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6张PPT。古代咏鸟诗三首鸟的美学形体美 色彩美 鸣声美 姿态美
人性美蓝天,我的家!看!我漂亮吧!看来,我们不需要镜子了? 我跳的是“霓裳羽衣舞” 孩子!那儿曾经是一片森林,那儿是我们曾经的家! 看什么看,没看见过帅哥吗? 照什么照,侵犯我肖像权,我投诉你! 我就是传说中的“金刚”!不好意思,长得太漂亮了!好,你快去快回。这儿的环境不错,你在这儿守着,我去叫咱的朋友们。
孩子,快吃!吃完了去上自习!挨得近就是暖和! 嘿!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森林星光大
道开赛,我帮你报了名! 见过这种睡姿吗?小孩切莫模仿,
我这可是真功夫!与鸟有关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独怜幽草岸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宋·晏殊《浣溪沙》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西江月》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唐·白居易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元·马致远《秋思》与鸟有关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孟浩然《春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唐·柳宗元《江雪》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有关鸟的俗语、谚语天下乌鸦一般黑
枪打出头鸟
笨鸟先飞早入林
天高任鸟飞
早起的鸟儿捉到虫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关鸟的成语小鸟依人 一石二鸟 笨鸟先飞 鸟为食亡
鸟语花香 大鹏展翅 一箭双雕 倦鸟知返
惊弓之鸟 百鸟朝凤 笼中之鸟 鹤立鸡群①来时沙碛(qì)已冰霜,飞过江南木叶黄。
水阔天低云暗淡,朔风吹起自成行。(欧阳修)
②汉宫一百四十五,多下珠帘闭琐窗。
何处营巢夏将半?茅檐烟里语双双。(杜牧)
③鲜鲜羽毛耀朝晖,红粉墙头绿树枝。
日暖风轻言语软,应将喜报主人知。(欧阳修)
(大雁)(燕子)(喜鹊)猜猜看闻 雁
[唐]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737-791),唐代诗人,长安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因曾出任过苏州刺史,退职后定居苏州永定寺,故世称“韦苏州”。 雁:是一种大型游禽,在我国北部繁殖,在南方沿海地区越冬。作者介绍故园渺何处?
归思方悠哉。 故乡遥远,模糊不清,不知道在哪里啊?
归家的思绪正无穷无尽。 诗意首句以设问起。“故园”指诗人的家乡长安,“渺”,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全句的意思是:家乡遥远,模糊不清,不知在何处?思乡之情不言而明。
第二句“归思方悠哉”,诗人直抒胸臆,发出感叹,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更使这归思无穷不已,悠然不尽了。这一句表达了诗人无限低徊怅惘之情。“方”字透出归思正浓,为第三四句高斋闻雁蓄势。 在淮河南部下着冰冷秋雨的夜晚, 独坐高斋,我听到大雁的叫声由远而近的传来。 淮南秋雨夜,
高斋闻雁来。第三句“淮南秋雨夜”,点明地点和季节。“淮南”指淮河以南地区。当时诗人被贬为滁州刺史。身处异地,又值寂寥的秋雨之夜,“归思”之情更盛。
第四句“高斋闻雁来”,诗人独坐高斋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归雁在古诗中,历来是思乡思亲之物。在凄清秋雨之夜,雁叫声更使诗人思乡情切,夜不能寐,浮想联翩,思绪万千。诗到这里戛然而止,对“闻雁”后的感触不写一字,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想像和思考。 诗人通过“归思”“闻雁”的描写,抒发了远宦思乡之情,也蕴涵着诗人对于安史之乱后的动乱年代中的黑暗的社会的不满,但又无力抗争的彷徨苦闷的心情。主题 池 鹤[唐] 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与元稹齐名,蓼称“元白”。晚年官至太子少博,世称白文公。 鹤:是一种大型涉禽,常活动于平原水际或沼泽地带。 丹顶鹤:又称仙鹤,体长1.2米以上,体羽白色,喉、颊鹤颈部暗褐色,尾短,头顶皮肤裸露,十分醒目地显出一点丹红,看上去好像是戴了一顶红帽子。 在高高的竹笼前没有自己的同伴,在野鸡群显得高雅脱俗有着自己的风度。
低下头喝水之时怕丹砂落下,晒翅的时候担心雪白的羽翼消失。 高竹笼前无伴侣,
乱群鸡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
晒翅常疑白雪消。 首联:写出鹤是养在池里的,不是养在笼中的,在竹笼中没有鹤的“伴侣”。这突出鹤的生活环境与众不同。(鹤立鸡群) 颔联:写出了丹顶鹤的外形特征。这里诗人以“丹砂”来比丹顶鹤头顶上的皮肤。丹顶鹤的飞羽黑色,两翼折叠时覆于白色短尾上,当它展翅飞翔时,白色的短尾就看不见了。 转视鸬鹚觉得它毛色污浊,与白鹤相差甚远,又讨厌鹦鹉的叫声太娇里娇气。
对风一声哀鸣,想的究竟是什么呢?惆怅地望向青青的田野和遥远的云水之间。 转觉鸬鹚毛色下,
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
怅望青田云水遥。 颈联:这一联采用反衬手法,写池鹤不仅风姿超凡,而且不会“语声娇”,去讨好别人。 尾联:表现出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一个“怅”字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说明他追求闲适的田园生活。 这首诗用群鸡、鹦鹉等禽鸟反衬丹顶鹤孤高的品格、超凡的风姿,采用了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从而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主题迎 燕
[宋]葛天民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作者介绍:
葛天民,字无怀,号补翁。初为僧,后还俗,居西湖上,所交皆名士。其诗为叶少翁所推许,有?无怀小集?。 燕:有很多种类,常见的有家燕、金腰燕,在飞行中捕食昆虫,为益鸟。古代民间视为吉祥物。 在那短暂的阳春三月里,在一户普通的百姓家中 。
为了迎接燕子的归来,都没有撤下昔日的帘。 诗意咫尺春三月,
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
不下旧帘遮 首联:借用刘禹锡《乌衣巷》中的名句,但恰到好处。 颔联:直抒胸臆,用词前后呼应,属对一虚一实,章法错落有致。 燕子在细雨中任凭翅膀被沾湿,口衔融有花瓣的香泥正忙于筑巢。
燕巢筑成,雏燕渐渐长大。 人鸟相伴着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年华。 翅湿沾微雨,
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
相伴过年华。 颈联:燕筑巢、生育,为追求幸福生活而辛勤忙碌,虽“湿翅”在所不辞,神情跃然纸上。 尾联:新巢以成,雏燕长大,呢喃起舞,幸福地“相伴过年华”。 全诗不仅生动地描绘了燕子地生活习性,而且表达了燕子与老百姓地深厚情意。主题世界鸟类现状令人堪忧
千种鸟类临近濒危 世界上每8种鸟类就有一种鸟类面临着灭绝的危险,或者说有1211种鸟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占已知的1万种鸟类的12%,而且有179种鸟已经处在灭绝边缘。在1211种濒危鸟类中,有966种(占80%)鸟类的数量不到10000只,数量在2500只以下的有502种(占41%),而更有77种鸟类的数量不足50只,这77种鸟属于高危物种,稍不注意就会从地球上消失。爱鸟就是爱我们自己
让鸟儿与人类共享蓝天
让我们拥有鸟语花香的新世纪
让鸟儿自由的飞翔
爱鸟护鸟,建设新世纪美好家园
爱护鸟类,保护环境
让我们的家园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鸟与人类为了保护鸟类的生存环境,你有哪有建议呢?一、主动学习鸟类保护知识,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积极宣传爱鸟、护鸟、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
二、多植树、种草、养花,保护鸟类的自然栖息地,为鸟类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
三、不伤害、不捕杀野鸟,不掏鸟窝,不拾鸟蛋,不把鸟儿当作自己手中的玩偶;
四、对伤害鸟类者主动劝说,发现捕杀、贩卖鸟类的不法行为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五、提倡观鸟,反对关鸟,不笼养野生鸟类。只有这样,才能在自然中与鸟一起共享自然的美丽;
六、拒食野鸟等野生动物,并劝诫亲朋不食用野生动物;
七、捡到受伤、生病的小鸟要及时进行救治,并放飞。请你自己设计一份保护鸟类的倡议书 倡 议 书 请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一个鸟类生存状况的调查报告。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