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9张PPT。不畏浮云遮望眼高考倒计时90天语文备考策略
哈师大附中 谭伟一、2015年考试大纲深度解读。 2015年高考大纲整体上没有变化,但在细微处有补充扩展,主要是题型示例有所增加。我们要见微知著,做好复习准备。题型示例变化1,文言文阅读增加古代文化常识解说。2013年第5小题是要点筛选判断题,2014年第5小题是断句题,2015年考纲题型示例增加古代文化常识解说。这三个知识点都要认真准备。变化2,古诗文默写增加理解性默写,2013年考的是上下句填空,2014年考的是理解性默写,2015年考纲列出了这两种题型。变化3,实用类文本阅读新增了新闻阅读,题型示例所用材料未见考过,题也未见考过,而且取消了多项选则,变为四道表达题,涉及简答和论述。
二、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从2007年宁夏、海南开始考课标卷到2014年的全国课标卷,试卷都是由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构成,阅读题70分,表达题80分;阅读题分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必考题45分,选考题25分;整套试卷分六大题,每道大题分值固定,一直没有变化。今年的考纲及说明在这点上没有变化,可以说这是试题稳定性的一个表现。1、试卷结构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选取1则阅读材料。3题左右,10分左右。
二、古代诗文阅读:7题左右,35分左右。分别为:
(一)文言文阅读1则,4题左右;
(二)诗歌阅读1则,2题左右;
(三)名句名篇默写,1题。
乙 选考题
以下两类阅读题,考生只能选答其中一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材料1则,4题左右。25分左右。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材料1则,4题左右。25分左右。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4题左右,约20分。
六、写作:1题。60分。2、各部分试题考纲要求,选材特点,命题特点,备考建议①现代文阅读【考纲要求】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选材特点】
07年关于“伟大的时代为什么出不了伟大的作家”内容。
08年关于《明清启蒙美学的特征》内容。
09年关于唐诗与现代歌词的文化身份的内容。
10年关于书法的内容。
11年关于《诗经》内容(考纲题型示例)
12年关于科技黑箱内容
13年关于凤的内容
14年关于食品安全内容选材上由原来的大多数以自然科学类文章(个别年份不同)为主,转型较为纯粹的社科类论文。
突出文化性、人文性,贴近了生活、社会、人生。
阅读的难度低了 得分的难度高了
选材启示全国课标卷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选文,突出特点是兼顾文章的知识性和文艺性,兼有议论文和说明文的特征,注重传统文化精髓的育人功能。题料长度800——1000字左右。设题中规中矩,难度适中。
社科类文章:新近出现的社会现象,文化现象(传统的、当今的),世界政治形势【命题特点】A语义理解题:
考纲要求曾经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现在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错误选项出错原因:
一是扩大或缩小概念的内涵;
二是有意制造似是而非的假象;
三是无中生有。
比如2012年第1题
下列对于科技黑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分析: C项原文的表述为“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而选项中则曲解为“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将“选择”替换为“修正”改变了句意。 (似是而非)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重要句子的特点:
(1)结构比较复杂,较难把握的句子;
(2)表明核心观点或与之有关的某些观点的句子;
(3)文中段首总起句、段末总结句以及过渡句等;
(4)使用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等。
比如2013年第1题
下列关于凤的形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
分析:B项原文第一段引《说文解字》说:“江中有鸑鷟,似凫而大,赤目。”所谓“似凫而大”是说鸑鷟的模样像凫鸟,但形体要大一些,而不是“跟凫一般大”。B信息的筛选、整合题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包括阅读过程中对一段或全文信息的搜寻、辨别、筛选、转换、组合、概括等。
比如:2014课标卷第3题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分析:前半句是正确的,后半句“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的主体是“行会”而不是“宋代政府”。
②古代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2.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
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文言文选材传记为主,杂记类为辅,议论类偶有出现
选文范围越来越广:《续修四库全书·海峰文集》宋濂《文宪集·李疑传》《陶学士集》刘义庆《世说新语》《郑思肖集》《苏辙集》《镇海县志》《小仓山房文集》《墨子 兼爱中》……
课标卷一直是人物传记:
2007年《新唐书·韦丹传》;2008年《晋书·嵇绍传》;2009年《宋史·朱昭传》;
2010年《明史·花云传》;2011年《宋史·何灌传》;2012年《宋史·萧燧传》;
2013年《旧唐书·李揆传》;2014年《明史·韩文传》。
新课标卷文言文选材、题型较为稳定
1 考查文言词语
2 信息筛选(2014年改为断句)
3 概括分析
4 翻译A文言词语解释《语文高考和教学改革》 :
“在文言文测试方面,文言虚词和实词的考查与课文联系非常密切。考察文言虚词和实词实际上是对知识内容的测试,这部分知识,对于学习文言文是必不可少的,不掌握这些内容,就谈不上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因此,文言文试题的段子虽然选自课本以外,但所考查的知识却都在课本以内。”课标卷考过的词语:
2014年:振、当、临、著;2013年:贷、属、昧、恣;
2012年:属、怀、易、阙;2011年:汲、迎、敛、彻;
2010年:杖、翼、徇、趣;2009年:摄、婴、薄、乘;
2008年:启、堪、器、许;2007年:孤、城、济、期。
考查上均是选出解释不正确的一项,难度适中。
B信息筛选、断句题对某人某特点的概括
关键是在题干中明确要求,即什么人的什么特点,有时题干中还会有“直接表现”的要求。
题型主要有两类:
一、选出6句话,每3句编为四组,选出符合要求的一组。(有时其中4句符合,但选项中只选了其中3句)
二、要求选出分别体现人物某两个特点的一组句子。
2007-2013年课标卷题干为:
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明(说明)某人某特点的一组是
2014年此题改为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015年考纲中增加题型示例为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解褐”“南面”“故事”《春秋》
?比如:2010年的考题: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3分)
①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②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③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
④贼缚云,云奋身大呼
⑤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
⑥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C、概括分析题 命题类型:关于时间、地点、人物、相关事件的错位判断
比如:2010年题:“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错,错就错原文是朱文逊战死后才破城。事件发生的时间前后出错了。
2011年D、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未成;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
答案:D何灌没有阻止溃退,而是望风溃败。
(事件弄错)这类题是概括分析题,多数是对某段落内容的分析概括,(不同于翻译)但有时错误点往往就是涉及对一句话甚至是对一个重要字词的理解
比如:2009年宁夏、海南卷第6题D项
原文:“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而概括题中却说成“敌人害死守兵,得到城池”,错就错在把“啖”的“吃,诱使”说成了“害死”
比如:2013年第6题C
“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原文中没有“嫉妒”之意,属无中生有;原文“构求”应该是谋求之意,说“捏造”属刻意改变句意,“自食其果”原文没有体现。
D、翻译题 这一题综合考查了文言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甚至有关文化常识都涵盖在内。
句子翻译不是孤立的,需要联系上下文语境,使语意整体贯通。
2007年至今一直考两句翻译。每句翻译重点2-3个,句意2分。古代诗歌阅读 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选材2010年选了一首乐府诗,《雨雪曲》南朝陈江总,其他年份都是唐宋诗词。
2007年宋诗《小斋即事》;2008年宋诗《题李世南画扇》;
2009年宋词《鹧鸪天·代人赋》;2011年唐诗《春日秦国怀古》;
2012年宋词《思远人》;2013年宋诗《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2014年是两首诗比较性阅读鉴赏,其他年份都是一首诗阅读鉴赏。
设问类型及方式较为多样。
(1)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作者的思想意趣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2)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4)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5)分析诗眼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提问变体:人们认为某词是这首诗的诗眼,为什么?
(6)鉴赏景物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7)体会诗句型 提问方法:这句诗好在哪里?
(8)分析构思(结构思路)型 提问方法: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或简析这句诗的作用和艺术效果。比较类命题(2013年广东卷)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木芙蓉?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依据他人的评论命题2013【重庆卷】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2010(辽宁卷)9.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
名篇名句默写 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64篇诵读篇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推荐的14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的50篇近年默写题2014年:初中:李白《行路难》
高中:《庄子·逍遥游》《赤壁赋》
2013年:初中:郦道元《三峡》
高中:《荀子·劝学》白居易《琵琶行》
2012年:初中:《孟子·告子上》
高中:韩愈《师说》辛弃疾《永遇乐》
2011年:初中:《论语·述而》欧阳修《醉翁亭记》
高中:李白《蜀道难》
初高中、诗文兼顾
命题:填写上下句;根据理解写出诗文相关语句
③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文学类文本选材2007年《林冲见差拔》(节选自《水浒传》)
2008年欧·亨利的《二十年以后》
2009年铁凝的《孕妇和牛》
2010年莫泊桑《保护人》
2011年林海音《血的故事》
2012年老舍《马裤先生》
2013年阿?城《峡??谷》
2014年刘庆邦《鞋》
以名家的整篇小说为宜 刘庆邦,著名作家,1951年12月生于河南省、沈丘县。当过农民、矿工和记者。现为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著有长篇小说《断层》《远方诗意》《平原上的歌谣》等五部,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走窑汉》《梅妞放羊》《遍地白花》《响器》等二十余种。短篇小说《鞋》获1997至2000年度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神木》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根据其小说《神木》改编的电影《盲井》获第53届柏林电影艺术节银熊奖。曾获北京市首届德艺双馨奖。小说命题牢记四个关键词:人物、环境、情节和主题。 近五年考题中都都考了人物形象:
2010年: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2011年:“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012年: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013年:小说中的“骑手”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
2014年: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6分)
四次考了情节,一次考了人物描写。
情节题:
10年: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那些作用?
11年: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3年: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6分)
2014年: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人物描写题:
人物描写题:12年:小说开今第一段就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从答案设置看:围绕“人物、环境、情节和主题”11年: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①表明乘凉会上的人们的外省人身份;②提示小说主题的解读路径;③照应下文出现的各种方言。
小说开今第一段就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匀画一个衣着言行与众不同、令人发笑的人物形象;②为后文即将发生的幽默、可笑的故事作铺垫:③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按思路,结合文本内容再分析一下)
(2)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6分)
(2)①“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强化了峡谷荒凉僻静,为骑手的出现提供了独特的背景;②“那鹰忽的不见去向”,暗示骑手来了;③“那鹰有出现了”,空中自由飞翔的鹰与独来独往的骑手互相比照,丰富了骑手的形象内涵。(每点2分)认真区分探究题比如:07年的题: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8分)
答案:两种身份:①教头身份。②配军身份。
四种性格和心理:①谨慎小心。②沉着冷静。③隐忍顺从。④顾及颜面。
08年的题: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注意:07年的探究都来自文章,08年学生的自由不过是选择的角度权力,选择后的分析还得依据文章。 08年和09年是纯粹的探究题08年:小说描写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8分)
09年:孕妇并不认识石碑上的字,也不会写字,却十分努力的描画着它们,后来还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小说这样来写孕妇,有人认为让人感动,也有人认为有些做作。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命题多是类似评论类:人物、情节、主题等④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答题的要求区别:
文学类的要求:“体验”“感受” “品味”“领悟”“体会”“欣赏”
实用类的作品要求:“解读”“筛选” “整合”“分析”“把握”“概括”。实用类选材2010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2011年:下笔不觉师造化(黄宾虹)
2012年:谢希德的诚与真
2013年:一个不能忘记的人(卢作孚)
2014年:爱国科学家邓叔群
阅读文章都要贴近人生,都回归到了人本上来,都体现出了对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关怀 。(追求与贡献)命题:某事原因、某些特点或某特点体现在哪些地方原因题(难——逻辑关系):
2010(2)尽管被国际同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内心却“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有人说袁隆平送出的人才“都飞了”,他是“白费心血”,袁隆平却认为这种看法是“见识短浅”。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2011(3)黄宾虹作画时为什么要把金石拓本摆在案头?请简要分析。答案:①从金石文字的点画结构中,他受到绘画笔法与章法布置方面的启发;②从金石拓本认识到书画同源,悟出画艺回归造化的路径。
(2)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的隐居时期。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
2013 (3)卢作孚被认为“民国乡建三杰”之一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2012(2)谢希德转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
特点或体现(易——归纳概括):
2012(3)?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
2013(2)胸怀强国愿望的卢作孚,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中国船王”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通过题干中的信息明确答题方向(3)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6分)
探究题命题(F) 体现了新课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生观的考查。
2010年:袁隆平和斯瓦米纳森是同行,可他们一见面就为尊严“打了一仗”,最终又成为朋友,而且认为彼此的友谊“将更加长久”。请你就对“同行”“尊严”“友谊”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2011年: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都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艺道旨趣却大相径庭。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2012年:谢希德的“诚”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2013年:为什么卢作孚被誉为“不能忘记”的人?谈谈你的看法。(8分)
2014年: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邓叔群有哪些突出表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无不是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 ⑤语言文字运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 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 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题型:4+1 3+1+1
4=成语、病句、衔接、仿写。
1=比较灵活了,近五年分别:
2010年: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
2011年:长句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
2012年:在下面而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2013年16题: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17题:下面是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
2014年 16题:补写语句;17题:根据图示写活动构思。 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5分)
不久前,某地一所高中对700名学生做了以“你觉得你离父母有多远”为主题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9%的学生认为与父母有代沟,其中6%的学生觉得离父母很远。很多学生说,与父母沟通时,除了学习再无别的话题。
(2)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80字)
示例:学生以学业为主,父母关心成绩没错;但我们的成长路上不仅只有学习成绩,强健身体、培养兴趣、磨砺意志、塑造品格等都应该成为交流的话题。 问:新闻点评就是对新闻的主要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请就以一则新闻加以点评。
仔细看完题干后,就会明确答案基本有两大部分组成:高度概括内容+对此的看法。成语:不偏不难 常用易错近五年所考成语:
栉风沐雨、侧目而视、分庭抗礼、风姿绰约、芝兰玉树、闻过则喜、上下其手
从一而终、步履维艰、指日可待、妙手偶得、尘埃落定、汗牛充栋、自命不凡
少不更事、讳莫如深
防患未然、防微杜渐、未雨绸缪病句题 六大病因
近几没单独考表意不明衔接题命题 (一)陈述对象(话题或叙述角度)的同一;
(二)句间逻辑关系合理;
(三)句式的勾联;
(四)情境氛围的协调;
(五)词语的照应与暗示;
(六)短语类型的一致;
(七)音韵的和谐。 仿写题命题 1.句式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2.修辞方法。3.用词特点,如词语的褒贬雅俗等。
4.句意合理,特别是隐含意义,保持仿写的句义与原句句义的一致。5.感情一致,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要一致⑥写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表达运用 E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注:每一个错别字扣1字,重复的不计) 2.发展等级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2006开始了新材料作文(图书阅读与网上阅读);
近几年的宁夏卷作文:
2007—2009是单则材料作文(发明防碎玻璃、放生小鸟的故事、如何对待要钱的故事)。 2010是话题与新材料的嫁接作文(热带鱼、狼、心理学家试验。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2011是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时评,疑似话题)
2012是关于修船工的故事。(纯粹材料)
2013是关于同学关系的作文。(时评)
2014是关于给野生动物喂食做法的作文。(材料)
作文命题内容 关注社会现实与抒写自我感悟,突出情感与认知,将更加突出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用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来关心、理解、尊重他人对人类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对人类与社会的当下和未来深怀忧虑;
二是对自然与他人充满敬畏和感恩之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
三是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善于反思、审视自我,对自己的行为、思维、心态具有自我批判精神。 作文题的命题与审题 仅就近年新课标作文题的形式而论
(一)多则材料(组材料)作文要关注到材料间的有机关系,及限定或提示条件。
那么要全面思考,所立之意一定要顾及各个材料的涉及的观点,不要顾此失彼,当然也不要平分笔墨,找到材料间的内在关系,确定作文立意。 比如07年作文: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多万,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进医院经济困难时,几位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来看望他。这件是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经不再需要医疗了。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买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的女生捐了10元,问她为什么把春节压岁钱全部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再如2010年作文: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实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话题与材料)四模材料一:2013年北京教委发布中高考改革征求意见稿,此次改革的亮点之一是北京自2016年起中考语文卷由120分增至150分;高考语文总分值由150分增至180分。
材料二:在浙江卫视推出《中国好声音》《舞林大会》《爸爸去哪儿了》等综艺节目的同时,中央电视台推出了《百家讲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还将陆续推出《全国少儿京剧大赛》《中国谜语大会》《听说读写300字》《诗行天下》等节目。
材料一+材料二=传统文化单则叙事类材料作文注意思维链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便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
????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惫,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学作文课上,老师给的作文题是“我的梦想”。
????一位小朋友非常喜欢这个题目,飞快地写下他的梦想:将来拥有一座占地十余公顷的庄园,在土地上植满如茵的绿草;庄园中有无数的小木屋、烤肉区及一座休闲旅店;除了自己住那之外,还可以和前来参观的游客分享自己的庄园,有住处供他们歇息。
阅后,老师坚持自己的要求是实际的梦想,而非这种虚无的如梦呓般的空想,并要求重写。小朋友不肯妥协:“我不愿意改掉我梦想的内容。”于是那篇作文得到了大大的一个“E”。
三十年后,这位老师带着一群小学生到一处风景优美的度假胜地旅游。在尽情享受无边的绿草,舒适的住宿,及香味四溢的烤肉后,他见到了这片庄园的主人——当年那个作文不及格的小学生,他真的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老师不禁喟叹:“三十年,我不知道用成绩改掉了多少学生的梦想。而你是唯一保留自己的梦想,没有被我改掉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自选(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时评类作文的命题与审题时评类作文的概念:
时评是指针对社会与时政发表评论的一种特殊的 议论文(面对的是真实的情境,召唤的是真实的判断)。
通常的说法,“时评”即“时事评论”,包括国际和国内。国内的主要是关于时风的评论。
所谓时风,既可以指一个时代的风气,也可以指一个时期、一时的风气。而风气,则指国风、政风、官风、民风、行风、学风等二、时评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说理性。主要特征是“评”,就是评事,就事说理。
(2)时效性。要求能及时、随时、即时发表评论。
(3)针对性。有的放矢,“缘事而发”,紧扣时代脉搏”。
三、提炼观点的方式:(态度)
(1)赞扬式。
对新闻中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表示肯定,然后阐释肯定的理由。
(2)批评式。
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进行否定,然后从法律、道德等方面找出反对的依据。
(3)建议式。
提出自己对新闻事件中某个问题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如何判断两方面:一是审清要求,二是了解时风
2011年: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踪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
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对中国公众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
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要求:谈“中国的这些变化”
时风:中国的巨大变化 时评命题特点:
1性质:由论证性质变为评论性质。论证性质的材料作文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概括出某一观点,然后写作。而评论性质的作文是要求学生对材料所涉及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写作。
2要求:由“选准角度”变为“选好角度”。选准角度的“准”来自于作文材料,是有所限定的。而选好角度的“选好”来自于考生自己对该材料内容的理解认识,主动权在自己。
由“全面理解,自选角度”变为“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写内容的空间增大了许多。2013年: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
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我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
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
要求:四段文字核心内容是同学关系
时常出现问题的同学关系 时评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3年12月15日,嫦娥成功落月,着陆器和巡视器成功互拍,嫦娥三号圆满完成任务。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全程直播并现场互动。(一件事)
在现场互动中,除了绝大多数人(一类人)表达了欢庆、自豪、期待之外,也夹杂一些质疑(另一类人)的声音:“当贫困地区许多孩子连午餐都没得吃的时候,花费这么多钱搞嫦娥落月,有何意义?”“这种航天工程于国计民生不仅没有直接益处,反而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还会阻碍经济科技发展。”“嫦娥都可以登月,雾霾却不能解决。”
对此(?)你有什么想法?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时风=时评)
对作文命题与复习的指导意义:
1.关注时事,了解社会。
2.广泛阅读,丰富思想。
3.勤于动笔,流畅语言。谢谢各位
工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