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国古代思想、科技与文化的发展(先秦至魏晋南北朝) 专题复习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国古代思想、科技与文化的发展(先秦至魏晋南北朝) 专题复习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10 08:1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思想、科技、文化的相关史实; 理解特定的时代背景对思想、科技、文化发展的影响; 认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特点。 教学重点: 理解特定的时代背景对思想、科技、文化发展的影响; 认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特点。
教学过程
时 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3 导入 大家好!今天我们进行中国古代思想、科技和文化(先秦至魏晋南 北朝时期) 的复习。中国古代有许多影响深远的学术思想、突出的科技 成就和灿烂的文化。只是今年国庆期间热播的一张照片—— 国家航天局 发布的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飞行图像。图上的五星红 旗光彩夺目,呈现出鲜艳的“ 中国红 ”。(照片和文字来源于央广网北京 2020 年 10 月 1 日消息、记者张棉棉、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 闻纵横》报道)“天问一号 ”的名称源于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长诗《天 问》,据记者向有关部门地了解,用“天问 ”命名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
间探索的文化传承。
8 中国古代 的主要学 术思想 关于学术思想,我们教科书主要涉及到春秋时期——道家与儒家创 始、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西汉时期——“独尊儒术 ”、两汉时期 ——佛教传入和东汉时期——道教产生。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引起了很多思想家的思考,他们纷纷著 书立说,表达自己对社会变革的看法,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学术派别和学 术争鸣。 问题:怎么理解“无为而治 ”呢?请同学们阅读以下材料:“所以有 道的人治理政事,要净化人民的心思, ……常使人民没有伪诈的心智, 没有争盗的欲念……以“无为 ”的态度处理世务。” (摘自陈鼓应白话 今译《道德经》)这就意味着,老子认为治国者要遵循万物既有的法则, 来处理时务。 问题:怎么理解“仁者爱人 ”呢?请同学们阅读以下材料:“子 贡曰:“如有博施于民, 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于 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摘自《论语》)这就意味着,孔子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做不 到“圣 ”,但可以做到既满足自己的发展也兼顾他人的发展,爱自我也同 情、关爱他人,这就是“仁 ”。 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十分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 出示主要学派表。 问题:“百家争鸣 ”是指各学派各陈己见、以及学派间的激烈辩论。 依据上表内容,举例说明哪些观点不同?哪些观点相互影响? 不同:儒家的“仁政 ”、“礼治 ”与法家的以法治国;相互影响: 儒家的“ 民为贵 ”与道家的治国顺应民心。 两汉时期,儒家思想逐渐为统治者所重视成为正统思想。外来的佛 教和本土的道教也发展起来。 出示概况表 问题:怎样认识儒家思想社会地位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夫万
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 ……古之王者 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痒 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 ……节民以礼 ”。(摘自《汉书 董仲舒传》)
7 中国古代 的科学技 术撷英 1.夏商周时期——高超的青铜工艺 出示图片:司母戊(后母戊)鼎 出示表格:青铜器金属配比表 出示图片:鼎身纹饰、鼎耳纹饰和鼎内铭文 2.两汉时期——造纸术发明与蔡伦的改进 出示材料:美国历史学家 Michael Hart 在《对历史最有影响的 100 个人 物》一书中,将蔡伦排在第 7 位(科技人物中第 1 位),称“如果没有蔡 伦就没有纸,我们很难想象今天的世界将会是什么状况。” 出示图片:甘肃出土的西汉麻纸和甘肃出土的汉代木简 3.东汉时期——名医张仲景和华佗 出示材料:《伤寒杂病论》—— 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 “麻沸散 ”与“五禽戏 ” 4.魏晋南北朝时期—— 圆周率的计算方法与祖冲之的贡献 刘徽关于“极限 ”思维的描述:“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 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数学史选讲》 出示材料:《九章算术》记载:圆田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半周半径相乘 ” 5.魏晋南北朝时期——《齐民要术》 出示材料: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 终於醯 xī 、醢 hǎi ,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 ——贾思勰《齐民要术》 出示材料:《齐民要术》 目录 出示材料:《齐民要术》强调耕地的重要性,认为初耕地要深,再耕地要 浅,中耕除草,耕地时要选择土壤湿度适当的时机等。 ——据屈宝坤《中国古代著名科学典籍》整理 问题:概括《齐民要术》的特点。
6 中国古代 的书法艺 术与历史 学例举 1.从甲骨文字到书法艺术 周时期—— 甲骨文 战国、秦朝时期——小篆、隶书 两汉时期——隶书、草书、行书 魏晋南北朝时期——楷书(锺繇) “书圣 ”王羲之 出示材料:(王羲之)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 浮云,矫若惊龙。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
行也 ”。—— (唐)《晋书》 2.司马迁与《史记》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时期跨越:从黄帝到汉武帝 帝王入“本纪 ”、重要人物入“列传 ” 出示材料:《史记》 目录节选
1 总结 提问:结合本课内容,说一说自己对“天问一号 ”名字的理解。 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 索的文化传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