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2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0 16:06:5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22、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文基础,读懂句子意思,感悟“知音”深情。
3.凭借语言展开想象,感受知音难觅的真挚情谊,体会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准、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和锺子期之间相互理解的真挚友情。
教学流程
预设:一、以诗导入:
1、师:同学们,这些诗句,你会读吗?
海内存______,天涯若比邻。
莫愁前路无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
千金易得,______难求。人之一生,得一______足矣。
师:读着这些诗句,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关知音的)
2、师: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一个千古流传的有关知音的经典故事。----伯牙鼓琴(板书课题)
3、师:谁来读题?(指名朗读、正音、释义。)
师:怎么理解“鼓”?
生:“弹得意思”。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悟
1、师:这是一篇古文,请同学们将古文朗读两遍,注意把文章读准、读通顺。
2、师:听见同学们色声音渐渐小了,我知道你们已经读完了。在刚刚朗读过程中你觉得那个句子最难读,或者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哪句话?(预设以下文中较难读的句子)多媒体出示: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2、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师:第一个句子中有一个语气词,你发现了吗?是“乎”,语气词是加强语气的,读到语气词的时候注意把自己的语速放缓,读出词句之间的停顿,请同学们再练习练习吧。(指名读句子)
4、师:同学们听,在语气词的地方语速一放缓、语调一延长,古文的味道就出来了,我们一起试一试吧!(齐读第一句)第二个句子确实很难读,若想读好这个句子,我们要先弄明白几个关键词的意思。以为、世、无足(与生互动,一问一答)。
师:弄明白了这几个关键词的意思,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两名学生读句子,边读边指导、纠正。)
5、师:听到同学们读的这么好,我的心里也痒痒的,也想来读读这篇古文,可以吗?(师范读古文)
师:我读的怎样?(生配合:“好”)
师:既然读得好,是不是该给我点儿掌声鼓励鼓励啊!听完了我的范读,下面把时间交给你们,你们也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技艺吧!请同学们齐读古文。(生读划分节奏的古文)
三、品味知遇之情:
1、师:在刚刚的朗读过程中,我们知道了,文中的两个人物,一个是---伯牙(板书并出示“楚国宫廷乐师,琴技高超”);另一个人物是---钟子期(板书并出示“山中樵夫,靠打柴为生,但坚持读书”)
2、师:这两个人物是什么关系?
(生答:知音)
师追问:身份如此悬殊的两个人是如何成为知音的呢?请一位同学来读读下面的这个小故事,故事读完了,你们也就明白了。
伯牙在楚国做宫廷乐师。一天,楚王君臣饮宴,请伯牙弹琴助兴。伯牙弹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他弹得非常投入,但他没有想到,楚王听了这首优秀的乐曲连连摇头说:“太嘈杂了,换首别的弹弹吧!” 伯牙又气愤又伤心,在这所谓的上流社会里,艺术竟然遭到如此的践踏。他心中产生了疑问——天底下究竟有没有知音 虽然听者无数,但无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孤独的伯牙一个人来到江边排遣内心的苦闷,他万万没有想到,此时、此地、此人——钟子期,一个山村野夫,竟能听懂他的琴声。
3、师:听者众多却无人能懂,唯有这山中樵夫却听懂了,那么你从文中哪些句子体会到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呢?请找一找,划下来。
师:看到你第一个举起了手,请你来说。
(生答。预设以下两句)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下来。
师:看到你第一个举起了手,请你来说。(生答。预设以下两句)
4、师:在这个句子中,锺子期连用了两个“善哉乎”来赞叹伯牙的琴声。那么“善哉乎”是什么意思?
(生答:真好啊、真妙啊......)
师:当你读到“巍巍乎若太山”的时候,你的脑海当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指名答。巍峨的泰山、连绵起伏的山峰、峻拔的高山、险峻的高山......)
师:(随着指名学生的回答去读文)读出泰山的巍峨吧;读出高山的峻拔吧;古人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让我们读出泰山的王者风范来吧!(齐读)
5、师:当你读到“汤汤乎若流水”的时候,你的脑海当中又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先不着急回答,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播放海浪的音效)......睁开眼睛,你听到了什么?(指名答。宽广的气势、浩浩荡荡的江水、波涛汹涌的黄河、奔腾不息的河流、波涛澎湃的江水......)
师:(随着指名学生的回答去读文)读出江河的浩荡吧;读出河水的气势吧;读出江河的无边无际吧!(齐读)
师:老师听出你们是在真心诚意的赞美伯牙。同学们,伯牙既然是一个琴技高超的乐师,那他的琴声肯定不止是表现魏巍泰山和浩荡江河,他还会表现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填词游戏(出示幻灯片清风 xx、明月 xx、杨柳 xx、白雪 xx)(生齐答)
师:若此时此刻你就是锺子期,伯牙鼓琴,你该如何赞美他?(请两名学生回答)
师夸赞:你说的真好,老师禁不住也要对你说---善哉乎!
师: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志在明月、志在清风,每一首曲子,伯牙刚刚开始弹奏,锺子期就听懂了。同学们,这个“志”是什么意思呢?
(出示“志”及志在字典中的解释①志向、志愿;②志气、意志;③记;④文字记录;⑤记号。)
师:“志”在字典中有这五种解释,同学们觉得本文中的“志”用哪种解释最恰当?
(生答:第一种)
师:由此可见,此“志”不仅仅是指伯牙心中所想,还涵盖了伯牙心中的志向、志愿、情志。
师:伯牙弹得是琴,表达的是志;锺子期听的是音乐,了解的是伯牙的心志、情怀。我心中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是-----(生齐并幻灯片出示)知音(板书)。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志在清风、明月,凡是伯牙所志,钟子期必得之、赞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啊!
四、品味相知之情
1、师: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你觉得他还会缺少赞美吗
(生:不会)
师:那你觉得伯牙平时接触到的达官显贵、文武群臣是如何赞美他的?
(指名回答:你的琴声真好听啊、你弹得真好啊、你弹的真不错啊......)
师:当伯牙听到这些肤浅的赞美时,你能体会到伯牙怎样的心情?
(生:失望、寂寞、苦恼、忧虑......)
师:那时的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种迫切的渴望,他渴望什么?(生:渴望知音、渴望懂他的人、渴望理解他的人......)
师:是啊!我们仿佛能听到伯牙内心的呼唤,呼唤着懂他的人。终于在这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知他、懂他的锺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兴奋、高兴、激动、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师:知我者,子期也!你觉得这时的伯牙与钟子期还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
(生:不是,还是生活上的知音、人生的知音、生命的知音.......)
师:知音欢聚,一定非常欢乐、非常融洽,让我们再读课文,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生配乐齐读前半篇古文)。
五、体会绝弦之痛
1、师:美好的时光短暂,在这融洽的时光里伯牙和钟子期相约一年后再相见。一年后伯牙满怀欣喜乘扁舟而来,然而等待他的,却是冰冷的墓碑。
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的时候再也没有人像子期那样夸赞他----(幻灯片出示,生齐读“善哉......”);当伯牙鼓琴,志在流水的时候,再也没有人像子期那样夸赞他----(幻灯片出示,生齐读“善哉......”);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志在明月的时候再也没有人像子期那样夸赞他----(幻灯片出示,生齐读“善哉......”)。
2、师:锺子期死,意味着他的音乐再也无人能理解,他的志向再也无人能明白。意味着他又要回到以前那孤独寂寞的日子中了,他不堪承受这种痛苦,所以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出示句子: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师: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生答:断绝了对音乐的向往、断绝了对生活的期望、断绝了对人们倾诉心声的愿望......)
3、人生无常,阴阳两隔,请你读出此时此刻伯牙的心情来吧。(指名生读文)
(师点评:我听出了你的伤心、我听出了你的悲恸、我听出了你的决绝.....)
4、让我们带着伯牙深深的伤痛和悲怆再读这句话。(生齐读)
5、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心里话写下来。
(预设:伯牙,我同情你,但也请你振作起来,你一定会再找到一个懂你的人;不要把内心的大门永远关闭,不要再伤心了......)
6、相传在钟子期的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6、师:“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伯牙鼓琴》这个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故事,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人们淡忘,这个传诵至今的千古佳话后人用很多名句来赞颂它。(出示句子,生读)
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孟浩然《示孟郊》
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故人舍我闭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王安石《伯牙》
7、师:
两千五百年后的今天,就在这个课堂上,我们也在朗朗传颂着这个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让我们伴着这首动人的乐曲再来读读这篇古文。(生齐读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