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时间在流逝》教案设计
课题
时间在流逝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五年级
核心
素养
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阅读资料、观察燃香实验,知道古人利用天体的运动来计时,且在一定条件下,燃香变短的速度基本是均匀的,认识到有规律变化的事物可以用来计时。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比较数据等方法,发现有规律变化的事物是计时的本质。
探究实践:在实验中,观测并记录燃香时间的相关数据,并对“蜡烛可以计时吗”这一问题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态度责任:在研究中,产生关注计时方法的意识和兴趣,并对计时工具的迭代更替过程充满好奇。
重点
了解古代人们的计时方法、计时工具及其发展史。
难点
实验研究燃香计时的科学原理。
一、科学聚焦
现在我们想要知道时间,只要看一下钟表就知道了,可要是我们没有钟表呢。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全世界的钟表一下子全都坏了,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钟表是后来才发明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人类确实经历了一段没有钟表的时期。在那段时期里,人们又是怎样来计量时间,安排生活和劳作的呢?
二、科学探索
探索一:根据自然现象判断时间
在没有任何计时工具的情况下,我们能根据哪些自然现象判断时间?
日出是早晨,日落是黄昏。
根据月相判断农历时间。
根据天色判断时间。
根据星座判断时间。
根据植物形态判断季节。
根据动物活动判断季节。
没有任何计时工具的古人是怎样确定时间的呢?
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探索二:古人利用太阳进行计时
交流:利用光影计时法,古人还发明了一些计时的仪器。你知道其中的哪些?
北京古观象台: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之一,连续观测近500年,积累了大量的天文科学资料,为人类的天文事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至今仍保存着清朝180年间的气象资料,是世界上现存较早、较完整的气象观测记录。
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
圭表是测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表”和“圭”两个部件组成。圭是平卧的尺,表是直立的标竿。表放在圭的南端,与圭垂直。
探索三: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
交流:燃香怎样才可以用来计时?
需要哪些实验材料?
燃烧每一段香所需要的时间是否一致,如何测量?
香燃烧的速度与其他因素是否有关?
燃香的长度变化是不是匀速?
实验时要控制哪些因素影响实验结果?
没有风吹
燃香粗细均匀
测量时间时尽量减少误差
实验过程
取一根香,分别在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三处做上标记。
点燃香,并记录香燃到每个标记的时间。
注意实验过程中保持无风状态。
燃香时间记录表
思考:蜡烛可以用来计时吗?与燃香有什么不同?
蜡烛燃烧时的速度大致也是匀速的,可以用来计时。
时间长短不同。但是它燃烧的速度比燃香要慢,能计时更久。
稳定性能不同。蜡烛会受风等外物的影响熄灭,燃香受风的影响较小。
三、科学研讨
1.古人曽用过哪些方法计时?
日晷、水钟、沙漏、沙钟、火钟、蜡烛钟
2.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帮助人们计时?
因为这些方法的运动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四、科学拓展
观看视频:蜡烛可以用来计时吗?
五、课堂总结
古人最早根据太阳的升落来判断时间,后来根据日影的变化规律发明了日晷和圭表等计时仪器,也利用燃香等进行计时,这些计时方法都利用了事物有规律的变化。
六、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