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屈原列传》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俭,字士廉,敏惠有度量,状貌若画,观书一见辄诵,敏于占对。隋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皆宿臣显重,与为忘年友,繇是有名。斛斯政奔高丽,坐与善,贬为硃鸢主簿,以母老不可居瘴疠地,乃留妻鲜于奉养而行。会世大乱,京师阻绝,交趾太守丘和署司法书佐。时钦州俚帅宁长真以兵侵交趾,和惧,欲出迎,士廉曰:“长真兵虽多,县军远客,势不得久,城中胜兵尚可战,奈何受制于人 ”和因命为行军司马,逆击破之。进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人畏鬼而恶疾,虽父母病皆委去,望舍投饵哺之,昆弟不相假财。士廉为设条教,辩告督励,风俗翕然为变。又引诸生讲授经艺,学校复兴。秦时李冰导汶江水灌田,濒水者顷千金,民相侵冒。士廉附故渠,厮引旁出,以广溉道,人以富饶。入为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雅负裁鉴,又详氏谱,所署州,人地无不当者。帝伐高丽。皇太子监国驻定州,又摄太傅,同掌机务。太子令曰:“寡人资公训道,而比听政,据案对公,情所未安,所司宜别设按奉太傅。”士廉固辞。还至并州,有疾,帝即所舍问之。贞观二十一年疾甚,帝幸其第,为流涕,卒年七十一。又欲临吊,房玄龄以帝饵金石,谏不宜近丧。帝曰: “朕有旧故姻戚之重,君臣之分。卿置勿言。”即从数百骑出。长孙无忌伏马前,陈士廉遗言,乞不临丧,帝犹不许,无忌至流涕,乃还入东苑,南向哭。诏赠司徒、并州都督,谥曰文献,陪葬昭陵。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奏议未尝不焚稿家人无见者少识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归之是为文德皇后。及遗令,墓不得它藏,惟置衣一袭与平生所好书,示先王典训可用终始者。
(节选自《新唐书》)
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句,遂取楚之汉中地。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昧。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
(节选自《屈原列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断句是正确的,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士廉进A止详华B凡有献纳搢绅C皆属以目奏议D未尝不焚稿E家人无见者少F识太宗非常人G以所出女归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
B.经艺,儒家经书的统称,与《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经传”意义相同。
C.从亲,指的是秦国和楚国两国合纵相亲,“从”同“纵”,合纵,就是联合抗秦。
D.婚,本义是女子出嫁到男人家。古时女子出嫁要在黄昏时候进行,以此谐音而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俭少有才学,声名显赫。他年少时过目成诵,敏于对答,一些位高势重之臣与他结为忘年之交,他因此声名显扬。
B.高俭善断形势,临危不乱。宁长真入侵,他认为敌兵虽多,但孤军深入,势难持久,不足为惧,最终果然击败了敌军。
C.高俭理政有方,措施得力。他带领诸生讲授经艺,复兴教育,易风移俗;他沿着旧渠新开土地,扩宽渠道,当地百姓因此受益。
D.高俭为君解难,深得器重。太宗讨伐高丽时,他暂代太傅,与太子一同掌管机要事务;他病重期间,太宗亲临探望并为之流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父母病皆委去,望舍投饵哺之,昆弟不相假财。
(2)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5.课内文言文重点句翻译。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竞怒,不救楚,楚大困。
(节选自《屈原列传》)
文段二:
秦人伐楚,取八城。秦王遗楚王书曰:“始寡人与王约为兄弟,盟于黄棘,太子入质,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平。寡人与楚接境,婚姻相亲。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楚王患之,欲往恐见欺,欲不往恐秦益怒。昭睢曰:“秦,虎狼也,有并诸侯之心,不可信也!”怀王之子子兰劝王行,王乃入秦。……秦人留之。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欲立王子之在国者。昭睢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齐湣王召群臣谋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齐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其人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曰:‘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楚人立之。
十八年,楚怀王亡归。秦人觉之,遮楚道,怀王从间道走赵。赵主父在代,赵人不敢受。怀王将走魏,秦人追及之,以归。十九年,楚怀王发病,薨于秦,秦人归其丧。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诸侯由是不直秦。
臣光曰:“甚哉秦之无道也,杀其父而劫其子;楚之不竞也,忍其父而婚其仇。呜呼,楚之君诚得其道,臣诚得其人,秦虽强,乌得陵之哉!故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6.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写出答案标号。
王与太子A俱困B于诸侯C而今又倍王D命E而立F其庶子G不宜H乃诈赴于齐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与楚从亲”与“吾从而师之”(《师说》)两句中的“从”意同。
B.婚姻,指儿女亲家,与《鸿门宴》中“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的“婚姻”意同。
C.“欲往恐见欺”与“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两句中的“见”意不同。
D.“故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与“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两句中“务”意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昭王写信给楚怀王说明秦楚的关系,并希望和他相会。楚怀王看到信后,既想赴会,又不敢去,内心犹豫不决。
B.对楚怀王前去秦国的态度,昭睢与子兰态度截然不同,但楚怀王听取了子兰的劝说去了秦国,结果被扣留。
C.楚怀王从秦国逃跑,被秦国人发现,秦王派人封锁了通往楚国的道路,楚怀王只好逃到赵国,但赵国人不敢接纳他,后来被秦国人追上。
D.楚怀王去世后,秦人将他的灵柩送回楚国。楚国人都非常哀怜他,很悲伤。从此楚国不再尊重秦国。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
(2)甚哉秦之无道也,杀其父而劫其子;楚之不竞也,忍其父而婚其仇。
10.司马光认为楚怀王没有掌握正确的治国之道,请从文段一概括具体事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
司马迁《屈原列传》
(二)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贾谊 《过秦论》
11.对下列句子中相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嫉妒
B.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聪:聪明
C.履至尊而制六合 履:登上
D.却匈奴七百余里 却:使退却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B.因谗之曰 因河为池
C.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以弱天下之民
D.信而见疑 吞二周而亡诸侯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自称用名,称人以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
B.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怀王”即为楚王的谥号。
C.“百越”是古代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的越族部落的统称。
D.“黔首”在课文“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中指百姓。古代百姓的称谓还有“布衣”“黎民”“生民”“苍生”“鲰生”“氓”等。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一)主要交代了屈原写作《离骚》的外因和内因,并对《离骚》的内容做了高度概括。
B.屈原文约、辞微,志洁、行廉,这些在他的辉煌巨著《离骚》中都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思想基础。
C.屈原在《离骚》中称颂远古的帝喾,中古的齐桓,近古的汤、武,意在讽刺楚国的时政,暗喻国君不贤,表现了屈原追求“美政”的政治理想。
D.选文(二)的语言独具特色,如辞赋一般,辞采华丽,千变万化,多用对偶句与排比句,句子长短相间,读来朗朗上口。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屈原列传》)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B.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1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与“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十二章》)两句中“于”用法相同。
B.“平伐其功”与“自伐者无功”(《老子四章》)两句中“伐”字的意义相同。
C.“王怒而疏屈平”与“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十二章》)两句中的“而”字的用法不同。
D.“屈平属草稿未定”与“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两句中“属”字意义相同。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为人孤傲清高,自命不凡。“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句最能体现他的这种性格。
B.屈原痛心楚怀王不能明辨是非,自己得不到重用,于是心生怨恨,写下了《离骚》。
C.渔父认为,真正的圣人应识时务,应该善于随着外物世事的变迁而改变自己的品行节操。
D.渔父认为,真正的圣人应出淤泥而不染,无论在怎样的世事变迁中都要坚守自己的品行节操。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2)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Ⅰ
谭延美,大名朝城人。躯干壮伟少不逞遇群盗聚谋将行剽劫延美即趋就之及就捕法皆抵死延美以与盗素不相识获免。自后往来潼、魏间,为盗于乡里,乡里患之。周世宗镇灌渊,募置帐下。即位,补殿前散都头。从征淮南,以劳迁控鹤军副指挥使。又从克三关。时太祖领禁兵,留督牙队。建隆元年,补控鹤指挥使,稍迁都虞候、马步副都军头。征湖南,与解晖分领行营战棹都指挥使。时汪端寇攻朗州甚急,招讨慕容延钊遣延美率兵赴之,大败贼众,擒端以还。擢铁骑副指挥使,领睦州刺史,四迁至内殿直都知。太平兴国初,为蕲州刺史,连徙庐、寿、濠、光州军巡检使,剧贼之为害者悉就捕。六年,徙知威虏军。雍熙三年,举兵北伐,命延美为幽州西面行营都监,与田重进出飞狐北。俄遇敌,延美曰:“彼恃众易我,宜出其不意先攻之。”即麾骑军直进,敌兵将溃,大军继至,遂败之,斩首五百,获其将大鹏翼以献,以功握本州防御使。逾年,改亳州,出为镇州铃辖。端拱元年,徒知宁远军。一旦,契丹兵抵城下,延美开门以示之,不敢入。围城数日,开门如故,民出取刍粮者无异平日,契丹卒疑之,遂引去。咸平四年,以左领军卫上将军致仕。后卒于家,年八十三,赠建武军节度。
(选自《宋史·谭延美传》,有删节)
Ⅱ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躯干壮伟/少不逞遇群盗/聚谋将行剽劫/延美即趋就之/及就捕/法皆抵死/延美以与盗素不相识/获免/
B.躯干壮伟/少不逞/遇群盗聚谋将行剽劫/延美即趋就之/及就捕法/皆抵死/延美以与盗素不相识/获免/
C.躯干壮伟/少不逞/遇群盗聚谋将行剽劫/延美即趋就之/及就捕/法皆抵死/延美以与盗素不相识/获免/
D.躯干壮伟/少不逞遇群盗/聚谋将行剽劫/延美即趋就之/及就捕法/皆抵死/延美以与盗素不相识/获免/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初为先祖称谓,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本文指宋太祖赵匡胤。
B.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官职升迁,有时也表示降职,如“左迁”。
C.致仕,也称“休致”,指官员到了年龄正常退休,与“乞骸骨”意思相同。
D.赠,指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封爵位或官职。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谭延美出身低微,凭借军功升职。他曾经与盗贼为伍,一度成为乡里祸患,周世宗登基后将他召至身边,让他跟随征讨,他立下功劳,受到重用。
B.谭延美英勇善战,屡次受到封赏。汪端率军前来侵犯,攻势凶猛,他奉命前往作战,大获全胜,并活捉敌军首领,后受到提拔,官职多次升迁。
C.谭延美颇有魄力,做事厉风行。他在担任军巡检使期间,把危害当地的大盗全部捕;随军北伐时,面对大队敌军,果断决策,最终打败敌人。
D.谭延美胆略过人,御敌自有妙计。面对兵临城下的紧张局势,他不是惊惶失措,而是毫无畏惧,甚至大开城门来迷惑敌军,使得敌军无功而返。
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2)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二、情景默写
2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屈原“ , ”。
(2)《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评价《诗经》中的《国风》《小雅》的句子是:“ , 。 ”
(3)《屈原列传》中,称赞《离骚》“言浅意深,事近意远”的两句是:“ , 。”
三、选择类
25.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父母者,人之本也 ②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④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⑤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⑥此不知人之祸也 ⑦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⑧离骚者,犹离忧也
A.①②⑥⑧/③④⑤⑦ B.①⑥⑦⑧/②③④⑤
C.①③⑤⑦/②④⑥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其辞微:含蓄 可谓穷矣:处境艰难
B.贾生吊之:慰问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效法、继承
C.顷襄王怒而迁之:贬黜 厚币委质事楚:通“贽”,见面礼
D.《国风》好色而不淫:过度、无节制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痛心
27.下列选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离骚”者,犹离忧也
B.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C.齐与楚从亲
D.嚼然泥而不滓者也
28.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蝉蜕于浊秽②莫不欲求忠以自为③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④离骚者,犹离忧也⑤遂绝齐⑥故内惑于郑袖⑦而告以成功⑧此不知人之祸也⑨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⑩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A.①⑥⑨/②⑦/③/④⑧/⑤⑩ B.①⑦/②/③/④⑧/⑤⑨/⑥⑩
C.①⑥⑨/②③/④⑧/⑤⑨/⑩ D.①⑦/②③/④⑧/⑤⑩/⑥⑨
29.下列句式不同于例句的一项是( )
是以见放
A.不凝滞于物 B.被发行吟泽畔 C.竟为秦所灭 D.其后楚日以削
30.下列对加点词语的意义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明于治(治理)乱 争宠而心害(嫉妒)其能
B.博闻(学识)强识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聪明)也
C.馋人间之,可谓穷(处境艰难)矣 其文约(简约),其辞微
D.举类迩(近)而见义远 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看见)
四、小阅读-课内
31.面对屈原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学习《离骚》,你有哪些启发?
32.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
A.颜色憔悴,形容枯稿 形容:形体和容貌。
B.新沐者必弹冠 新沐:刚洗完澡
C.而能与世推移 推移:推进移动
D.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常流:经常流动
33.下列对《屈原列传》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当时朝廷邪恶不正的人危害公平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屈原忧愁深思,写下了《离骚》。
B.屈原的《离骚》称颂远古的帝喾,称道近古的齐桓王,称述中古的商汤、周武王,目的是表现自己追慕古贤,志洁行廉。
C.屈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这些都表现在《离骚》中,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思想基础。
D.屈原正道直行却遭小人离间,处境困危,怨恨遂生,这是屈原写《离骚》的内在原因。
五、选择题(新)
3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B.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C.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D.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
3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谗谄chǎn 枯槁gǎo 博闻强志qiáng B.蝉蜕tuì 滋垢gòu 疾痛惨怛dá
C.濯淖nào 不滓zǐ 靡不毕见xiàn D.渔父fù 温蠖huò 啜其醨lí
六、微写作
36.屈原的才能让人佩服,屈原的人品让人敬仰。学习本课,走近屈原,你肯定有好多话要和屈原说,请以“屈原,我和你说”为主题写一段抒情文字,抒发你对屈原做法的理解和赞美,300字以内。
参考答案:
1.BEG 2.C 3.C 4.(1)即使父母生病都要被遗弃,只在外面远远地向屋内扔下食物给病人吃,兄弟之间也不相互借财物。
(2)楚怀王起了贪心,信任了张仪,就和齐国绝交,派使者到秦国接受秦国答应割让的土地。 5.屈原到了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江边一面走一面吟咏。他脸色憔悴,形体容貌像干枯的树木一样毫无生气。
6.CGH 7.A 8.D 9.(1)太子欺凌杀死我的要臣,竟不道歉就逃走了,我确实愤怒之至,便派军攻打您的边境。
(2)秦国真是太无道了,害死楚怀王又威逼他的儿子;楚国不强大,忍受杀父之仇而与自己的敌人通婚。 10.①贪图秦国六百里土地。②轻信张仪而与齐绝交。③怒而轻率发兵攻秦,以致楚将被擒,楚兵被斩首八万。
11.B 12.C 13.D 14.C 15.(1)大王您让屈平制定法令,众人都知道,每一次法令公布后,屈平就夸耀自己的功劳。
(2)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
16.C 17.D 18.C 19.(1)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和君主,可以说到了困境了。
(2)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浑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20.C 21.C 22.A 23.(1)每一道法令被制定出来,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就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
(2)整个世界都混浊,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24. 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 《国风》好色而不淫 《小雅》怨诽而不乱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25.A
26.B
27.B
28.B
29.B
30.C
31.【示例】
不赞同:屈原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他,他自感面君无望,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便抱石沉江,这其实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他应坚强地活下来,活着便有希望。
可以理解: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贵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人的关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赏识并支持下才能实现,他的高洁的节操只有君王帮他力排众议时才能保持,当君王不赏识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撑他的柱石,若不想改节,不想改变自己,那么,他只有走这一条路。我想屈原走向这条不归路是无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
启发:①一个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为崇高远大的理想而奋斗,决不能动摇和悔改。②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但为了追求真理,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③在污浊的环境中,应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要热爱祖国。
32.A
33.B
34.D
35.D
36.例文
屈原,我想对你说:现实或许厚重,或许模糊,但是你成功了!
还有什么喜悦比抵达梦土更使人歆羡?
汨罗江水或许混浊,或许有一朵朵黄浪跃然水面,但是你却把它当成了你梦中向往的天堂。纵身一跃成了你梦想的解脱,只得“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在水面回旋、漂荡,随即渗入水中……只留道:
“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天问千声悲故国,江咽万语吊斯人”的苦悲与豪壮。
或许你的洒脱是对的,那悲凉的郢都并不是梦想的温床,在梦想与现实发生激撞之际,你解脱了,断绝了那梦想与现实间唯一的弦,捏紧了现实,放飞了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