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一年级必修四第2单元第1课雷雨(节选)教案(共1课时)2 (2)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高一年级必修四第2单元第1课雷雨(节选)教案(共1课时)2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3-23 20:5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雷雨(节选)》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来把握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2、能力迁移:课本剧的改编与表演。
[教学重点、难点]
人物语言的分析与复杂人性的解读。
[教学设想]
1、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把阅读交给学生,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挖掘学生潜能,师生平等自然的交流。
[学习方法]
品读、分析、讨论、改编、表演、评价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
1、 依据学习材料,了解戏剧的基本知识,了解作者曹禺。
2、针对课文进行兴趣式阅读,明确人物关系,了解矛盾冲突。
时代背景
3、利用网络,搜集相关资料 故事梗概
周鲁两家的人物关系
相关评论
4、在教师的组织下,观看电影《雷雨》,写出观后感。
5、组织学生对原著进行合理的改编,并自导自演课本剧。
教学内容与步骤
1、 导入
上个世纪60年代,有一位年轻的日本作家访问中国,他专程登门拜访了剧作家曹禺先
生,并表达了这样的愿望:“我希望日后也能写出您的《雷雨》那样的杰作来。”
这位日本作家是谁呢?他就是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先生。
同学们,《雷雨》是曹禺中学时期开始构思,在大学毕业时完成的话剧处女作。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部年轻的作品,成为大江健三郎眼中“丰碑”式的巨著呢?
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这部作品的一个小片断,来看个究竟!
2、 认知·合作·探究
(出示幻灯片)
高尔基说:“剧本要求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特征。”《雷雨》作为一部话剧,主要是从哪个角度来展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呢?
很好,通过人物的语言。
现在,我们就一起经由一句句鲜活的语言走入人物的灵魂深处。
文本节选内容有哪些人物呢?
很好。周朴园和鲁侍萍。
二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对。事隔30年未见的恋人又一次相见。
那两个人马上相认了吗?
没有。
为什么没有相认呢?
因为周朴园已经认不出鲁侍萍了。
所以有一句话周朴园问了好几遍,请同学们把它找出来。
你,你贵姓?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忽然立起)你是谁?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哦,侍萍!(低声)是你?
这些问话能够表现出周朴园怎样微妙的心理呢?
(引导学生分析)
发言不必举手,站起来说就行!
教师总结:30年未见的恋人第一次相见,却没有惊喜。这是为什么呢?
是不是两个人都变了呢?如果说真的有变化的话,两个人变化的是什么呢?
是啊,鲁侍萍老去的是容貌,而周朴园却变了心。
那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到底是真是假呢?我们来讨论讨论。
(1、引导同学们从文本中找寻依据,由人物语言来推敲人物心理,从而勾勒出周朴园的形象,挖掘其复杂的人性)
(2、意见可以不必统一,但必须言之有理)
(出示电影《雷雨》剧照——周朴园)
[展示幻灯片,引导学生分析]
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真耶?
·熟悉侍萍的背影(关窗)
·喜欢穿旧雨衣、旧衬衣
·对“鲁妈”身份的怀疑
·向 “鲁妈”打听关于“侍萍”的事情
·保持旧摆设,记得生日,保留旧习惯
·“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
·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绝对真实的”。
(曹禺语)
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假耶?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谁指使你来的?
·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
哪些话能看出周的恐惧心理?
·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
·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
·我们就这样解决了。……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同学们,周朴园所惧怕的是什么?
是怕鲁侍萍向他要钱吗?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真有真的理由,假有假的道理。那到底是真是假呢?我们还是来看看曹禺先生的意见吧。
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绝对真实的”。(曹禺语)
周朴园这个人坏到家了,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程度。《曹禺谈<雷雨>》
由此看来,周朴园的确是个复杂的人物:他所怀念的是30年前那个温柔漂亮贤惠的“梅侍萍”,绝非眼前这位“鲁妈”;他的怀念是为了保持自己的好名声,一旦发现可能有损自己的名声地位时,他会毫不犹豫的赶走30年来一直“怀念”着的恋人;他的怀念也是一种做了亏心事后的自责,是为了“弥补自己的罪过”;他与蘩漪之间感情淡漠,这也是一种寄托。
是什么让周朴园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呢?
是社会。30年前,周朴园从德国留学回来,是一个有着新思想的新青年;30年后他变成了一个自私虚伪、冷酷无情的资本家。这种变化是30年在名利场中打滚,逐步的完成的。现在的周朴园已经变成了一个带有浓重封建思想的资本家。名与利是他最在乎的。
同学们,你们的唇枪舌剑“救活”了周朴园,那鲁侍萍呢?难道我们就眼睁睁的看着她“躺在纸上”,而不能鲜活的站起来吗?我们再来一场“拯救”鲁侍萍的活动吧!
(学生还是由人物语言入手来分析,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出示电影《雷雨》剧照——鲁侍萍)
周朴园有问,鲁侍萍有答。那她又是怎样回答的呢?鲁侍萍到底是否希望自己被认出呢?她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呢?
鲁侍萍微妙的心理
·我姓鲁。
·我姓鲁,老爷。
·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
·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面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朴园,你找侍萍吗?侍萍在这儿。
看来鲁侍萍既不想让周朴园认出自己,又最终自己暴露了自己。
教师总结:
三十年的痛苦生活让侍萍多的“是悔、是恨”,可鲁侍萍认出周朴园之后,为什么不立刻痛斥他当年的无情呢?原来鲁侍萍对周朴园并不是单纯的“悔与恨”,这说明她的感情也是复杂的。文本什么地方还能表现出鲁侍萍的这种复杂的感情呢?
鲁侍萍复杂的心理——难以忘怀当年的旧情
·老爷没有事了?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泪要涌出)
·老爷,您想见一见她吗?
·老爷想帮一帮她吗?
·老爷那种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
鲁侍萍复杂的心理——自嘲、悔恨当初的做法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
·她不是小姐。
鲁侍萍复杂的心理——认为自己的苦难是命运的不公
·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这是我的报应,我的报应。
鲁侍萍复杂的心理——恨周朴园的无情
·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
·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我没有死成,我把我的母亲可给气死了,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
·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谢谢你。(慢慢撕碎支票)
同学们,你想过没有:鲁侍萍为什么会有这样复杂的感情呢?
30年前,两人是真心相爱。30年间,鲁侍萍吃尽了所有苦头,所以那段生活既是“痛”,却又难以忘怀。然而,30年的风霜,尤其是见面后周朴园的翻脸无情更让她明白了自己是不可能与周朴园重叙旧情的。然而,她却意识不到自己的苦楚是由什么造成的,只能归结于命运,这是她的悲哀。
教师总结:
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看来,一千个读者,也会有一千个周朴园和鲁侍萍了!这超越了中国传统戏剧中“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的脸谱化单一模式,表现了生活的深度和厚度。这也正是作品的魅力所在!
我们只是分析了《雷雨》第二幕中的一小部分,人物语言就如此精彩,人物性格就如此鲜活丰富。“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整部作品的精妙自是不言而喻了!
现在,我们终于找到了大江健三郎先生为何欣赏《雷雨》这部作品的原因了。
3、 表演展示才能
同学们,剧本的研读已经使我们收获颇丰。如果我们再把它表演出来呢?一定会更精彩!
下面,请大家欣赏课本剧表演。
1、 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改编的剧本,并注明“编剧”、“导演”和“扮演者”,尊重学生的劳动,并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一组同学表演,表演后由学生评价:哪个细节表演的好?哪里处理得不好?你的依据是什么?如果让你表演,你会如何处理?(初步培养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
表演后,教师适当点评:剧本的改编凝聚了大家的心血,表演更是如此。除了这些同学,还有很多幕后英雄,我建议所有的演员向他们鞠躬致谢!(演员回到座位上)我们的表演可能很稚嫩,我相信:只要我们肯于钻研文本,在影视鉴赏课上注意吸收和借鉴,我想我们一定能做到更好!
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1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