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09 18:57:32

文档简介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教学质量监测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A B B C C D A B A D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C B D A D A B B D A C
二、非选择题
25.(20 分)
(1)经济发展:生产力发展,铁制农具广泛使用,牛耕技术的推广;(2 分)社会变革:
分封制、宗法制开始解体,贵族政治逐步瓦解;(2 分)各国通过变法,建立起郡县制、官
僚制等,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推动社会转型。(2 分)
(2)变化:由汉初黄老无为思想向儒家思想转变。(2 分)
原因: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或地方诸侯国、豪
强地主、富商大贾、匈奴边患等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黄老无为的道家思想不适应时
代的需要,治国思想需要从“无为”到“有为”转变。(6 分)
(3)主张: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4 分,答出两点即
可)影响: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2 分)
26.(12 分)
评分标准:论题部分 0—3 分,阐述部分 0—9 分,具体赋分要求如下:
分值 要求
10-12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能够引用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史实准确,分析合理,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
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7-9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能够围绕所拟论题,阐述有己的观点;所举史实与论题基本能构成逻辑关系;论
述较完整、清晰,文字通顺。
4—6 所拟论题基本符合要求,指向较明确。
所举史实对论题支撑不足,或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性不强;论述不够严谨,文字
较通顺。
0-3 所拟论题不符合要求,或指向较明确。
论述文字与论题关系不清,或无关系,结论错误;没有逻辑性,文字不通顺。
示例:
论题: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社会的发展。(3分)
论证:为了巩固北魏统治,孝文帝时期,北魏统治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政治上实施三长制
{#{QQABKY6QgggoABBAAAgCEwEyCkCQkAECCIoGxFAMIAABwQFABAA=}#}
和俸禄制,强化国家对地方和人民的有效控制,整顿吏治,有效巩固了北魏政权;经济上推
行均田制和租调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了粮食产量,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社
会风俗上改汉姓、说汉化、穿汉服,与汉族进行通婚,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交融。
综上,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北方社会经济发展,加快民族交融,缓和民族矛盾,为以后北方
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打下基础,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做出贡献。(9分)
27.(20 分)
(1)量出制入;扩大收税对象;实行新的征税标准,主要按资产和田亩征税;时间上分夏
秋两季征税;以货币为主要征税方式;简化收税名目;赋税由中央与地方共同分配。(8分,
每点 2分,答出四点即可)
(2)变化:二税由统治者直接向土地所有者征税;二税以田亩为计税标准;赋税除二税外
增加诸多苛捐杂税;各种徭役向代役税转化;居民税只向城市居民征收。(6 分,答出三点
即可)
影响:积极:对农民和广大劳动者而言,向土地所有者征税,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积极性,
推动了宋代农业的发展;以钱代役,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时削弱了人身依附关
系;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维护宋王朝的统治。消极:向土地所有者征税,一定
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苛捐杂税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6 分,
其中积极影响 4分,答出两点即可,消极影响 2分,答出一点即可。)
{#{QQABKY6QgggoABBAAAgCEwEyCkCQkAECCIoGxFAMIAABwQFABAA=}#}2023一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中教学质量监测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搽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
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小题,共48分)


1.2000年,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在浙江余杭市瓶窑镇文家山的小土墩上发掘出15座良渚文
化时期的基葬,其中仅1号墓葬就出土了106件精美的玉璧、玉坠、玉珠等器物,其余
大部分基葬随葬品多为陶器、石器。这表明良渚文化

A.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
B.已经进人万邦时代
C.具备了国家初始形态
D.阶级分化十分明显
2.周灭商后,推行分封制,封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封功臣谋士姜尚于齐;封弟

周公旦于鲁,封召公于燕。这一措施旨在
A.维护周朝统治
B.弱化血缘关系
C.直接控制地方
D.强化君主专制

3.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把郑国的刑法条文铸在金属器皿上,公布于众,史称“郑人铸
刑书”。此后,各国相继变法并将成文法公布于众:赵鞅、荀寅在晋国铸刑鼎;李悝著成
《法经》通过魏文侯予以公布;商鞅在秦国、吴起在楚国相继公布法令。这表明

A.冶金技术进步推动法律发展
B.春秋战国面临社会转型
C.各国构建起完备的法律体系
D.各国普遍推崇依法治国
4.“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
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上述记载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最接近
A.孔子
B.老子
C.韩非
D.墨子
高一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
0000000
5.泰始皇首创文书拾头制度,主要规定了在书写文书时,把一些特定的名词或句子如:本
朝代名、帝号或与皇帝言行有关的宁,在其前都要空一格或几格、或重新另起一行顶松
书写、或另起一行高出数格书写,意为“抬头”来表示尊敬之意。这反映出秦朝
A.中央集权强化
C.皇权至高无上
B.文书制度繁琐
D.行政效率较高
6汉景帝时发生“七国之乱”,当时除叛乱的7国外,其余15个诸侯国基本上站在汉中央
的立场之上并未参与叛乱。其中又以梁国为首的8个封国与景帝血缘关系密切,直接参
与平叛,是汉中央平叛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据此可知,西汉的封国
A.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权威
C.一定程度上稳固了政权
B.加速了汉王朝政权的衰亡
D.使宗法血缘关系趋于瓦解
7.汉初实行盐铁私营,文帝时,“纵民得治铁煮盐”。在这种宽松政策之下,大盐铁主垄断
了盐铁的生产和流通,出现了许多富商大贾。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抑制富商大贾,
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政府旨在藏富于民
C.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B.封建国家正面临财政危机
D.政府强化中央集权的意图
8.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纺织、陶瓷、造船等
行业也有明显的进步。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江南社会环境稳定
D.区域间长途贸易发展
9.唐代玄奘和尚口述、辩机编撰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玄奘沿古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西
行,亲身游历西域的所见所闻,其中提及了一百多个城邦,还有许多不同民族的风俗人
情。该书
A.史料价值低可信度不高
B.有助于研究中外文化交流
C.有利于研究阿拉伯文化
D.记述了佛教在各地的传播
10.下表所示为对隋朝至盛唐社会生活变化的部分描述。据表可知,这一时期
服饰文化
为便于妇女骑马,圆领长袍服装设计趋于流行
饮食文化
每年立春时节,朝廷向高级官员发放葡萄酒、胡饼
舞蹈文化
城市中人们对胡旋舞与胡腾舞钟爱有加
A.社会风气开放多元
B.城市生活日益丰富
C.民族之间隔阂消失
D.胡汉之间双向吸收
高一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
000000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