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从单元整体来看,本单元以中国共产党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为主线,概述了1919年五四运动到1937年全民族抗战开始前的历史,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并蓬勃发展的时期;是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时期;也是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在艰难的探索中不断走向成熟的历史。这是中国革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找到革命出路的关键阶段,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世界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教材内容分析:本课的时间跨度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内容包括五四运动(狭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以及国民革命,共分为“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三个子目,就内容而言,时间跨度尚可,内容体量偏大,因此本课时教学只讲授五四运动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两大内容。由于是复习课,则必须进行重难点和详略问题的取舍,突出重点考区的复习。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高一已经基本掌握了掌握了此时期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基本史实,所以在复习课讲授中主要突出发散性理解性的训练。
教学目标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五四运动的意义,从而更好地体会五四精神在当今的价值。 从中国近代史发展历程的角度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从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探索感悟红船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学难点 对五四精神和党诞生意义的理解。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PPT展示、板书、多媒体互动式教学 (二)教学方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中心”的要求,在教学中着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创新情境、设疑诱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资料搜集、分组讨论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团体协作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导入:《觉醒年代》片段 观看视频,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导入新课。
考情分析 根据近三年考情使学生明确复习与备考的重点。
新课讲授 一、五四运动 1、背景: 材料一 北洋军阀政府加强对人民的压榨:1912~1919年田赋增加了7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3倍,印花税增加了6倍。各地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各种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材料二 由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帝国主义在华的企业增加,中国工人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00万,增至战后的200万……文化斗争是中国现代社会政治变革的先导。1915年9月,《新青年》杂志的出版,标志着彻底反封建文化运动的开始……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涌现出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1918年11月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的爱国主义运动推向了高潮。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现代卷》 【教师活动】标注重点词句,听取学生的回答,并给予鼓励和点拨。随后展示答案: (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政治:北洋军阀统治黑暗,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尖锐; (3)阶级: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4)思想: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放思想; (5)国际方面:①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严重; ②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6)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探究:一战是如何推动中国的革命运动的? 2、过程 3、特点: 爱国性、革命性、群众性、彻底性 性质: 【2019全国2卷29】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2019全国1卷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5、意义: 材料一 1919年以后,有关社会主义的文献进入中国,其数量之多令人吃惊,全国主要报纸、杂志都以大幅版面介绍社会主义思想。 材料二 五四爱国运动后,许多革命的青年知识分子开始身体力行,到田间去,到工厂去。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穿起工人的服装,学习工人的语言,从事工人的劳动,力求与工人打成一片。 材料三 “五四运动”的骨干分子后来都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初的领导干部和主要成员。如大家非常熟悉的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李达、邓中夏等,这些人都是在五四运动中成长起来的。 材料四 吴玉章回忆五四运动时说:这是真正激动人心的一页,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在群众运动的冲击震荡下,整个中国从沉睡中复苏了,开始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总结:(1)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 (3)为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4)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的转折点(里程碑) 通过表格对比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6、探究:感悟五四爱国运动永恒的时代价值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背景 材料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演变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基础。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共产主义知识分子投身工人群众中去做宣传组织工作,以他们为桥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逐步结合起来,从而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而共产国际的帮助,促进加快了这一进程。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1919-1949)》 总结:(1)经济条件: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2)阶级条件: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传播及同工人运动相结合。 (4)组织条件: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建党活动。 (5)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探究:如何理解中共一大纲领是“悬在半空”,二大是“脚踏实地”? 材料一:(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 (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节选《中共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共一大 材料二:(1)党的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2)党的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节选《中国共产党宣言》中共二大颁布 意义: ①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 ②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③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④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归纳: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在何处? 感悟“红船精神” 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在《光明日报》上刊发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系统阐述“红船精神”,认为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 将“红船精神”的内涵高度提炼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 分小组讨论,学生通过关键词,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总结 五四运动发展概况比较简单,让学生通过自学完成,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并且以表格形式梳理五四运动的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根据过程表格进行总结 感受高考真题,感悟高考对知识的考察方式 通过史料研读,学生提高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利用问题切入,带领学生用辩证思维思考,突破本课的学习难点。 感悟五四精神激励自身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 利用史料探究问题,突破知识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培养学生形成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利用中共一大二大政党政策的史料,让学生阅读分析,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纵向对比,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认识到党的不断进步,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让学生感悟红船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