方治理。根据材料,《元史》中记载,元朝统治者认为,边疆地区的民族难以治理,必须要任
命当地的人进行因地制宜的治理,而基于这一认识,元朝加强对边疆治理的举措便是把当地的土官纳入到国
家统一管理体系中加以管理,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元朝疆域的辽阔,故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对边远
地区实行因地制宜的治理举措,并未凸显对少数民族的差别对待,故排除B项:实行民族平等不符合史实,故
排除C项。
6.B考查顾炎武的思想。根据材料,顾炎武提出,写文章必须要结合社会,明道、纪政事、察民隐,有益于天下,
这体现出顾炎武的学术宗旨是经世致用,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对宋明理学统治地位的动摇,故排除A
【高三期中联考·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2401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