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古人谈读书 课件(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5 古人谈读书 课件(共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9 22:37: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韩愈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毛泽东
这些名言都和读书有关。我国古代的大文豪苏东坡,对读书也有自己的感受。
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单元学习主题
单元学习目标
25 古人谈读书
《论语》 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全书共20篇, 492章,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本文讲了古人对读书的看法。
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大意。
品读释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同“智”,智慧。





这句话里面的最后一个“知”和前面的“知”的意思一样吗?
知道。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智慧。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你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此处指聪敏。
好:喜好。
耻:以……为耻。
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敏又喜爱学习,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你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默:默默。
识:读“zhì”,记住。
厌:满足。
诲:教诲。
孔子自己读书的时候多记多背,学习不知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古】泛指古代文化。
【敏】文中指勤勉。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我并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靠勤勉求得知识的人。
没有天生就知晓所有知识的圣人,像孔子之所以能达到多知多智的境界,也是因为他多听多记、勤奋好学。孔子之所以这样公开自己的“成功秘诀”,推测是因为当时社会上有一些流行观点,认为孔子生而知之,是从天而降的圣人,为此,孔子不得不作此回应。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犹】还。
【恐】担心。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习时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怕会丢失。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尝】曾经。
【终日】整天。
【终夜】整夜。
【寝】睡觉。
【益】益处,好处。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地去思考,发现这样做并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
再读读后三句话,说说你对这三句话的理解,思考:这则文言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古人读书、学习的?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背诵课文。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拓展延伸
朱熹(1130—1200),
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
中国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
教育家。他31岁正式拜程颐三传弟
子李侗为师,专心儒学,继承二程(程颢、程颐)思想,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他一生著述宏富,主要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资治通鉴纲目》等。
思考:朱熹对读书有什么独特方法?这样读书的好处是什么?
初读课文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谓】说。
【漫浪】随意。
【急】要紧,重要。
【既】已经。
【矣】文言助词,相当于“了”。
【岂】难道,怎么。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急”的意思是什么?与我们现在的“急”的意思一样吗?
急:古义:要紧、重要。
今义:着急。
我曾经说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一,却只是随意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会很快忘记。“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用心思考了,难道会看不仔细、读不准确、记不住吗?
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什么呢?三者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②读书不用心,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很快就忘了。“三到”中“心到”最重要。
鲁迅的读书五到
鲁迅先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的作品,主要受益于他的博读。他读书做到了“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
拓展资料
“心到”是讲读书时要精力集中,专心致志
“口到”就是读出声来,有些文章还要大声
有感情地朗读;
“眼到”指目光专注,善于观察、善于发现
“手到”指边读边做笔记;
“脑到”就是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
同学们,学习了这两部分内容,你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谈谈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吗?
拓展延伸
课后作业
我觉得“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让我感触很深。在学习上有一颗进取心是很重要的,有时候我取得了一点进步,就会沾沾自喜、满足于现状。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有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慢慢去实现。
课后作业
我觉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两句话对我的启发很大。它让我明白学习要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最后耽误的是自己的学习。我有时候遇到问题不好意思问别人。今后在学习中,我要多多向别人请教。
只读书不思考和只思考不读书都是不好的,我平时在学习的时候没有很好地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边读书边思考,做到学思结合。
朱熹的读书“三到”法对我启发很大,我读书时做到了“眼到”和“口到”,但是没有做到“心到”,在今后的读书时,我要更加用心、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