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复习目标: 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理 3、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影响 4、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6、邓小平理论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历史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决策改 革 开 放农村 城市全方位开放特色的理论伟人邓小平及其理论的形成
从党的十二大至十五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思想、政治、
组织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与法制的加强——向依法治国迈进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的加强1、1980年,为 恢复名誉,党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 》
3、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时间: 年底背景:内容: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伟 大 的 历 史 转 折思想上: 政治上: 组织上: 意义:①基本形成了……(结果) ②反映了…… ③广大人民……国内:经济:文革结束后国内出现安定团结政治局面,党和人民迫切要求改变国家经济落后局面;思想: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外交领域的重大突破为国家发展开辟了良好的外部空间
国际:国际形势趋向缓和;世界各国联系更加密切;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性质: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1、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唯物主义原则,从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 2、重新确立了事实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3、打破了长期以来束缚中国人民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①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②完成了党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③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启示:1、任何国家的民主法治建设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法律制度和民主的实现程度都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的,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也不能一蹴而就2、应不断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维护人民合法的权力和利益改革开放之对内改革农村城市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原因:公有化程度较高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实质: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原因:农村改革前,实行政社合一,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 时间: 形式: 过程:①安徽____首先实行___,___②逐步实行以____为主的责任制③农业生产向 发展,__ 发展起来 目的:
作用:开始: 重点:国有企业改革 内容:第一阶段:①所有制结构; ②管理体制; ③分配方式 第二阶段(深化阶段):1992年,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意义: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发展生产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1985年起,1992年加快步伐对外开放时间:目的: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1980年读地图册,找相关地名: 五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 4个经济开发区、内地的开放城市对外开放的格局的特点: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1、可以增强同国外的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2、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3、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4、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发挥窗口和示范作用建立经济特区的意义: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2、实行改革开放后,提出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观点;
4、1987年中共十三大上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5、总之,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所以说,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二、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1992年,邓小平南巡,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2、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了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团。 3、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指导思想。背景:
内容:
意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发展经济是关键;发展才是硬道理;让全国人民都发财。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邓小平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1)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2)参加指挥三大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3)文革时期纠正“左倾”的错误,发展经济。 4)确定改革开放总方针,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创立邓小平理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 6)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创建并发展经济特区。 8)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学习他的什么精神?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执著追求,挫而不折。1978至2008年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谈谈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哪些成就?我国人民实现了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启示大家谈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得到哪些启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把握机遇,从国情出发,制定适当的政策建国后我国在农业(农村)政策上有哪些变化?对我们有什么启示?1950—1952年 土地改革
1953—1956年 农业合作化运动
1958年 人民公社化(失误)
197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06年 取消农业税 启示: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2.农村政策的制定从国情出发,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3.农村政策的制定从人民的利益出发。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普及农村义务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2.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业补贴,增加农民工就业机会。
3.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4.发展科技、依靠科技,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率。解决“三农”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归纳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进行自主创新的几个事例:1.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
主义革命道路。3.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经济得到
巨大发展。4.实行改革后,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5.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实现香港和澳门
的回归。 2.在三大改造中,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11六盘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顺利召开,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 B C D
(11广西)央视热播电视剧《永远的忠诚》反映民中国改革第一村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再创业历程。该村之所以被称为“中国改革第一村”是因为他们率先实行
A.土地改革运动 B.公私合营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福州)既是中国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叉是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特区的是
A.厦门 B.福州 C.广州 D.南京ADA(11吉林)“边陲小镇,首批特区,一夜崛起,开放窗口”所描述的城市是
A.珠海 B.汕头 C.厦门 D.深圳
(11泰州)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二十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典型代表分别是A.深圳和浦东 B.海南和天津
C.厦门和南通 D.广州和连云港
(11孝感)张大爷收藏了以党代会为主题的一组纪念邮票①中共七大②中共十三大③中共十四大④中共十五大。他想根据每一次党代会主要内容定几个关键词,请你帮帮他A.①毛泽东思想 ②初级阶段 ③市场经济④邓小平理论
B.①主要矛盾②中国特色 ③市场经济 ④科学发展
C.①经济建设②国企改革③计划经济 ④中国特色
D.①迎接胜利 ②走自己的路③一国两制 ④三个代表DAA(11河南)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下列属于邓小平理论创新内容的是 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⑤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⑤
[11宁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表信息,选择下列正确的说法
①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 ②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在我国经济舞台上,公有制经济不再唱主角了 ④改革开放是引起上表中经济成份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CD(11苏州)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魂的逃亡史。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材料二 邓小平很现实地认训到,全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因此没有任何两个地区之间能同步发展。他认为要允许一些地区和人民先富裕起来,为其他地区和人民树立榜样。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地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谈话要点》材料四 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邓小平年谱》(1975-1997)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党中央采取了什么政策?2分
2.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1分
3.据材料二、四,概括指出邓小平改革的着眼点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4.综合上述材料,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宗旨是什么?1分 生活水平低(或政策有问题) 实行改革开放;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 敢于创新(实验);及时总结,不断深化改革(或用改革来解决新问题) 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变为富裕以后如何实现公正的分配,防止两极分化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或实现人民共同富裕) [11聊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文精神取得很大发展。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这种马克思主义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
——夏学銮《中国人文精神的产生、发展及特征》
(1)材料中的“现实马克思主义”指什么?1分
(2)党和政府在“现实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重大举措有哪些?4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点即可)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企业自主权;创办经济特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答出其中四点即可)邓小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改革开放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事件: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春天的故事》的歌词讲述了“一位老人”的历史活动,也是历史事件。请回答:
⑴上面这首歌歌颂的是谁?人们怎样称誉他?人们这样称誉他的原因是什么?
⑵“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春天”指当时的什么事?
⑶“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指什么?
⑷“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哪一事件?它有何重要意义?
《走进新时代》歌词: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这段歌词包含了从建国到现在,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及功绩。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四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理论⑴这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各是谁?
⑵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各形成于党的哪次大会上?
⑶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的开始事件各是什么?
⑷“高举旗帜”指的是什么?
⑸现在,我党的指导思想有哪些?(4分)(2008年·四川)①有关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我党哪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分)这次会议是哪一年召开的?(1分)
②通过这次会议,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1分)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战略决策?(1分)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1分)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改革开放 邓小平 [08重庆]近年来,中央连续出台了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回眸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农村的政策先后作出过重大调整,在历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回答:
(1)列举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农村开展的重要运动。(2分)
(2)1978年,在我国什么地方率先出现搞“包产到户”的典型?随后在全国农村逐步实行了什么制度?(3分)
(3)你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2分) 土地改革,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 安徽凤阳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是基础,涉及国计民生;中央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农村政策等。 遵义会议思想组织地位纠正了王明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第一代领导集体)是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纠正了左倾错误思想拨乱反正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是标志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意义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的遵义会议?归纳党在历史上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形成毛泽东1935年遵义会议毛泽东思想(中共七大)邓小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五大)江泽民1992年十四大“三个代表”思想
(中共十六大) 20世纪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新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历史上有三次重心转移:
分别是什么时候,
具体内容是什么?主要依据:不同时期的中国国情,做到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