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陋室铭》《爱莲说》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陋室铭》《爱莲说》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9 23:46:1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陋室铭》《爱莲说》整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两种文体,积累文言词句。(重点)
2. 学习一种写法,理解作者志趣。(重点)
3. 背诵两篇短文,学习古人情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所谓“文以载道”“言为心声”,也就是说,不论写文章,还是说话,都是为了表达思想的。我们要了解古人,当然是无法亲耳聆听到他们心声的,但可以读他们留下来的文章,去走近他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陋室铭》《爱莲说》,去认识两位古人——唐朝刘禹锡和宋朝周敦颐。
二、认识文体
(1)同学们自由地读两篇课文,读准字音。
(2)同学谈读后的感受。
预设:
这两篇文章都读起来上口,好读好记。
两篇文章句式都是骈散结合。《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刘,四字句,五字句,六子句相对,也有散句交错运用。音韵和谐,通篇压韵。文章篇幅短小,全篇只有81字。
《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错落有致,杂有句式相同的句子。文章中有叙述、描写和议论,陈述句中杂有感叹句和疑问句。
(3)铭和说
从两文语言风格来看,这两篇言文章应属于不同文体,从题目中找出标明文体的词。
铭、说
说到“铭”,我们知道有座右铭、墓志铭,铭是古代一种文体,用于述功纪行或警诫劝勉。这种文体言辞精炼,压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有力度,篇幅较短,最短的不过10字,《陋室铭》81字,还算铭文中的长篇。
《陋室铭》中的陋室,是作者刘禹锡被贬为和州刺史时,住的一间简陋的房子,刘禹锡写下这篇文章,表明自己的志向。
“说”,古代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比如《爱莲说》,描写莲花的特点,抒发作者对莲花的喜爱,表现作者高洁的品质。将来还会学到《捕蛇者说》《师说》《黄生借书说》等。
“说”这种文体,在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活泼自由,篇幅也不太长。
再次齐读,感受这两种文体的特点。
三1.疏通文意
《陋室铭》
(1).请以小组为单位,由组员依次选出两个你们认为最重要的字或词,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重要词语的理解。
预设:案牍 西蜀
(2).学生自读课文。先请一学生范读,要求读准字音。然后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读得顺畅,读出语气、节奏和表情。
(3).圈点勾画,解决重要字词,粗通文意。如果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要求学生当场提问,师生共同解决。
实词:名:动词,出名 调:弹奏。
灵:灵验,神奇。 形:形体,身体。
斯:指示代词,此:这。 惟:只。
馨:这里指品德高尚。 上:长到,蔓到。
鸿儒:知识渊博的大学者。 鸿:通“洪”,大。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劳:使……劳累。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案牍:官府的公文。
金经: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4).学生试着翻译短文,弄清文章大意,师生共同点评,纠正错误。
重要语句翻译: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翻译:青苔的痕迹蔓上台阶,苍翠碧绿;绿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没有管弦乐演奏的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劳累。
《爱莲说》
(1).请以小组为单位,由组员依次选出两个你们认为最重要的字或词,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重要词语的理解。
预设:蕃 淤泥 濯 清涟 蔓 净植 亵玩
(2)学生自读课文。先请一学生范读,要求读准字音。然后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读得顺畅,读出语气、节奏和表情。
朗读指导: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点不同,文言文要读出韵味来,因此要读得慢些读得舒缓些。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字,既使上下语气贯通,又使全句语气舒缓。富有节奏,相同的还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自读体会一下。还要读出抑扬顿挫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读起来,要一顿一挫,一抑一扬,读出节奏和韵味来“出……不染,濯……不妖”,“染”和“妖”一扬一抑,体会一下
(3)圈点勾画,解决重要字词,粗通文意。如果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要求学生当场提问,师生共同解决。
实词:蕃:多
通:贯通
直:挺立的样子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亭亭净植:笔直洁净地挺立在那里
亵玩 :靠近赏玩
鲜:少
宜:应当
(4).学生试着翻译短文,弄清文章大意,师生共同点评,纠正错误。
重要语句翻译:
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翻译: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是花中的君子。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翻译: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
2.积累字词
(1)《陋室铭》是篇韵文,骈句居多,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们一起来先把它读好。
明确: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句与句之间应该有个停顿,还有一句中的句子成分之间停顿要读好。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前两句语速、声调较低,最后一句语速稍快,语调稍高,表现抑扬顿挫。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把句子结构读清楚。
作者写文章是表达情感的,这思想情感是从字里行间感受得到的,陋室外的景、陋室内的物和人都是他喜欢的,令他陶醉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虽是一间陋室,但这里的生活是他所喜欢的,读出欣慰之情。
南阳诸葛亮的茅庐和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作者觉得自己的陋室可与之相提并论,并引用孔子的话,设问结尾。文章的最后要读出赞扬,认同,陶醉于自己的居室。
听名家朗读
再读体悟
(2)《爱莲说》散句居多,是一篇议论文,在读好断句之外,读出层次
明确: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开头这三句叙述人们对各种花的喜爱,陈述的语气来读,平静地讲述。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句讲述对莲花喜爱的原因,也是在描写莲花的特点。景中有情,景物描写之中,有作者对莲花的喜爱、欣赏之情。要读出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这句是阐述作者的观点,连写三句,对花的看法,语速要快些,读出气势。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这几句是抒发作者的情感,语气稍慢些,问句,上扬语气;感叹句,降调。
(3)要读好一篇古文,除了掌握基本的方法,还要了解文章的意思。
读通《陋室铭》
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因为平民百姓只穿没染色的白色。
中国古代衣冠等级森严,不同等级的人要穿不同式样不同颜色的衣服。红色为吉利色彩,黄色为贵族色彩,后来黄色被皇室宗亲垄断,其他人不能穿。
孔子曾说“红紫不以为亵服”,不能用红色或者紫色的布做家居时的便服。
布衣:指平民百姓,因为平民百姓只能穿麻布衣服。
劳形:使身体劳累。劳,使动用法。
无案牍之劳形:这个“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何陋之有:这个“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请同学们翻译全文。
齐读原文和译文
读通《爱莲说》
关于“之”的用法,《爱莲说》里的几个“之”的用法。
水陆草木之花:这个“之”,结构助词“的”,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的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这个“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花之隐逸者也:这个“之”,结构助词“的”,花中的隐士。
菊之爱:这个“之”,应为标明前置宾语。
可爱:值得喜爱。
不蔓不枝:这里“蔓”“枝”,名词作动词,生藤蔓,长枝茎。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句中,“者也”,是古文中的一种判断句式,意思是: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
请同学逐句译课文。
齐读全文的翻译: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分角色读。男生读记叙的句子,女生读描写莲的句子,齐读议论抒情的句子。
四、作者志趣
课前老师就说过“文以载道”,了解古人可以通过读他所写的文章。通过《陋室铭》《爱莲说》,我们可以对刘禹锡和周敦頣有哪些了解?
刘禹锡,品德高尚。“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住在陋室,但因主人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陋室不陋,因作者品德高尚。
除了这句点题,结尾处,“孔子云:何陋之有?”同学们读到这句时,是不是感觉作者没有引用完?
其实,原文是“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意思是,孔子想要到九夷去住。有人说:“蔽塞蛮荒,怎么住?”孔子说:“君子在那里住,怎么还蔽塞蛮荒?”
作者引用孔子的话言下之意是什么?为什么又不全引用?
作者自认为像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全引用“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表达含蓄,可看出刘禹锡的谦虚。
周敦頣是个爱莲的人,他爱莲花的君子品质。“莲,花之君子者也。”“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周敦颐感叹像他一样爱莲的人太少,爱莲花,爱君子,努力做个君子。
刘禹锡说自己是品德高尚的君子,周敦颐因莲花如君子而喜爱它,这俩位作者所写君子是不是有一样的精神品质呢?体现在哪里?
预设:不一样。
(1)刘禹锡的君子:
①“斯是陋室”陋室,是指这里的屋子是简陋的,是指物质上贫穷、简陋。
(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组织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而被贬谪,贬至和州县当个小小的通判,和州知县见他从上面贬下来的,故意刁难他,按规定,通判可以在县衙住三室三厅的房子,可知县把刘禹锡安排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什么也没说,还高兴地在门上贴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表示自己很享受这面江而居的生活。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又吩咐把刘禹锡的住处迁到城北的河边,房子面积减少到一间半。刘禹锡见河边杨柳依依,又提笔在门上写了一对联”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还这样悠闲自在,又逼着刘禹锡搬到县城中部,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斗室里,刘禹锡见这知县欺人太甚,又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表明自己高洁的志趣。)

②“何陋之有?”结尾说“有什么简陋的”,是指品德高尚,精神上富有,就不在意简陋的屋子,物质上的贫穷了。
刘禹锡精神上富有体现在哪里呢?
有清幽的环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长满,蔓延到台阶上,长满青草,看似荒乱,人迹罕至的地方,在作者看来却是生机盎然。人的生活空间可以被限定,但人的心灵空间是无限的。陋室虽小,虽荒凉,换个角度想,这又是难得的清幽之景,可见作者生活态度是积极的。
有博学的好友。“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的人都是博学的人,不与无学之辈来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一般是吸引力法则,你是个鸿儒,自然能吸引鸿儒的到来。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切磋学问,谈论生活,那是何等的快乐啊。
有高雅的爱好。“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平时闲暇之时,弹弹琴,读读《金刚经》,修身养性,明心见性,刘禹锡的素琴,与陶渊明蓄素琴一张,都同样表现的是超尘脱俗,怡然自得。
有独处的时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世俗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身伤神,真正做自己,真正的自由。
虽被逼进一间斗室,生气归生气,但刘禹锡依然不改其随寓而安的乐观本性。他看到自己拥有的东西。
在这陋室,有专属自己的空间,喝茶、写字、读书、抚琴、待客,有志趣相投的朋友,独属自己的时光,做自己想做的事,何尝不是一件乐事?没有身不由己,把最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自己最喜欢的事情上,这是多大的奢侈啊。多少人梦寐以求而不可得。
古人讲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发达时,儒家出世为官,为天下苍生立命,不济时,表现出像道家一样的出世和豁达,修行德性,遵循道义,做个堂堂正正的君子。
刘禹锡把陋室自比诸葛亮的草庐,扬雄的屋舍,引用孔子的话,表明与圣人的志趣相同。
由此上的分析,我们刘禹锡所说的品德高尚的君子是指:
安贫乐道,高洁傲岸,乐观豁达,恬淡自适-------
③诗豪刘禹锡
刘禹锡出身官宦之间,21岁与柳宗元同榜进士,登吏部取士科,做太子校书,33岁,因参与王叔文革新运动失败,被贬官30多年,先后被贬到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但刘禹锡生性乐观,从他所写的几首诗里,去感受一下。
被贬官朗州,写《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不同其他文人,即使在被贬其间,他也没有惜春伤秋。
贬后10年,奉召回京,游玄都观,写诗《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表面写玄都观桃花,被理解为讽刺当朝权贵,得罪人,再次遭贬官至连州。
13年后,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洛阳,在扬州与白居易相逢,白居易在席上写诗相赠,其中有句“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对刘禹锡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一首律诗相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表示出对世事变迁和宦海升沉的豁达,展现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再次被调回,他再游玄都观,写诗《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当时,把他贬出去的权相武元衡已离世,被认为他写诗有意讽刺这事,也表现了诗人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
刘禹锡乐观豪迈,从33岁开始,多次遭贬官,直到晚年才算过上安定的为官生活,可他从不消极悲观,那怕到了晚年,也写出“莫道桑榆晚,晚霞落满天”,他的诗是“清丽豪健”风格,从以上这些诗中可见一斑。
(2)周敦頣的君子
周敦颐借助于什么来抒写君子形象?
予独爱莲……
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君子),同予者何人?
莲花为什么能用来抒写君子呢?它与君子之间有什么相通之处?
出淤泥而不染(颜色),濯清涟而不妖(姿态),中通外直(茎内部),不蔓不枝(茎外部),香远益清(香气),亭亭净植(外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气质)

莲花可写的东西很多,比如莲叶、莲蓬、莲子、莲藕等,可是作者选取以上七个方面来写,是为了对应君子的几种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颜色)----洁身自好;濯清涟而不妖(姿态)——不哗众取宠;
中通外直(茎内部)----通达正直;不蔓不枝(茎外部)——刚直方正;
香远益清(香气)——美德远扬;亭亭净植(外形)——孤傲独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气质)——庄重高洁

周敦颐写莲花,真实目的是写君子,描写莲花的特点,真实目的是赞美君子的品质,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周敦颐是不是君子呢
周敦颐简介:周敦颐(1017年-1073年),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等。8岁丧父,投靠舅舅郑向,因他聪慧仁孝,深得郑向喜爱,又酷爱白莲,郑向就在自家宅前西湖凤凰山下构亭植莲,周敦颐在此读书参经悟道。后为官,爱民如子,清正廉洁。

练习本上有这样一篇介绍周敦颐的文言文。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节选自《宋史·周敦颐传》
从这个故事中,能不能看出周敦颐有君子的品性?
周敦颐办事能力极强,办不了的案件,他一上任,就解决了,这同时可看出为官尽责。当看到犯人罪不当死,上司想治死他,周敦颐不怕丢官职,直言不讳,顶接上司,甚至不惜弃官而去,因为不想看到草菅人命。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周敦颐的刚正不阿、正义。虽然此时他还没写《爱说莲》,也体现莲花的哪些特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周敦颐在任广东转运判官时,曾到端州视察,在视察过程中闻悉“端守杜谘,取砚无餍,人号为‘杜万石’”之事,极为厌恶,知府送端砚给他作为厚礼。周敦颐说“我确实喜欢端砚,但人格比端砚更值钱。”于是奏请朝廷著令今后凡到端州购买端砚者一律不得超过两方,朝廷准奏,这便大大遏制了在端州任官的官员对端砚的不良意图及不良举措,保证了端砚的正常出售与流通,由是“端人甚德之”。
“端人甚德之,”端州人认为周敦颐德行好,好在哪里?
(不同流合污,不贪,正直,一心为民,严惩贪官污吏。君子喻于义)

体现莲花的哪些特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

《濂溪先生墓志铭》中记载,宋至和元年(1054年),周敦颐任洪州南昌知州时,曾一度因工作过于劳累而病危,他的好友潘兴嗣赶来为他料理后事时却发现,其家“服御之物,止一敝箧,钱不满百”。周敦颐生活在北宋中叶,官吏腐败,贪腐盛行,为官30多年,始终不随波逐流,保持清廉,两袖清风,临终却家无余财。

周敦颐其《濂溪书堂诗》写“芋蔬可卒岁,绢布足衣衾。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吾乐盖易足,名濂朝暮箴”。这是他朴实正直,淡泊名利,安于清贫的品性写照。
人们对周敦颐的品行都交口称赞。苏轼赞颂他:“先生本全德,廉退乃一隅。”黄庭坚称赞他:“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其高风良节是后人的楷模。
用莲花的一个特点来形容就是香远益清。
周敦颐的君子是
洁身自好,独善其身,不同流合污,正直不阿,不重名利,甘于清贫----
小结:
刘禹锡借陋室和周敦颐借莲花来抒发情感,表达志趣,刘禹锡身处陋室依然快乐,被排挤不低头,乐贫乐道,高洁傲岸,乐观豁达;周敦颐爱莲花,因其象征君子,表现他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正直不阿的品质,他们都有君子的品行。
四、学习传承
(1)《陋室铭》和《爱莲说》都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但这篇文章的写法也有不同的地方,请对比着读读,说说他们的不同?
开篇:
《陋室铭》,山水起兴,由山不在于高低,水不在于深浅,只要有仙、龙就可出名,引出陋室只要有品德高尚的人居住就不陋。类比开头,结尾处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指出这室可以与古代名贤的居室比美,自己也有他们的才华和德行。
《爱莲说》,开篇叙述对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好,结尾把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反衬我爱莲,感叹爱莲的人很少。周敦颐不赞同陶渊明隐世,他主张入世,既要担当做事,还要不从俗,要保持名节,修身自律才是君子之行。
描写:
《陋室铭》,描写陋室,但反向立意,不提陋室的“陋”,只写陋室不陋,从而表现作者安贫乐道。
《爱莲说》,描写莲花,把莲花人格化,借赞美莲花的形象来表现自已高洁情操。
两篇文章的写法各有千秋,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2)学习古人情操
斯人已逝,学习古文,除了积累字词,扩大知识面,还要传承文化,学习古人的精神。了解了刘禹锡和周敦颐后,我们应该怎么样向他们学习?(同学们谈)
例如:在遇到事情时,保持乐观心态,多看自己拥有的,不看或少看自己没有的,善于发现生活的美。------
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践行这些,努力做个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