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单元学情评估
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48年开始,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到1949年9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多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这一安排主要是为了( )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开展解放区土地改革
C.制定我国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2.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无数中华儿女热泪盈眶、热血沸腾,中华民族终于挺直腰杆站起来了。该情景反映的史实是( )
A.三大改造完成 B.开国大典盛况
C.西藏和平解放 D.土地改革完成
3.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这句话反映了新中国成立的( )
A.历史背景 B.具体内容 C.历史意义 D.社会性质
4.习近平说:“70年前的今天……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这段话发表于( )
A.2009年 B.2012年 C.2019年 D.2021年
5.下面漫画创作于1949年,对这幅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FJJ-1.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八历福建 11.2\\FJJ-1.tif" \* MERGEFORMATINET
A.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中国人民摆脱了被压迫和被奴役的命运
C.中国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
6.“对于国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于藏民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其中“它”指的是( )
A.设置宣政院 B.设置驻藏大臣
C.西藏和平解放 D.青藏公路通车
7.毛泽东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新中国采取的行动是( )
A.开国大典 B.抗美援朝 C.“一五”计划 D.三大改造
8.1950年冬,中国人民志愿军衣着单薄、武器简陋,他们冒着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将美军分割包围于长津湖地区,很多人在阵地上凝固成庄严的雕像。这体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
A.严于律己的保密精神 B.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
C.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 D.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9.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说:“朝鲜战争前我在欧洲旅行,人们常对华人持歧视态度,可是中国出兵朝鲜并接连获胜后,西欧海关人员一见华人,都肃然起敬,从此我也开始认真地学习汉语。” 这表明这场战争( )
A.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正义性战争 B.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C.为我国赢得了和平的国际环境 D.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0.1950年10月美军越过三八线,企图迅速占领整个朝鲜。同时,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安东(今丹东)地区,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边。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是( )
A.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B.挑战美国霸权的战争
C.以抗美之名控制朝鲜 D.以援朝之名扩充领土
11.据黄继光的母亲回忆,他离家前曾说:“妈妈,这回我志愿到前线去,要保卫我们翻身的胜利果实,保卫祖国和世界的和平。”黄继光所说的“胜利果实”应该是指( )
A.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 B.土地改革中分得田地
C.“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2.“据统计,华东地区完成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过去麦田和油菜只锄一遍草,现在要锄三遍,一扫过去的冬闲,为来年的春耕做好了积极准备。”这表明( )
A.翻身农民踊跃支援前线 B.土地改革激发生产热情
C.农村基层政权得到巩固 D.粮食产量得到大幅增长
13.下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画家米谷的漫画《从泥土中站起来!》,画面中的农民从土地上站立起来,引起了地主的恐慌。该漫画的寓意是( )
INCLUDEPICTURE"FJJ-2.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八历福建 11.2\\FJJ-2.tif" \* MERGEFORMATINET
A.土地改革的完成消灭了地主阶级
B.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C.1952年底农村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D.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农民的地位
14.“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从“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这三个史实中,得出的准确结论是( )
A.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C.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D.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15.右面的漫画创作时期为( )
INCLUDEPICTURE"FJJ-3.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八历福建 11.2\\FJJ-3.tif" \* MERGEFORMATINET
A.抗日战争时期 B.抗美援朝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6.下面是1954年创作的《咱们要共同努力来建设社会主义》宣传画。由此可以看出( )
INCLUDEPICTURE"FJJ-4.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八历福建 11.2\\FJJ-4.tif" \* MERGEFORMATINET
A.国民经济恢复的成果丰硕 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战略
C.人民群众建设祖国的热情 D.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方针
17.1953—1957年,我国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如下表)。这反映出“一五”计划的特点是( )
1953年,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长春兴建。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8.下图是1962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中的贰角纸币(样币)。图中图案(武汉长江大桥)( )
INCLUDEPICTURE"FJJ-5.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八历福建 11.2\\FJJ-5.tif" \* MERGEFORMATINET
A.反映了工业化建设的成就 B.标志着“一五”计划的完成
C.体现了文人画的艺术风格 D.适应“大跃进”的时代需要
19.下表为我国“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的分布情况。由此可见,“一五”计划( )
地区 东北地区 华北地区 华中、华东地区 西南、西北地区
项目数 57 26 24 49
A.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 B.使工业体系全面建立
C.完全照搬苏联的经验 D.使工业布局得到调整
20.下面是著名画家杨之光于1954年创作的画作《一辈子第一回》,描绘了一位老人拿到选民证时喜笑颜开的情境。该画作的创作背景是( )
INCLUDEPICTURE"FJJ-6.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八历福建 11.2\\FJJ-6.tif" \* MERGEFORMATINET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举行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普选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式确立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2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毛泽东在开幕词中指出:“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的“里程碑”是指( )
A.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C.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22.1954年9月,《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他们从车床边来,从田地里来,从矿井来,从海岸的防哨来……”材料反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A.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B.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
C.真正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意志 D.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3.1953年,《人民日报》出现了12次“共同富裕”,主要集中在“向农民宣传总路线”专栏,鼓励“大家联合起来,用大规模生产……经营农业,使大家能够共同富裕”。对这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目的是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B.说明我国已实现了工业化
C.适应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 D.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成果
24.下面是翁逸之创作于1956年的宣传画。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我国( )
INCLUDEPICTURE"FJJ-7.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八历福建 11.2\\FJJ-7.tif" \* MERGEFORMATINET
A.经济领域“左”的错误泛滥
B.“大跃进”导致农村浮夸风盛行
C.女性成为国家建设重要力量
D.农业生产合作社激发生产积极性
25.1952年底,中国部分农村的一些富农、中农为扩大经营去收买贫农土地并对其雇佣;贫农迫于生计典卖土地、农具的情况屡有发生。如在湖北的社会调查中,中农每百户平均占有的耕地、耕畜、主要农具的数量比贫雇农阶层分别高出52.08%、94.01%、86.60%。这反映出( )
A.消灭地主阶级的紧迫性 B.农村土地改革的复杂性
C.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D.国民经济调整的必然性
26.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反映出当时( )
A.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开始的形势 B.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的速度
C.我国已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我国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要性
27.郭沫若创作的诗歌《迎春序曲》中写道:“赶上英国只需要十五年,农业纲要七年就可实现;一个大跃进连着一个大跃进,英雄气概可以覆地翻天。看吧,要把珠穆朗玛铲平!看吧,要把大戈壁变成良田!劳动人民历来就是创世主,在今天更表示了他的尊严。”这首诗歌中反映的历史事件( )
A.使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B.加快了工业现代化的步伐
C.使生产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D.实现了社会主义强国之梦
28.1960年,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王进喜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被誉为“铁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
A.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B.国民经济恢复的重要成果
C.拼搏奉献的时代精神 D.三线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29题8分,30题12分,31题12分,32题12分,共44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与志愿军出国作战同时,国内各族各界人民展开了以增产节约为中心的抗美援朝运动。工人、农民响应号召,提出了“工厂就是战场,机器就是枪炮”和“要人有人,要粮有粮”的口号。广大青年积极报名参军赴朝参战。1951年、1952年先后派出两批赴朝慰问团,还带去了重6000吨的物资和500亿元(旧币)的慰问金。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率领志愿军赴朝参战的司令员。(2分)
(2)小历认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得益于国内各族各界人民的大力支持。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6分)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由观念而成为现实。但对于新生的政权来说,它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塑造新的国家形象……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节日庆典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等核心元素构成了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重建社会结构中,群众运动再次被有效地加以运用,以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通过“翻身”意识等建立“积极的国家形象”,并赢得广大民众的认同。拒绝“继承”旧中国一切外交“遗产”,从而“在整个战略上处于主动地位”,这极大地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摘编自周良书《“新中国”观念的生成和国家形象的初步建构》
材料二 朝鲜战争的爆发和苏联援助的到来,帮助中共高层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上取得了共识。一方面,朝鲜战争改变了斯大林对中共的态度,更愿意慷慨地帮助中国实现自己的工业化计划。另一方面,朝鲜战争使中共领导人对于加强国防力量产生了紧迫感。
——摘编自萧冬连《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塑造新国家形象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经济建设的角度概括抗美援朝战争对新中国产生的影响。(4分)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则材料所述历史事件的联系。(2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复杂形势和种种困难,中国共产党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土地改革,比较彻底地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针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的严重敌视政策,中国共产党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保家卫国,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这些实实在在的执政绩效,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和认可,从而使新生政权更加巩固。
——摘编自赵付科《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巩固新生政权的历史经验》
材料二
时间 会议名称 概况
1950年9月25日至10月2日 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 各地共推选劳动模范代表464人,其中工业模范代表208人,农业模范代表198人,部队模范代表58人
1956年4月30日至5月10日 全国先进生产者(劳模)代表会议 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4703人,其中机械制造、建筑、铁路、纺织等行业劳模所占比例较高,还有一大批优秀的知识分子、科技工作者也受到表彰
——据姚力《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劳模表彰及其社会效应》等编制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绩效”并概括其共同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1956年全国先进生产者(劳模)代表会议表彰活动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出现新变化的原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9—1956年中国社会的时代特征。(4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为什么在过去的土地改革中我们曾经允许农民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而我们现在又主张在今后的土地改革中保存富农经济呢?这主要的是因为现在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形势已经根本不同。……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革命大团结,已经在政治上和组织上形成,富农的政治态度,一般地也比以前有了改变,如果人民政府实行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一般地是能够争取富农中立的,并且能够更好地保护中农,去除农民在发展生产中某些不必要的顾虑……在今后的土地改革中,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是比较地对于克服当前财政经济方面的困难,对于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为有利些。
——摘编自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一九五○年六月十四日)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
一、1.A 2.B 3.C 4.C 5.B 6.C 7.B 8.D 9.B
10.A 11.B 12.B 13.B 14.C 15.C 16.C 17.B
18.A 19.D 20.B 21.D 22.C 23.C 24.D
25.C 26.D 27.A 28.C
二、29.(1)彭德怀。(2分)
(2)【示例一】判断:同意。理由:在志愿军出国作战同时,国内各族各界人民展开了以增产节约为中心的抗美援朝运动。工人、农民踊跃生产支援前线,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广大青年积极报名参军,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保障。正是在全国人民的共同支持下,抗美援朝战争最终取得胜利。(6分)
【示例二】判断:不同意。理由: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除了国内各族各界人民的大力支持外,还与广大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作战以及党的英明领导、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朝鲜军民的支持等息息相关。因此,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6分)
30.(1)利用开国大典及国庆等节日塑造;采用群众运动的方式,广泛地动员民众参与;内政外交结合(或内建新政权,外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关系)。(6分)
(2)改变了苏联对中国的态度,使其更积极地援助中国的工业化建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4分)
(3)材料一新中国成立是材料二巩固政权的前提;材料二是巩固政权的具体措施。(2分)
31.(1)执政绩效:土地改革;抗美援朝。(2分)作用: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望;巩固了新生政权。(2分)
(2)变化:受表彰的人数越来越多;表彰的范围扩大,增加了知识分子、科技工作者;工业领域的生产者所占比例提高。(2分)
原因:“一五”计划确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科技人才。(2分)
(3)新中国建立并得到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巩固政权、恢复经济,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4分)
32.【示例】观点: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要根据实际情况。(2分)
论述: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人民的基本任务,是恢复与发展社会经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分到了土地和大量农具、牲畜等,免除了地租,真正获得解放,从而更有利于发展生产。(8分)
结论:综上所述,任何政策的制定与调整,都要从实际出发,从而保证其有效实施。(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