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连云港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1-09 21:21:37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地理
评分标准
一、
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
题号
1
2
3
4
6
7
8
10
11
答案
B
D
B
C
D
C
B
D
C
D
B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c
C
A
D
A
D
B
D
B
Y
题号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答案
B
8
B
0
D
B
D
D
题号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答案

C
D
B
B
A
O
A
D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
共16分)
火焰
E
班層
铁板
43题【答案】(1)
(2分)
(2)地面冷热不均(1分)
(3)海陆热力性质(1分)
(4)冬季(1分)
冬季风(1分)
(⑤)海风从海上吹来,降低城市的“热岛效益”:增加空气湿度。(2分)
44题【答案】(1)
①.夏季(1分)
②.地表径流(1分)
(2)
①.塑造地表形态(2分)
②.增加或增大(1分)
(3)
①.海陆间循环(1分)
②.陆地内循环(1分)
③.海上内循环(1分)连云港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 审核人:
选择题部分(共8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2小题,每小题2分,共84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太阳能屋顶是在房屋顶部装设太阳能发电装置,将太阳辐射能量转化为电能。下图为“家庭屋顶太阳能发电站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有( )
A.是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唯一能量来源 B.为大气、水体运动和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地震、火山活动的动力来源 D.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
2.我国东南部沿海发达地区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主要原因有( )
A.太阳能丰富,利用难度小 B.科技含量低,安装方便
C.太阳能稳定,成本低 D.太阳能清洁,可再生
2023年8月,美国航空航天局最新研究表示微生物有可能在月球南极附近的恶劣条件下存活,探寻其生命是未来前往月球南极的探测器的重要工作之一。月球南极有着长时间的阴影区,并可能蕴含着大量的水冰资源。完成下面小题。
3.相较于地球,月球上难以存在生命的根本原因是( )
A.距离太阳较远 B.体积质量太小 C.公转速度过快 D.陨石撞击较多
4.月球南极可能存在微生物的有利条件是( )
A.气温低,大气厚度大 B.岩浆活动多,地热条件好
C.温差小,存在水环境 D.温度较适宜,存在液态水
2021年10月14日,我国成功发射“羲和号”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下图为“‘羲和号’轨道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羲和号”作为人造天体,其绕转的中心天体是( )
A. 月球 B. 地球 C. 金星 D. 太阳
6.下列现象由太阳活动引起是( )
A. 夏秋季的台风 B. 冰川融化加快 C. 高纬度的极光 D. 全球气候变暖
北京市门头沟区灰峪村被称为“化石村”。在一次学生科学体验活动中,同学们在村后山坡的页岩地层中采集到了轮叶化石(下图)。专家说,轮叶是古生代晚期的蕨类植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轮叶化石形成时,灰峪村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最可能是( )
A.雪山 B.湖泊 C.深海 D.沙漠
8.古生代晚期的地层中还可能发现( )
A.鸟类化石 B.野生水稻 C.恐龙化石 D.煤炭资源
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下图为“地质年代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研究地球演化史的主要依据是( )
A. 土壤和植被 B. 岩石和地貌 C. 地层和化石 D. 地貌和土壤
10.常用的地质年代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 )
A. 代、宙、纪 B. 纪、代、宙 C. 代、纪、宙 D. 宙、代、纪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纵波和横波波速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B.①和②之间是莫霍面
C.在深约2900千米处纵波突然消失 D.地核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12.岩石圈是指( )
A.①整体 B.②的顶部 C.①整体和②的顶部 D.③的外部
着电影《中国机长》的热映,川航3U8633紧急迫降的事迹展现在大众面前。飞机从重庆起飞,在9800米高空,风挡玻璃无预警脱落,刘传建机长借助自己一百多次来回飞川藏线的经验和从业30年的技术,成功于成都迫降,拯救了全机人的生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机长迫降时面临来自大气环境的威胁可能有( )
①被风挡玻璃砸伤 ②机内温度过低 ③飞机颠簸强烈 ④太阳辐射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风挡玻璃脱落时,飞机正处于大气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电离层 D.高层大气
读“干洁空气的体积和质量构成(高度25千米以下)”。完成小题。
干洁空气 氮气 氧气 氢气 二氧化碳 臭氧等其他气体体积(%)
体积(%) 78.09 20.95 0.93 0.03 极少
质量(%) 75.52 23.15 1.28 0.05 极少
15.干洁空气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成分是( )
A.氢气 B.臭氧 C.氧气 D.氮气
16.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会导致( )
A.二氧化碳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B.臭氧层破坏,近地面气温降低
C.氮气增加,大气的反射作用增强 D.水汽含量减少,太阳辐射减弱
农业生产中,冬季进行地膜覆盖栽培可减少霜冻带来的危害。左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右图为地膜覆盖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8.地膜覆盖农田可预防霜冻,主要是因为地膜能够( )
A.减少大气逆辐射 B.减少地面辐射的散失
C.增加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下图为某年4月5日8时世界海平面气压(hPa)分布(局部)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此时乙地的风向为( )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图中B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的名称是( )
A.瀑布 B.洪积扇 C.三角洲 D.溶洞
22.图中①-②处的河流弯曲景象称为“蛇曲”。①-②处地形剖面图(阴影区为泥沙沉积物)正确的是( )
A. B.C. D.
典型的雅丹地貌由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构成,垄槽走向常与当地主导风向一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下列属于雅丹地貌的是( )
A. B. C. D.
24.塑造雅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流水作用 B. 风力作用 C. 海浪作用 D. 冰川作用
为了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认识水循环,某教师在课堂上演示了水循环模拟实验。实验中,在倾斜的模具上铺设细沙代表“陆地”,用水槽代表“海洋”。下图为水循环模拟实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5.该模拟实验中,“导管”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26.甲环节若不畅通,可能导致( )
A.暴雨频发 B.城市内涝 C.海啸肆虐 D.海平面上升
近年来,城市内涝在夏秋季节高发。下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城市内涝积水的环节属于图中的( )
A.a B.b C.c D.d
28.下列关于水循环的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 B.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C.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D.不能塑造地表形态
2020年4月22日,初次出征南极的“雪龙2”号驶入中国极地考察基地码头。经历五个多月的风雪交加与斩浪破冰,我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完成各项预定任务,顺利返航。下图为“雪龙2”号去程路线图(深圳一中山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雪龙2”号经过的海域中,海水温度最高的是( )
A.深圳沿海 B.赤道海域 C.霍巴特港沿海 D.中山站沿海
30.从深圳至中山站航线所经历的海域,“雪龙2”号吃水深度的变化大致是( )
A.变深 B.变浅 C.先变深后变浅 D.先变浅后变深
下图为我国长江入海口附近的表层盐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1.导致长江入海口盐度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 C.洋流 D.径流
32.杭州湾钱塘江潮汐现象十分壮观,有关该地区潮汐现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能量较小而无利用价值 B.其壮观程度与海岸地形无关
C.是一种破坏力大的气象灾害 D.是月球和太阳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下图为“8月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3. 图中曲线①②③分别表示( )
A.密度、温度、盐度 B. 盐度、温度、密度C. 温度、密度、盐度 D. 盐度、密度、温度
34. 关于8月大西洋表层海水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密度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B. 盐度从副热带向南北两侧递减
C. 温度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增 D. 密度大小主要受盐度影响
秋季是观赏银杏叶由绿变黄的最佳季节。10月底至11月初可以去北京的钓鱼台银杏大道,11月中下旬可以转战浙江的长兴十里古银杏长廊,11月中旬至12月初是在云南腾冲银杏村游玩的好时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银杏林属于( )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36.不同地区,银杏叶变黄的时间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
A.地形 B.土壤 C.水源 D.热量
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37.下列成土因素,比较活跃的是( )
A.气候和地形 B.气候和生物 C.母质和生物 D.地形和母质
38.与陡坡相比,缓坡土壤肥力一般较高是因为( )
A.自然植被茂密 B.有机质积累多 C.生物残体分解快 D.矿物养分流失快
2020年9月15日6时40分,四川省木攀枝花市米易县白坡彝族乡突发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冲进乡中心小学和幼儿园,导致大批人员被困。下图为泥石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9.诱发此次泥石流灾害的因素最可能是( )
A.暴雨洪涝 B.地势陡峭 C.山石松动 D.植被破坏
40.发生泥石流时,逃生时应( )
A.顺山谷地势往低处跑 B.借助山谷中大树避险
C.向泥石流沟两侧躲避 D.迅速向山顶方向攀爬
2020 年 6 月 1 日至 7 月 12 日,长江流域的平均降水量为 403 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49%,也超过了 2016 年的 395 毫米和 1998 年的 358 毫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1.长江中下游流域洪涝发生的频率很高,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支流众多,地势低平 B.河流含沙量大 C.台风影响,暴雨较多 D.过度围湖造田
42.长江中下游流域易发生洪涝灾害,为防治洪灾应采取的生态措施是( )
A.疏浚河道,加固河堤 B.加强洪灾的监测和预警
C.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D.退垸还湖、退田还湖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43.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理解其形成原理是掌握其他大气运动知识的基础。某教师为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实验用材:一小堆纸、火柴、铁板。实验步骤:
①在室外安全、无风的地方,放置一块铁板,在铁板上放置一小堆纸,并用火柴点燃。
②注意观察纸片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
实验现象: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再从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以证明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了空气的环流运动,即热力环流。(1)给下图中线条画上箭头表示该实验中的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2分)
(2)由此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1分)
(3)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 的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交换而转换,这是一种典型的热力环流。(1分)
(4)下面是调查获得的数据(完成下列数据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各月平均海陆风的天数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
海陆风 2.3 2.6 2.1 5.0 7.0 12.6 10.7 13.7 9.7 9.3 3.7 2.3 81.0
数据分析的结论: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从表中可知: (季节)最少。最少的原因是 (填冬季风或夏季风)强盛,从而“掩盖”了昼夜的海陆风。(2分)
(5)试分析白天的海风对该滨海城市气候(从温度与湿度两个角度回答)带来的影响(2分)
44.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水循环及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该地区水循环较旺盛的季节是______。(1分)沿岸地区渔业资源丰富主要与水循环的__________环节有关。(1分)
(2)图示②③处河流形成的地貌反映出的水循环意义是__________。(2分)上游植被遭到破坏引起下游地表径流__________。(1分)
(3)图示地区所包含的水循环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