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实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9 22:3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学习课文,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先让学生借助译文与原文对照阅读,粗知原文大意。教师再抓住文言文中几个关键的知识点予以引导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缜密思考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现代文翻译全文、背诵全文。
难点: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的道理。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司马光》《守株待兔》《精卫填海》,这几篇课文都是文言文,他们比较短小精悍,言简意深。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和老师一起来板书课题(强调:戎是生字,短横竖撇表示铠甲,戈指兵器,戎就是古代兵器的总称,也指军队,这戎是戎马一生的戎,看来,王戎这个名字还挺豪迈的。齐读:王戎,继续写课题)
师:谁来读读课题?
指名读(师评价:声音响亮,字正腔圆)
师:王戎不取道旁李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生:王戎不摘道旁李。
师:你解释了不取就是不摘的意思。那道旁又指哪儿呢?
生:路边。
师:这路边的李子随手可取,王戎为什么不摘呢?翻看语文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课文中有5个生字(出示课文,红色标注5个生字),谁来带领大家读一读,
生读:戎 诸 竟 唯 尝
师:生字的字音读准了,那谁来读读课文。
一生读,读得很准确。
师:字音读准了,不过孩子们,读文言文既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停顿。从以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要在“谁做什么”的谁后面停顿。我们来试一试。
(老师逐个出示句子,指名读好停顿。)
生读:
王戎|七岁。
诸儿|竞走取之。
人|问之。
师:那课文中的其他句子该怎么停顿呢?你认为哪句话比较难或有难度的请提出来。
生: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师:(出示插图)结合插图,你知道多子折枝说的是什么意思的吧?仔细看图,你觉得李子怎么样呢?
生:把树枝都压弯了。
读好句子的停顿: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师:这个长句子会读了,那这个句子你也会读了。
出示:树|在道边而多子。
师:说说你这样读的理由。
生读并说自己停顿的理由。
师:还有没有哪句话也觉得很难读?老师考考你这句话会读吗?
出示:尝与诸小儿游。
师:这个尝是什么意思?
生:曾经
师:曾经干什么呢?
生:曾经和小伙伴一起出去玩耍。
师:那你试着读好这个句子的停顿。
生读:尝|与诸小儿|游。
师:看来读文言文咱们得根据意思来判断语句的停顿,根据停顿把句子的多层意思给读出来。下面咱们来练习读全文。
生自主练读课文。
指一生读课文。
师:你认为他能得几颗星?
生:三颗。
师:我要为你的自告奋勇再加一颗星。
指又一生读。
师:同桌说说他能得几颗星?老师也想送你一颗星。因为你在读的时候能做到声断气连,很有韵味。
师:一百多年前,文言文是这样呈现的,出示竖列的文章,指名读。
师:恭喜你挑战成功。
师:老师还要告诉大家的是,在古书当中,文言文是没有标点的,谁来读?
指名读。
师: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个有趣的小故事,我们要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这个故事来该多好啊。请大家先借助注释弄明白故事的意思,再讲出来。
同桌一起合作。
师:先说说课文中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
出生:竞走 唯 信然
生答得很正确。
师:注释读得很认真,一下子就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师:诸小儿是什么意思呢?你们在哪些词语当中见过这个诸字?
出示图片及相应的词语:诸侯,诸子百家
师:那诸小儿就是什么意思——
生:很多小朋友。
师:同学们,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还不理解?
生:人问之。
师:看看这篇课文当中,“之”出现了几次?这三个“之”分别指什么?
生挨个回答清楚。
师:看,咱们的文言文就是这样,能简则简。再看看课文,在答曰的前面和取之的前面省略了谁?(生答,师出示相应的图片)看看,咱们文言文就是这样能省则省,这就是咱们老祖宗的智慧。同学们,意思都弄明白了,现在咱们开始来讲故事了。在讲故事之前,先来捋一捋文章的脉络。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呢?
生:尝与诸小儿游。是故事的起因。
经过是(2——3句)
结果:(齐读)取之,信然。
师:故事虽然短小,情节确是一波三折,那真是言简义丰啊。现在我们就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做到意思准确,内容清楚,过程完整。
要不要先练一练,那在座位上自己先练习说一说。
指名讲故事。
师:仔细听的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人问之”的“之”没有说清楚啊。让生再讲一遍。
再次指名讲清楚“人问之”的意思。
品悟形象
师:这个同学既讲述了诸小儿问王戎的话还讲出了李子多的样子,很会想象。
师:当看到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时,诸儿的表现和王戎可是截然不同的,谁能快速地从文章当中找出来。
板书:
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
师:多么鲜明的对比啊!人们问他,王戎回答——(生读课文“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我就不明白了,这王戎怎么就那么肯定李子是苦的。
采访:王戎,你是怎么想的?
生:如果这棵树上的李子是甜的,早就被人摘完了。
师:这个学生运用了假设把王戎的思考说出来了。
生:如果这棵树上的李子是甜的话,那早就被人摘光了。那现在是很多很多的李子,说明这个李子是苦的,不好吃。
师:如果李子是甜的,人们就——(板书:人竟取之)——(板书:树必无李)——现在李子是多的(板书:多子折枝)——那就证明李子是苦的(板书:苦李

师:谁能把王戎的思考过程说明白,加上“如果……就”,“因为……所以”等一些联结词。
指名说,两位学生说得很完整,很清楚。
师:你想对王戎说些什么呢?
生:王戎,我要向你学习,能通过树上李子多不多来判断李子的味道,你真善于观察。
生:王戎,我要向你学习这种判断能力,思考能力。
师:诸儿竞走取之,只有王戎没动。这说明王戎的思考和其他小朋友的思考有什么不同?(生答)
师:大众的思维是千篇一律的,只有独立的思考那才是万里挑一的。老师送给大家一个词叫(板书:独立思考)正是王戎结合了自己的观察与生活经验,再加上自己的独立思考,才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做出了这样的准确判断,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