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学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学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09 20:18:18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教学课件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单元内容要点
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两位作家: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
两位艺术大师:贝多芬和梵高
两位科学家:牛顿和达尔文
两种新型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两种新能源:电力、石油
两种动力机:电动机、内燃机
十位发明家:爱迪生、奥托、戴姆勒、狄塞尔、本茨、莱特兄弟、诺贝尔、海厄特、夏尔多内
视频导入:爱迪生发明灯泡
学习目标导航
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时间、主要表现和特点。
2.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爱迪生的发明,理解电力的应用及影响。
3.掌握内燃机和汽车的发明,了解新型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4.知道19世纪中后期,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等成就及其产生的影响。
5.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时空坐标
1
知识点一 电的应用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1)背景:
(2)开始时间:
(3)主要表现:
(4)特点:
(5)最显著成就:
①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
②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步。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
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条件)
政治前提
市场条件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国内统一市场的开辟和国外市场的开拓。
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特点)
技术条件
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思维延伸
(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资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对殖民地的掠夺。
(3)技术:自然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4)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电的应用:
(1)发电机的发明:
(2)主要发明:
(3)意义:
①理论基础: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②发明:人们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发明了早期的发电机。
③作用:到19世纪70年代,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
①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
②其他发明: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
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发现”而非“发明”。
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作出重要负责的人物是瓦特:“电气时代”最杰出的发明家是爱迪生。
电力与蒸汽动力相比的优点
思维延伸
(1)廉价:电力是一种可持续能源,价格低廉。
(2)环保:电力无污染,比蒸汽动力更加清洁。
(3)功率大:电力比蒸汽动力的功率大,且传输稳定、迅速。
(4)来源广泛: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都可以是电力的来源,开发空间大。
(5)控制方便:电力比蒸汽动力更方便控制,能迅速断开与接入,方便生产生活。
家国情怀
爱迪生身上具有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勤奋好学、勇于创新、不畏艰难的精神。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电的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据此人们发明了电动机和发电机。
第二次工业革命概况——电的出现
爱迪生1879年制造的电灯泡
第二次工业革命概况——电的应用
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发明大王”爱迪生
“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所谓天才,那就是假话,勤奋的工作才是实在的。
——“数字”爱迪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概况——电的应用
随着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逐渐取代蒸汽,进入生产领域,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
早期发电机
—德国人西门子
早期电动机
—美国人特斯拉
发电机
机械能
电能
电动机
机械能
发明
发明
电力
理论 基础
电磁感应
动力
生产
生活
法拉第圆盘发电机
1866德国西门子发电机
1870比利时格拉姆电动机
电气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
蒸汽
电气时代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史料: 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
——摘编自《回忆马克思恩格斯》
解读:这段话说明蒸汽时代将被电气时代取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设问:史料中的“新的革命”是指什么?“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又指什么?
答案: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应用。
①图片是美国发明家和企业家爱迪生的照片。他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他还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
②爱迪生是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权,被誉为“发明大王”,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③命题方向:常用来考查爱迪生的发明及影响,对爱迪生的评价等。
“爱迪生(1847-1931)”
2
知识点二 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1.内燃机的发明:
2.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1)汽车的问世:
(2)飞机的问世:
(1)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
(2)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3)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①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②1913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飞机。
内燃机不是一种新能源,而是靠能源燃烧来运行的一种动力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能源是石油、电力。
3.内燃机发明的意义:
(1)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
(2)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以内燃机为
发动机的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出现,为
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名师点拨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交通运输工具有蒸汽机车和汽船主要标志是改良蒸汽机的应用,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交通运输工具有汽车和飞机,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a.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
b.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成汽油内燃机。
c. 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交通运输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
他的杰作是世界上第一种流水线作业的汽车产品-T型车。福特的T型车使汽车成为大众化商品。它创下了一个惊人的纪录,19年间总共生产销售了一千五百万辆。
早期的福特汽车
乘坐T型车的福特和他的儿子
1913年,美国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汽车大王—
亨利 福特
1913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汽车的演变
1903年12月17日,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的第一架有动力装置的飞机并试飞成功,试飞最长一次飞行59秒,行程约260米。把人类飞上蓝天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的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
1909冯如第一次试飞的飞机
冯如----
中国航空之父
①此图所示是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早期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之一。汽车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②命题方向:早期汽车的动力机、制造时间、发明者、影响。
“早期汽车”
①此图主要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企业的影响,它使企业的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呈现出新的变化,现代化的汽车生产流水线开始出现。
②这种新的生产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福特汽车公司的生产流水线”
①莱特兄弟,美国人,航空领域的先驱和飞机发明家。他们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动力飞机的设计师,为开创现代航空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②命题方向:飞机的动力机、发明者、发明时间、影响。
“1903年莱特兄弟的试验飞机”
3
知识点三 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1.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1)背景:
(2)科研成果:
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时间 人物 成果
19世纪60-80年代 —— 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等产品,而且产品的成本更低、性能更好
1867年 瑞典化学家诺贝尔 发明了现代炸药,后来又研制出无烟炸药
1869年 美国人海厄特 发明了赛璐略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
1884年 法国人夏尔多内 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对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
活。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2)对生产关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
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3)对国际关系: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
影响。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是应用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产生。
石油化学工业是基础性产业,它为农业、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建筑、建材等工农业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服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等产品
1867年, 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后来又研制出无烟炸药。
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celluloid
1884年, 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
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
人造纤维
在军事、工程方面广泛应用
成本低
性能好
化学工业
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诺贝尔奖
名师点拨
诺贝尔于1895年立下遗嘱,将其财产的大部分约920万美元作为奖励基金,以其年息设立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及和平奖5种奖项(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增设经济学奖),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内作出重大贡献的学者。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思维延伸
(1)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科学发展促进技术革新,进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其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发展更迅速。
(3)在一些后起的国家,如日本,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速经济的发展。
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思维延伸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为打开中国市场,掠夺中国原料,列强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第二次工业革命:列强加剧了对中国的掠夺,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①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他研制成功多种炸药,如现代炸药、无烟炸药等。
②诺贝尔奖是根据其遗嘱设立的奖励基金,每年授予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等方面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1968年,又增设了经济学奖。
“诺贝尔(1833-1896)”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 明 来 源
生产组织
标 志
重 点
扩 展
新时代
对中国的影响 ① 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 近代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③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① 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③ 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来源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工厂
垄断组织
珍妮纺纱机、蒸汽机
电力、内燃机
轻工业
重工业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首发英国,向欧美扩展。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启示1:
1、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2、鼓励创新,掌握核心科技。
3、科教兴国、人才强国。
4、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深化改革开放。
思维延伸
启示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
科学家的创新精神令人钦佩
发展科技的同时要保护环境
内蒙古拉僧庙发电厂二条黑色的巨龙覆盖着村庄(摄于2005年7月26日)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识图学史
课后活动:
1.下列各项中,哪一项是最早研制成功的汽车、飞机的发动机?请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里画√。
蒸汽机 ( )内燃机( )电动机( )发电机( )
2.观察汽车的主要零部件,想一想:制造汽车需要哪些基础工业部门的配合?汽车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哪些行业的发展?
1.答案:
蒸汽机( )电动机( )内燃机(√) 发电机( )
2.提示:制造汽车需要采矿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等的配合。汽车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汽车配件制造业、石油开采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发展。
“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文中“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是指( )
A.发明了人造纤维 B.发明了内燃机
C.发明了耐用白炽灯泡 D.发明了现代炸药
【答案】 C
【解析】A项与法国人夏尔多内有关,B项与奥托、戴姆勒和狄塞尔有关,D项与诺贝尔有关。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从而“点燃了世界”。故答案为C项。
考查角度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
(2021 年四川省南充)“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科学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 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他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 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 由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 几乎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B. 电力成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
C. 世界各国都取得跨越式发展 D. 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答案】D
【解析】据题干“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科学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 新技术、 新发明层出不穷, 他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 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 可知,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故选 D。
考查角度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与特点
(2020 年海南) 现代塑料工业自 1869 年诞生以来, 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也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 这表明科学技术( )
A.引发工业革命 B.造成环境污染 C.是第一生产力 D.是一把双刃剑
【答案】B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题思路: 由材料可知, 现代塑料工业“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也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 这说明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既可以造福人类, 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 故 D 符合题意; 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 1866 年, 由材料“现代塑料工业自 1869 年诞生”, 说明现代塑料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排除 A; B 只涉及科学技术的消极方面, C 只涉及科学技术的积极方面,排除 BC。 故选 D。
考查角度三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谢谢观看!
涓滴之水终可以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
——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