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自主检测提升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自主检测提升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96.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12 21:4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自主检测提升卷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觉得指纹的图像太小,为了使图像大一些,正确的方法是( )。
A. 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B. 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
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远些
2.下列物体不具有放大功能的是( )。
A. 装满水的烧杯 B.没装水的烧杯 C. 透明的玻璃球
3.下面选项不能用放大镜观察到的是( )。
A.昆虫的复眼 B.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C.不同昆虫的触角不同 D.洋葱的表皮细胞
4.制作简易显微镜,顺序排列最合理的是( )。
①把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 ②找到被观察物体最清晰的图像
③准备两个放大镜 ④上下移动,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A.③①④② B.③④②① C.③②④①
5.目前世界上分辨率最高,放大倍数可达3亿倍的显微镜是( )。
A.光学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 扫描隧道显微镜
6.现有两个一样的放大镜,使用一个放大镜看蚂蚁的触角时,在合适的观察距离内,放大镜离蚂蚁3厘米看得最清楚最大。如果想要看得再清楚些,可以( )。
A. 把两个放大镜紧紧地叠加在一起
B. 拉开这个放大镜与蚂蚁的距离,大约5厘米以上
C. 把第二个放大镜以合适的距离叠加到第一个放大镜上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蝴蝶的彩色翅膀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B. 昆虫的触角形状都是相同的
C. 苍蝇的眼睛是复眼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我们可以到校园中用放大镜观察小昆虫,但要爱护小昆虫
B. 采集昆虫时要注意安全,防止被毒虫蜇伤
C. 昆虫都有一对翅膀,都能在空中飞行
D. 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图像的大小和视野不一样
9.用放大镜不能观察到的是( )。
A. 昆虫眼睛的特点 B.昆虫是如何吃食物的
C. 人体血液红细胞 D. 苍蝇脚上有很多毛
10.制作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
A. 用手撕取一小块洋葱的内表皮
B. 将撕取的内表皮用镊子在清水中展开
C. 盖上盖玻片,然后染色观察
11.使用显微镜时,对光的正确方法和顺序是( )。
①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 ②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③调节反光镜,看到白亮的视野 ④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A.①②③ B.④②③ C.②④③ D.②①③
1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材料必须是( )。
A. 新鲜的 B. 薄而透明的 C.干燥的
13.第一个发现“细胞”的是( )。
A. 罗斯泰斯特 B. 列文虎克 C.罗伯特.胡克
14.馒头和面包内部之所以能疏松多孔,是因为里面揉入了( )
A. 二氧化碳 B. 酵母菌 C. 乳酸菌
15.放在下面三个地方的面包,霉菌生长比较快的是( )。
A. 常温、干燥 B. 低温、潮湿 C. 常温、潮湿
16.“新冠”来袭之时,85岁高龄的他不畏艰难,毅然奔赴抗疫最前线,带领科研攻关组与广大人民共克时艰,他就是( )院士。
A. 钟南山 B. 李兰娟 C. 张文宏 D.屠呦呦
17.为了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水中的微生物,小明决定自己培养微生物,他设计了以下四种培养方法。 一段时间后,最有可能培养出微生物的是( )。
A. 在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放在窗台上
B. 在烧杯中加入30毫升水田里的水,放在冰箱冷藏室里
C. 在烧杯中加入30毫升池塘水,并放入一些干稻草,放在窗台上
D. 在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并放入一些干稻草,放在冰箱冷藏室里
18.下列关于人类利用微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们利用微生物技术防治疾病
B. 人们利用大肠杆菌来改造食品,使食品更有营养
C. 人们利用微生物来发酵馒头,使馒头膨大松软,口感好
D. 人们利用微生物处理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
19.关于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
A. 研制出各种治疗疾病的药物
B. 寻找到植物不经过光合作用就能生长的办法
C. 寻找到处理垃圾与污水的方法,改善了环境
D. 在显微镜下的许多发现,使我们有了新的发明,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20.下列不属于微生物共同特点的是( )。
A . 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 B. 需要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C. 采用卵生或胎生的方式繁殖 D. 能生长发育
二、连线题(共 14 分)
1.将观察仪器与对应观察的物体连线。(5分)
肉眼 原子
放大镜 病毒
光学显微镜 食盐晶体
电子显微镜 池塘里的微生物
扫描隧道显微镜 一朵花的颜色和形状
2.把下列科学家与他们的成就进行连线。(4分)
列文虎克 发现细胞
罗伯特·胡克 发明显微镜
袁隆平 登上月球
阿姆斯特朗 杂交水稻
3.把下列实验器材与它在实验中的作用用线连起来。(5分)
镊子 盛放剩余洋葱
培养皿 放置切片标本
滴管 染色
载玻片 吸取少量的液体
碘酒 夹取实验材料
三、实验探究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46分)
1.探索微小世界。
(1)小明用透明玻璃片和放大镜观察蚁蚕(见图1、图2),用放大镜看到的是图
(填序号),因为放大镜有 物体图像的功能。
(2)为什么放大镜的镜片有这个功能呢 小明观察了玻璃片和放大镜的侧面,请你在方框里画出侧面示意图。(6分)
玻璃侧面示意图 放大镜侧面示意图
(3)小明分别用5倍、10倍的放大镜观察同一只蚜虫,得到图3和图4的图像,其中用10倍放大镜看到的是图 (填序号);视野范围较大的是 倍放大镜。
(4)观察更微小的物体或结构,需借助显微镜,并将要观察的物体制成 。 图5括号处显微镜的结构名称是 。
(5)小明发现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 一面是凹面镜,在光线较暗的教室里对光,应选用 镜。
(6)调焦时,镜筒先降低后抬升。镜筒降低时眼睛应注视 (填“物镜”或“目镜”);要抬升镜筒,调节旋钮应向身体 (填“内”或“外”)旋转。
(7)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图像在视野的右下角,为了在视野中心看到,应把标本往 方向移动。调整好后,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是下列的( )。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复眼
复眼由不定数量的小眼组成,主要在昆虫及甲壳类等节肢动物的身上出 现。复眼中的小眼面一般呈六角形,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多数昆虫的复眼呈圆形、卵圆形或肾形。每个小眼都是一个独立的感光单位。一些节肢动物的复眼中含有色素细胞,光线强时色素细胞延伸,只有直射的光线可以射到视杆,为视神经所感受,斜射的光线被色素细胞吸收,不能被视神经感受。这样每个小眼只能形成一个像点,众多小眼形成的像点拼合成一幅图像。家蝇的复眼约由4000个小眼组成,蝶、蛾类的复眼约有28000个小眼。
(1)复眼中的小眼面一般呈( )。
A. 圆形 B. 卵圆形 C.肾形 D. 六角形
(2)光线强时,只有( )的光线可以射到视杆,为视神经所感受。
A. 直射 B.斜射 C.散射
(3)判断:家蝇的复眼约由4000个小眼组成,每一个小眼都能形成一副图像。( )
(4)根据苍蝇复眼的视觉原理,人类研制出了( )。
A. 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 B.蝇眼照相机 C.电子蛙眼
3.小科对微生物非常感兴趣,于是决定自己动手培养微生物,然后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他的设计方案如下:
序号 水量 水样 添加物 放置地点
1号烧杯 30 mL 纯净水 无 窗台上
2号烧杯 30 mL 鱼塘水 无 窗台上
3号烧杯 30 mL 鱼塘水 干稻草 窗台上
4号烧杯 30 mL 鱼塘水 干稻草 冰箱冷藏室
(1)一个星期后,小科用滴管从4个烧杯中各取一滴水,分别用显微镜观察,最有可能观察到微生物的是( )烧杯里的水。
A.1号和2号 B.2号和3号 C.1号和3号 D.1号和4号
(2)在显微镜下,小科观察到了如右图所示的微生物,这是( )。
A. 草履虫 B.喇叭虫 C. 变形虫 D. 眼虫
(3)上一题中,小科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生物属于( )生物。
A. 单细胞 B. 双细胞 C. 多细胞 D. 无法判断
(4)观察过程中要使图像从右图①变成②,应该慢慢调整( ) 。
A. 反光镜 B.调节旋钮
C. 玻片标本 D.物镜
(5)如果要研究微生物的生长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可以选择( )进行对比实验
A.1 号和2号杯 B.2 号和3号杯 C.3 号和4号杯 D.2 号和4号杯
参考答案
一、1.B 2.B 3.D 4.B 5.C 6.C 7.B 8.C 9.C 10.A 11.B 12.B
13.C 14.B 15.C 16.A 17.C 18.B 19.B 20.C
二、连线略
三、1.(1)2 放大 (2)略 (3)45 (4)玻片标本 载物台 (5)凹面
(6)物镜 (7)右下 C
2.(1)D (2)A (3)× (4)B
3.(1)B (2)C (3)A (4)B (5)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