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10 11:0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略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 实,认识近代中国遭受苦难是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 通过识读“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两次鸦片战争开放通商口岸示意图 ”“沙俄侵占中 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学会从地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并提炼、概括要点的方法。通过阅读相关 材料,学习运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通过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等侵略史实,认识到火烧圆明园是对人类文明的破坏,激 发“正视历史、勿忘国耻、奋起直追 ”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教学过程
时 间 教学 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战争原因 【教师活动】距离战争过去十四年,西方列强为何会发动第二次鸦 片战争?出示《南京条约》签订后中璞鼎查认为打开中国市场的材 料,英国输华货物总值数据,引导学生得出鸦片战争后英国商品在 中国滞销的现象。提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以及英国会如 何认为,然后采用哪种方式来改变呢?讲述英国提出修约要求而被 清政府拒绝的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23 分 钟 讲授 新课 列强为了寻求更广阔的市场,掠夺更多的资源,攫取更丰厚的利润。 【教师活动】简要讲述英法提出修约遭到拒绝,寻找借口挑起战争 的史实。介绍“亚罗号事件 ”和“马神父事件 ”。 战争经过 第一阶段(1856-1858) 【教师活动】出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配合图示,讲 述第一阶段攻陷广州、进逼天津的过程。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天津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危害。 【教师活动】出示《天津条约》(1858)与《南京条约》(1842)中 开放口岸对比示意图,引导学生从数量、地域、程度上分析变化, 进行学法指导。 【学生活动】观察图示,认识列强攫取了更多特权,侵略势力从东 南沿海扩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第二阶段(1859-1860) 【教师活动】出示《第二次鸦片战争京津形势图》,配合图示,讲 述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攻打大沽炮台,占领天津,进逼北京的 过程。介绍咸丰皇帝自己逃亡承德避暑山庄,让奕 议和的史实。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教师活动】出示图片和文字材料,多角度介绍圆明园的富丽恢弘, 融合了中西建筑精华,汇集了古今艺术珍品,具有极高的政治、经 济、文化价值,是中华文明的宝藏。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充分了解圆明园的价值。 【教师活动】出示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大肆劫掠与纵火焚毁史实的视 频材料,揭示侵略者的野蛮罪行。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感受对侵略者行为的痛恨;对举世无双的 圆明园遭受劫掠而痛惜,为当时国家的落后愚昧而痛心。 【教师活动】出示《北京条约》内容及其中割让九龙司的位置图。 【学生活动】分析条约内容的危害,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领 土主权进一步遭破坏。 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师活动】结合《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进行介绍, 出示表格和马克思的材料。 【学生活动】观察地图,阅读图例,结合材料,认识在第二次鸦片 战争前后,沙俄趁火打劫,通过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共割让中国东北和西北 150 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的侵略史实。 战争影响 【教师活动】出示两次鸦片战争对比表格,引导学生分析第二次鸦 片战争的影响。 【学生活动】回忆所学,填写表格,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
争的继续和扩大,推出第二次鸦片战争使“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 一步加深 ”的结论。
1 分 钟 小结 升华 战争反思 列强的侵略战争给中国带来前所未有的深重灾难。历史的悲剧在第 一次降临时,人们往往漠然盲目,只有当悲剧再次上演时,人们才 会感到切肤之痛。痛定思痛,我们才开始正视自己的对手,转变原 来陈腐落后的观念,认识到西方的强大并开始向之学习。并为适应 形势变化,清政府于 1861 年设立了总理衙门,负责办理对外交涉 事务,同时开启了学习西方的器物技术洋务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