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基础过关
1.1915年,以陈独秀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针对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积弊,进行了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这场“革新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2.1917年,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中写道:“余之掊击(抨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由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 )
A.反对封建专制 B.倡导西方文化
C.传播马克思主义 D.改造儒家思想
3.如图中的《青年杂志》创办于1915年,后改名为《新青年》。该杂志发表了大量宣传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和猛烈抨击旧道德、旧文化的文章。这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
A.推动了报刊的发展
B.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
C.促进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D.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4.下图中几位人物的共同身份是( )
A.中国同盟会会员 B.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C.辛亥革命元勋 D.国民党党员
5.1916年5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材料表明李大钊主张( )
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6.胡适曾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二十五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是指( )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民主科学时代 D.尊孔复古时代
7.胡适曾被美国《展望杂志》推举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百位名人之一,理由是“替中国发明了一种新语言”。这主要是基于他( )
A.创办《青年杂志》 B.主张使用白话文
C.发表《狂人日记》 D.宣传马克思主义
8.陈独秀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写道:他们所非难本志(《新青年》)的,无非是破坏孔教、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这几条罪案。材料表明新文化运动( )
A.主张兼容并包 B.冲击了封建礼教
C.支持“尊孔复古” D.传播马克思主义
9.“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由此看出新文化运动的片面性主要体现在( )
A.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崇洋媚外
C.提倡民主与科学 D.革新政治制度
能力提升
10.1917年,《新青年》因销售不畅考虑停刊。1919年2至3月,坚持使用古文体的林琴南,以小说形式诋毁《新青年》,此举招来媒体的广泛报道,无形中为《新青年》作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广告宣传。
《新青年》声名大振,销量大增。这反映出当时( )
A.观念碰撞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B.白话文运动已被大众普遍接受
C.思想启蒙开始成为时代主题
D.五四运动推动了社会观念转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其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摘编自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以及外国帝国主义势力加剧。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于是,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戊戌变法宣传的思想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激烈的社会变革”是指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社会变革”带来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进行思想变革的共同目的。
参考答案
1.C 2.A 3.B 4.B 5.C 6.C 7.B 8.B 9.A 10.A
11.(1)思想观念:博爰、平等、自由、人权。意义:传播了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观念;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或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2)事件:新文化运动。影响: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3)促使中华民族觉醒,挽救民族危机,实现中国的近代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