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期中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期中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10 10:5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期中练习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选择题。(16题)
1、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非常重要,在空气的成分中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水蒸气
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一瓶气体中,木条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呈红色,说明二氧化碳显酸性
D.二氧化碳有毒,不能制作碳酸饮料
3、列实验中,仪器和用品的选择不合理的是(  )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③④⑤
B.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①②
C.收集二氧化碳气体:⑥⑦⑧
D.检验一瓶气体是不是氧气:⑦⑧⑨
4、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B.氧化汞汞+氧气
C.锌+硫酸→硫酸锌+氢气 D.镁+氧气氧化镁
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过滤
C. 量取液体体积读数 D. 称量NaCl固体
6、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用不到仪器的是(  )
A.集气瓶 B.试管 C.玻璃棒 D.酒精灯
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方法是(  )
A.大理石与稀硫酸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C.大理石与稀盐酸 D.碳酸钠与稀盐酸
8、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生成白色固体
C.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气味的气体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氧气参加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B.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C.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D.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10、知识归纳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归纳了以下知识点:①自制简易净水器可将自来水变为纯净物;②点燃氢气时,先检验纯度后点燃;③保护水资源应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④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⑤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⑥镁原子和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所以镁元素和氦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⑦水电解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1、下列有关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检查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浸入水中,再用双手紧握试管
B.拆装置时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撤离水面
C.排气法收集氧气时,要等连续均匀冒气泡再将导管伸入集气瓶
D.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口应伸入集气瓶底部
12、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A.铁丝和铜丝--观察颜色 B.白酒和白醋--闻气味
C.空气、氮气和氧气--带火星木条 D.空气和呼出气体--澄清石灰水
13、工业上用的大量氧气,主要使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的。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了( )
A.化学性质不同 B.溶解性不同
C.气体沸点不同 D.密度不同
14、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能够制汽水,是因为二氧化碳极易溶于水
B.二氧化碳能做气体肥料,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它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实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15、节约用水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你认为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合的是( )
A.洗菜,淘米水用来浇花,拖地板,冲则所等
B.将活性炭加入到硬水中使水软化
C.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以防止水体污染
D.加强工业废水排放的监控,坚持达标后才能排放
16、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装药品③熄灭酒精灯④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⑤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⑦固定装置。其中操作顺序正的是(  )
A.①③②⑤⑦④⑥ B.⑥②⑦①⑤④③
C.②⑦⑥①⑤④③ D.⑥②⑦①⑤③④
二、填空题。
17、如图所示是有关氧气的知识结构图(部分反应条件省略,参加反应的氧气为足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中二氧化锰起______作用;
(2)反应②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 ;
(3)反应③完全分解后试管内的剩余固体是______ ;
(4)证明有④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 ;
(5) 写出生成⑤的实验现象______ ;
(6)上述6个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分解反应的有______。
18、如图所示1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或二氧化碳时经常用到的仪器,请回答有关问题:
(1)当制取较大量 CO2时,制取装置的仪器组合是 (选填序号);
(2)若用如图所示 2 装置装满水,用于收集氧气,进气口应为 端(选填“a”或“b”)。
19、某同学将浑浊的湖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后,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过滤。请问:
(1)此装置还缺少一种仪器,该仪器的名称是   ,其作用是   。
(2)操作过程中,他发现过滤速度太慢,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写一点)。
(3)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写一点)。
20、实验室常采用分解双氧水的水溶液(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方法制取氧气。
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图所示。
①写出图中制定仪器的名称:a   ,b   。
②用该方法收集氧气时,检验集气瓶中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填字母代号)。
A、把点燃的木条伸入瓶内
B、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
C、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
③如果要得到较纯净的氧气(尽可能不含空气)最好选用   法收集。
④如果锥形瓶中的反应很剧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填编号)。
A、减慢液体滴加的速度
B、换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
C、加热锥形瓶。
21、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呼出的气体与吸人的空气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向收集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呼出的气体中_____ 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玻璃片上出现一层水雾,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中______ 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多。
三、实验题。
22、同学们研究CO2是否可与水反应生成酸。
(1)甲同学用塑斜软瓶收集满CO2加入三分之一的水,盖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瘪。甲同学认为变瘪的原因是CO2气体少了,所以是CO2和水反应了。
(2)乙同学认为CO2气体减少,有可能是因为 ,所以不能证明CO2和水反应了。甲同学继续做实验,向变瘪的塑料瓶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因此,甲同学认为CO2和水发生了反应。
(3)丙同学猜想石蕊变红有可能是因为 由此甲同学补充实验:取一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放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到 ,证明丙同学的猜想不成立。
(4)丁同学认为:通过以上实验得出“CO2可与水反应生成酸”的结论,还需找到一个逻辑关联,乙同学查阅资料找到了证据,这个证据是
(5)经过4位同学的研究得出结论:CO2可与水反应生成酸。
23、纯水清澈透明、不含杂质,而硬水含较多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现有两瓶无色液体,分别为纯水和硬水,请你参与小雯同学对水的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1)区别纯水和硬水的方法有多种.小雯采用的方法是:分别取样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有固体析出的是硬水,请您设计另一种方法,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步骤 现象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小雯在做实验时,发现硬水在加热的过程中,产生了少量气体并得到一种难溶性的固体。
提出猜想:产生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难溶性的固体可能是碳酸钙.
设计实验:
①将生成的气体通入______中,观察到______的现象,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②向这种难溶性的固体中滴入______,观察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则这种固体可能是碳酸钙;若这种固体是碳酸钙,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
反思: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不宜使用硬水,请举一例说明使用硬水能造成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 。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期中练习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选择题。(16题)
1、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非常重要,在空气的成分中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水蒸气
【答案】B
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一瓶气体中,木条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呈红色,说明二氧化碳显酸性
D.二氧化碳有毒,不能制作碳酸饮料
【答案】B
3、列实验中,仪器和用品的选择不合理的是(  )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③④⑤
B.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①②
C.收集二氧化碳气体:⑥⑦⑧
D.检验一瓶气体是不是氧气:⑦⑧⑨
【答案】B 
4、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B.氧化汞汞+氧气
C.锌+硫酸→硫酸锌+氢气 D.镁+氧气氧化镁
【答案】D
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过滤
C. 量取液体体积读数 D. 称量NaCl固体
【答案】C
6、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用不到仪器的是(  )
A.集气瓶 B.试管 C.玻璃棒 D.酒精灯
【答案】C
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方法是(  )
A.大理石与稀硫酸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C.大理石与稀盐酸 D.碳酸钠与稀盐酸
【答案】C。
8、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生成白色固体
C.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气味的气体
【答案】D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氧气参加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B.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C.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D.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答案】C
10、知识归纳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归纳了以下知识点:①自制简易净水器可将自来水变为纯净物;②点燃氢气时,先检验纯度后点燃;③保护水资源应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④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⑤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⑥镁原子和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所以镁元素和氦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⑦水电解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B
11、下列有关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检查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浸入水中,再用双手紧握试管
B.拆装置时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撤离水面
C.排气法收集氧气时,要等连续均匀冒气泡再将导管伸入集气瓶
D.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口应伸入集气瓶底部
【答案】B
12、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A.铁丝和铜丝--观察颜色 B.白酒和白醋--闻气味
C.空气、氮气和氧气--带火星木条 D.空气和呼出气体--澄清石灰水
【答案】C
13、工业上用的大量氧气,主要使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的。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了( )
A.化学性质不同 B.溶解性不同
C.气体沸点不同 D.密度不同
【答案】C
14、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能够制汽水,是因为二氧化碳极易溶于水
B.二氧化碳能做气体肥料,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它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实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答案】C
15、节约用水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你认为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合的是( )
A.洗菜,淘米水用来浇花,拖地板,冲则所等
B.将活性炭加入到硬水中使水软化
C.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以防止水体污染
D.加强工业废水排放的监控,坚持达标后才能排放
【答案】B
16、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装药品③熄灭酒精灯④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⑤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⑦固定装置。其中操作顺序正的是(  )
A.①③②⑤⑦④⑥ B.⑥②⑦①⑤④③
C.②⑦⑥①⑤④③ D.⑥②⑦①⑤③④
【答案】B
二、填空题。
17、如图所示是有关氧气的知识结构图(部分反应条件省略,参加反应的氧气为足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中二氧化锰起______作用;
(2)反应②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 ;
(3)反应③完全分解后试管内的剩余固体是______ ;
(4)证明有④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 ;
(5) 写出生成⑤的实验现象______ ;
(6)上述6个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分解反应的有______。
【答案】(1)催化 (2)
(3)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4)将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5)产生大量白烟 (6)④⑤⑥ ①②③
18、如图所示1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或二氧化碳时经常用到的仪器,请回答有关问题:
(1)当制取较大量 CO2时,制取装置的仪器组合是 (选填序号);
(2)若用如图所示 2 装置装满水,用于收集氧气,进气口应为 端(选填“a”或“b”)。
【答案】 ①②④⑥ b
19、某同学将浑浊的湖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后,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过滤。请问:
(1)此装置还缺少一种仪器,该仪器的名称是   ,其作用是   。
(2)操作过程中,他发现过滤速度太慢,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写一点)。
(3)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写一点)。
【答案】(1)玻璃棒 引流
(2)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3)滤纸破损(合理即可)
20、实验室常采用分解双氧水的水溶液(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方法制取氧气。
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图所示。
①写出图中制定仪器的名称:a   ,b   。
②用该方法收集氧气时,检验集气瓶中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填字母代号)。
A、把点燃的木条伸入瓶内
B、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
C、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
③如果要得到较纯净的氧气(尽可能不含空气)最好选用   法收集。
④如果锥形瓶中的反应很剧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填编号)。
A、减慢液体滴加的速度
B、换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
C、加热锥形瓶。
【答案】①导气管、集气瓶;②C;③排水;④A。
21、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呼出的气体与吸人的空气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向收集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呼出的气体中_____ 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玻璃片上出现一层水雾,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中______ 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多。
【答案】只有收集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 水蒸气
三、实验题。
22、同学们研究CO2是否可与水反应生成酸。
(1)甲同学用塑斜软瓶收集满CO2加入三分之一的水,盖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瘪。甲同学认为变瘪的原因是CO2气体少了,所以是CO2和水反应了。
(2)乙同学认为CO2气体减少,有可能是因为 ,所以不能证明CO2和水反应了。甲同学继续做实验,向变瘪的塑料瓶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因此,甲同学认为CO2和水发生了反应。
(3)丙同学猜想石蕊变红有可能是因为 由此甲同学补充实验:取一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放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到 ,证明丙同学的猜想不成立。
(4)丁同学认为:通过以上实验得出“CO2可与水反应生成酸”的结论,还需找到一个逻辑关联,乙同学查阅资料找到了证据,这个证据是
(5)经过4位同学的研究得出结论:CO2可与水反应生成酸。
【答案】(1)二氧化碳溶于水;
(3)二氧化碳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了红色;纸花不变色;
(4)稀盐酸或稀硫酸是否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
23、纯水清澈透明、不含杂质,而硬水含较多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现有两瓶无色液体,分别为纯水和硬水,请你参与小雯同学对水的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1)区别纯水和硬水的方法有多种.小雯采用的方法是:分别取样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有固体析出的是硬水,请您设计另一种方法,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步骤 现象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小雯在做实验时,发现硬水在加热的过程中,产生了少量气体并得到一种难溶性的固体。
提出猜想:产生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难溶性的固体可能是碳酸钙.
设计实验:
①将生成的气体通入______中,观察到______的现象,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②向这种难溶性的固体中滴入______,观察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则这种固体可能是碳酸钙;若这种固体是碳酸钙,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
反思: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不宜使用硬水,请举一例说明使用硬水能造成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
步骤 现象 结论
分别取样于两只烧杯中,各加入少量肥皂水,搅拌 产生泡沫较多 无泡沫或产生泡沫较少 是纯水 是硬水
(2)①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稀盐酸;②稀盐酸;碳酸钙+ 盐酸 → 氯化钙+ 水+ 二氧化碳
用硬水洗衣服,产生的泡沫很少,衣服不易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