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自相矛盾》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自相矛盾》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9 22:3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
单元主题:思维的火花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
的理解。
◎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
程写具体。
语文要素
习作要求
自相矛盾
《韩非子》 韩非的著作总集。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书中许多当时的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
韩非(约前280—前233) 战国晚期韩国(今河南新郑)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人将其著作编辑成《韩非子》一书。
助读资讯
吾 弗 夫
吾 弗 夫






渔夫
信夫
字词识记
多音字: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朗读课文,疏通字词大意,并划分朗读节奏。

称赞


刺破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有的人
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楚国有一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东西都不能刺破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没有不能刺破的东西。”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哑口无言,回答不上来了。什么东西都刺不破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
课文大意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古文品读
楚人片面地夸大自己的盾和矛的作用。
语言描写
面对他人的问话,楚人为什么“弗能应”?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发现自己前后说法之间有冲突,无法自圆其说。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议论
揭示了楚人的话自相矛盾的原因。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楚人的“自相矛盾”
表现在哪里。
吹嘘盾的坚固
忽略了矛的锋利
夸耀矛的锋利
忘记了盾的坚固
感悟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照应,而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否则,就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戳得穿
矛锋利 盾不坚固
自相矛盾
说话、办事应实事求是
板书设计
戳不穿
盾坚固 矛不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