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上杭县蛟洋中学九年级化学教学课件:第四章第一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共6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上杭县蛟洋中学九年级化学教学课件:第四章第一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共6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03-23 20:5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6张PPT。第四章第一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蛟洋中学 杨海华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胡锦涛将奥运火炬交给刘翔运载神州七号的火箭顺利升空铁丝、蜡烛、炭、硫与
氧气反应的实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和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一、燃烧的定义及条件 (一 )观察讨论 归纳总结 1、燃烧具有两面性。
2、燃烧的定义: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具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剧烈氧化反应。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

(二)提出问题 进行猜想
请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的例子,并说明它们为什么会燃烧?
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对燃烧所需的条件进行大胆猜想。(三)实验探究 得出结论燃烧的三个条件二、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1.氧气充足时:发生完全燃烧;燃烧快,放热多,燃料利用率高;C、H元素转化为CO2和H2O。
2.氧气不足时:发生不完全燃烧;燃烧慢,放热少,燃料利用率低;C、H元素转化为CO(或C)和碳氢化合物。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1.氧气的浓度;
2.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可燃物完全燃烧的意义:
1.防止资源浪费;
2.防止环境污染。三、燃烧引起的爆炸一.原因:
1.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短时间聚集大量的热,气体体积急速膨胀;
2.氧气浓度高,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大,燃烧范围广,周围的空气迅速膨胀。
二.有些地方的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粉尘,遇明火有可能会发生爆炸。应严禁烟火,杜绝一切火源,防止爆炸。3.爆炸极限: (四)创设情境 自然过渡

观看由于燃烧失控引起的火灾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一些图片。 2003年11月3日,湖南省衡
州大厦失火,造成20名消防
官兵壮烈牺牲。 2004年吉林市2-15特大火灾54人遇难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联系生活 思考灭火方法
①熄灭酒精灯②草垛着火 ③家里的煤气着火④电线着火⑤油锅着火
你能行2.讨论交流 得出结论
①移走可燃物.撤离燃烧区
灭火的原理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
③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注:只要缺少燃烧条件中的一个就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请用“燃烧和灭火”的化学知识解释下面的成语? 【游戏问答】(五)随堂反馈加油哦釜底抽薪火上浇油煽风点火抱薪救火杯水车薪 1、沉着冷静:根据火势实情选择最佳的自救方案,千万不要慌乱。?   2、防烟堵火:当火势尚未蔓延到房间内时, 紧闭门窗、堵塞孔隙,防止烟火窜入。若发现门、墙发热,说明大火逼近,这时千万不要开窗、开门,可以用浸湿的棉被等堵封,并不断浇水,同时用折成8层的湿毛巾捂住嘴、鼻,一时找不到湿毛巾可以用其他棉织物替代.    3、设法脱离险境:可裹上浸湿了的毯,快速冲下楼梯。若楼道被大火封住而无法通过,可顺墙排水管下滑或利用绳子缘阳台逐层跳下。
  4、尽快显示求救信号: 发生火灾,呼叫往往不易被发现,可以用竹竿撑起鲜明衣物,不断摇晃,红色最好,黄色、白色也可以,或打手电或不断向窗外掷不易伤人的衣服等软物品, 或敲击面盆、锅、碗等。
  5、切不可因贪恋钱财而贻误脱险时机。 火灾自救小常识安全常识安全常识1、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充足的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
(1)移走可燃物;
(2)隔离空气(或氧气)
(3)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六)课堂小结
你收获了什么?(七)作业布置
1、课下上网查询“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中国消防网http://www.cn119.com/)
2、课下查找我校存在哪些消防安全隐患,什么地方应放灭火器?放何种灭火器?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 燃烧和灭火1、定义: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 反应 。
2、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充足的氧气接触 燃烧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同时具备 3、灭火的原理:
(1)移走可燃走物
(2)隔离空气(或氧气) 熄灭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4、防火安全常识三者任意满足其一再见作业:课本第99页2.3.5.7四、教学设计1、接受新知
第一步: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魔术:“烧不坏的手帕”
神州火箭实验一:分别用酒精灯点木条和小石块 哪个能被点燃 实验二:点燃2支小蜡烛,其中1支用烧杯罩住 小蜡烛能长时间燃烧吗 实验三:用酒精灯点一张纸条和一小块煤 哪个比较容易燃烧探究燃烧的条件常见物质的着火点燃烧的条件实验探究二 利用改进后的实验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燃烧需要三个条件的结论。知识迁移,学以致用
3、扑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小结:(灭火可采用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2、隔绝空气3、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注:着火点不变;降低着火点方法来灭火是错误的。四、教学设计
3、课后作业 下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 中考链接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与氧气充分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1.隔离可燃物2.隔绝氧气3.降温到该物质 的着火点以下。五、板书设计缺一即可缺一不可三.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一)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与可燃物O2接触才能燃烧。 O2的量充足或不充足,可燃物燃烧的情况是不同的。
1. O2充足时,C燃烧生成CO2
2. O2不充足时, C燃烧生成CO
(写出反应的表达式)
CO也可以燃烧,是一种常见的气体燃料。
点燃
CO+O2——CO2
CO的性质和危害
问题:防止CO中毒的方法?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本质区别。
完全燃烧:
燃烧快,放出的热量多,燃料消耗少;
不完全燃烧:
燃烧慢,放出的热量少,燃料消耗多;日常生活中,你见过许多的情景:
1.蜡烛燃烧时,你仔细观察过现象吗?
2.C.H元素在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的转变:
完全燃烧:碳、氢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不完全燃烧:碳、氢生成一氧化碳和碳氢化
合物或炭黑颗粒
(二)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1.氧气的浓度
2.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问题:
1.日常生活中,把煤制成蜂窝煤,烧木柴时要架空,是什么原因?
2.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能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三.燃烧引起的爆炸:燃烧可引起爆炸。那么,爆炸式怎么一回事呢?
1.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短时间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2.氧气的浓度高,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燃烧范围广。
理想与启示:定向爆破
观察与思考:图4-5 粉尘爆炸实验
定向爆破
宜恩定向爆破
河北秦皇岛骊骅淀粉公司粉尘爆炸
任何可燃性气体、可燃性固体粉末,与空气
接触,遇明火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分析:汽油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和煤矿坑道等
场所,应杜绝一切火种,防止发生爆炸。 拓展视野:常见气体的爆炸极限
问题: 进入工厂参观时,要注意什么?易燃易爆物1.易燃物:
易燃物品 名 称 别 名 拼音缩写 类 别 赤磷 红磷 CL HL 一级易燃固体 三硫化磷 三硫化四磷;硫化磷;四三硫化磷 SLHL SLH 一级易燃固体 五硫化磷 五硫化二磷 WLHL WLH 一级易燃固体 闪光粉 SGF 一级易燃固体 氨基化钠 AJHN 一级易燃固体 铝镍合金氢化催化剂 LNHJQHCH 一级易燃固体 硝化棉 含氮 在12.5以下 XHM 一级易燃固体 H发孔剂 发泡剂BN;发泡剂DPT HFKJ FPJ 一级易燃固体 重氮氨基苯 三氮二苯;苯基重氮苯 ZNAJB SN 一级易燃固体 (邻) 二硝基苯 邻 (L)EXJB 一级易燃固体 (间)二硝基苯 间 (J)EXJB 一级易燃固体 (对)二硝基苯 对 (D)EXJB 一级易燃固体 二硝基甲烷 EXJJB 一级易燃固体 二硝基氯化苄 EXJLHB 一级易燃固体 2.易爆物: 第1类:爆炸品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3类:易燃液体; 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品; 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第7类:放射性物品; 第8类:腐蚀品; 第9类:杂类。
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及安全防范
  1.危险品库房、实验室、锅炉房、配电房、配气房、车库、食堂等要害部位,非工作人员未经批准严禁入内。
  2.各种安全防护装置、照明、信号、监测仪表、警戒标记、防雷、报警装置等设备要定期检查,不得随意拆除和非法占用。
  3.易燃易爆、剧毒、放射、腐蚀和性质相抵触的各类物品,必须分类妥善存放,严格管理,保持通风良好,并设置明显标志。仓库及易燃易爆粉尘和气体场所使用防爆灯具。
  4.木刨花、实验剩余物应及时清出,放在指定地点。
  5.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必须专人保管,保管员要详细核对产品名称、规格、牌号、质量、数量、查清危险性质。遇有包装不良、质量异变、标号不符合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安全处理。
6.忌水、忌沫、忌晒的化学危险品,不准在露天、低温、高温处存放。容器包装要密闭,完整无损。
  7.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库房周围严禁吸烟和明火作业。库房内物品应保持一定的间距。
  8.凡用玻璃容器盛装的化学危险品,必须采用木箱搬运。严防撞击、振动、摩擦、重压和倾斜。
  9.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查出隐患,要及时整改和上报。如发现不安全的紧急情况,应先停止工作,再报有关部门研究处理
消防安全标志:
了解一些消防安全标志的图片再见作业:课本第99页3.6.7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