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一2024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
期中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四部分,满分4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以文为诗在韩愈诗中得到极为广泛的运用,然韩诗学杜,世所公认,韩诗之所以
自成一家,正是从杜诗多种艺术手段中选取以文为诗并极力推发展而成。中唐以后,稍有
成就的诗人无一不得杜之一脉而加以发展,分别以元、白与韩、孟为代表的两大诗派,实际
上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杜甫以文为诗的继承和发展。至于宋诗变唐音,
,其主要
特征就是大量的议论和散化,如此-·代诗风的形成,其中以文为诗的积极影响,无疑是极为
重要的因素。
以文为诗积极方面的本质精神,还表现了诗人在艺术上勇于打破常规、
的创造
性。东坡作词上是借鉴了杜甫作诗的经验教训,打破作词“别是一家”的止宗谴篱,创造了
意放词派。如此看来,宋词创作及其“以诗为词”的现象,(),因此勇于打破艺术样
式之间的传统局限而自成·系统,是
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别其只眼
另辟蹊径
别具一格
有目共睹
B.别具只眼
另起炉灶
不拘一格
有目共睹
.别树一帜
另起炉灶
别具一格
显而易见
D.别树一帜
另辟蹊径
不拘一格
显而易见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卜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东坡作词正是借鉴了杜甫作诗的经验教训,打破作词“别是家”的正宗藩篱,创立.了
篆放词派。
B.东坡作词正是借鉴了杜甫作诗的经验教训,打破词“别是-一家”的正宗藩篱,创造了篆
放词派。
C.东坡作词正是借鉴了杜甫作诗的经验,打破词“别是一家”的正宗藩篱,创立了篆放词
派。
D。东坡作词止是借鉴了杜甫作诗的经验,打破作词“别是一家”的止宗潘篱,创造了豪放
词派。
3.下列填入义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受到杜甫以文为诗的手段和精神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B,都程度不同地受到杜甫以文为诗的手段和精神的影响
C,杜甫以文为诗的手段和精神都程度不同地影响了它们
D.杜甫以文为诗的手段和精神影响它们的程度是不同的
出册文第1贞,儿10页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材料:
词原是歌筵酒席间演唱的歌辞,然而后人却又往往从这种歌辞中看到了比兴寄托的深意。比
兴寄托有广义的解释,也有狭义的解释:有字面的解释,也有引申的解释:有就作者方面而言的
说法,也有就读者方面而言的说法。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
先讲“比”“兴”二字。词天生有这一特质,容易把作者引商比兴寄托的路子,也容易引起
读者比兴寄托的联想。本来“比”“兴”二字是写诗的两种作法,如果换一种较新的说法,我以
为比兴就是指心与物相结合的两种基本关系,“兴”是见物起兴,是出物及心。
见物起兴是说你看到一个物象,引起你内心的一种感发。以《诗经》来说,“关关雎鸠,在
河之洲”是外在的物象,所谓“物象”是眼睛所能看见的,耳朵所能听见的,凡是感官所能感受
的统称物象。这在中国诗歌中有很久远的传统。即如《诗品·序》中就曾说:“气之动物,物之
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义说:“若乃眷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附,冬月祁寒,斯
四候之感诸诗者也。”陆机的《文赋》也曾说“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都是说你看到
外界的景物行引起了你内心的感发,是出物及心的物与心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兴”。李后日
《乌俊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米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
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种由于看到“林花谢了春红”而引起的感发就属于此类。
什么叫“比”呢?“比”是以此例彼,是说你内心中有-一种情意,要借助于外在的物象来传
达,因为诗歌这种美文,如果只讲抽象的概念中的情意,便不易引起读者直接的感动,所以常要
把抽象概念的情意与具体的物象联系起来,才能引起读者的感发。由心及物的例证如《诗经·硕
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二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
所。”是用…只吃粮食的大老鼠来比喻剥削者,这是他心中先有一个剥削者的概念,然后用硕鼠
这一形象来表现的,是先有内心的情意然后找形象来比喻,是由心及物的心与物的关系,这就是
所谓“比”。秦观的“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说你要看
到我内心中那千回百转的情意,就如同像篆字般曲折的小篆香一样,寸寸燃尽,以此形容他回肠
的寸断。这也是“比”,是先有其回肠的情绪而后以小篆香来做比喻的。
所以-~般说来,比兴就是表达情意的两种基本方式,或者是由物及心,或者是由心及物。这
是对“比兴”最简单的解释。
不过,“兴”的情祝比较复杂,因为“兴”只是纯粹直接的感发,并没有明显的理性的衡量
和比较,所以有时是正面的感发,有时是反面的感发,而且同样的物象可以引起不同的感发,所
以“兴”这种感发的范围是非常自由的,不是理性所能够完全掌握的。相对而言,“比”是比较
有理性的。总之,“比”与“兴”基本上原该是指诗歌创作中“心”与“物”相交感时的两种方
式和作用,但是汉儒却对“比兴”有了另-种解释,说“比”是“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
以言之”,而“兴”则是“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周礼·春官·大师》郑
注)。不过,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可信,因为从《诗经》的作品分析,用兴的方法写的对象不
尚·片义第2页,共10页高一语文试卷答案
1.选D别具只眼:另有一种独到的见解。别树一帜:另外树起一面旗帜,指与
众不同,另成一家。语境中强调“自成一家”,选填“别树一帜”恰当。
另辟蹊径:意思是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另起炉灶:比喻
重新做起,或比喻另立门户或另搞一套。“另辟蹊径”指独自创造出新风格和新
方法,强调新事物的产生有了结果;而“另起炉灶”指放弃原有的结果,重新再
来,强调新的开始,没有明确的结果。语境说的是“宋诗一一变唐音”,指另创
一种风格或方法,选填“另辟溪径”恰当。
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语境中有“打
破常规”的提示,强调创造性,选填“不拘一格”恰当。
有目共睹:凡是有眼睛的人都能看见,形容事实极其明显。显而易见:(事情、
道理)非常明显,很容易看清楚。“有目共睹”侧重于真实性,“显而易见”侧
重于明显性。语境指宋词创作及其“以诗为词”的现象,受到杜甫以文为诗的手
段和精神的影响是很明显的,选填“显而易见”恰当。
2、C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借鉴…教训”搭配
不当,删去“教训”,改为“借鉴…经验”。二是搭配不当,“打破作词‘别
是一家’的正宗藩篱”搭配不当,改为“打破词‘别是一家’的正宗藩篱”。三
是搭配不当,“创造了豪放词派”动宾搭配不当,改为“创立了豪放词派”。
3.B文段侧重论述了杜甫以文为诗对各方影响的必然性,而A、D侧重的是对各
方影响的不同性,据此应排除这两项;括号前句子主语是“宋词创作及其‘以诗
为词'的现象”,而C项主语却变成了“杜甫以文为诗的手段和精神”,应排除
掉该项。
4.B.“并不可信”错误,文中说的是“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可信”。选项说法太
绝对。
5.B.
A“因为…所以…错误。原文“因为‘兴’只是纯粹直接的感发,并没有明
显的理性的衡量和比较,所以有时是正面的感发,有时是反面的感发,而且同样
的物象可以引起不同的感发,所以‘兴’这种感发的范围是非常自由的,不是理
性所能够完全掌握的”可知,因果关系颠倒。
C.“就作者方面而言的说法”错误,也有“就读者方面而言的说法”,例如“如
果只讲抽象的概念中的情意,便不易引起读者直接的感动,所以常要把抽象概念
语文试卷答案第1页,共4页
的情意与具体的物象联系起来,才能引起读者的感发”,这是从读者方面而言
的。
D.“反而超越了唐诗”错,‘原文只是说“所以要另辟蹊径,另辟一条新路出
来,反而走到了通俗的这个世界上去,把通俗重新开创新经验”,词并没有超
越唐诗。
6.D“见物起兴”指看到了某一物象,引起内心的一种感发。
A.由鹿鸣食苹句引出礼遇嘉宾,善待人才。
B.由看到的“桃花”而引发对新婚女子的美好祝福,是由物及心。
C.由看到的“桑叶”而引发对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思考,是由物及心。
D.借助于“石”“席”等意象表达内心的情意,先有“我心”的特征,再选
取了“匪石”“匪席”来比,是由心及物,不属于“见物起兴”的范畴。
7-14、D C A D B C D C
15.D.句意:还颇能扶持鼓励后辈。厉:激励,鼓励。
16.D.者,····的人。A以,因为,表目的来。B.其,代词,他的/大
概。C.于,介词,在/介词,引宾。
17.B句意:每遇到没有公事的闲暇时候,就和他们交谈会餐,论文赋诗,和
昔日一样。然而他对待诸权门豪士,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
18.D.每位皇帝一生只有一个年号错误。可以有多个。
19.A.“皇上不听取,他就大为生气”错误。张冠李戴,从原文“愈尝上章数
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可知应该是皇帝大为生气而不是韩
愈。
20.
(1)前任宰相郑余庆很是为他宣扬美名,因此在当代知名。
“故”,过去的,这里指前任;“由是”,因此;状语后置。
(2)中,合乎;鞣,用火烤使弯曲;以为,把······作为。3分
(3)乃竟然;第2个其,表感叹:真是(太、多么)。
21.0
“‘风露冰雪’的考验赋予了梅花不同寻常的韵致”错。“天然殊
胜,不关风露冰雪”意思是梅花的高洁风致是天然生成,与风露冰雪无关。
22.天性高洁,保持本心,特立独行,不同流俗。
23.略
24.DED.“对比”“反衬”错误。原文中“我”和这位朋友一样是热血青
年,他们一起来到北京,又去了南京:为了给朋友筹集去长沙的钱,“我”和
朋友一道卖掉自已的衣服等等。可见“我”并未和友人形成“对比”,也不能
语文试卷答案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