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冀人版四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亮
20 地球的形状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2.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
3. 能说出地球仪的结构。
4. 能在地球仪上找到某个国家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母亲”,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可以看到蔚蓝的天空和一望无际的大海,还可以领略山川广布的丘陵和平原,那你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些阶段 有哪些假说呢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相当漫长的历程。古人提出了“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等宇宙思想,但这些都仅仅停留在直觉或猜想的层面。
盖天说 我国最古老的宇宙学说之一。当你来到茫茫原野,举目四望,只见天空从四面八方将你包围,像巨大的半球形盖子笼罩在大地上。这一景象是人们产生天在上、地在下的天盖地的宇宙结构观念。
浑天说 是由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提出的,他认为天不是一个半球形,而是一个圆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就像鸡蛋黄在鸡蛋内部的位置一样。
宣夜说 我国历史上最有卓见的宇宙思想。认为地球漂浮于宇宙之中,创造了天体漂浮于气体中的理论。
公元2--3世纪,古希腊科学家提出地球是球形的假设。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探险家麦哲伦率领的探险船队于1519年9月20日出发,至1522年9月6日成功归来,历时1082天。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不仅开辟了新航线,还通过他的探险航行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假设。
1961年,苏联航天员加加林驾驶“东方一号”宇宙飞船,首次从太空看到地球是一颗蔚蓝色的星球。并拍摄了地球的照片,再次确认地球是一个球体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可总结为:从直觉(盖天说、天圆地方)到猜想(浑天说、宣夜说),从猜想到验证(麦哲伦环球航行)再到确认(地球卫星照片),最终得出结论:地球是一个球体。
思考:生活中有没有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例呢
在海边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先看不到船身,再看不见桅杆;说明海平面并不是真正的平面,而是一个曲面;远观高塔时,看不到塔身的全部等。(2)日食和月食发生时,地球投在太阳和月亮上的影子,边缘总是圆弧形,都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观察地球仪
我们生活的地球实在是太大了,尽管我们的脑海里有地球的模样,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是很难轻易看到它的全貌的,为了认识和研究地球,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比例缩小后,制成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观察地球仪的外形由哪几部分组成?
(2)观察球体仪表面的颜色及线条代表什么?
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旋转轴和球面构成。
地球仪上有各种符号、文字、颜色用来表示陆地、河湖、海洋、山脉、城市等.还有经线、纬线、南北极等
①地球仪是绕地轴转动的,是一个假想的轴,与球面的交点为北极点和南极点.
②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即赤道,与赤道平行的圆周线叫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③在地球仪上还有许多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弧线,叫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④经线和纬线构成经纬网,利用经纬网能够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运用:
①请同学们在地球仪上,找一下我们祖国的位置。
②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的位置
应用与拓展
了解地球真实的形状
地球的形状真的像地球仪那样,是一个正球体吗?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形状测量得越来越准确,科学家们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接近正圆、表面凸凹不平的椭球体。
课堂练习
1.20世纪,( )首次从太空看到地球是一颗蔚蓝色的星球。
A.伽利略 B.加加林 C.麦哲伦
2..古代中国人可能认为( )。
A.地球是蔚蓝色的球体
B.地球是一个接近正圆的、表面凹凸不平的球体
C.天圆地方
3. 16世纪初,航海家( )绕地球航行一周回到出发点,验证了地球是球形的假设。
A.加加林 B.伽利略 C.麦哲伦
4..地球的形状是( )。
A.接近正圆的、表面凹凸不平的球体
B.半径一致、表面光滑的球体
C.接近正圆的、表面光滑的球体
C
C
B
A
二、判断
1.地球仪可以帮我们认识和了解地球。( )
2.地球是一个接近正圆的不规则球体。( )
3.人们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
4.人们一开始就知道地球是球形的。( )
5.地球仪的形状和地球的形状不相同。( )
6.麦行伦环球航海的成功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
V
V
V
V
X
X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