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基础必备 探新知
史料探究 释疑难
随堂训练 测达标
目标展示 定方向
课程延伸 提素养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目标展示 定方向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1.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以时间为线索,把握袁世凯从专制独裁到复辟帝制的过程,从时代潮流的角度认识近代中国民主共和之路的艰难和曲折。
2.以地图为探究载体,把握北洋时期军阀割据的概况,认识军阀割据的危害。
3.认识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和影响;从历史解释的角度,分析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4.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感悟先进中国人振兴中华的探索精神。
基础必备 探新知
一、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复辟独裁与维护共和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
1.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2.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_________。
3.1914年5月公布的《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______。
4.1914年底发布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又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国民党
总统制
5.1915年5月袁世凯被迫与日本签订不平等的“____________”,把中国的部分领土以及政治、军事、财政等置于日本控制之下。
6.1915年12月,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以___________年为洪宪元年。
中日民四条约
1916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1.原因
(1)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纷争,很快发展为军阀混战与割据的局面。
(2)列强在各自势力范围内扶植代理人。
2.派系:主要包括直系、_______、奉系三大派系。
皖系
3.表现
(1)军事上,军阀混战:各军阀凭借手中掌握的军队,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皖、_______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的军阀所控制。
(2)政治上争权——“府院之争”
①背景:袁世凯死后,_________出任掌握实权的国务总理。为了使权力合法化,重新召开被袁世凯解散的国会。
直奉
段祺瑞
②过程
A.______年5月,继任总统的_________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
B.张勋复辟: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
C.张勋复辟失败后,冯国璋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就任国务总理,公然破坏《___________________》,拒绝恢复国会。
1917
黎元洪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对外参加一战
①原因: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_______在华势力的发展。
②概况
A.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_________方面。
B.随即,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
C.派十几万名___________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
③影响:中国劳工的巨大付出,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日本
协约国
中国劳工
(三)革命派维护共和的斗争
1.反独裁:_______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组织___________党,武力讨伐袁世凯。
2.反称帝——护国战争
(1)背景:袁世凯称帝的行径,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2)过程:1915 年12 月25 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_________,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背叛共和的袁世凯。贵州、广西等数省相继宣告独立。
(3)结果: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宣布___________,恢复中华民国年号。
1913
中华革命
护国军
取消帝制
3.护法制——护法运动
(1)背景: 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就任国务总理,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2)过程:1917年8月, 南下的150 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决定成立“_________________”,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
③结果:借孙中山的名望争权夺势的___________,却千方百计排挤孙中山。孙中山愤而辞去大元帅之职。
中华民国军政府
西南军阀
【拓展】北洋军阀分裂、割据局面形成的社会根源和影响(历史解释)
(1)根源
①封建经济的分散性为军阀提供了割据一方的客观条件和物质基础。
②在外国侵略下,中央政权削弱,帝国主义为各自的利益扶植代理人,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
(2)影响:便利了帝国主义的侵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阻碍了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政体:形式上是共和政体,实质上是军阀独裁。
国体:大地主、大买办阶级专政。
二、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一)经济——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1.原因
(1)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
(2)政府政策: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_______。
(3)外部环境:一战期间,___________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4)群众性的___________斗争,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有力推动。
民族
资本主义经济
实业
西方列强
反帝爱国
2.表现:以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
3.影响:推动了中国___________人数的急剧增加和社会影响力的上升;为_________________的到来和_____________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产业工人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
(二)民国初年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1.原因
(1)共和政体建立的推动。
(2)南京临时政府的努力。
2.表现
①改用_______,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
②颁布法令, 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
3.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陈规陋习不符合时代潮流,应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
阳历
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特点及趋势
(1)原因:①外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②内部:政治—政府政策推动;经济—近代工业产生和发展;文化—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
(2)特点:①城市与乡村、沿海与内地的变化不平衡。②中西、新旧并存。
(3)趋势:由陈腐刻板到文明简约。
三、民国初年的文化——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1.背景
(1)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3)思想: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北洋军阀(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
(4)先进的知识分子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反思,认识到共和制度不能真正得到巩固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
2.兴起
①时间、标志: 1915 年9 月陈独秀创办《___________》,标志运动开始。
②阵地:___________和迁往北京的《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③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
3.旗帜:_______和科学。
青年杂志
北京大学
民主
4.内容
(1)拥护“_________”,反对孔教、礼法等旧道德。
(2)拥护“_________”,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3)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开展文学革命。
①内容: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_________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②意义: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___________面貌为之一新。
德先生
赛先生
白话文
全国报刊
5.意义
(1)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使这场运动所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
(2)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___________的重大意义。
思考:新文化运动,“新”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提示:彻底批判了封建旧思想。
解放思想
【拓展】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
(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2)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
(3)从1915年至1919年民主主义者学“思想文化”。
史料探究 释疑难
主题一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史料一 从1901年到1907年,张謇先后创办了19个企业单位,初步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发展民族近代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热衷于兴办新式学堂(创办了南通大学),在外地还先后参与或协办了复旦学院、吴淞中国公学、南京高等师范、河海工程学校等大专院校。
张謇对社会教育也比较重视,1905年在通州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博物苑(馆),还陆续创办了图书馆、更俗剧场、伶工学社、盲哑学校等。更俗剧场是新式建筑,舞台上除演员别无闲杂人员出现,台下禁止吐瓜子壳和乱扔果皮,确实起到移风易俗作用。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商人物志》
史料二 就今日而言,建设工业,实为要图,即以纺织一业而论,吾国人口四万万,只有纱绽(应为“锭”)二百万枚,较诸欧美各国人口与纱绽之比例,我国现有之纱绽,实不能供国民之需求;惟其如此,是以他国在吾国设厂,以遂其经济侵略之野心,而使我纺织业受重大之打击。纱布为人生必需之品,乃至仰给他人,痛心之事,无逾于此。
——荣宗敬《振兴实业发展经济以惠民生计划》
探究1:根据史料一,概括张謇对推动中国近代社会进步所做出的历史贡献。
提示:兴办实业;重视教育,兴办学堂;重视社会公益事业。
探究2:根据史料二,指出荣氏兄弟投资实业的基本出发点,这反映了中国当时流行的什么思潮?
提示:出发点:适应民生需求;抵制外国经济侵略,维护民族利益。思潮:“实业救国。”
【拓展】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1)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后天畸形(发展不平衡)。
(2)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深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3)从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
(4)从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5)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6)从发展历程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主题二 新文化运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史料三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非立君不足以言治。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史料四 我还记得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地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而且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
——鲁迅《呐喊》
史料五 布尔什维主义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所以,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探究3:根据上述史料,指出新文化运动有哪些特点。
提示: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坚决反对孔教;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态度;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拓展】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1)进步性
①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②前期弘扬民主和科学思想,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了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③后期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拯救国家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2)局限性
①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倾向。
②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课程延伸 提素养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新曙光
(1)政治上,不仅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革命胜利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而且北洋军阀政府在政权形式上也采取了三权分立制度,专制权力受到制约,同时司法独立体系得以建立,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得到一定的尊重,言论自由得到一定的保障,舆论环境相对宽松。
(2)经济上,初步建立现代经济体系。颁布发展工商业的经济法规,鼓励利用外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
(3)外交上,出席巴黎和会,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捍卫了国家主权。后来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收回山东主权,赎回胶济铁路。表现出了妥协与抗争的两面性。
(4)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发展。
(5)社会生活上,“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的颁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6)教育上,推进教育的改革发展。
随堂训练 测达标
1.(2023·湖北荆门)1912年2月,宣统帝发布退位诏书;不久,孙中山也发表辞职咨文,并将南北谈判中未能达成的两条愿望掺杂在辞职咨文中:临时政府所在地必须设立在南京,袁世凯必须到南京宣誓就职。这反映出革命派( )
A.不愿承认革命的失败
B.对袁世凯集团缺乏警惕
C.致力于维护共和制度
D.希望尽快完成权力交接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南北和谈后,孙中山坚持以个人名义要求袁世凯远离北洋军阀盘踞地区,到革命派势力较强的南京出任总统,体现了革命派对袁世凯专制的警惕及捍卫革命成果和共和政体的愿望,C项正确,排除B项;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封建专制制度,排除A项;孙中山将南北和谈中的一些争议旧调重弹,不利于权力的快速交接,排除D项。故选C项。
2.(2023·天津武清)从1912年至1928年,国家元首变换了12次,共有7人先后担任总统,每人每次平均在位不到16个月;内阁改组45次,有29人担任过政府首脑(总理),任期最长的为17个月,最短的仅有5天。这一现象折射出(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民国前期社会动荡
C.进步人士探索治国新路
D.政党政治有效实施
B
[解析] 材料反映了袁世凯死后,中国政局陷入军阀混战与割据,政治上分崩离析,B项正确;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指的是帝制非法,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出进步人士探索治国新路,排除C项;政党政治名存实亡,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3·广东期末)1902年年初,某市民家庭投资20万两创办近代面粉公司,到1909年只剩下4个粉磨,经营困难,亏损颇多;1912年,他们又与人合资创办新的面粉公司,1919年发展到三家总公司,包括12座面粉厂和4座纺织厂,资本总额超过1200万元。这一案例反映了( )
A.近代民族工业诞生的艰难与曲折
B.辛亥革命对民族工业的促进作用
C.中国民族工业的行业分布不合理
D.北洋政府对民族产业的支持政策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912年以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较快,1912年涉及的重要历史事件就是辛亥革命,说明辛亥革命对民族工业的促进作用,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时间最早是1902年,中国的民族工业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已经诞生,时间明显不符,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国民族工业在20世纪前期的发展情况,并没有涉及民族工业的行业分布情况,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北洋政府对民族产业的支持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3·安徽联考)1914年2月7日,民国政府颁布了《国币条例》及其施行细则,统一规定国币标准,其铸造发行权归政府掌握,各地造币厂只准按政府颁给的祖模铸造;同年3月又颁布了《权度条例》,规定以国际权度标准与清末所定“营造尺库平制”并行使用,并逐渐取代旧制。民国政府的上述措施( )
A.建立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B.推动了“短暂春天”到来
C.实现了经济立法走向成熟
D.有助于构建全国统一市场
D
[解析] 材料反映北洋军阀政府统一货币和权度,有利于消除因货币不同而带来的贸易阻碍,从而加强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有助于构建全国统一市场,D项正确;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和民国初年列强在华侵略势力的影响,决定北洋军阀集团在政治上不仅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同时又与帝国主义势力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北洋军阀政府不是资本主义政权,而且仅仅依靠材料中的措施不能够建立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排除A项;“短暂春天”的到来有辛亥革命的推动、一战时期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抵制洋货等多种原因,不仅仅是材料中的原因,排除B项;《国币条例》和《权度条例》虽然属于经济立法,但无法体现其走向成熟,排除C项。故选D项。
5.(2023·福建南平)1916年12月陈独秀言道:“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陈独秀意在( )
A.抨击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为
B.强调思想解放的重要性
C.强化民众对民国政权的认同
D.指出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B
[解析] 依据材料“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可以看出,陈独秀强调对民众思想解放的重要性,B项正确;此时袁世凯复辟帝制已经失败,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思想解放,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制度建设的状况,排除D项。故选B项。
6.(2023·湖北荆门)下表反映了五四运动前后的刊物发表情况。据此可以推知,当时( )
A .五四运动使知识界率先觉醒
B.新思想的社会影响扩大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受到冲击
D.白话文开始取代文言文
时间 刊物发表情况
五四运动 之前 中文刊物不仅数量有限,而且内容古板,千篇一律,多为文言文
五四运动 之后 数百种白话报刊竞相兴起,“新文化”真正成为一场规模空前的“运动”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五四运动之后,数百种白话报刊竞相兴起,“新文化”真正成为一场规模空前的“运动”,说明新文化运动推动报刊面貌焕然一新,促进新思想传播,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排除A项;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主流,排除C项;D项表述太绝对,排除。故选B项。第六单元 第19课
一、素养达标
1.(2023·北京东城)1911年,全中国约有500家日报社,包括北京50家、上海15家、汉口6家。1914年,北京的日报社数量锐减至20家左右,上海减至5家,汉口则只剩下2家。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是( )
A.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B.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革新
C.张勋复辟帝制失败
D.民族资本主义遭遇了挫折
2.(2023·河南期末)二次革命失败后,为继续革命,孙中山先生改组同盟会,成立中华革命党,要求重新登记的国民党党员必须履行按手印的仪式,并向其宣誓绝对服从。但这一要求却遭到黄兴等部分老同盟会员的抵制,致使中华革命党最终影响有限。孙、黄这一分歧主要体现了( )
A.政党建设的理解差异
B.革命党内部分歧已久
C.民主革命彻底性不同
D.缺乏真正的民主意识
3.(2023·湖南常德)中华民国国会,是继参议院之后的立法和权力机关,成立于1913年4月,采用两院制,这是第一届国会。此后有袁世凯的政治会议、约法会议、参政院和段祺瑞的第二届国会、善后会议,以及南方的“非常国会”和“护法国会”。这些国会在几年间走马灯似的轮换。这一局面的出现源于( )
A.军阀割据扰乱政治生态
B.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
C.封建势力阻碍议会政治
D.中国缺乏宪政民主经验
4.(2023·河北邢台)民国初年,除了在中央设立农林、工商两部以及在地方设立实业司、劝业道外,政府还规定注册公司时,必须依法执行《商业注册规则》《矿业注册条例施行细则》等相关规定。对不符合规则和弄虚作假的公司坚决不予注册。这些做法( )
A.改善了民族工业发展环境
B.完善了商业管理制度
C.旨在规范企业运营流程
D.强化了政府管控力度
5.(2023·陕西榆林)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不适合现代潮流。”这反映了( )
A.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B.陈独秀借孔子宣传新文化思想
C.当时儒学已失去思想主流地位
D.陈独秀对孔子的认识较为理性
6.(2023·山西太原)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认为孔子的学说“今日有其真价,吾人亦绝不敢蔑视”。“余之掊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据此可知,李大钊( )
A.意在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B.主张理性看待传统文化
C.为儒家思想赋予新内涵
D.否定了传统的纲常名教
7.(2023·云南曲靖)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提出“富强之基,本诸格致”的思想,并坚持“译书为强国第一义”。1915年创刊的《科学》杂志,主要讨论“中国无科学之原因”“科学与工业”“科学与近世文明”“科学历史之时代”等话题。重视科学思潮的兴起主要由于( )
A.西学东渐的深入 B.民族工业的发展
C.民族危机的加深 D.思想解放的推动
8.(2023·山东期末)1919年,陈溥贤在《警告守旧党》中指出:“学问独立,思想自由,为吾人类社会最有权威之两大信条,有敢蹂躏之者,吾侪认为学术界之大敌、思想界之蟊贼,必尽吾侪之力,与之奋战苦斗,以拥护之。”这反映出当时( )
A.新旧思潮斗争激烈
B.民主科学思想萌发
C.学术研究独立发展
D.独立自由观念普及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重寻近代中国》中写道:如何评估1928年之前的中华民国史,过去的言说,不论是中共,还是国民党,都将这一时间段看作是“北洋军阀反动统治”,即便是中性表述,也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或“北洋时期”。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1912年至1928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继续妖魔化这段历史,其实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评述学者马勇关于“北洋时期”的主要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二、能力提升
10.(2023·福建莆田)一战爆发后,协约国邀请北洋政府参战。1917 年 8 月 14 日,北洋政府宣布对德宣战,“以工代兵,赴 欧参战” 。此后,中国劳工几乎全部被投放到前线,从事挖掘战壕、修筑工事、野战救护、掘埋尸体、清扫地雷、筑路架桥、解运粮草等等 最艰苦繁重的工作。中国劳工参战( )
A.为了迎合帝国主义的需要
B.体现了军阀政权的腐朽
C.表明中国属于协约国成员
D.目的是为了争取国际地位
11.(2023·内蒙古赤峰)根据北洋政府农工商部的统计,1914年8月至1919年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323家,资本额为9100余万元。所涉及行业众多,以面粉、纺织这两个关系到人民衣食的行业发展最为迅速。这表明( )
A.洋务运动实现了求富的目的
B.戊戌变法刺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C.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12.(2021·山东高考)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 )
13.(2022·全国乙卷)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出( )
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
B.传统儒学思想开始受到批判
C.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
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14.(2023·湖南湘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上的现代化运动和社会政治变迁,通常具有革命性变迁与非革命性变迁两种形式。革命性变迁通过广泛的自上而下的政治动员,以革命的暴力方式,摧毁现存的秩序,并按革命者预想的计划,重建某种新秩序,以求在这一秩序状态下,推进现代化和社会发展。非革命性变迁与上述“断裂性”的发展方式不同,它主张尽可能地运用传统结构内的现存政治和社会资源,来促进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摘编自萧功秦《清末新政与
中国现代化研究》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某方面的“革命性变迁与非革命性变迁”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第六单元 第19课
一、素养达标
1.(2023·北京东城)1911年,全中国约有500家日报社,包括北京50家、上海15家、汉口6家。1914年,北京的日报社数量锐减至20家左右,上海减至5家,汉口则只剩下2家。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是( A )
A.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B.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革新
C.张勋复辟帝制失败
D.民族资本主义遭遇了挫折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许多报刊被袁世凯政府查封,A项正确;B项无法说明报社减少的原因,排除;1917年张勋复辟帝制,排除C项;1912—1919年是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3·河南期末)二次革命失败后,为继续革命,孙中山先生改组同盟会,成立中华革命党,要求重新登记的国民党党员必须履行按手印的仪式,并向其宣誓绝对服从。但这一要求却遭到黄兴等部分老同盟会员的抵制,致使中华革命党最终影响有限。孙、黄这一分歧主要体现了( A )
A.政党建设的理解差异
B.革命党内部分歧已久
C.民主革命彻底性不同
D.缺乏真正的民主意识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孙中山在对国民党党员的登记时要求国民党党员按手印、宣誓等,目的是加强对革命党的领导和控制,避免再次出现同盟会以往那种涣散状况,促使革命早日成功;而黄、兴等人反对,主要是不赞同孙中山的这一做法,倾向实施西方式的自由民主,说明其在国民党改组及政党建设理解上与孙中山存在一定差异,A项正确;B项“分歧已久”无法体现,排除;孙、黄这一分歧主要体现了政党建设的理解差异,C、D两项与历史事实不符,排除。故选A项。
3.(2023·湖南常德)中华民国国会,是继参议院之后的立法和权力机关,成立于1913年4月,采用两院制,这是第一届国会。此后有袁世凯的政治会议、约法会议、参政院和段祺瑞的第二届国会、善后会议,以及南方的“非常国会”和“护法国会”。这些国会在几年间走马灯似的轮换。这一局面的出现源于( B )
A.军阀割据扰乱政治生态
B.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
C.封建势力阻碍议会政治
D.中国缺乏宪政民主经验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民国初年,造成议会政治乱象的根本原因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缺乏议会政治存在的物质基础,B项正确;A、C、D三项都是造成政党乱象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故选B项。
4.(2023·河北邢台)民国初年,除了在中央设立农林、工商两部以及在地方设立实业司、劝业道外,政府还规定注册公司时,必须依法执行《商业注册规则》《矿业注册条例施行细则》等相关规定。对不符合规则和弄虚作假的公司坚决不予注册。这些做法( A )
A.改善了民族工业发展环境
B.完善了商业管理制度
C.旨在规范企业运营流程
D.强化了政府管控力度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民国初年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法律,规范了设立公司的流程和要求,并“对不符合规则和弄虚作假的公司坚决不予注册”,这些措施和法律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得到改善,A项正确;题干涉及的是设立公司的规定,并非商业管理制度,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规范企业运营流程,排除C项;对公司注册进行规定,起到了规范企业的作用,并非加强政府管控力度,排除D项。故选A项。
5.(2023·陕西榆林)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不适合现代潮流。”这反映了( D )
A.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B.陈独秀借孔子宣传新文化思想
C.当时儒学已失去思想主流地位
D.陈独秀对孔子的认识较为理性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批判礼教,不是反对孔子,反映陈独秀对孔子的认识较为理性,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陈独秀借用孔子,而是理性认识孔子及其思想,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前,儒学仍占主流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6.(2023·山西太原)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认为孔子的学说“今日有其真价,吾人亦绝不敢蔑视”。“余之掊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据此可知,李大钊( B )
A.意在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B.主张理性看待传统文化
C.为儒家思想赋予新内涵
D.否定了传统的纲常名教
[解析] 据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认为抨击孔子实际上并不是抨击孔子本人和孔子的学说,而是为了抨击封建专制思想,由此说明李大钊是将孔子和封建专制思想做了区分,强调理性对待传统文化,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已经被推翻,排除A项;李大钊是主张理性看待传统文化,并不是为儒家思想赋予新内涵,也不是否定传统的纲常名教,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7.(2023·云南曲靖)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提出“富强之基,本诸格致”的思想,并坚持“译书为强国第一义”。1915年创刊的《科学》杂志,主要讨论“中国无科学之原因”“科学与工业”“科学与近世文明”“科学历史之时代”等话题。重视科学思潮的兴起主要由于( C )
A.西学东渐的深入 B.民族工业的发展
C.民族危机的加深 D.思想解放的推动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派提出一系列主张是为了挽救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1915年以后中国进一步掀起重视科学的思潮,也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C项正确;西学东渐是外因,排除A项;民族工业的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思想解放运动对于科学思潮的兴起有推动作用,但材料体现不出来,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3·山东期末)1919年,陈溥贤在《警告守旧党》中指出:“学问独立,思想自由,为吾人类社会最有权威之两大信条,有敢蹂躏之者,吾侪认为学术界之大敌、思想界之蟊贼,必尽吾侪之力,与之奋战苦斗,以拥护之。”这反映出当时( A )
A.新旧思潮斗争激烈
B.民主科学思想萌发
C.学术研究独立发展
D.独立自由观念普及
[解析] 材料表明,陈溥贤主张学问独立、思想自由,向破坏二者的守旧党发出警告,并表示为维护二者尽力奋战,这反映出当时新旧思潮斗争激烈,A项正确;民主科学思想在1919年之前就有,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陈溥贤主张“学问独立,思想自由”,不能说明当时学术研究独立发展,排除C项;“普及”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重寻近代中国》中写道:如何评估1928年之前的中华民国史,过去的言说,不论是中共,还是国民党,都将这一时间段看作是“北洋军阀反动统治”,即便是中性表述,也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或“北洋时期”。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1912年至1928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继续妖魔化这段历史,其实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评述学者马勇关于“北洋时期”的主要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 【参考示例】学者马勇认为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的正统,不应将这一时期妖魔化。
示例1:这一观点肯定了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认为这一时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阶段。
评述: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政治上,北洋军阀统治保留了共和国、国会、内阁等民主的形式;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不断斗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思想上,新文化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传播、新三民主义的提出,都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发展。
外交上,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中国加入一战协约国方面,为取得胜利作出贡献;战后出席巴黎和会,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捍卫了国家主权。
社会生活上,新文化运动推动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的口号提出,有利于新习俗、新风尚的推广。
综上所述,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的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解放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
示例2:这一观点忽视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腐朽和混乱,将北洋时期的社会发展完全等同于北洋政府的贡献,观点错误。
评述:经济上,封建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工业化进程缓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政治上,共和国名存实亡,北洋政府专制独裁,军阀割据混战,政治上分崩离析,民不聊生。
思想上,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束缚。
综上所述,北洋政府的统治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近代化,是中国历史上的黑暗统治时期。
示例3:这一观点肯定了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社会的客观发展,但忽视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腐朽和混乱,观点片面。
评述:综合以上两种评述的理由。(列出两个方面共三点即可)
综上所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体现了保守与进步、传统与现代混杂并消长反复的特点。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概括材料观点,再调动所学知识加以评述。材料内容强调了如何评估1928年之前的中华民国史的问题,材料内容主要强调“1912年至1928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继续妖魔化这段历史,其实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的问题,解答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可以选择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的角度加以评述。要求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二、能力提升
10.(2023·福建莆田)一战爆发后,协约国邀请北洋政府参战。1917 年 8 月 14 日,北洋政府宣布对德宣战,“以工代兵,赴 欧参战” 。此后,中国劳工几乎全部被投放到前线,从事挖掘战壕、修筑工事、野战救护、掘埋尸体、清扫地雷、筑路架桥、解运粮草等等 最艰苦繁重的工作。中国劳工参战( D )
A.为了迎合帝国主义的需要
B.体现了军阀政权的腐朽
C.表明中国属于协约国成员
D.目的是为了争取国际地位
[解析] 材料“中国劳工几乎全部被投放到前线。从挖掘战壕到修筑工事、从野战救护到掘埋尸体、从筑路架桥到解运粮草弹药,华工从事的都是最艰苦繁重的工作”体现了华工对一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的是为了争取国际地位,D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C项和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D项。
11.(2023·内蒙古赤峰)根据北洋政府农工商部的统计,1914年8月至1919年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323家,资本额为9100余万元。所涉及行业众多,以面粉、纺织这两个关系到人民衣食的行业发展最为迅速。这表明( D )
A.洋务运动实现了求富的目的
B.戊戌变法刺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C.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解析] 根据“1914年8月至1919年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323家,资本额为9100余万元。所涉及行业众多,以面粉、纺织这两个关系到人民衣食的行业发展最为迅速”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14—1918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所以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D项正确;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洋务运动就宣告破产,排除A项;戊戌变法仅持续了100多天也宣告失败,与1914年后民族工业的发展没有关系,排除B项;这一时期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排除C项。故选D项。
12.(2021·山东高考)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 A )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13—1921年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因此对华商品输入减少,中国的海关征收额一路走低。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大量商品涌入中国,使得中国的海关税收急速增长。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故选A项;根据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可知,一战前后中国的海关税收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B、C、D三项都与这一趋势不符,排除。
13.(2022·全国乙卷)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出( D )
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
B.传统儒学思想开始受到批判
C.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
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解析] 根据材料“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可知,五四初期,新旧之分存在绝对化的倾向,之后有了更高的判别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宣传民主和科学,对中西方文化存在绝对的肯定和否定。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传播,开始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来看待问题,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主张辩证地看待中西方文化,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故选D项;根据所学,东西文化论争,早在洋务运动时期已经出现,“五四”前后争论尤为激烈,而非五四时期引发,排除A项;根据所学,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等人已经对儒家思想予以批判和继承,排除B项;根据材料“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可知,这一转变在一定程度打破了之前过于肯定和否定的理念,但“消除”一词过于绝对,排除C项。
14.(2023·湖南湘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上的现代化运动和社会政治变迁,通常具有革命性变迁与非革命性变迁两种形式。革命性变迁通过广泛的自上而下的政治动员,以革命的暴力方式,摧毁现存的秩序,并按革命者预想的计划,重建某种新秩序,以求在这一秩序状态下,推进现代化和社会发展。非革命性变迁与上述“断裂性”的发展方式不同,它主张尽可能地运用传统结构内的现存政治和社会资源,来促进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摘编自萧功秦《清末新政与
中国现代化研究》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某方面的“革命性变迁与非革命性变迁”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答案] 示例
标题: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学革命,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变革。(革命性变迁)
阐述: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篡夺革命派的胜利果实后,在思想领域大搞“尊孔复古”逆流。面对这一情况,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以“民主”“科学”为口号,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为了更好地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胡适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即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得到了陈独秀的支持。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陈腐艰涩的旧文学,代之以新鲜、通俗的新文学。白话文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白话文的使用推动了近代中国文化的革新,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题,没有固定的答案。依据材料“革命性变迁通过广泛的自上而下的政治动员,以革命的暴力方式,摧毁现存的秩序,并按革命者预想的计划,重建某种新秩序,以求在这一秩序状态下,推进现代化和社会发展”“非革命性变迁与上述‘断裂性’的发展方式不同,它主张尽可能地运用传统结构内的现存政治和社会资源,来促进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根据题目要求“就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某方面的‘革命性变迁与非革命性变迁’加以阐述”,结合所学可选择文化,以新文化运动为例得出标题: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学革命,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变革。然后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影响等知识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