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10 09:5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四运动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目标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补充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和会召开的背景,认识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导火线(素养目标:时空观念)。 通过阅读分析史料和五四运动的口号,对五四运动的性质、特点和历史影响进行评价,提高获取信息、归纳信息的能力(素养目标: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感悟五四青年的爱国精神,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材分析 从单元内容看,本课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单元主要阐述近代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与发展。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知识分子开始如饥似渴地全面汲取西方文化包括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的宣传和铺垫的作用,而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更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和思想的基础。所以,五四运动作为革命面貌变化的开端,有助于学生了解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
学情分析 “五四”青年节众人皆知,大部分学生对于“五四运动”都有所耳闻。但是对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不熟悉,尤其是对巴黎和会的背景比较生疏。所以在授课中要补充说明当时的国际背景,构建时空观念。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抽象的概念较难理解。所以在教学中要进行新旧革命的对比,剖析“新”在何处。同时他们有热情、有朝气、有一定的历史知识的积累和判断是非的基本能力,应特别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五四运动从爆发到扩大的基本史实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从清合学校的正门雕塑引入,从而展示并解读《五四运动》的浮雕。 设问:五四运动为什么会爆发?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通过身边的素材,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青春的担当 一、青春的担当 展示中国华工墓碑的图片,教师讲授相关内容 材料一: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近15万中国劳工来到战火肆虐的欧洲。这些劳工就被安排做最苦最累最脏最危险的活:把物资从后方运到前线,修铁路,挖战壕,清除地雷、维护坦克……其中2万多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中国劳工兵团:英国被遗忘的军队》 过渡:这样的付出没有白费,一战最终以同盟国的战败而告终。在近代受尽欺辱的中国也似乎看到了希望。 1.希望 材料二:“即将召开的和会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机会,中国可以借此谋求某种程度的公平待遇,并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所遭到的惨痛后果加以改正。” ——顾维钧 ·徐世昌总统签署命令,全国放假三天。 ·北京六万民众聚集太和殿,举行盛大庆祝游行。 过渡:中国人的喜悦之情不言而喻,为此,中国也派出了高规格的代表团。五位代表带着祖国的嘱托和人民殷切的希望奔赴巴黎镜厅,在和会上提出了以下要求: 一、废弃势力范围 二、撤退外国军队、巡警 三、裁撤外国邮局、电报机关 四、撤销领事裁判权 五、归还租借地 六、归还租界 ......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 ---八年级《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设问:中国作为战胜国提出的这些要求合理吗?合法吗?实现了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巴黎和会现场,去探探究竟。 播放视频 过渡:在和会上,我们看到了顾维钧代表据理力争,慷慨激昂的雄辩。也看到了中国外交家在国际舞台上不卑不亢的身影。然而,留下的却是无助和无奈。——弱国无外交。 愤怒 材料三:“巴黎和会的消息最后传到这里时,我们都感到非常震惊,中国没有太阳升起,甚至连国家的摇篮也给偷走了。我们立刻对事实的真相觉醒了,外国仍然是自私和军国主义的,并且都是大骗子。……我们知道的很清楚,我们跟政府毫无关系,也不存在任何希望……看看那些可怜无知的大众,不能不觉得我们必须要奋斗。” ——北京大学学生王苣章 设问:我们震惊何在?除了震惊之外,当时的学生还有哪些心情? 过渡:对,我想更多的是愤怒。愤怒外国的自私和欺骗,愤怒我们政府的无能和无知。对政府的失望、对大众的同情。我们必须要奋斗,用我们的青春扛起历史的担当。 “昨日为星期天,天气晴朗,记者驱车赴中央公园游览。至天安门,见有大队学生,个个手持白旗,颁布传单,群众环集如堵,天安门至中华门沿路,几为学生团体占满。记者忙即下车,近前一看……” --《晨报》1919年5月5日题为《山东问题中之学生界行动》 设问:从这篇通讯稿中,可以得到哪些关于五四运动的信息?(学生自主解读) 出示《五四运动》绘画。 设问:从这幅画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自主回答) 设问:面对学生的爱国示威游行,当时的北洋政府是怎么做的? 学生:逮捕、镇压。 过渡:面对中国人民的正义抗争,日本帝国主义甚至胁迫北洋政府取缔学生的爱国运动。这种挑衅行为进一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不满。全国200读个城市的学生一致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运动进一步扩大。 出示地图 过渡:在这场运动当中,傅斯年(时年23岁),游行总指挥;罗家伦(时年22岁),《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起草者。还有像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等。这些年轻的学生和知识分子,肩负起民族的责任和担当,成为那个时代的脊梁。 补充说明当时的国际背景,构建时空观念 从一战胜利到巴黎和会外交失败,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人们从乐观喜悦到沮丧愤慨的情感落差,为后面的学习进行情感铺垫。 通过视频和文字材料,进一步渲染气氛,感受当年青年学生们的爱国激情。 通过阅读史料、观看图片,培养学生对历史细节与历史信息的提取能力。落实对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时代的脊梁 1、声援 过渡:而成为那个时代脊梁的不仅仅是学生和知识分子。还有工人、商人。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支援着学生的爱国斗争。在爱国口号的宣传下,五四运动也在不断的扩大。如何理解五四运动的“扩大”?6月5日之后,五四运动的中心和主力有没有变化?请大家依据前面的学习和教材自主完成下列表格。 设问:第一阶段的运动遭受到镇压。那运动的第二阶段呢? 胜利 出示漫画 设问:根据漫画和所学,想想五四运动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过渡:正是由于工人阶级、学生、商人的反抗;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我们才取得反帝爱国斗争的初步胜利。而在这场运动当中,我们看到了青年的担当,看到民族的力量,也看到了民众的觉醒,更看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材料三: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四: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受挫“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在遭遇深重认同危机的情况下,中国知识人随之开始转向以苏俄为代表的社会主义路径。 ——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 设问:结合材料与课本知识思考五四运动后中国的革命出现什么新变化? (学生讨论) 过渡: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在五四中洗礼的青年,很多成为日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骨干,他们引领着时代的发展。 通过史料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爱国不止是学生的事,反帝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支持拥护。 引导学生明白可从参与范围、参与人员、社会影响、斗争方式等方面理解“扩大” 通过教师讲授,学生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涵和革命的“新”变化,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落实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从而突破本课重难点。
三、薪火的传扬 过渡:回首五四,我们感受到了旧时代青年的悲愤;也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力量。这是“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遗址”的图片。 设问:那我们能不能理解学生的这种行为呢? (学生自主回答) 设问:那我们能不能效仿这种行为呢?我们应该怎样爱国?你们心目中五四精神应该是什么? 出示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过渡:100多年前的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100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面对重大疫情时,又一批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 出示图片 过渡:据新华社报道,在坚守武汉的战疫中,有12000多名是90后、00后的青年。他们年轻的身影在战疫前线刮起一场青春风暴。或许他们在父母眼里还是稚气未脱的孩子,但穿上那身防护服,他们就成长为坚守责任的勇士,用尽全力守护生命,成为最美逆行者。 出示图片 过渡:看这一张张面孔,每一道印痕都是他们的勋章,防护面罩后的每一滴汗水都是他们的宣言: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出示图片 过渡: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五四的力量;看到了年轻的力量,更看到了薪火的传扬。传承五四精神,以新时代青年人应有的风貌,乘新时代春风,放飞青春理想。 出示材料: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 最后祝大家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与现实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课堂小结 希望大家谨记习总书记的嘱托,从先辈们的手中接过接力棒,肩负起建设祖国的使命。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新时代的主人翁,继承与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作 业 设 计
观看五四运动相关的纪录片,出一期五以四爱国为主题的板报。
板 书 设 计
第13课 五四运动 一、青春的担当 二、时代的脊梁 三、薪火的传扬
教学反思:本节课总体上而言推进顺利,师生活动融洽,基本落实了课标要求,做到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但有几个问题值得反思。 还是没有完全放开学生。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总是想法设法让学生的答案进入老师的预设状态下,课堂的生成自我感觉做的不够好。 对于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的环节实施有待提升,由于时间的关系,在这个环节上处理有些仓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