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 综合测试
一、单选题
1.有15 g A物质与10.5 g 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7.2 g C物质、1.8 g D物质和0.3 mol E物质。则E的摩尔质量是( )
A.27.5 g·mol-1 B.55 g·mol-1
C.100 g·mol-1 D.111 g·mol-1
2.我国的古代文物呈现了瑰丽的历史文化,下列文物中主要成分属于合金的是
A.颜真卿祭侄文稿
B.西汉素纱禅衣
C.唐兽首玛瑙杯
D.三星堆青铜面具
3.物质的量相同的甲烷(CH4)和氨气(NH3),一定相同的量是( )
A.质量 B.体积 C.质子数 D.原子数
4.合金用途广泛,如新型储氢合金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将为氢气作为能源的实际应用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下列材料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
A.青铜 B.黄铜 C.陶瓷 D.不锈钢
5.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金的熔点一定比各成分金属的低
B.在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是钢
C.生铁的含碳量为0.03%-2%
D.稀土金属可用于生产合金
6.下列反应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将铁粉加入盐酸中:2Fe+6H+=2Fe3++3H2↑
B.NaOH溶液中加入Al粉:2Al+4OH-=2 +2H2O
C.NaOH溶液通入过量CO2:OH-+CO2=
D.Ba(OH)2溶液与稀硫酸:Ba2++ ═BaSO4↓
7.标准状况下,32g CH4所占体积约为( )
A.44.8L B.22.4L C.11.2L D.5.6L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12g 碳燃烧,失去的电子数目为4NA
B.标准状况下,22.4L的3He 中含有中子的数目为3NA
C.0.1mol钠全部与氧气反应生成Na2O和Na2O2共3.6g,转移电子数为0.1NA
D.常温下,1L0.1mol·L-1的氨水中含有H+的数目为10-13NA
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8gN2与6gH2充分反应,生成NH3分子的数目为2NA
B.6.4gCu与过量S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NA
C.标准状况下,2.24L 三氯甲烷中有分子的数目为0.1NA
D.25℃时,1L pH=1的NaHSO4溶液中含有H+的数目为0.1NA
10.将物质X逐渐加入(或通入)Y溶液中,生成沉淀的量与加入X的物质的量关系如图所示,符合图示情况的是( )
A B C D
X CO2 HCl NaOH AlCl3
Y Ca(OH)2 AlO2﹣ AlCl3 NaOH
A.A B.B C.C D.D
1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11.2 L O2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2NA
B.用双氧水分解制取0.1 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4NA
C.0.1 mol AlCl3完全水解转化为氢氧化铝胶体,生成0.1NA个胶粒
D.28 g N2和CO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
12.在标况下,下列物质中,与0.3moLH2O含相同氢原子数的物质是( )
A.0.6mol H2SO4 B.3.612×1023个HNO3分子
C.7.3g HCl D.4.48L CH4
13.下列转化不可能通过一步反应直接完成的是( )
A.Al→Al2O3 B.Al2O3→Al(OH)3
C.Al(OH)3→AlO D.Al3+→Al(OH)3
14.已知一定条件下A,B,C,D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为Fe,D为氢气,则B一定为酸
B.若A,D为化合物,B为水,则C一定是气体单质
C.若A,B,C,D均为化合物,该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
D.若A,B,C,D均为10电子微粒(分子或离子),且C是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D常温下一定呈液态
15.下列有关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铝的导热性强,可用作铝热剂
B.氧化铝的熔点高,可用于电解铝
C.氢氧化铝具有弱酸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明矾易水解生成胶体,可用作絮凝剂
16.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判断可以形成合金的是( )
金属或非金属 钠 铝 铁 硅 硫
熔点/℃ 97.8 660.4 1535 1410 112.8
沸点/℃ 883 2467 2750 2353 444.6
A.铝与硅 B.铝与硫 C.钠与硫 D.钠与硅
二、综合题
17.取4.6克的钠投入水中,完全反应后问:
(1)生成的气体体积在标准状态下为多少升 ?
(2)生成的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
18.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已知在标准状况下的四种气体 ①8.96L CH4②3.01×1022个HCl分子③10.2克H2S④0.5molNH3用相应的序号填写下列空白:
体积最大的是 ;含氢原子数最多的是 .
(2)等物质的量的氧气与臭氧质量之比为 ,分子个数之比为 ,电子个数之比为 .
(3)某金属氯化物MCl3 26.7g,含有0.600mol Cl﹣.则金属M的摩尔质量为 .
(4)现有10克H218O中,中子数目为 .
(5)0.4mol NH3中所含氢原子数与 g水所含氢原子数相等.
(6)0.5molSO2的质量是 g,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含有 个氧原子.
(7)将标况下22.4L的HCl 溶于水配成200mL的溶液,所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19.回答下列问题:
(1)1molH2SO4中约含有 mol H, 个H2SO4, NA个氧原子
(2)9.03×1023个CO2的物质的量是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 质量是是 。
(3)在100mL2mol/LH2SO4溶液中,H2SO4的质量是 。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0.根据题意填空
(1) 某气体的分子为双原子分子,其摩尔质量为M g mol﹣1,现有标准状况下V L该气体,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
①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ol;
②该气体中所含的原子总数为 ;
③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 g L﹣1;
④该气体的一个分子的质量为 g.
(2)气体化合物A分子式可表示为OxFy,已知同温同压下10mL A受热分解生成15mL O2和10mL F2,则A的化学式为 ,推断的依据为 .
21.按要求完成下列方程式
(1)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的离子方程式: 。
(3)
配平下列方程式: Cr(OH) + OH-+ ClO-= CrO + Cl-+ H2O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有15 g A物质与10.5 g 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7.2 g C物质、1.8 g D物质和0.3 mol E物质,则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E的质量为15g+10.5g-7.2g-1.8g=16.5g,而E的物质的量为0.3mol,则E的摩尔质量为16.5g÷0.3mol=55g/mol;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摩尔质量等于质量与物质的量之比可以计算出E的摩尔质量。
2.【答案】D
【解析】【解答】A.颜真卿祭侄文稿,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有机物,A项不选;
B.西汉素纱禅衣,丝为蛋白质,属于有机物,B项不选;
C.唐兽首玛瑙杯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C项不选;
D.三星堆青铜面具,青铜是在纯铜(紫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属于合金,D项选;
故答案为:D。
【分析】合金是由金属元素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3.【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物质的量相同时,二者质量不同,故A错误;
B、因没有明确气体存在的条件,物质的量相等时,二者体积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
C、1个甲烷分子含有10个质子,1个氨气分子含有10个质子,相同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氨气的质子数相等,故C正确;
D、1个甲烷含有5个原子,1个氨气含有4个原子,相同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氨气的含有的原子数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物质的量相同的甲烷和氨气所含分子数相同,根据原子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判断质量、质子数和原子数.
4.【答案】C
【解析】【解答】黄铜是Cu﹣Zn 的合金,青铜石Cu﹣Sn的合金,不锈钢是和镍等元素的合金,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成分主要是硅酸盐,不属于合金,
故选:C.
【分析】合金是指金属和金属或者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据此解答.
5.【答案】D
【解析】【解答】A.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各成分金属的低,有些合金没有固定熔点,故A不符合题意;
B.在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是青铜,故B不符合题意;
C.含碳量在2%~4.3%之间的铁合金属于生铁,含碳量在0.03%~2%之间的铁合金属于钢,故C不符合题意;
D.稀土金属可用于生产合金,如Nd-Fe合金、稀土铝合金,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合金的熔点一般低于其组分金属;
B.在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是青铜;
C.生铁含碳量在2%~4.3%之间。
6.【答案】C
【解析】【解答】A.Fe与HCl反应产生FeCl2和H2,离子方程式应该为:Fe+2H+=Fe2++H2↑,A不符合题意;
B.反应物还有H2O参加,反应放出H2,离子方程式应该为:2Al+2OH-+2H2O=2 +3H2↑,B不符合题意;
C.反应符合事实,正向物质拆分原则,C符合题意;
D.除Ba2+与 反应产生沉淀外,还有H2O生成,离子方程式应该为:Ba2++2OH-+ 2H++ ═BaSO4↓+2H2O,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A.反应生成亚铁离子;
B.该反应不满足电子守恒、电荷守恒;
C.二氧化碳过量,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D.漏掉了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反应。
7.【答案】A
【解析】【解答】解: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是22.4L/mol,甲烷体积V=nVm= = =44.8L,故选A.
【分析】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是22.4L/mol,根据V=nVm= 计算甲烷体积.
8.【答案】C
【解析】【解答】A.碳燃烧不一定生成二氧化碳,不能计算电子数,A不符合题意;
B.标准状况下,22.4L的3He为1mol,则中含有中子的数目为2NA,B不符合题意;
C.0.1mol钠全部与氧气反应不论生成什么产物,钠都失去1个电子,所以共转移电子数为0.1NA,C符合题意;
D.常温下,1L0.1mol·L-1的氨水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不能确定,所以氢离子浓度不能确定,则含有H+的数目无法计算,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需要考虑的是碳是否完全燃烧
B.在原子中,质量数=中子数+质子数
C.根据钠元素守恒即可,Na~Na+~e
D.考虑弱碱的部分电离
9.【答案】D
【解析】【解答】A.28gN2的物质的量为1mol,6gH2的物质的量为3mol,而氮气和氢气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转化,所以生成的氨气小于2mol,故A不符合题意;
B.铜与S反应时被氧化成+1价,6.4gCu的物质的量为0.1mol,所以转移的电子为0.1mol,即0.2NA,故B不符合题意;
C.标况下三氯甲烷不是气体,所以2.24L三氯甲烷的物质的量不是0.1mol,故C不符合题意;
D.pH=1的NaHSO4溶液中c(H+)=0.1mol/L,所以1L该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数目为0.1NA,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可逆反应不能完全反应;
B.由2Cu+SCu2S知,0.1molCu转移电子数为0.1NA;
C.22.4L/mol使用条件:气体,标准状况下;
D.pH=1的溶液中n(H+)=0.1mol,N=nNA=0.1NA。
10.【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先发生反应Ca(OH)2+CO2═CaCO3↓+H2O,生成CaCO3沉淀,当Ca(OH)2溶液反应完后,再继续通入CO2发生反应CO2+CaCO3+H2O═Ca(HCO3)2沉淀消失,所以前后两个过程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A错误;
B.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先发生反应AlO2﹣+H++H2O=Al(OH)3↓,生成Al(OH)3沉淀,当偏铝酸钠溶液反应完后,再继续加入盐酸发生反应Al(OH)3+3H+═Al3++3H2O,沉淀消失,所以前后两个过程H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故B错误;
C.氯化铝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先发生反应Al3++3OH﹣═Al(OH)3↓,生成Al(OH)3沉淀,当氯化铝溶液反应完后,再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沉淀溶解至最后消失,所以前后两个过程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故C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铝溶液,先发生反应Al3++4OH﹣═AlO2﹣↓+2H2O,不生成沉淀,当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完后,再滴入氯化铝溶液发生反应后发生3AlO2﹣↓+Al3++6H2O═4Al(OH)3↓+6H2O,生成沉淀溶,所以前后两个过程氯化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图象曲线变化可知,将物质X逐渐加入(或滴入)Y溶液中,生成沉淀,当Y溶液反应完后,继续加入物质X,物质X能与沉淀反应而使生成的沉淀溶解,且生成沉淀所需要的X的物质的量与沉淀溶解需要的X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据此进行解答.
11.【答案】D
【解析】【解答】A. 标准状况下,11.2 L O2是0.5mol,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不一定为2NA,例如与钠反应才过氧化钠等,A不符合题意;
B. 用双氧水分解制取0.1 mol氧气,氧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2NA,B不符合题意;
C. 0.1 mol AlCl3完全水解转化为氢氧化铝胶体,由于胶体是大分子集合体,因此生成的胶粒个数小于0.1NA个,C不符合题意;
D. 氮气和C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均是28,则28 g N2和CO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要把各种量转化为物质的量,熟悉掌握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公式,特别注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12.【答案】B
【解析】【解答】解:A.0.6mol H2SO4中含有1.2NA氢原子,故A错误;
B.3.612×1023个HNO3分子中含有0.6NA氢原子,故B正确;
C.7.3g HCl的物质的量为:0.2mol,含有0.2NA氢原子,故C错误;
D.在标况下,4.48L物质的量为:0.2mol,则0.2molCH4含有0.8NA氢原子,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0.3molH2O含相同氢原子数为0.3mol×2NA=0.6NA,结合对应物质的构成计算.
13.【答案】B
【解析】【解答】A.Al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可以一步完成,故A不符题意;
B.Al2O3不溶于水,不能直接与水反应生成Al(OH)3,不可以一步完成,故B符合题意;
C.氢氧化铝可以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水,可以一步完成,故C不符题意;
D.铝盐可以和碱反应可以直接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可以一步完成,故D不符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铝及其化合物具有两性,和强酸强碱都能反应
14.【答案】D
【解析】【解答】A.铁与水蒸气高温条件下能生成氢气,故A不符合题意;
B.若A、D为化合物,B为水,则C不一定是气体单质,如3NO2+H2O=2HNO3+NO,故B不符合题意;
C.若A、B、C、D均为化合物,该反应不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如3NO2+H2O=2HNO3+NO,故C不符合题意;
D.C是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C是氨气,若A、B、C、D均为10电子微粒,且生成氨气,该反应为:NH4++OH-=NH3+H2O,水在常温下呈液态,故D符合题意。
【分析】根据四种物质的要求或性质,代入转化关系图,分析能否实现转化即可。
15.【答案】D
【解析】【解答】A.铝的导热性强,可做铝锅等,做铝热剂是因为其强的还原性,故A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铝熔点高可用于耐高温材料,故B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铝具有弱酸性,可用于中和碱,治疗胃酸过多是因为能与酸反应,呈碱性,故C不符合题意;
D.明矾易水解生成胶体,可用作絮凝剂,用于自来水的净化等,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铝的还原性强,故铝可以做铝热剂;
B.熔融的氧化铝可导电,可以用于电解铝;
C.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利用其弱碱性;
D.明矾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铝胶体。
16.【答案】A
【解析】【解答】解:合金是不同种金属或非金属在熔化状态下形成的一种熔合物,即两种金属都成为液态时进行混合;
A.硅的熔点低于铝的沸点,两种金属能够形成合金,故A正确;
B.铝的熔点高于硫的沸点,两种金属不能够形成合金,故B错误;
C.硫的熔点大于钠的沸点,无法完成液态时混合,故钠和硫不能形成合金,故C错误;
D.硅的熔点大于钠的沸点,硅熔融后钠变化为气体,两种金属不能够形成合金,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由合金的形成可知,两种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若能够形成合金,则熔点较高的金属的熔点不能大于熔点较低的金属或非金属的沸点.
17.【答案】(1)2.24L
(2)8g
【解析】【解答】4.6克的钠的物质的量为4.6/23=0.2mol,
(1)钠与水发生的反应为:2Na+2H2O=2NaOH+H2↑;根据反应关系:2Na--H2可知,生成氢气的量为0.1 mol,标况下体积为0.1×22.4= 2.24L;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2.24L。
(2)钠与水发生的反应为:2Na+2H2O=2NaOH+H2↑;根据反应关系:2Na--2NaOH可知,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的量为0.2mol,其质量为0.2×40=8g;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8g。
【分析】(1)根据公式计算n(Na),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n(H2),根据公式V=n×Vm计算产生H2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
(2)根据反应化学方程式计算n(NaOH),再结合公式m=n×M计算NaOH的质量;
18.【答案】(1)④;①
(2)2:3;1:1;2:3
(3)27g/mol
(4)5NA
(5)10.8
(6)32;11.2;NA
(7)5mol/L
【解析】【解答】解:(1)n(CH4)= =0.4mol,n(HCl)= =0.05mol,n(H2S)= =0.3mol,n(NH3)=0.5mol,由V=nVm可知,物质的量越大,体积越大,则体积最大的是④,由分子构成可知,含氢原子物质的量分别为1.6mol、0.05mol、0.6mol、1.5mol,最多的为①,
故答案为:④;①;(2)等物质的量的氧气与臭氧,设物质的量均为1mol,则质量之比为1mol×32g/mol:1mol×28g/mol=2:3,
分子个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1,
电子个数之比为1mol×2×8:1mol×3×8=2:3,
故答案为:2:3;1:1;2:3;(3)MCl3 26.7g,含有0.600mol Cl﹣,n(MCl3)=0.2mol,则M= = =133.5g/mol,金属M的摩尔质量为133.5g/mol﹣35.5g/mol×3=27g/mol,
故答案为:27g/mol;(4)10克H218O的物质的量为 =0.5mol,1个分子中含18﹣8=10个中子,则中子数为0.5mol×10×NA=5NA,
故答案为:5NA.(5)0.4mol NH3中所含氢原子物质的量为1.2mol;氢原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设水的质量为x,则氢原子物质的量= ×2=1.2mol;
x=10.8g故答案为;10.8g;(6)0.5molSO2的质量是为0.5mol×64g/mol=32g;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5mol×22.4L/mol=11.2L;1个二氧化硫含有2个氧原子,则0.5mol二氧化硫含有氧原子个数为:0.5mol×NA×2=NA;
故答案为:32;11.2;NA;(7)将标况下22.4L的HCl 溶于水配成200mL的溶液,所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5mol/L;
故答案为:5mol/L.
【分析】(1)依据n= ,结合分子的结构组成解答;(2)等物质的量的氧气与臭氧,设物质的量均为1mol,结合分子构成及m=nM计算;(3)MCl3 26.7g,含有0.600mol Cl﹣,n(MCl3)=0.2mol,结合M= 计算;(4)10克H218O的物质的量为 =0.5mol,1个分子中含18﹣8=10个中子;(5)依据微粒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结合n= 计算水的质量;(6)依据n= = = ,结合分子的结构组成解答;(7)依据n= 计算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依据C= 计算溶液浓度.
19.【答案】(1)2;6.02×1023;4
(2)1.5mol;33.6L;66g
(3)19.6g;4 mol·L-1
【解析】【解答】(1)1个H2SO4分子中含有2个H原子、2个S原子、4个O原子组成,根据n=,因此1mol硫酸中含有2molH原子、1molS原子、4molO原子,即1mol硫酸中含有2molH原子,NA或6.02×1023个H2SO4分子,4NA个O原子;故答案为2;6.02×1023;4;
(2)根据n=,9.03×1023个CO2的物质的量为mol=1.5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5mol×22.4L/mol=33.6L,其质量为1.5mol×44g/mol=66g;故答案为1.5mol;33.6L;66g;
(3)硫酸质量100mL×10-3L/mL×2mol/L×98g/mol=19.6g,c(H+)=2mol/L×2=4mol/L,故答案为19.6g;4mol/L。
【分析】(1)1个H2SO4分子中含有2个H原子、2个S原子、4个O原子组成,根据n=计算;
(2)根据n=,,计算;
(3)依据n=cV、计算。
20.【答案】(1);;;
(2)O3F2;阿伏加德罗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解:(1)①由n= 可知,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 = mol,
故答案为: ;②因为一个分子中含两个原子,所以含有的原子数为分子数的2倍,由N=nNA可知,该气体中所含的原子总数为N= mol×2NA= ,
故答案为: ;③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 = mol,质量为m=nM= mol×Mg mol﹣1= g,由ρ= 可知,ρ= = g L﹣1;
故答案为: g L﹣1;④该气体的一个分子的质量为 g,
故答案为: ;(2)同温同压下10mL A受热分解生成15mL O2和10mL F2,则A、O2、F2的物质的量之比=10:15:10=2:3: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写出分解方程式为2OxFy 3O2+2F2,则A化学式为O3F2,
故答案为:O3F2;阿伏加德罗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n= = = 结合分子的构成计算;(2)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写出分解方程式为2OxFy 3O2+2F2,则可推断化学式,由此分析解答.
21.【答案】(1)2Na2O2+2CO2=2Na2CO3+O2
(2)2Fe2++Cl2=2Fe3++2Cl-
(3)2;2;3;2;3;5
【解析】【解答】(1)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因为反应物中CO2是气体,所以生成物O2不要加气体符号;
(2) 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l2+Cl2=2 FeCl3,所以其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
(3) 所给的离子方程式中,Cr(OH) 到 CrO ,Cr的化合价由+3价到+6价,升高了3价,ClO-到 Cl-,Cl的化合价由+1价到-1价,降低了2价,取它们升降价的最小公倍数6,所以Cr(OH) 和CrO 前的化学计量数为都为2,ClO-和Cl-前的化学计量数都为3,然后根据前后电荷守恒,可知OH-前的化学计量数为2,最后根据H原子数守恒,可知H2O前的化学计量数为5,所以配平后的离子方程式为2Cr(OH) +2OH-+3ClO-=2CrO +3Cl-+5H2O
【分析】(1)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2)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生成氯化铁溶液;
(3)反应中Cr元素的化合价从+3价升高为+6价,Cl的化合价从+1价降低为-1价,根据电子守恒,Cr元素的物质前边系数是2,Cl元素物质前边的系数是3,结合电荷守恒和元素守恒,得到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