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精选题(易错篇)数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
一、选择题(共18分)
1.把一个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木块装入长8厘米,宽6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盒子里,一共可以装( )块。
A.6 B.8 C.12 D.18
2.做一个长方体鱼缸,长0.6米,宽0.3米,高0.4米,做一个这样的鱼缸至少要多少平方米玻璃?列式正确的是( )。
A.0.6×0.3+0.6×0.4+0.3×0.4 B.(0.6×0.3+0.3×0.4+0.4×0.6)×2
C.0.6×0.3+0.6×0.4×2+0.3×0.4×2 D.0.6×0.4+0.3×0.6×2+0.3×0.4×2
3.有一个长方体,长是a米,宽是b米,高是h米,若把它的高增加9米,则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增加( )立方米。
A.9ab B.ab(h+9) C.abh+9 D.以上都不是
4.“礼、乐、射、御、书、数”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人必须学习的“六艺”,在正方体的6个面上分别写着“六艺”中的一种。正方体展开后如图,与“御”相对的是( )。
A.射 B.乐 C.数 D.书
5.先将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切成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再将切成的小正方体排成一排,共长( )分米。
A.10 B.100 C.1000 D.10000
6.用若干个边长2分米的小正方体搭成一个模型,从正面看是,从上面看是,从右面看是,这个模型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A.6 B.7 C.48 D.56
二、填空题(共18分)
7.我们班教室的体积约是280( ).
8.4050立方分米=( )立方米;5.09升=( )升( )毫升。
9.把一个表面积为400cm2正方体的豆腐块照如图沿虚线切六刀,切后的小正方体表面积之和是( )cm2。
10.用5个棱长是2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这个大长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
11.用一根48厘米长的铁丝,正好焊接成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 )厘米的长方体框架。
1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48dm,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dm2。
三、判断题(共10分)
13.一个长方体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它的两个底面一定是正方形.( )
14.同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的形状不一定相同,但总面积一定相等。( )
15.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表面积扩大到原来的6倍. ( )
16.3立方米比8平方米小。( )
17.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6dm,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四、图形计算(共6分)
18.计算下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 (2)
五、解答题(共48分)
19.一个长方体棱长总和是78厘米,底面周长是22厘米,这个长方体的高是多少厘米?
20.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鱼缸,长8分米,宽7分米,高4分米.制造这个鱼缸至少用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21.一辆货车,车厢从里面量长4米,宽2.5米,高1.5米,货物堆放的高度是1.2米,已知每立方米货物重1.6吨,那么这辆货车装的货物重多少吨?
22.将一个横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平均截成2段,每段长3厘米,表面积增加了32平方厘米,这个长方体原来的表面积是多少?
23.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增加 2 厘米,就成了一个正方体,如下图。这时,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 56 平方厘米,请列式算出原来长方体的体积。
24.在一个长8分米,宽4分米,高6分米的玻璃水缸中完全浸入一块正方体冰块,水面高度由4分米上升到了4.25分米。
(1)这个冰块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过一段时间冰块完全融化成水,体积减少了10%。这个冰块可以化为多少升水?
(3)这时水槽里的水面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
参考答案:
1.C
【分析】把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木块装入长8厘米,宽6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盒子里,沿着长可放8÷2=4个;沿着宽可放6÷2=3排;高可放1层;进而相乘得出结果。
【详解】沿着长:8÷2=4(个)
沿着宽:6÷2=3(排)
沿着高:3÷2≈1(层)
4×3×1
=12×1
=12(个)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属于易错题,解答此题不能用体积进行相除,一定要分开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2.C
【解析】鱼缸的表面积有5个面,缺少的1个面和底面是相对的面,面积=长×宽。
【详解】根据题意,鱼缸的表面积=长×宽+长×高×2+宽×高×2,列式为:
0.6×0.3+0.6×0.4×2+0.3×0.4×2。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明确缺少的面的面积是解题的关键。
3.A
【分析】增加的部分是一个长a米,宽b米,高9米的长方体的体积,根据长方体体积=长×宽×高计算即可。
【详解】增加的部分的体积为:a×b×9=9ab(立方米)
答:这个长方体的体积相应增加9ab立方米。
故选:A
【点睛】解题关键是明确增加的部分的长、宽、高,再根据长方体体积公式解答。
4.C
【分析】相对的两个小正方形(中间隔着一个小正方形)是正方体的两个对面,“z”字两端处的小正方形是正方体的对面,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知:正方体展开后如图,与“御”相对的是“数”。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正方体的展开图,明确正方体展开图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5.B
【解析】略
6.C
【分析】根据从正面、上面和右面观察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可知,该几何体由6个小正方体拼成,根据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求解即可。
【详解】综合三视图,我们可以得出,这个几何模型一共有2层,底层有4个小正方体,第二层靠右边应该有2个小正方体,如图:
因此搭成这个几何体模型所用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4+2=6(个)
2×2×2
=4×2
=8(立方分米)
8×6=48(立方分米)
故答案为:C
【点睛】考查学生对三视图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对空间想象能力方面的考查。另外要掌握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7.立方米
【详解】略
8. 4.05 5 90
【分析】把4050立方分米化为立方米数,用4050除以进率1000得4.05立方米;把5.09升化为复名数,用0.09乘进率1000的90毫升,5升不变,得5升90毫升。
【详解】4050立方分米=4.05立方米 5.09升=5升90毫升
【点睛】此题考查体积、容积单位的换算,把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就乘单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就除以单位间进率。
9.1200
【分析】切一刀,增加两个原来正方体单面的面积,切两刀,则增加4个原来正方体单面的面积,切六刀,则增加12个原来正方体单面的面积,据此解答。
【详解】400+400÷6×12
=400+400×12÷6
=400+800
=1200(平方厘米)
所以切后的小正方体表面积之和是1200cm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简单立方体的切拼,找出切一刀增加的面积是本题解题的关键。
10. 40 88
【分析】用5个棱长是2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只有一种情况,就是5个小正方体摆成一排。这个长方形体的长是5×2=10分米,宽是2分米,高是2分米。再根据长方形的体积=长×宽×高,长方形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分别计算即可。
【详解】如下图:
长方体的的长:2×5=10(分米)
长方体的体积:
=
=40(立方分米)
长方体的表面积:
(10×2+10×2+2×2)×2
=(20+20+4)×2
=44×2
=88(平方分米)
故长方体的体积是40立方分米,长方体的表面积是88平方分米。
【点睛】对于多个正方体拼成一个大的立体图形,先要构建出这个立体图形的样子,再找出需要的信息进行计算。
11.3
【分析】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四条棱长度相等,按长度可分为三组,每一组有4条棱;据此可知,长方体的棱长=(长+宽+高)×4,即可计算这个长方体框架的高是多少。
【详解】48÷4-5-4
=12-5-4
=7-4
=3(厘米)
所以,这个长方体框架的高是3厘米。
【点睛】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可知,长方体的棱长=(长+宽+高)×4,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2.96
【详解】由棱长和求棱长,再求表面积
棱长为48÷12=4dm,表面积为4×4×6=96dm2
13.错误
【分析】根据长方体的特征,12条棱分为互相平行的3组,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由此解答.
【详解】一个长方体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说明这个长方体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但是底面不一定是正方形;比如:长方体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高是10厘米,它的侧面展开是一个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故答案为错误.
14.√
【分析】长方体的表面积大小是由长、宽、高的数值决定的,若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相等,则它们的长、宽、高不一定相等,这两个长方体的形状就不一定相同,据此即可做出判断。
【详解】由分析可得:因为长方体的表面积大小是由长、宽、高的数值决定的,同一个长方体长、宽、高相同,展开图的形状不一定相同,但总面积一定相等,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白:长方体的表面积大小是由长、宽、高的数值决定的。
15.×
【分析】长方体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长方体的对面相等。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详解】设这个长方体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高是1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3×2+3×1+2×1)×2
=(6+3+2)×2
=(9+2)×2
=11×2
=22(平方厘米)
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则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2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6×4+6×2+4×2)×2
=(24+12+8)×2
=(36+8)×2
=44×2
=88(平方厘米)
88÷22=4
故答案为:×
【点睛】采用赋值法可以较好地解决此类问题。
16.×
【分析】所占平面图形的大小,即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常用面积单位:平方米(m2)、平方分米(dm2)、平方厘米(cm2),还有公顷,平方千米;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体积单位一般用:立方米(m3)、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据此解答。
【详解】3立方米表示的是体积,8平方米表示的是面积,无法进行比较。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是一道常考题,注意体积单位与面积单位无法进行比较。
17.错误
【分析】表面积和体积的单位是不同的.
【详解】表面积的单位是dm2,体积的单位是dm3.
故答案为错误.
18.(1)376cm2;480cm3
(2)150dm2;125dm3
【分析】(1)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代入数据计算求解;
(2)根据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长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代入数据计算求解。
【详解】(1)表面积:
(6×8+6×10+8×10)×2
=(48+60+80)×2
=188×2
=376(cm2)
体积:6×8×10=480(cm3)
长方体的表面积是376cm2,体积是480cm3。
(2)表面积:5×5×6=150(dm2)
体积:5×5×5=125(dm3)
正方体的表面积是150dm2,体积是125dm3。
19.8.5厘米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长方体的特征: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12条棱分为3组,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由此解答.
解:一个长方体棱长总和是78厘米,底面周长是22厘米,那么它的另一个底面的周长同样是22厘米,用棱长总和减去两个底面的周长之和,然后除以4就是它的高.
(78﹣22×2)÷4,
=(78﹣44)÷4,
=34÷4,
=8.5(厘米);
答:这个长方体的高是8.5厘米.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以及棱长总和的计算方法.
20.176平方分米
【分析】由于鱼缸无盖,所以只求这个长方体的一个底面和4个侧面的总面积,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ab+ah+bh)×2,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
【详解】8×7+(8×4+7×4)×2
=56+(32+28)×2
=56+60×2
=56+120
=176(平方分米)
答:制造这个鱼缸至少用玻璃176平方分米.
21.19.2吨
【分析】首先根据长方体的容积(体积)公式:V=abh,把数据代入公式求出货物的体积,然后用货物的体积乘每立方米货物的质量即可。
【详解】4×2.5×1.2×1.6
=10×1.2×1.6
=12×1.6
=19.2(吨)
答:这辆货车装的货物重19.2吨。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长方体的容积(体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
22.128平方厘米
【分析】根据题意,用增加的表面积÷2=长方体的底面积,然后分别求出长、宽、高,用公式: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据此列式解答。
【详解】32÷2=16(平方厘米)
长:16÷4=4(厘米)
宽:16÷4=4(厘米)
高:3×2=6(厘米)
表面积:
(4×4+4×6+4×6)×2
=(16+24+24)×2
=(40+24)×2
=64×2
=128(平方厘米)
答:这个长方体原来的表面积是128平方厘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应用,能够根据题干条件求出长方体的长、宽、高是解题关键。
23.245立方厘米
【详解】56÷2÷4=7(厘米)
7×7×(7-2)=245(立方厘米)
24.(1)8立方分米
(2)7.2升
(3)水面下降了
【分析】(1)由题意得:放入冰块后水面上升的体积就是冰块的体积,根据长方体体积=长×宽×高得出冰块体积;
(2)冰块化成水后体积减少10%,用冰块体积乘90%得出答案;
(3)冰块化成水后体积减少,水面应当下降。
【详解】(1)水面上升的体积就是冰块体积,即:
(立方分米)
答:这个冰块的体积是8立方分米。
(2)体积减少了10%,可以化成水的体积为:
(立方分米)
=7.2升
答:这个冰块可以化为7.2升水。
(3)冰块化成水后体积减少10%,玻璃水缸的水面下降了。
答:这时水槽里的水面下降了。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规则物体体积计算,解题的关键是运用浸水法计算不规则物体体积,进而得出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