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8下人教新课标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学目标】:
1. 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归纳变化的原因。
2. 揣摩语言,体会课文语言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丰富语言积累。
3.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外对比、拟人、排比等方法。
【学习难点】
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导 学 过 程 方法导引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知识链接:1、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的两种特点。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2、关于罗布泊
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汇入多水之湖。古称浦海、盐泽、洛浦池。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东部,若羌县东北部。孔雀河从背面注入。成葫芦形,面积3006平方千米,湖面海拔768米。由于河流改道及上游灌溉引水,湖水逐渐枯浅和干涸。沿岸盐泽广布。
罗布泊地区是亚洲大陆上的一块“魔鬼三角区”,古今有很多孤魂在此游荡,古丝绸之路上的枯骨到处皆是。有时路人就渴死在距泉水不远的地方,因为是滴水成泉,很难找到泉眼……1949年,从重庆飞往迪化(乌鲁木齐市)的—架飞机,在鄯善县上空失踪。1958年在罗布泊东部盐壳地上被发现时,机上人员全部死亡。本来是东西方向飞行,为什么突然改变航线飞向正南?谁也说不清楚。
1950年。解放军剿匪部队一警卫员骑马冲出重围而走失。1982年,地质队在罗布泊南岸红柳沟中发现了他的遗体。原若羌县南山区书记魏建英说:“他那颗金牙是在酒泉镶的,解放了酒泉后,我们比赛蓝球,他碰掉—颗门牙。当时曾派部队寻找,谁知他竟远离出事地点百余公里外被发现。”
1976年7月3号,新疆地矿局第一区调大队9分队的—辆汽车在罗布泊以北给野外运送物资时失踪,后在鄯善县南沙山中找到。司机、司助,地质技术员全部渴死。
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党和国家出动了飞机、军队、警犬,花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大规模寻找没有结果。
1990年,哈密有七个人乘—辆客货小汽车去罗布泊及嘎顺戈壁找水晶矿,一去不返。两年后地质队员在一陡坡下发现三具坐卧的干尸。汽车距死者30公里。其他4人下落不明。
1995年夏,米兰农场一职工带领他的两个亲属乘一辆北京吉普去罗布泊探宝而失踪,后被新疆大自然旅行社探险家张葆华在距楼兰17公里处发现尸体两具。汽车完好,水、汽油都不缺,只外一人下落不明。死因也不明。
1996年6月,中国探险家余纯顺在罗布泊徒步孤身探险中失踪。当直升飞机发现他的尸体时法医鉴定已死亡5 天,既不是自杀也不是他杀,身强力壮的他,其死亡原因还是个谜。
东晋高僧法显西行取经路过此区时曾写道:“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者则死,无一全者罗布泊,人们何时才能揭开你神秘的面纱?一、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 远眺(Tiào )庇护(bì )和煦(xù)
吞噬(shì)罗布泊(pō)裸露(luǒ )(lù)
干涸(hé )荡漾(yàng )萧瑟(sè)
二.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
吞噬:并吞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界变化很大。
三、读课文,按课文内容填空。
文章开头就介绍了罗布泊的现状是神秘的沙漠,接着回忆过去的罗布泊是美丽的绿洲,接着说明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塔里林河改道和四盲,除了罗布泊外,还有青海湖、月牙泉等地都需要救。
四.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这种体裁的文章兼有新闻和文学两种特点。一个特点要求真实,另一个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
五.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二)、我的疑惑:【合作探究,释疑解惑】一、整体感知,自主探究,合作释疑。1、罗布泊现在是什么样子?过去又曾是什么样子?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试着用一个词语加以概括。 2、阅读课文,找出造成罗布泊消逝原因的句子。 3、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合作讨论,找出文中揭示深层原因的句子并归纳。 二、研读赏析,品味语言美丽的罗布泊就这样人为地消 ( http: / / www.21cnjy.com )逝了,这怎不令人痛惜?文中除了这种直接指明原因的表达,作者还有些融情感于景物的含蓄表达,请同学们选择一句品析,体会本文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示例:“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作者将胡杨拟人化,写出了他们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并为人类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1、“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2、“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 3、“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4、“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检测反馈,学以致用】一..根据汉字写拼音。萧瑟( ) 和煦( ) 干涸( ) 吞噬( ) 裸露( ) 鹭鸶( ) 栖息( ) 濒临( ) 戈壁( ) 无垠( ) 庇护( ) 咫尺( ) 肋骨( ) 罗布泊( )二.拓展延伸――牢记“消逝”教训1、人类酿造的悲剧只有罗布泊吗?文中还举到那些? 2、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总结提炼,知识升华】1、学习收获2、需要注意的问题【课后训练,巩固拓展】1.《新课程实践与探究丛书》( 以后简称《丛书》 ) 2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悲剧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请同学拿出笔,为环保出一份微薄之力,写一条宣传标语。【课后反思,自悟自励】 了解文体和罗布泊的有关知识 拓宽视野自行预习,找准答案并识记,上课时由老师统一组织检测,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老师针对易考易错点进行强调。基础必须当堂过关 自行整理学生独立思考整理答案后在组内交流。学生整理好答案。老师分配任务到两个组进行展示。鼓励大胆补充和质疑。给5分钟自行回顾所学知识,然后当堂独立完成课内练习,随意抽查学生答案展示出来。学生结合所学,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 (小组长批改,老师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