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历史时空】
知识梳理\自修笔记 解决基本知识问题
知识点1 袁世凯独裁专政与复辟帝制 1.袁世凯专权卖国 (1)对内独裁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5月《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1914年年底发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总统终身制)1915年10月参政院以“尊重民意”为由,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
(北洋军阀时期宪政特点:军人干预宪法的制定;宪法频繁更换;利用宪法实行专制;X1 。) (2)对外卖国:1915年5月,袁世凯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 2.护国战争 (1)背景:1913年掀起二次革命(“宋教仁案”后,革命党人发动“二次革命”,目的是维护民主共和制,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最终失败。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 (2)概况:1915年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发动护国战争,广东、浙江、湖南等省相继宣告独立(其“独立”的含义是X2 。) ⑶结果:袁世凯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复辟帝制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知识点2 军阀割据和混战 1.背景: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纷争,军阀混战割据。 2、统治表现 府院 之争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重开国会,继任总统的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以黎元洪(美国)为首的直系与以段祺瑞(日本)为首的皖系之间X3 )张勋 复辟1917年,张勋以调解为名入京,拥护清废帝溥仪复辟,但很快失败。段祺瑞以“再造共和”的姿态,就任国务总理护法 运动段祺瑞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以孙中山为大元帅,进行护法运动,1918年失败。参加 一战1917年8月,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随即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中国劳工为协约国胜利作出了贡献
知识点3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1、民族工业的发展 (1)条件: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西方列强忙于欧战。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 (2)表现:纺织、面粉等轻工业迅速发展。 (3)影响: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为X4 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2、社会生活 (1)背景:建立共和政体是中国历史大事,民众日常生活也出现新气象。南京临时政府除旧布新。 (2)表现:改用阳历,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颁布法令,革除“ 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 (3)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过去的陈规陋习不符合时代潮流,应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 知识点4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 1、背景 政治辛亥革命失败,共和政体遭到破坏,人们对失败的反思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思想(1)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国民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束缚着 (2)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促使人们思想解放
2、兴起 (1)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迁往北京的《新青年》杂志。 3、内容(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注:民主当时也称人权)并重。——陈独秀《敬告青年》) (1)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民主是指X5 ,包括个性解放、人权、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共和、宪政等,反对君主专制和军阀独裁。) (2)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科学是指X6 ,包括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等,反对迷信武断、愚昧盲从、偶像崇拜等封建落后思想。) (3)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4)倡导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 4.影响: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广泛宣传,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X7 ) 【归纳总结】民国初年帝制与共和的斗争 【归纳总结】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出现短暂春天,发展速度、规模空前;轻工业有显著发展,重工业有一定增长,但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但仍居弱势地位。 【历史解释】晚清民国初年社会新风尚及其原因 (1)新风尚:①生活习俗(照相、饮啤酒和吃火锅、看西医、购买西方商品等)受西方影响;②以洋为尚(如住洋楼、挂洋灯等);③陈规陋习逐步革除,社会生活和习俗变得文明、开化(如剪发辫、婚礼变得简约文明、取代见面改行握手礼等);④近代科技走近人们生活(如西医、电话)。 (2)原因:伴随西方列强侵略,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生活习俗传入中国;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西方民主思潮的传播和人们思想的解放;社会变革(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一些传统习俗不适合近代社会发展趋势等. 【历史解释】新文化运动前期三大内容的关系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是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新道德让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如下图所示: [课时小结]
考向突破\讲练结合 解决考试能力问题
考向一 北洋军阀时期的统治及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史论精讲】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特点
1、政治
①实行军阀官僚的对内专制统治,对外大肆出卖国家权益,军阀割据混战,社会黑暗,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祸害。
②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2、经济:采取了一些措施,加上欧战期间西方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得到了发展。
3、思想
①大力提倡“尊孔复古”思潮,攻击民主共和,宣传封建伦理纲常。
②西方各种思潮被广泛介绍到国内,新式教育、新式学校开始出现、推广。
4、社会习俗:出现了一些变化,如剪辫、放足、废除跪拜等。
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1、反专制独裁运动高涨:革命派开展了反袁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反对张勋复辟、护法运动等;思想文化领域爆发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在五四运动中登上政治舞台。
2、中国政治体制的重大转变:君主专制被推翻,成立了中华民国。后来民国虽有名无实,但仍能显现当时中国政治体制的重大变革。
3、中国革命出现重大转折: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入绝境,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4、新的阶级因素和新的政党出现:无产阶级队伍日益壮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5、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建立了统一战线,掀起了国民大革命的高潮。
【典例互证】
1.(2022·烟台模拟)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北伐战争……民国初期这些历史事件共同的主题是
A.推翻帝制,扫除封建
B.民主救国,科学救人
C.打倒军阀,驱逐列强
D.反对独裁,维护共和
【举一反三】下列事件反映的问题实质是
1宋教仁案 2袁世凯复辟与护国运动 3张勋复辟 4护法运动
军阀派系之争 B.民主专制之争
C.欧美列强之争 D.政党派系之争
2、(2016·上海高考)“国体初建,民权未张,是以野心家竟欲覆民政而复帝制……所幸革命之元气未消,新旧两派皆争相反对帝制自为者,而民国乃得中兴。”这段文字写于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期
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
【举一反三】(2022·菏泽模拟)观察下列示意图,按照正常时序,“?”处应填入
A.辛亥革命 B.宋教仁遇刺案
C.护国运动 D.伪满洲国建立
考向二 民族工业的“春天”及新文化运动
【史论精讲】
一、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特点及评价
1、发展特点
⑴发展“短暂”。帝国主义战争的特殊历史条件,为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生存的中国民族工商业,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发展机会。帝国主义战争的时间表决定了中国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时间表。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兴旺似昙花一现,只能是“短暂的春天”。
⑵发展不平衡。轻工业尤其是纺织业、面粉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⑶地区分布不合理,民族工业大都集中在沿海一带,而广大的内地较少。这主要是由于沿海一带商品经济比较发达,自然经济较早瓦解,地理条件较优越等。
⑷民族工业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受帝国主义侵略,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与封建经济相比,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2、评价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遭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不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民族工业难以独立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它不仅是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的重要经济前提,也是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的前提之一
二、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1、意义:
(1)开启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斗争的序幕,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各种新思想不可遏制地涌流、传播。
(3)中国的知识分子得到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2、局限性:
(1)由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者对东西方文化的评价存在着绝对化倾向。
(2)其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使儒家思想受到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打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3)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远未完成,革命必须向新的阶段发展。
【典例互证】
1、(2021·山东高考)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
A B
C D
【举一反三】(2022·福建模拟)下表是1913年、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中煤、生铁产量情况表。影响表中数据变化的外部原因是
A.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B.南京临时政府的鼓励
C.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2019·全国Ⅰ卷)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举一反三】(2021·珠海模拟)从1920年开始,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国民大革命推动思想解放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茶
C.对革命道路有了新的认识
D.共产主义成为主流思想
对点演练\精练模拟 解决考试能力问题
1. 于右任在宋教仁的追悼会上说:“宋先生死而假共和之面目已揭破,可知民贼时时欲杀吾国吾民,破坏共和。”针对宋案革命党人发动了
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2、“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这篇檄文的发表针对的是( )
A.袁世凯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袁世凯修改总统选举法
D.袁世凯基本接受“二十一条”
3. (2021·承德模拟)“马队步队洋枪队,机关枪,嘎喇儿脆,曹琨要打段棋瑞。"这首民谣反映了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义和团
C.北洋军阀时期军阀混战的场景
D.护国战争打击了复辟帝制行为
4.(2022·重庆模拟)下表为据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编制的“1912—1920民族资本工业发展速度表”,表中工业发展趋势主要得益于
A.“洋务运动”的诱导和刺激
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的侵略
D.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5. 1912年1月11日,《民立报》以“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为题发表文章。作者将传统的“匹夫”巧妙地换成“匹妇”,所要表达的思想不包括
A.女性要处于社会主导地位
B.男女平等的观念
C.女性应参与政治生活
D.否定男尊女卑传统
6. 陈独秀指出:“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此论述反映了
A.新文化运动完全脱离实际
B.无产阶级强烈的政治诉求
C.广大民众思想的彻底解放
D.对封建思想文化的坚决反对
答案部分
知识梳理\自修笔记
X1宪政成为政治权力斗争的附庸
X2反对专制独裁的中央政府
X3争权夺利的斗争
X4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民主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X5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X6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X7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求救国救民的新出路
考向突破\讲练结合
考向一
1. D【解析】根据“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北伐战争”可得出,这些事件都是反对封建军阀独裁统治的,故D项正确;帝制已经在辛亥革命中被推翻,排除A;这些事件与科学无关,排除B;二次革命不是要打倒列强,排除C。
【举一反三】B【解析】根据材料“宋教仁案”“袁世凯复辟与护国运动”“张勋复辟”“护法运动”可知,上述现象是民主专制之争,B项正确;军阀派系之争、欧美列强之争、政党派系之争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CD项。
2. C【解析】材料“覆民政而复帝制”反映的是民国初年的复辟帝制。19世纪中期还处在清王朝统治下,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19世纪末期还处在清王朝统治下,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20世纪初期出现袁世凯复辟帝制,但最终失败,“民国乃得中兴”,故C项正确;20世纪中期与民国初年“国体初建”时间上不符合,故D项错误。
【举一反三】C【解析】根据“二次革命”“洪宪帝制”可知均是与袁世凯当皇帝有关的事件,那么在袁世凯称帝后,孙中山组织讨袁世凯的护国运动,故答案为C;辛亥革命是1911年推翻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运动,而袁世凯称帝是在1915年,不符合题意,A错误;B是二次革命爆发的原因之一,排除;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为傀儡政权建立伪满洲国,与1915年的洪宪帝制没有关系,D错误。
考向二
1. 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13—1921年间,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期间列强忙于大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所以从国际局势的影响角度看,1914—1918年的一战期间海关税收额总体下降,一战之后列强的经济侵略卷土重来,所以海关税收额大幅提高,这与A图相似,故选A项;由于一战之后列强继续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所以B图中1918年之后的图示与实际不符,排除B项;1914—1918年间由于列强忙于一战而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所以这期间是海关税收额最低的时候,但C图中最低点在1913年,排除C项;1914—1918年间由于列强忙于一战而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所以这期间是海关税收额最低的时候,但D图中与之不符,排除D项。
【举一反三】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14年一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一战,从而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是1913—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短暂春天的外部原因,故选D;ABC均是内部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
2. A【解析】据材料“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流思想是民主和科学,而后期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因而“革命”一词较多,故选A项;国民革命运动是在1924—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说明认同资产阶级民主政体虽然减少但不是全盘否定,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新文化运动前后期主流思想的变化,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无关,排除D项。
【举一反三】C【解析】五四运动后,随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力量,因此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是对新的革命道路的新认识,C项正确;国民大革命开始的时间是在1924年,排除A项;材料强调联系群众,而非实业救国,排除B项;当时共产主义并未成为主流,排除D项。
对点演练\精练模拟
1. A【解析】材料中“宋先生死而假共和之面目已揭破”可知是宋教仁被杀事件。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是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杀,A正确;护国运动是导火线是袁世凯公然宣布复辟帝制,B错误;五四运动导火线是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C错误;北伐战争主要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统治,D排除。
2、B【解析】根据“既忘共和,即称民贼”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篇檄文针对的是袁世凯意图复辟称帝,故选B;ACD与“一人冠冕”不符,排除。
3. C【解析】根据材料“曹琨要打段棋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曹琨、段祺瑞是北洋军阀头目,C项正确;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1840年,排除A项;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义和团,是在1900-1901年,排除B项;护国运动是辛亥革命后发动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排除D项。
4.C【解析】1912年至1920年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一时期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因此民族资本主义获得短暂快速的发展时机,C正确;这一时期洋务运动已经结束,排除A;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规定,这一时期清政府已经灭亡,排除B;D是1927年之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排除。
5.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民立报》的“天下兴亡,匹妇有责”否定了男尊女卑的传统,体现了男女平等、女性应参与政治生活的思想;“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不能说明该报主张女性要处于社会主导地位。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6. D【解析】由材料“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可知,陈独秀坚决反对封建思想文化,故选D项。当时,中国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为袁世凯称帝制造舆论,因此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封建思想文化,由此可知,A项“完全脱离实际”的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所述是新文化运动前期,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故并不体现无产阶级强烈的政治诉求,排除B项;C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