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 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与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讲义)——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 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与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讲义)——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10 10:2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 22 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与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历史时空】
知识梳理\自修笔记 解决基本知识问题
X1 X2 X3 X4 X5 X6 X7 知识点1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形式上统一全国 (1)宁汉合流: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它标志着国民党一党专制统治的确立。(宁汉合流的实质是X1国民党各个派系的暂时联合,他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2)东北易帜 ①背景: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挠北伐,制造了“济南惨案”。日本见张作霖不能满足他们的侵略要求,在皇姑屯将他炸死。 ②标志:1928年年底,张学良通电,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 ③影响: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蒋介石的统一只是形式上的,在地方上有很多实力派、新军阀,与中央分庭抗礼;同时还存在着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及中华苏维埃政权。) 2、经济状况 (1)民族工业获得发展 ①条件:国民政府建立以后,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中国人民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②概况:除纺织、面粉等行业外,民族工业中的新兴部门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涉及领域广泛;政府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实施;以救亡图存为目标;强调X2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2)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聚敛巨额财富,四大银行成为他们巧取豪夺的重要工具。  知识点2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1.发动武装起义 (1)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挽救革命。 (2)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3)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湖南这次失败,可说完全由于书生主观的错误,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毛泽东) (4)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 2.开辟井冈山道路 (1)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文家市转兵,实现了X3从进攻大城市到向农村进军的转变,这是中国人民革命历史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2)井冈山会师: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3)影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开创了X4中国民主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 3.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 (1)根据地建设和武装斗争: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革命武装力量达十万人。 (2)革命政权建设: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苏维埃政权实行X5工农民主专政,实际上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具体尝试) (3)开展土地革命:各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1931年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知识点3 红军长征 1.背景 (1)国民党的“围剿”:蒋介石从1930年10月至1933年9月五次“围剿”革命根据地。 (2)中共党内“左”倾:由于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内部在王明领导下受共产国际影响存在着“左”倾错误指挥和领导。) 2.经过 (1)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左”倾错误领导人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 (2)进军湘贵:中央红军在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四道封锁线后,军队数量锐减,毛泽东建议中央红军向敌人力量较薄弱的贵州挺进。 (3)遵义会议 (4)胜利会师: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3.遵义会议 (1)召开: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 (2)主要决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负总责,并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3)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4.红军长征的意义 (1)实现了红军的战略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种子。 (2)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X6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X7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 [由题证史]1927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同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因南京简称“宁”,武汉简称“汉”,故史称“宁汉合流”。“宁汉合流”标志着( ) A.国民党一党专制的建立 B.袁世凯成功窃取革命的胜利果实 C.国民大革命彻底失败 D.国民党形式上统一全国 [历史解释]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了《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其内容有八条,即提倡征工、振兴农业、鼓励垦牧、调节消费、振兴工业、开发矿产、流畅货运、调节金融。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经济得到了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历史解释】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 1936年民族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不仅超过了官僚资本,而且超过了外国资本。1935-1936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创历史最高纪录,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图说历史】武装起义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创 【历史解释】“工农武装割据”的内涵及其实践 “工农武装割据” 【图说历史】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由题证史] 1930年,按照类似井冈山的模式,沿中国南部和西部高原与北部和东部平原之间的丘陵地带,出现了鄂豫皖、湘鄂西以及其他少数几个苏维埃。这说明 A.国共对峙开始出现 B.中共实力得到增强 C.土地革命渐趋深入 D.工农运动蓬勃开展 【历史解释】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⑴这次会议集中解决军事问题、组织问题而不是政治问题,既从军事、组织上纠正了“左”倾错误,又避免了党内分裂,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已从幼稚走向成熟。 ⑵遵义会议召开前,中共的组织人事安排、方针路线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要服从共产国际的决议和指导。这说明中共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地位。遵义会议是在共产国际没有参与的情况下召开的,中共独立自主地解决了自己的组织、路线问题,而且处理得正确、妥善。所以说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概念阐释】长征精神的内涵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本课图示】
考向突破\讲练结合 解决考试能力问题
考向 “工农武装割据”与开辟民主革命新道路
【史论精讲】
一“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历史意义
1、“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基础,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就是坚持了这条道路,取得了最终胜利。
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是马列主义暴力革命原则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对中国人民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孕育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工农民主专政,实际上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具体尝试,为在中国建立一个真正统一的人民共和国积累了经验。
二、遵义会议与八七会议的异同
1、相同之处
(1)背景:(右倾、“左”倾)机会主义错误把革命带入低潮,党和革命处于危急关头;(2)主要任务之一:纠正错误(陈独秀,博古、李德);(3)意义:都具有转折意义。
2、不同之处
(1)前者做出了新的斗争方式,后者没有(因在长征途中,情况危急);(2)前者清算了右倾错误,后者没有清算“左”倾错误(出于党内团结的考虑);(3)后者意义更为伟大:遵义会议从此确立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直至革命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典例互证】
1. (2021·浙江高考)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宣告成立,成立的地点位于右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D【解析】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④为瑞金,故选D项;①为湖北武汉,排除A项;②为广西南宁,排除B项;③为湖南井冈山,排除C项。
【举一反三】(2021·沈阳模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共中央的所在地进行了多次转移。下图所示的转移地点中,体现中国共产党首次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C【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主席毛泽东,定都瑞金,以中国工农红军作为国家的武装力量,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③ 是瑞金,C项正确;以①是北京、②是上海,④是延安,故ABD项错误。排除C项。
2、(2021·山东高考)(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足 迹
材料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征途中,在图6所示各地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图6
根据材料并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以“足迹”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3 分)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解析】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中的历史写作题。首先,要注意题目所设定的范围和主题 ,分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足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选择相应的史实。所谓“足迹”就是我们说的脚印,在这一题中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在上述地图中的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北平这五个地点所进行的革命活动或者决策给历史留下来的东西,同时要注意不同地点之间变换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在瑞金,从1931年9月至1934年10月,中共中央领导巩固了各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领导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由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长征途中,于1935年1月召开了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思想在中央的领导,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从幼年开始走向成熟。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随中央红军继续长征,最终胜利到达陕北。此后的十年间,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战略总后方,领导了敌后军民的抗日战争并取得了完全胜利,召开了中共七大和领导了解放战争初期的斗争。之后,西柏坡成了党中央和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党中央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并且在1949年3月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要由乡村转向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等。这是我党历史上在重大转折关头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次中央会议。西柏坡会议后,党中央迁往北平,在北平,党继续领导全国解放战争,并积极筹划新中国的成立问题。1949年秋,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将北平改名北京,定为新中国的首都,并于1949年10月1日举行了开国大典,建立了新中国。最后,将上述史实归纳概括表述成文,一定尽可能压缩字数,做到表达简洁;注意不同地点史实之间的表达要有过渡,结尾的时候用简短的语言加以提炼升华,例如:中共中央在各地留下的光辉足迹,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排除万难、领导新民主义革命逐步走向胜利和实现民族独立的历史见证。
【答案】(一)史事
能对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北平等五个地点的革命史事作简要叙述。
(二)表述
层次1:不能表述成文;
层次2:能表述成文,逻辑不够清晰,叙述不够完整;
层次3:能表述成文,逻辑清晰,叙述完整、连贯、条理,语言流畅。
考向二
【史论精讲】
一、
二、
【典例互证】
1.( 高考)
【举一反三】
( 模拟)
2.( 高考)
【举一反三】
( 模拟)
3.( 高考)大题
对点演练\精练模拟 解决考试能力问题
6个选择题
1.(广东八校联考)
2.
3.
4.
5.
6.
答案部分
知识梳理\自修笔记
X1
X2
X3
X4
X5
X6
X7
考向突破\讲练结合
考向一
1.D【解析】
【举一反三】B【解析】
2.C【解析】
【举一反三】A【解析】
考向二
1.D【解析】
【举一反三】B【解析】
2.C【解析】
【举一反三】A【解析】
3.【解析】
【答案】
对点演练\精练模拟
D【解析】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