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8下人教新课标第8课《短文两篇》导学案
第8课 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贯通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
2.理解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3.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
【重点难点】
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时代意义。
理解文中象征手法的含义。
【学法指导】
朗读、合作、探究、比较法
第1课时
导 学 过 程 方法导引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1.自主检测:(1)走近作家: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急流三部曲》(《 》《 》《 》)、《爱情三部曲》(《 》《 》《 》)等中长篇小说。 “文革”后出版了《 》。 巴金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和“鲁迅、老舍、茅盾、郭沫若、曹禺”并称为“现代文化史上的6位文学大师。(2)背景链接: 本文创作于四十年代初期,那时正是抗战最艰苦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相持阶段,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的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着胜利的到来,做为一个普通文人,只能借文章抒发内心情感。(3)给加点字注音。旸谷( ) 浸润( ) 皓月( ) 姮娥( )一撮灰( ) 露台( ) 瞬间( ) 夸父( )2.我的疑惑:【合作探究,释疑解惑】1、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2.“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3、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忽然笔锋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4、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5、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检测反馈,学以致用】1、填空巴金,原名 ,字芾甘,四 ( http: / / www.21cnjy.com )川成都人。 代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小说《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寒夜》等。《日》《月》选自散文集《 》。【总结提炼,知识升华】1.学习收获2.需要注意的问题【课后训练,巩固拓展】做练习册前部分积累运用题【课后反思,自悟自励】 学生课前要通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批注读音释义,独立进行资料的查阅,了解作者和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基本完成识记,课堂用4分钟进行当堂测试。老师注意巡看,针对学生普遍性错误和易考点进行强调。先结合教材独立思考后,形成初步认识,再组内交流,形成共识,各组确定中心发言人,教师随意指定小组汇报展示。独立完成后组内交叉批改,再组内交流后,老师先选择学生进行汇报展示
第2课时
导 学 过 程 方法引导
【知识回顾,温故知新】1.字词积累:听写生词。2.我的疑惑:【合作探究,释疑解惑】1、月亮在文中带给的突出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你能联想到哪些古诗文的哪些诗句?2、“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一再地写月的“冷”“死”有什么含义?3、姮娥象征什么?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4、本散文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最后一句,请你发挥想像,猜猜“她”看见了什么人的人影?5、在《日》中,作者主要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题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检测反馈,学以致用】1、《短文两篇》是巴金建国前创作的 诗。它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2、《日》表现作者 的一面,在那个“没有了光和热”,只有“黑暗的寒冷世界”,“我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日球”,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表现了作者对 的追求。3、《月》则表现作者 的一面,作者赞颂 ,“妄想”改变“月”这个冰冷的星球。妲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4、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作者 。【总结提炼,知识升华】1.学习收获2.需要注意的问题【课后训练,巩固拓展】选做练习册上后半部分题。【课后反思,自悟自励】 先结合教材独立思考后,形成初步认识,再组内交流,形成共识,各组确定中心发言人,教师随意指定小组汇报展示。独立完成后组内交叉批改,再组内交流后,老师先选择组推荐学生进行汇报展示
备课资料:第1课时
合作探究:
1、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单纯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表达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
2、因为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或者浸在油中,这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
3、因为前面所说的夸父和飞蛾都是为了后面的铺 ( http: / / www.21cnjy.com )垫而产生的,目的是引出后面这句话。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为着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
4、这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才会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他们热烈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
5、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 ( http: / / www.21cnjy.com )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表达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
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日》和《月》都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可以理解巴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日》主题
《日》,不直接写太阳,而赞美扑向灯火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飞蛾,渴死旸谷的夸父,表达了作者要给“黑暗的寒冷的世界”带来“光和热”,要像飞蛾那样“轰轰烈烈的死”的浪漫情怀。这里作者要表达的是,对光和热的赞美。作者写《日》,以飞蛾、夸父的追求光和热,象征抗日将士为国捐躯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1、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受是冰冷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中多处提到,如“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望着明月,总觉寒光冷气浸入我的身子”,“月光冷得很”,“月的光是死的光”等等。这种意境能使人想起李白的“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苏轼的“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等。
2、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冷”“死”感彩强烈,形象地传达出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憎恨。
3、她象征着那些希望可以用一己之力改变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状的人们。引用传说结尾是因为姮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改变月亮的冰冷,为了这个已死了的星球而奔月的,作者虽用疑问语气,但在姮娥身上,作者也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
4、对冰冷世界的憎恶与厌倦
对温暖和光明的无比向往
《月》主题
《月》,集中体现巴金细腻幽静的一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笔下的月,只觉冷光扑面。一个人在月光下踱步,孤寂清冷。这正反衬出巴金对光和热的渴求。尔后,写到了“嫦娥奔月”。姮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却“妄想”去改变这个冰冷的星球,改变那冰冷的月光。其目的仍是追求光和热。可以说,飞蛾、夸父和嫦娥的精神都是值得赞颂的。他们都是作者的理想的化身。
5、冷和热是一种极强烈的对比,而事物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比之下,特征才会更加明显突出,这就是为什么作者会在不同的两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样的东西,正因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的这样写。将这两篇文章贯通起来,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检测反馈:
散文
热情洋溢 真理
细腻幽静 妲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
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