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湖南省高二历史学考复习
第五单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中国近代社会物质及社会习俗的变迁
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理解)
(1)近代—①原因:西学东渐,思想解放;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治变革;近代经济发展等。②表现:(衣)粗布大衫、旗人服装→西服、中山装、新式旗袍;(食)传统饮食→西餐;(住)四合院、茅草平房→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习俗)传统的陈规陋习→简约文明的习俗(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婚丧简约)。③变化特点:城乡发展不平衡;中西合璧;传统为主。
(2)现代—①原因:经济基础的变化;政治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的变革和政治环境的变化;思想解放运动等。②表现:(衣)朴素→多样化;(食)匮乏→温饱→小康;(住)拥挤→宽敞、舒适;(习俗)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注重环保、休闲娱乐。③变化特点:从传统到现代;变化深刻巨大;地区不平衡。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运用)
(1)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信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段和出行方式,还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2)加快信息传递,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异地传输更为便捷,促进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3)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4)造成了交通堵塞,污染了环境卫生,造成能源危机。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一、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的标志(识记)
1905年,《 》首映成功
二、中国电视业诞生的标志(识记)1958年, 试播
第三、四、五单元练习
1.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南方谈话的理论贡献是
A.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B.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提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深刻阐明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演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对联,反映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历史现象的是
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
C.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 D.港澳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
3.观察右图,在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以后,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
①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②“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③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④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长江三角洲属于这一格局中的
A.经济特区 B.沿海经济开放区
C.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D.经济技术开发区
5.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一的取消以及后来图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
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市发展 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 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D.经济形态由农业过变成了工业国
6.据统计,1912—1919年的八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中国新建厂矿介业四百七十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有①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②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
③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 ④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
A.①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1912-1919年,中国新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下列诗句中,能恰当形容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是
A.千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 D.无可奈何花落去
8.经济活动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活动。下列材料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二:史料记载1845年后“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材料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什么特点?(2分)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材料三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发生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4分)
9.(2013年湖南16分)近代以来,为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民生幸福的伟大梦想,几代中国人作出了不懈的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赛创办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 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 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
材料二三大改造期间,曾有一位被称为“纺织大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资本家说:“五年计划开始了,全国兴建了许多大工厂,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一切实现得比梦想还要快,多么令人鼓舞!没有共产党,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哪能有今天?”
材料三1984年,邓小平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察深圳特区时,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经济特区就像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撬动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实现了中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
材料四2003年11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周年之际,世界贸易组织总千事素帕猜接受采访时说:“回顾中国经济这两年的表现,我想它超出了我以前最乐观的估计。中国正从世界第五大贸易国转变为第四位,很可能会上升到第三位。我刚刚得知中国的进口总额已居世界第三位,仅在美国、德国之后。”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的大生纱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丰厚利润的原因。(4分)
(2)材料二中的“五年计划”开始实施于哪一年?有何主要成就?(4分)
(3)材料三中的第一批经济特区除深圳外还有哪些?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中,1990年我国对外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什么? (4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