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学案)-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1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学案)-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1-10 07:0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习任务单—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学习目标】 1.结合相关材料,运用“大气层气温随高度变化示意图”,探究分析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及各层特点,说明大气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并根据大气的特点为宇航员设计出舱服(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2.运用相关图表,综合分析大气组成成分及其对人类生活与生产的影响,通过举例分析某种大气成分的时间变化,辩证地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 任务一 首冲云霄 ◆ 阅读材料,结合课本72-75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行轨道高度达到了343千米。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38岁的航天员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位“太空使者”。 1.说出杨利伟从地表出发抵达343千米高空中,依次经历了大气的哪些圈层?随着高度的上升,这些大气圈层的气温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2.不同于宇宙飞船,一架飞机从北极出发到达南极,若飞行高度保持在12千米,它将依次经过平流层、对流层、平流层。这是为什么呢?
◆ 任务二 漫步云端 ◆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 2008年9月27日,中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运行至太空中343千米左右高度的预定轨道。下午16时43分,航天员翟志刚身穿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套“飞天”舱外航天服,首次在茫茫太空中“亮相”。这次出舱活动中,航天员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航天员翟志刚在舱外活动20分钟左右。 材料二:图1为电离层反射无线电短波示意图,图2为大气对地面的保护作用示意图。 3.航天服分为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请你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图1和图2,尝试为航天员设计一套出舱航天服,画出设计稿并说明其主要功能。(至少四点) 4.结合日常经验,为什么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平流层适合于飞机飞行?
◆ 任务三 守望家园 ◆ 阅读材料,结合课本70-72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图3为干洁大气的体积组成结构饼状图,图4为不同年份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变化示意图,图5为1960-2015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趋势图,图6为2018年某两天西安空气质量对比图。 5.说出干洁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及各自的重要作用。 6.结合图4、图5和图6,分析哪些大气成分的变化引起了图中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可能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7.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大气环境问题,你可以做些什么呢?
8.(拓展提升)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其中最有利于雾霾天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达标检测 读表“干洁空气的体积和质量构成(高度25千米以下)”,完成下面小题。 干洁空气氮气氧气氢气二氧化碳臭氧等其他气体体积(%)78.0920.950.930.03极少质量(%)75.5223.151.280.05极少
1.能吸收紫外线的成分是( ) A.氮气 B.氧气 C.臭氧及其他气体 D.二氧化碳 2.能吸收地面辐射的成分是( ) A.氮气 B.氧气 C.臭氧及其他气体 D.二氧化碳 对流层大气是大气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完成下面小题。 3.为了增加飞行的稳定度和能见度,民用航空领域的大型客机大多飞行于(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任何一层 4.下列各地中,对流层厚度最大的是( ) A.上海(121.48°E,31.22°N) B.莫斯科(37.35°E,55.45°N) C.新加坡(103.51°E,1.17°N) D.北京(116.42°E,39.92°N) 5.对流层天气多变的原因是( ) ①几乎全部的水汽与杂质都集中在对流层 ②气流上升降温,水汽易凝结 ③气流上升增温,水汽易凝结 ④与水汽、杂质有关,与气流上升无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