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 课件(共54张PPT)+学案+验收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 课件(共54张PPT)+学案+验收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0 11:10:16

内容文字预览

(共54张PPT)
知识点、考点梳理
部编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一)文学常识(作者作品)
1.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被尊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2.《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3.《送东阳马生序》选自《宋濂全集》。作者是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
文学、文体常识
4.《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范仲淹,他的《岳阳楼记》一出,岳阳楼从此声名大振。
5.《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苏轼,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词的发展史上开创了豪放词派,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他与苏轼并称“苏辛”。
7.《满江红》(小住京华)的作者是秋瑾,字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中国民主革命烈士。
(二)文体知识
1.序。
《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用于临别赠言,多为劝勉鼓励之辞。
2.词。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相当于现在的歌词。
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词牌规定着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 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
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称为上片和下片或上阕和下阕。
3.词的派别。
(1)婉约派
婉约派以秦观、李清照为代表,继承南唐词的风韵,多以艳情为题材;在形式上则以蕴藉雅正见长,严守音律,讲究含蓄,语言精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此派对词坛影响很大,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豪放派
是与“婉约派”对举之宋词流派。由北宋词人苏轼所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重要作家还有张元干、张孝祥、陈亮等。此派词人,多有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胸怀坦荡,抱负远大,畅所欲言,直抒胸臆。意境雄奇阔大,风格豪迈奔放,语言流利畅达,把词引向健康、广阔的道路。豪放派词人南宋居多,人才济济,因辛弃疾成就突出,故又称“辛派”。
1.性善论。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礼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
2.关于“士”。
士,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社会阶层 ,春秋战国时期,士是有一定知识和技能之人的称呼。士倾尽平生所学只为一展抱负,他们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气概。他们的活动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巩固统治者的地位。
士分为“学士”:孔子、荀子等;“策士”:苏秦、张仪、邹忌、唐雎、触龙等;“术士”:荆轲。
3.布衣。
本指平民百姓穿的布制的衣服,后来又指平民。“布衣蔬食”常形容生活简朴。古代的“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帛”指丝织品。富贵人家穿绫罗绸缎与丝锦织物,平民穿麻、葛织物。后来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课内相关知识
(1)为
①故不为苟得也
(做)
②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采用)
③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为了)(接受)
(2)得
①二者不可得兼
(得到)
②故不为苟得
(取得)
③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保全)
④得之则生
(得到,获得)
⑤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同“德”,感恩、感激)
文言文基础知识
(一)一词多义
一般说来,一个文言实词诸多义项之间会有一定的联系,其中有一个是本义,其他义项则是它的引申义、比喻义或假借义。
1.本单元一词多义重点实词。
(3)使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命令,派遣)
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出使)
(4)徒
①亦免冠徒跣
(裸露)
②徒以有先生也
(只是、仅仅)
(5)若
①烨然若神人
(好像)
②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如,比得上)
(6)至
①礼愈至
(周到)
②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 到,到达)
(7)质
①援疑质理
(询问)
②非天质之卑
(资质,禀赋)
(8)患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动词,忧虑,担忧)
②故患有所不辟也无冻馁之患矣
(名词,祸患)
(9)道
①益慕圣贤之道
(学说)
②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说,谈论)
(10)故
①故余虽愚笨
(所以)
②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特意)
(1)而
①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并列连词)
②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修饰连词)
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转折连词,却)
④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顺接连词)
⑤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
(递进连词,并且)
(2)则
①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那么)
②得之则生
(就)
③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却)
(3)之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与生
(主谓之间结构助词,不译)
②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的)
③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他们,代指太学生们)
④弗之怠
(指代抄书)
2.本单元一词多义重点虚词。
(4)于
①万钟于我何加焉
(对于)
②受地于先王
(从)
③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到)
④请广于君
(给)
⑤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向)
⑥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比)
⑦今诸生学于太学
(在)
(5)以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用,拿)
②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凭借)
③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把)
④无从致以观
(来)
⑤计日以还
(而)
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为;把)
⑦生以乡人子谒余
(凭借)
解释下列多义词。
(1)与
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同“欤”,语气词)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给)
③与臣而将四矣
(和、同)
(2)然
①虽然,受地于先王
(这样)
②秦王怫然怒
(……的样子)
(3)者
①以君为长者
(……的人)
②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的原因)
●小试牛刀
(4)诸
①今诸生学于太学
(众多,各)
②假诸人而后见也
(兼词,之于)
(5)虽
①虽然,受地于先王
(虽然)
②虽千里不敢易也
(即使)
●小试牛刀
(6)也
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呢”)
②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表判断语气,可不译)
(7)从
①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向)
②当余之从师也
( 跟从)
(二)古今异义
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如:“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去”,古义是“离开”,后来演变为“到某地去”。
1.古今异义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如“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则泛指大大小小的一切河流。
(2)词义缩小。如“亲戚”,古代还包括内亲,即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嫂等,现在多指旁系亲属。
(3)词义转移。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
(4)感彩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古代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则成了贬义词,指品行恶劣。
2.本单元古今异义词。
(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可以 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表许可
(2)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 古义:益处,好处;今义:增加
(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 古义:交换;今义:容易
(4)岂直五百里哉
直 古义:仅仅、只;今义:常用作形容词,和“曲”相对
(5)以头抢地耳
抢 古义:碰,撞;今义:常指“抢夺、抢占”等
(6)休祲降于天
休 古义:吉祥;今义:休息
(7)长跪而谢之
谢 古义:道歉;今义:感谢
(8)秦王色挠
挠 古义:屈服;今义:轻轻地抓
(9)走送之
走 古义:跑 ;今义:行走
(10)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 古义:借 ;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伪造的;人造的,跟“真”相对
(11)尝趋百里外
趋 古义:快步走;今义:趋向
(12)卒获有所闻
卒 古义:最终;今义:士兵
(13)媵人持汤沃灌
汤 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14)主人日再食
再 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小试牛刀
写出下列词的古义。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 古义:这 今义:对;正确(跟“非”相对)
(2)大王加惠
加 古义:施予 今义:增加
(3)或遇其叱咄
或 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4)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遗 古义:给予,赠送 今义:遗失
(5)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县官 古义:这里指朝廷 今义:县里的地方长官
(三)通假字
通假,指古书上有些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有点像我们今天说的别字。我们在理解时,一定得找出其本字。凡是通假字,在翻译时,都要换成本字。
1.通假字的四种类型(基本规律)。
(1)声、韵母都相同:系向牛头充炭直 ( “直”同“值” )
(2)声母相同: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风”同“放”)
(3)韵母相同:风吹草低见牛羊 ( “见”同“现” )
(4)形近通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同“悦” )
2.本单元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
(同“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同“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同“德”,感恩,感激。
与,同“欤”,语气词)
(4)乡为身死而不受
(同“向”,先前、从前)
(5)故不错意也
(错 通“措”,放置。)
(6)仓鹰击于殿上
(仓 通“苍”,青色。)
(7)四肢僵劲不能动
(同“肢”,肢体)
(8)同舍生皆被绮绣
(同“披”,穿)
(9)与之论辨
(“辨”同“辩”,辩驳)
(四)词的活用-----文言文词类活用的6大类型:
(1)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
①天下缟素
(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
②轻寡人与
(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③与臣而将四矣
(数词用作动词,变成四个人)
(2)动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名词。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②无鲜肥滋味之享
(形容词用作名词,新鲜肥美的食物)
③虽千里不敢易也
(数词用作名词,方圆千里的土地)
(3)名词、形容词活用为状语。
①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名词作状语, 每年)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
(4)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如"汗牛充栋"(《黄生借书说》)中的"汗"本是名词"汗水",因其后带宾语"牛",意为"使牛出汗",成为使动。
②如"凄神寒骨"(《小石潭记》)中的"寒",本是形容词"寒冷",因其后带宾语"骨",意为"使骨寒",成为使动。
③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下,使……流淌)
(5)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②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认为……小)
指出下列活用现象的词,并解释。
①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
(名词作动词, 穿着破旧的衣服)
②请广于君
(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充)
③手自笔录
(名词作状语,用手,用笔)
(6)动词的为动用法。
①等死,死国可乎?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死国”译为“为国而死”或“为了国家大事而死”。
②君子死知己。(陶渊明《咏荆轲》)“死知己”译为“为知己而死”。
● 小试牛刀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①鱼,我所欲也。(“也”表判断)
②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者,……也”表判断)
③否,非若是也。(“非……也”表判断)
2.省略句:指的是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
(省略介词后宾语,“为”后省略了“礼义”;省略宾语,“不受”后省略了“施舍”)
②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省略“受”之前的主语“吾”)
③挺剑而起。(省略主语“唐雎”)
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省略“又”前的主语,省略“与”后宾语)
⑤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省略“寓”后介词“于”)
⑥撰长书以为贽。
(省略“以”后宾语“之”)
⑦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省略“与”前主语“余”和“言” 前主语“其”)
3.倒装句: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但在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所欲有于生甚者”)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万钟于我加何焉”)
③弗之怠
(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弗怠之”)
● 小试牛刀
指出下列文言句式。
①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
(倒装句,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所恶有于死甚者”)
③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
(省略句,省略“处”后介词“于”)
④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倒装句,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考点一:读音和节奏
文言文节奏与停顿划分方法:
(1)主谓之间一般要停顿。
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2)句首发语词(如“至于”“夫”“若夫”“盖”“且”等)后要停顿。
如“至于/负者歌于途”。
(3)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可/以为师矣”。
古诗文考点
(4)表转折意思的句于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
如“人不知/而不愠”。
(5)有省略成分或倒装的地方要停顿。
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
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7)最主要的是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
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
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B.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手指不可/屈伸
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小试牛刀
考点二:字词解释
结合句意和语境,对重点字关键词的解释要正确。
●小试牛刀
对下列画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此之谓失其本心(指人的恻隐之心)
B.安陵君其许寡人(代词,他)
C.色愈恭,礼愈至(至于)
D.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千骑:形容从骑之多,骑:一人一马的合称)
D
考点三:句子翻译
(1)重点词、关键字要一一落实。
(2)省略的成分要补充到位,有些意思跳跃过大的,翻译时则要适当补充词语或短语,以使意思连贯。
(3)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4)译文明白晓畅,通顺无语病,
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的表达要求和习惯。
●小试牛刀
下面句子的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
A.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译:生也是我想要的,然而想要的比这生更重要的,所以不能苟且偷生。
B.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译:也不过就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C.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口中和身体的奉献不如人。
D.未尝稍降辞色。
译:不曾把言辞和脸色略变得温和一些。
C
考点四:内容理解与概括
【答题要求】
(1)先浏览全文,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作者的看法,以便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分析试题要求,锁定答题区域。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入点。
(3)联系全文,整体分析。站在全文的高度上综合理解文意,进而准确概括局部内容。
(4)答题时要抓住要点,语言简练,观点明确,结构完整,表达充分。
●小试牛刀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的表现是“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B.唐雎列举专诸,聂政、要离行刺之事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增强了“士之怒”的威慑力量,最终秦王被唐雎的利剑吓倒而假意屈服。
C.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理解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
D.“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者借用典故,把自己比作冯唐。
C
考点五: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
【答题思路】
阅读文言文要依据文中的有关材料分析概括作者的基本观点。
在分析时,可以通过事件或人物的言行去窥探人物的思想品质,通过作者对人物、事件、情理的褒贬好恶,去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
此外,还应注意辨析作者表明观点或态度的形式,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深入分析和体会,从而把握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小试牛刀
1.《鱼我所欲也》一文中两次提到“心”,即“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此之谓失其本心”。 “是心”“本心”分别指什么?
明确:“是心”:孟子认为人有四种本心,本文侧重讲“羞恶之心”(廉耻之心、向善之心)。 因为人只有拥有“羞恶之心”,才能分清哪些是道德底线可以承受的事,哪些是道德范围所不接纳的事。
“本心”:舍生取义。
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赠送同乡后学,主要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明确:这是一篇劝学之作。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为学之难。意在强调:要想学业有成,必须克服种种困难,抵制各种享乐和物质诱惑,勤勤恳恳,专心致志。
考点六:联系实际与个性感悟
【答题思路】
首先,要准确、深刻地领会作品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倾向;
其次,要从作品本身出发,紧扣题目所问进行感悟;
再次,感悟一定要联系实际,尽量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有新意;
最后,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使观点经得起推敲,令人信服。
●小试牛刀
1.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你能举出几个事例吗?在今天,又该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呢?
明确: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文天祥拒绝元内朝的高官厚禄,宁死不降;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屠刀毫不畏惧,宁死也不出卖党组织,最后英勇牺牲;岳飞精忠报国;谭嗣同杀身成仁。
对于“舍生取义”,今天我们应当赋予“义”以新的含义。它是正义、大义。为了正义事业、为了民族大义见义勇为、英勇献身是值得的,但不要做无谓的牺牲。
2.宋濂的读书经历对你有什么启示?(或让你悟出了什么学习诀窍?)
明确:学习要勤奋,求师要诚心,求学要不畏艰苦并战胜困难。
3.宋濂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遇到老师叱咄则“不敢出一言以复”。你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
观点一:
我赞成宋濂的学习态度。因为“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是向老师求教的,挨几句训斥很正常,关键是能得到老师的教导。如果连几句批评都受不了,怎么能真正学到本事。
观点二:
我不赞成宋濂的学习态度。尊重老师固然重要,但不等于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一言以复”。在心理上、人格上,我们应当尊敬老师;在学习中,我们应该大胆、有理、有礼地向老师提出问题,这样,我们才可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考点七:比较阅读
【答题思路】
比较阅读是对两篇或多篇文言文的基本内容(观点、事件、人物形象等)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比较作品的不同情感倾向,比较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的异同等。
解答时要认真分析试题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1)“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共同的特点,掲示一般规律。
(2)“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揭示各自的特征。
●小试牛刀
【甲】当余之从师也……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乙】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①,近学堂。育常有暇拾薪,以雇书生抄书。后截蒲②以学书,日夜不止。亡失羊豕,其主笞③之。育将鬻④己以偿,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代育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育遂博通经史,仕伪汉,官至太傅。
(节选自《太平御览学部》)【注释】①豕(shǐ):猪。②蒲:水杨树。③笞(chī):用竹板、荆条打。④鬻(yù):卖。
(1)下列对选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连用“被”“戴”“腰”“佩”“备”数个动词,从穿着佩戴方面写出“同舍生”生活之奢华,生动传神。
B.【乙】文郭子敬“闻而嘉之”是被王育宁愿卖了自己也要赔偿主人家损失的行为和求学的精神所感动。
C.【甲】文作者说“未有所成”,表现出一代文宗大儒谦虚抑己、低调做人的品格。
D.【甲】[乙】两文都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强调了宋濂和王育求学路上的艰难困苦。
D
(2)甲乙两文的主人公最终学有所成,你觉得关键在于什么?请结合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关键:
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勤奋好学。
启示:
宋濂、王育的故事告诉我们: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困难,
只有勇于面对,坚持不懈,勤奋好学,
才能学有所成。
考点八:古诗文鉴赏(本单元课内4首+课外4首)
1.主旨情感。
答题点拨:
(1)知人论世
(2)寻抒怀句
(3)析景与情
●小试牛刀
(1)结合写作背景,说说《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
明确: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受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使觇梭龙打虎山,十二月还京,此篇大约作于此行中,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中的“天下事”是指什么事?这几句中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是哪个词?这个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天下事”是指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可怜”;
“可怜”一词使感情一落千丈:
词人的抱负只能是在醉里和梦中实现,
理想和现实形成极大的反差,有力地
突出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3)《渔家傲·秋思》上片是如何紧扣塞下风景之“异”着笔的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明确:①表明边塞天气极寒冷,与作者的家乡吴地大不相同。
②“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
③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
思想感情:这首词描写了塞下奇异的景象,表现了戍边者的辛苦和思念家乡的感情,以及爱国、卫国的精神,同时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4)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明确: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清悲凉;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 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
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
的战地风光图,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独
特的风景。
2.词句赏析。
答题策略:
①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
②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③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
④从写作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⑤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句子。
⑥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
●小试牛刀
(1)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句中“卷”字用得好,试加以赏析。
明确:“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明确:运用典故(比喻),表达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3)任选角度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明确:①手法:运用夸张、比喻、对偶、用典的手法,从侧面烘托了将士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②情感:抒发了作者爱国卫国之情。
(4)《渔家傲·秋思》哪一句词完成了上景与下情的过渡?
明确:浊酒一杯家万里
(5)试简要分析“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一句在词中的作用。
明确:在内容上,这两句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幽怨之情。
在结构上,渲染气氛,为下文抒发情感做铺垫。
(6)《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词句内容简要分析。
明确:①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②借杏花疏影、景色幽香的静景和伴着清韵悠远的笛声欢歌到天明的动景。
③描写了作者当年在良辰美景中与朋友一起借着酒兴尽情戏闹的游乐情形。
(7)《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明确:运用了想象,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形象、委婉地表达了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
(8)下列对《词四首》的内容和写法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上片围绕“异”字着笔,调动视觉和听觉,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峻。
B.《江城子·密州出猎》下片运用了抒情、典故的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渴望被重用、爱国的思想感情。
C.虚实结合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最突出的写法。词中除了“醉里挑灯看剑”实写外,其余都是虚写。
D.《满江红》“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答案; C 解析:C.“可怜白发生”也是实写。
3.诗词形象、意境。
常见题型:
(1)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3)诗中某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4)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答题技巧:
形象赏析=外在特征+内在品质十思想情感+(形象意义)
画面描绘=找出景物(或事物)+概括其特点+描写画面。
●小试牛刀
(1)《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词中共描绘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意象:北风、晚烟、营垒、城堡、落日。特点:萧瑟、冷清、破败。
(2)比较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和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谈谈《定风波》词中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明确: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不畏严寒,不惧官场黑暗,傲然独立,突出的是孤傲;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体现出的是淡泊;而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面对挫折打击,能自我解脱,显示出的是旷达。
(3)《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面?本词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明确:①描绘了一个装备齐全、人数众多、气氛热闹的狩猎场面。
②虽鬓已微霜却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欲保家卫国、征战沙场、满腔豪情壮志的英雄形象。
(4)找一找《渔家傲·秋思》上片里我们看见了哪些“景”?请用以下句式总结:我看见了一幅_______________图。
示例:
景物:雁去 长烟 落日 边声 千嶂 城闭
图画:落日归雁 长烟落日 边声四起 古城落日 归雁孤城 戍边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原卷版)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箪食(dān)  不屑(xiè)   弗得(fú)   妻妾(qiè)
B.蹴尔(cù) 徒跣(xiān) 缟素(gǎo) 庸夫(yōng)
C.休祲(qìn) 寡人(guǎ) 怫然(fú) 不寐(mèi)
D.加冠(ɡuān) 硕师(shuò) 逾约(yù) 的卢(dì)
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B.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C.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D.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偷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
B.此之谓失其本心(指人的羞恶之心) 以大易小(交换)
C.请广于君(增广、扩充) 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
D.长跪而谢之(感谢) 万钟于我何加焉(益处)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
B.秦王使人谓安陵曰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C.烨然若神人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满招损,谦受益
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2分)
A.四支僵劲不能动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6.下列选项中不含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2分)
A.蹴尔而与之  B.腰白玉之环 C.天下缟素 D.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休祲降于天   B.徒以有先生也
C.万钟于我何加焉 D.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8.下面句子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2分)
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B.乡为身死而不受。
C.仓鹰击于殿上。
D.帝感其诚。
9.下面句子的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译:生也是我想要的,然而想要的比这生更重要的,所以不能苟且偷生。
B.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译:也不过就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C.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口中和身体的奉献不如人。
D.未尝稍降辞色。
译:不曾把言辞和脸色略变得温和一些。
10.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鱼我所欲也》《唐雎不辱使命》《送东阳马生序》分别选自孟子所著《孟子》、刘向所著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和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的《宋濂全集》。
B.《送东阳马生序》的“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C.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年,因此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D.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与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相得益彰,在璀璨的中国诗词文化中各放光彩。
11.默写。(8分)
(1)《鱼我所欲也》中作者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生”与“义”的问题,请写出原句: ; 。 , 。
(2)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勾勒出英雄驭马弯弓、冲锋陷阵的场面。
(3)运用典故,表明战争未胜,军事不利,归乡无从谈起,表现词人渴望杀敌报国和思亲念家的复杂情感的语句: , 。
12.名著考查。(5分)
(1)在《儒林外史》中, 成为作者揭露和讽刺的对象。这部小说的作者是出身于安徽全椒一个“世代书香”的名门望族的 。(2分)
(2)请以下面选段为例,简要分析《儒林外史》的讽刺笔法。(3分)
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
二、阅读理解(37分)
(一)古诗词赏析(5分)
13.先在横线上写出三首词的词眼,再仿照示例,选择其中一首进行解析。
【示例】我认为《渔家傲秋思》的词眼是“异”。上阕首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即点明边塞风物与江南迥异,“雁”“千嶂”“长烟落日”“孤城”“边声”“角”这些意象透露出词人凄凉孤寂的心境。词人的复杂情感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传达出来,苍凉而悲壮。
 
(二)文言文阅读(32分)
【一】(15分)
赵轨,河南洛阳人也。父肃,魏廷尉卿。轨少好学,有行检①。周蔡王引为记室,以清苦闻。迁卫州治中。高祖受禅②,转齐州别驾,有能名。其东邻有桑,葚落其家,轨遣人悉拾还其主,诫其诸子曰:“吾非以此求名,不愿侵人。汝等宜以为诫。”在州四年,考绩连最。持节使者郃阳公梁子恭状上,高祖嘉之,赐物三百段,米三百石,征轨入朝。父老相送者各挥涕曰:“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公清若水,请酌一杯水奉饯。”轨受而饮之。既至京师,授原州总管司马。在道夜行其左右马逸入田中暴人禾。轨驻马待明,访禾主酬直而去。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后数年,迁硖州刺史,抚缉萌夷,甚有恩惠。寻转寿州总管长史。芍陂旧有五门堰③,芜秽不修。轨于是劝课人吏,更开三十六门,灌田五千余顷,人赖其利。秩满归乡里,卒于家,时年六十二。
(选自《隋书·列传第三十八》,有删节)
【注】①行检:品行,操守。②受禅:新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③堰:用于灌溉的水利工程。
1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轨遣人悉拾还其主( )
(2)暴人禾( )
(3)人赖其利( )
1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在 道 夜 行 其 左 右 马 逸 入 田 中 暴 人 禾。
16.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其东邻有桑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B.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 以我酌油知之
C.轨受而饮之 久之,目似瞑
D.卒于家 尝射于家圃
1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吾非以此求名,不愿侵人。
(2)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
18.请简要概括赵轨“有行检”的两个具体事例,每个事例不超过10个字。(4分)
【二】(17分)
汉阴老父
范晔
汉阴老父者,不知何许人( )。桓帝延熹①中,幸②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有老父独耕不辍。尚书郎南阳张温异之,使问曰:“人皆来观,老父独不辍,何耶?”
老父笑而不对。温下道百步,自与言。老父曰:“我野人( )!不达斯语。请问天下乱而立天子邪?理而立天子邪?立天子以父天下邪?役天下以奉天子邪?
昔圣王宰世,茅茨采椽③,而万人以宁。今天子之君,劳人自纵,逸游无忌,吾为子羞之,子何忍欲人观之( )!”温大惭。问其姓名,不告而去。
【注释】①延熹:汉桓帝的年号。②幸:皇帝驾临。③茅茨采椽:用茅草盖屋顶,用栎木作椽。
19.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阴(_____)异(_____)斯(_____)奉(_____)
20.请将“耳”“乎”“也”三个语气助词准确还原到原文的括号内。(3分)
A.不知何许人(______)B.我野人(_______)C.子何忍欲人观之(______)
2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今子之君,劳人自纵,逸游无忌,吾为子羞之。
22.请从文中选择相应的动词,来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4分)
皇帝(幸),百姓(_____)— 老父(耕),张溫(______)— 张溫(言),老父(______)— 张溫(惭),老父(______)
23.文中汉阴老父的哪句话集中体现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2分)
三、写作题(45+5)
24.请以“多看长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1)先列好提纲。
(2)写一篇记叙文,要有适当的议论。
(3)凡涉及校名、人名、地点时,一律用××代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解析版)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箪食(dān)  不屑(xiè)   弗得(fú)   妻妾(qiè)
B.蹴尔(cù) 徒跣(xiān) 缟素(gǎo) 庸夫(yōng)
C.休祲(qìn) 寡人(guǎ) 怫然(fú) 不寐(mèi)
D.加冠(ɡuān) 硕师(shuò) 逾约(yù) 的卢(dì)
【解析】B.“跣”应读“xiǎn”;C.“祲”应读“jìn”;D.“逾”应读“yú”。
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B.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C.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D.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解析】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
A.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偷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
B.此之谓失其本心(指人的羞恶之心) 以大易小(交换)
C.请广于君(增广、扩充) 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
D.长跪而谢之(感谢) 万钟于我何加焉(益处)
【解析】“谢”应解释为“道歉”。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
A.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
B.秦王使人谓安陵曰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C.烨然若神人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满招损,谦受益
【解析】A.顺接连词/递进连词,并且;B.派,派遣;C.动词,好像/动词,如,比得上;D.更加/好处。
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C )(2分)
A.四支僵劲不能动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解析】A项,“支”同“肢”;B项,“辟”同“避”;D项,“辩”同“辨”。
6.下列选项中不含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2分)
A.蹴尔而与之  B.腰白玉之环 C.天下缟素 D.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解析】B.“腰”名词作动词,在腰间佩戴;C.“缟素”名词作动词,穿白色丧服;D.“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
A.休祲降于天   B.徒以有先生也
C.万钟于我何加焉 D.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解析】D A项,“休” 的古义是“吉祥”,今义是“休息”;B项,“徒”的古义是“只,仅仅”,今义是“徒弟”;C项,“钟”的古义是“一种量器”,今义是“计时的器具”。
8.下面句子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C)(2分)
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B.乡为身死而不受。
C.仓鹰击于殿上。
D.帝感其诚。
【解析】A.“……者……也”,表判断;B.省略主语“我”,“为”后面省略介词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C.倒装句,状语前置,应为“仓鹰于殿上击”;D.被动句,应为帝被其诚所感。
9.下面句子的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
A.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译:生也是我想要的,然而想要的比这生更重要的,所以不能苟且偷生。
B.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译:也不过就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C.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口中和身体的奉献不如人。
D.未尝稍降辞色。
译:不曾把言辞和脸色略变得温和一些。
10.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2分)
A.《鱼我所欲也》《唐雎不辱使命》《送东阳马生序》分别选自孟子所著《孟子》、刘向所著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和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的《宋濂全集》。
B.《送东阳马生序》的“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C.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年,因此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D.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与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相得益彰,在璀璨的中国诗词文化中各放光彩。
【解析】一般认为《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写的。《战国策》是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
11.默写。(8分)
(1)《鱼我所欲也》中作者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生”与“义”的问题,请写出原句: ; 。 , 。
(2)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勾勒出英雄驭马弯弓、冲锋陷阵的场面。
(3)运用典故,表明战争未胜,军事不利,归乡无从谈起,表现词人渴望杀敌报国和思亲念家的复杂情感的语句: , 。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2.名著考查。(5分)
(1)在《儒林外史》中, 成为作者揭露和讽刺的对象。这部小说的作者是出身于安徽全椒一个“世代书香”的名门望族的 。(2分)答案:儒林 吴敬梓
(2)请以下面选段为例,简要分析《儒林外史》的讽刺笔法。(3分)
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
【答案】抓住周进到贡院游玩时嚎啕大哭的传神细节,以冷峻的白描直书其事,从而达到讽刺周进一心追求功名的丑态之效果。(展现了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的毒害)
【解析】本题考查讽刺手法的分析。周进六十多岁,依然是个童生,当他恳求别人带他参观贡院时,大半生追求功名富贵却求之不得的辛酸悲苦,以及所忍受的侮辱欺凌一下子倾泻出来,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他苏醒后满地打滚,放声大哭,直到哭出血来。作者以冷峻的笔触白描其凄惨疯癫这状,深入细致的表现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之深,把周进一心求取功名的丑态客观的呈现在读者面前,起到了极强的讽刺效果。
二、阅读理解(37分)
(一)古诗词赏析(5分)
13.先在横线上写出三首词的词眼,再仿照示例,选择其中一首进行解析。
【示例】我认为《渔家傲秋思》的词眼是“异”。上阕首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即点明边塞风物与江南迥异,“雁”“千嶂”“长烟落日”“孤城”“边声”“角”这些意象透露出词人凄凉孤寂的心境。词人的复杂情感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传达出来,苍凉而悲壮。
 
【答案】(1)狂(2)壮(3)烈
[示例一]《江城子·密州出猎》通篇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上阕写太守出猎,须报知全城百姓,随其出猎,猎必射虎,自比孙郎,此乃太守形象之狂;下阕词人化用典故,以魏尚自许,以“射天狼”来表达自己抗敌强国的主张,体现了词人狂放的气概。
[示例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题目即点明此为“壮词”,词人写自己在梦境中杀敌征战,雄壮威武,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结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
[示例三]我认为《满江红》(小住京华)的词眼是“烈”。“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正是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她不甘心做一个庸常妇女,面对凄风苦雨中的国家和民族,她有男儿的烈性,有超越红尘的勇气,她虽然洒下难觅知音的“青衫泪”,但并非消沉的自怨自艾,而是在孤独中积极地探寻和追求。
(二)文言文阅读(32分)
【一】(15分)
赵轨,河南洛阳人也。父肃,魏廷尉卿。轨少好学,有行检①。周蔡王引为记室,以清苦闻。迁卫州治中。高祖受禅②,转齐州别驾,有能名。其东邻有桑,葚落其家,轨遣人悉拾还其主,诫其诸子曰:“吾非以此求名,不愿侵人。汝等宜以为诫。”在州四年,考绩连最。持节使者郃阳公梁子恭状上,高祖嘉之,赐物三百段,米三百石,征轨入朝。父老相送者各挥涕曰:“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公清若水,请酌一杯水奉饯。”轨受而饮之。既至京师,授原州总管司马。在道夜行其左右马逸入田中暴人禾。轨驻马待明,访禾主酬直而去。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后数年,迁硖州刺史,抚缉萌夷,甚有恩惠。寻转寿州总管长史。芍陂旧有五门堰③,芜秽不修。轨于是劝课人吏,更开三十六门,灌田五千余顷,人赖其利。秩满归乡里,卒于家,时年六十二。
(选自《隋书·列传第三十八》,有删节)
【注】①行检:品行,操守。②受禅:新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③堰:用于灌溉的水利工程。
1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轨遣人悉拾还其主( 全部,全都 )
(2)暴人禾( 践踏,损坏 )
(3)人赖其利( 依靠,依赖 )
1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在道夜行/其左右马逸入田中/暴人禾。
16.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
A.其东邻有桑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B.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 以我酌油知之
C.轨受而饮之 久之,目似瞑
D.卒于家 尝射于家圃
【解析】A.代词,他的/副词,加强诘问语气;B.介词,用/介词,凭借;C.代词,代前面说的事物/助词,补足音节;D.介词,在。
1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吾非以此求名,不愿侵人。
我并不是要凭借这件事求取好名声,是不愿意侵占别人的东西。
(2)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
原州的百姓和官吏听说这件事后,没有人不改变(原来的)操守。
18.请简要概括赵轨“有行检”的两个具体事例,每个事例不超过10个字。(4分)
①将桑葚送还主人。②赔偿百姓的禾苗。
【参考译文】
赵轨是河南洛阳人。他父亲赵肃是魏国廷尉卿。赵轨年轻时爱好学习,有操守。周蔡王请他做记室,(他)凭借清苦闻名。升迁为卫州治中。高祖接受帝位后,(他)转任齐州别驾,获得了有才能的名声。他的东邻家里栽种着桑树,桑葚落到他家,赵轨派遣下人全部拾起还给它的主人,劝诫他的各个儿子说:“我并不是要借这件事求取好名声,是不愿意侵占别人的东西。你们应当用这件事来诫勉自己。”他在齐州任职一共四年,考核成绩连年最优。朝廷特使郃阳公梁子恭上奏皇帝后,高祖嘉奖了赵轨,赐给他三百件物品,三百石米,征召赵轨入朝。送别他的父老乡亲都热泪盈眶地说:“您在任何时候,未曾向我们索取一丝一毫,因此我们不敢用酒送别。您清洁如净水,请允许我们斟一杯清水为您送行。”赵轨接受,一口饮下。到了京都以后,被授予了原州总管司马的官职。在夜行的路途上,他手下的马脱缰冲入田中,践踏了百姓的庄稼。赵轨停下马,一直等到天明,寻访到庄稼的主人,赔偿了禾苗钱后才离开。原州的百姓和官吏听说这件事后,没有人不改变(原来的)操守。数年以后,升迁为硖州刺史,抚慰百姓,安抚少数民族,对他们恩惠有加。不久转任寿州总管长史。芍陂这个地方原有五门堰坝,已经荒废,没有修整。赵轨于是劝勉百姓和官吏,增开了三十六门,灌溉田地五千多顷,百姓依靠它获得了利益。他任期届满后回到故乡,最后在家乡去世,当时年龄为六十二岁。
【二】(17分)
汉阴老父
范晔
汉阴老父者,不知何许人( )。桓帝延熹①中,幸②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有老父独耕不辍。尚书郎南阳张温异之,使问曰:“人皆来观,老父独不辍,何耶?”
老父笑而不对。温下道百步,自与言。老父曰:“我野人( )!不达斯语。请问天下乱而立天子邪?理而立天子邪?立天子以父天下邪?役天下以奉天子邪?
昔圣王宰世,茅茨采椽③,而万人以宁。今天子之君,劳人自纵,逸游无忌,吾为子羞之,子何忍欲人观之( )!”温大惭。问其姓名,不告而去。
【注释】①延熹:汉桓帝的年号。②幸:皇帝驾临。③茅茨采椽:用茅草盖屋顶,用栎木作椽。
19.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阴(_____)异(_____)斯(_____)奉(_____)
20.请将“耳”“乎”“也”三个语气助词准确还原到原文的括号内。(3分)
A.不知何许人(______)B.我野人(_______)C.子何忍欲人观之(______)
2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今子之君,劳人自纵,逸游无忌,吾为子羞之。
22.请从文中选择相应的动词,来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4分)
皇帝(幸),百姓(_____)— 老父(耕),张溫(______)— 张溫(言),老父(______)— 张溫(惭),老父(______)
23.文中汉阴老父的哪句话集中体现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2分)
19.(1)南岸:水的南岸 (2)认为……奇异;对……感到惊奇 (3)这;这个 (4)侍奉;奉养
20.(1)A.也 (2)B.耳 (3)C.乎
21.如今你的皇上劳役百姓,自我放纵,放任游乐,没有顾忌,我真为你(有这样的皇上)感到羞耻!
22.观 异(问) 曰(对) 去
23.立天子以父天下邪?役天下以奉天子邪?
【参考译文】
汉阴的一位老先生,不知道身份来历。汉桓帝在延熹年中,(巡游)驾幸竟陵,过了云梦泽,到达了沔水岸边,当地百姓没有不去看的,但有一个老先生一个人耕地不停。尚书郎南阳人张温感觉很奇怪,叫人去问说:“人们都去看,老先生就你不停,为什么呀 ”
老先生笑而不答。张温走下道路(进入田地)百余步亲自和老先生谈,老先生说:“俺是个粗人,不懂这个话。请问是天下大乱天子能存在还是天下大治天子能存在 是天子存在来安抚天下百姓还是驱使天下百姓供养天子呢
以前圣贤治世,自己住草屋顶树枝结构的房子,全体百姓都很安定。现在你的皇上,烦扰百姓自己随意游玩无所顾忌,我都替你为他感到惭愧,你怎么还愿意让别人都去看呢 ”张温感觉很惭愧。问他的姓名,老先生没有说就走了。
写作题(45+5)
24.请以“多看长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1)先列好提纲。
(2)写一篇记叙文,要有适当的议论。
(3)凡涉及校名、人名、地点时,一律用××代替。
【例文】
多看长处
“一定要学会真诚地欣赏别人,因为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就会获得更多的朋友。”这是读了《学会欣赏别人》中最让我受益的一句话。
在一个暖洋洋的中午,父女俩同时看到一个身穿不合时宜的大衣、围着围巾的老妇女。女儿认为这个老太太十分滑稽,但爸爸却注意到的不是其穿着,而是她注视丁香花的神情,并赞美了老太太一番,老太太很是激动,并赠给女儿了一盒甜饼。父女对老人由衷的赞美令老人激动,一句简单的夸奖,不仅制造了父女和老人间和谐的氛围,还让我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它教育了女儿丽莎,同时父亲的教诲也使我受益匪浅。它让我知道要多看别人的优点,这样你会交到更多的朋友。
友谊往往来源于真诚的欣赏。我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女孩贝塔,她十分喜欢弹钢琴,但学了很长时间仍不见效果,贝塔失去了信心,决定放弃,但她的朋友艾米丽常常鼓励她:“你又进步了!”也是艾米丽最真诚的欣赏使贝塔找回信心,最终成为了钢琴家,并塑造了她们间纯洁的友谊。正是这纯洁的友谊使她们的一生都是那么快乐、充实,一切的一切都源于她们真诚的欣赏。
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也许你还没有发现,一但发现了,就要真诚地、不吝惜地夸奖他,想获得更多的朋友往往需要你最真诚的夸奖和欣赏。让我们多寻找别人的优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
第三单元
文学、文体常识
(一)作者作品
1.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被尊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2.《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3.《送东阳马生序》选自《宋濂全集》。作者是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
4.《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范仲淹,他的《岳阳楼记》一出,岳阳楼从此声名大振。
5.《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苏轼,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词的发展史上开创了豪放词派,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他与苏轼并称“苏辛”。
7.《满江红》(小住京华)的作者是秋瑾,字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中国民主革命烈士。
(二)文体知识
1.序。
《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用于临别赠言,多为劝勉鼓励之辞。
2.词。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相当于现在的歌词。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词牌规定着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 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称为上片和下片或上阕和下阕。
3.词的派别。
(1)婉约派
婉约派以秦观、李清照为代表,继承南唐词的风韵,多以艳情为题材;在形式上则以蕴藉雅正见长,严守音律,讲究含蓄,语言精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此派对词坛影响很大,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豪放派
  是与“婉约派”对举之宋词流派。由北宋词人苏轼所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重要作家还有张元干、张孝祥、陈亮等。此派词人,多有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胸怀坦荡,抱负远大,畅所欲言,直抒胸臆。意境雄奇阔大,风格豪迈奔放,语言流利畅达,把词引向健康、广阔的道路。豪放派词人南宋居多,人才济济,因辛弃疾成就突出,故又称“辛派”。
二、课内相关知识
1.性善论。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礼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
2.关于“士”。
士,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社会阶层 ,春秋战国时期,士是有一定知识和技能之人的称呼。士倾尽平生所学只为一展抱负,他们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气概。他们的活动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巩固统治者的地位。
士分为“学士”:孔子、荀子等;“策士”:苏秦、张仪、邹忌、唐雎、触龙等;“术士”:荆轲。
3.布衣。
本指平民百姓穿的布制的衣服,后来又指平民。“布衣蔬食”常形容生活简朴。古代的“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帛”指丝织品。富贵人家穿绫罗绸缎与丝锦织物,平民穿麻、葛织物。后来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三、文言文基础知识
(一)一词多义
一般说来,一个文言实词诸多义项之间会有一定的联系,其中有一个是本义,其他义项则是它的引申义、比喻义或假借义。
1.本单元一词多义重点实词。
(1)为
①故不为苟得也 (做)②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采用)③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为了)(接受)

①二者不可得兼(得到)
②故不为苟得 (取得)
③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保全)
④得之则生(得到,获得)
⑤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
使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命令,派遣) 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出使)

①亦免冠徒跣 (裸露) ②徒以有先生也 (只是、仅仅)

①烨然若神人 (好像) ②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如,比得上)

①礼愈至 (周到) ②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 到,到达)

①援疑质理 (询问) ②非天质之卑 (资质,禀赋)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动词,忧虑,担忧)
②故患有所不辟也无冻馁之患矣 (名词,祸患)

①益慕圣贤之道 (学说)
②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说,谈论)

①故余虽愚笨 (所以)
②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特意)
2.本单元一词多义重点虚词。
(1)而
①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并列连词)
②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修饰连词)
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转折连词,却)
④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顺接连词)
⑤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 (递进连词,并且)
(2)则
①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那么)
②得之则生 (就)
③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却)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与生 (主谓之间结构助词,不译)
②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的)
③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他们,代指太学生们)
④弗之怠 (指代抄书)
(4)于
①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于)
②受地于先王 (从)
③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到)
④请广于君 (给)
⑤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向)
⑥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比)
⑦今诸生学于太学 (在)
(5)以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用,拿)
②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凭借)
③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把)
④无从致以观 (来)
⑤计日以还 (而)
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为;把)
⑦生以乡人子谒余 (凭借)
●小试牛刀
解释下列多义词。

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语气词)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给)
③与臣而将四矣 (和、同)

①虽然,受地于先王 (这样)
②秦王怫然怒 (……的样子)

①以君为长者 (……的人)
②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的原因)

①今诸生学于太学 (众多,各)
②假诸人而后见也 (兼词,之于)

①虽然,受地于先王 (虽然)
②虽千里不敢易也 (即使)

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呢”)
②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表判断语气,可不译)

①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向)
②当余之从师也 ( 跟从)
(二)古今异义
1.古今异义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如“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则泛指大大小小的一切河流。
(2)词义缩小。如“亲戚”,古代还包括内亲,即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嫂等,现在多指旁系亲属。
(3)词义转移。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 https: / / baike. / item / %E9%BE%9F%E8%99%BD%E5%AF%BF / 2356846" \t "_blank )》)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
(4)感彩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古代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则成了贬义词,指品行恶劣。
2.本单元古今异义词。
(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可以 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表许可
(2)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 古义:益处,好处;今义:增加
(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 古义:交换;今义:容易
(4)岂直五百里哉 直 古义:仅仅、只;今义:常用作形容词,和“曲”相对
(5)以头抢地耳 抢 古义:碰,撞;今义:常指“抢夺、抢占”等
(6)休祲降于天 休 古义:吉祥;今义:休息
(7)长跪而谢之 谢 古义:道歉;今义:感谢
(8)秦王色挠 挠 古义:屈服;今义:轻轻地抓
(9)走送之 走 古义:跑 ;今义:行走
(10)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 古义:借 ;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伪造的;人造的,跟“真”相对
(11)尝趋百里外 趋 古义:快步走;今义:趋向
(12)卒获有所闻 卒 古义:最终;今义:士兵
(13)媵人持汤沃灌 汤 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14)主人日再食 再 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小试牛刀
写出下列词的古义。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 古义:这 今义:对;正确(跟“非”相对)
(2)大王加惠 加 古义:施予 今义:增加
(3)或遇其叱咄 或 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4)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遗 古义:给予,赠送 今义:遗失
(5)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县官 古义:这里指朝廷 今义:县里的地方长官
(三)通假字
通假,指古书上有些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有点像我们今天说的别字。我们在理解时,一定得找出其本字。凡是通假字,在翻译时,都要换成本字。
1.通假字的四种类型(基本规律)。
(1)声、韵母都相同:系向牛头充炭直 ( “直”同“值” )
(2)声母相同: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风”同“放”)
(3)韵母相同:风吹草低见牛羊 ( “见”同“现” )
(4)形近通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同“悦” )
2.本单元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同“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同“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语气词)
(4)乡为身死而不受(同“向”,先前、从前)
(5)故不错意也 (错 通“措”,放置。)
(6)仓鹰击于殿上 (仓 通“苍”,青色。)
(7)四肢僵劲不能动 (同“肢”,肢体)
(8)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穿)
(9)与之论辨 (“辨”同“辩”,辩驳)
(四)词的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6大类型:
(1)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
①天下缟素 (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
②轻寡人与 (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③与臣而将四矣 (数词用作动词,变成四个人)
(2)动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名词。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②无鲜肥滋味之享 (形容词用作名词,新鲜肥美的食物)
③虽千里不敢易也 (数词用作名词,方圆千里的土地)
(3)名词、形容词活用为状语。
①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名词作状语, 每年)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
(4)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如"汗牛充栋"(《黄生借书说》)中的"汗"本是名词"汗水",因其后带宾语"牛",意为"使牛出汗",成为使动。
②如"凄神寒骨"(《小石潭记》)中的"寒",本是形容词"寒冷",因其后带宾语"骨",意为"使骨寒",成为使动。
③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下,使……流淌)
(5)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②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认为……小)
(6)动词的为动用法。
①等死,死国可乎?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死国”译为“为国而死”或“为了国家大事而死”。
②君子死知己。(陶渊明《咏荆轲》)“死知己”译为“为知己而死”。
● 小试牛刀
指出下列活用现象的词,并解释。
①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 (名词作动词, 穿着破旧的衣服)
②请广于君 (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充)
③手自笔录 (名词作状语,用手,用笔)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①鱼,我所欲也。(“也”表判断)
②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者,……也”表判断)
③否,非若是也。(“非……也”表判断)
2.省略句:指的是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省略介词后宾语,“为”后省略了“礼义”;省略宾语,“不受”后省略了“施舍”)
②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省略“受”之前的主语“吾”)
③挺剑而起。(省略主语“唐雎”)
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省略“又”前的主语,省略“与”后宾语)
⑤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省略“寓”后介词“于”)
⑥撰长书以为贽。(省略“以”后宾语“之”)
⑦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省略“与”前主语“余”和“言” 前主语“其”)
3.倒装句: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但在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所欲有于生甚者”)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万钟于我加何焉”)
③弗之怠(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弗怠之”)
● 小试牛刀
指出下列文言句式。
①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倒装句,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所恶有于死甚者”)
③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省略句,省略“处”后介词“于”)
④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倒装句,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四、古诗文考点
考点一:读音和节奏
文言文节奏与停顿划分方法:
(1)主谓之间一般要停顿。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2)句首发语词(如“至于”“夫”“若夫”“盖”“且”等)后要停顿。如“至于/负者歌于途”。
(3)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如“可/以为师矣”。
(4)表转折意思的句于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如“人不知/而不愠”。
(5)有省略成分或倒装的地方要停顿。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7)最主要的是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小试牛刀
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B.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手指不可/屈伸
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答案】D
考点二:字词解释
结合句意和语境,对重点字关键词的解释要正确。
●小试牛刀
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此之谓失其本心(指人的恻隐之心)
B.安陵君其许寡人(代词,他)
C.色愈恭,礼愈至(至于)
D.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千骑:形容从骑之多,骑:一人一马的合称)
【答案】D
考点三:句子翻译
答题要求:
(1)重点词、关键字要一一落实。
(2)省略的成分要补充到位,有些意思跳跃过大的,翻译时则要适当补充词语或短语,以使意思连贯。
(3)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4)译文明白晓畅,通顺无语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的表达要求和习惯。
●小试牛刀
下面句子的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
A.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译:生也是我想要的,然而想要的比这生更重要的,所以不能苟且偷生。
B.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译:也不过就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C.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口中和身体的奉献不如人。
D.未尝稍降辞色。
译:不曾把言辞和脸色略变得温和一些。
【答案】C
考点四:内容理解与概括
答题要求:
(1)先浏览全文,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作者的看法,以便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分析试题要求,锁定答题区域。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入点。
(3)联系全文,整体分析。站在全文的高度上综合理解文意,进而准确概括局部内容。
(4)答题时要抓住要点,语言简练,观点明确,结构完整,表达充分。
●小试牛刀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的表现是“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B.唐雎列举专诸,聂政、要离行刺之事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增强了“士之怒”的威慑力量,最终秦王被唐雎的利剑吓倒而假意屈服。
C.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理解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
D.“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者借用典故,把自己比作冯唐。
【答案】C
考点五: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
阅读文言文要依据文中的有关材料分析概括作者的基本观点。在分析时,可以通过事件或人物的言行去窥探人物的思想品质,通过作者对人物、事件、情理的褒贬好恶,去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此外,还应注意辨析作者表明观点或态度的形式,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深入分析和体会,从而把握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小试牛刀
1.《鱼我所欲也》一文中两次提到“心”,即“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此之谓失其本心”。 “是心”“本心”分别指什么?
明确:“是心”:孟子认为人有四种本心,本文侧重讲“羞恶之心”(廉耻之心、向善之心)。 因为人只有拥有“羞恶之心”,才能分清哪些是道德底线可以承受的事,哪些是道德范围所不接纳的事。
“本心”:舍生取义。
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赠送同乡后学,主要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明确:这是一篇劝学之作。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为学之难。意在强调:要想学业有成,必须克
服种种困难,抵制各种享乐和物质诱惑,勤勤恳恳,专心致志。
考点六:联系实际与个性感悟
答题要求: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准确、深刻地领会作品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倾向;其次,要从作品本身出发,紧扣题目所问进行感悟;再次,感悟一定要联系实际,尽量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有新意;最后,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使观点经得起推敲,令人信服。
●小试牛刀
1.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你能举出几个事例吗?在今天,
又该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呢?
明确: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文天祥
拒绝元内朝的高官厚禄,宁死不降;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屠刀毫不畏惧,宁死也不出卖党组织,最后英勇
牺牲;岳飞精忠报国;谭嗣同杀身成仁。
对于“舍生取义”,今天我们应当赋予“义”以新的含义。它是正义、大义。为了正义事业、为了民族
大义见义勇为、英勇献身是值得的,但不要做无谓的牺牲。
2.宋濂的读书经历对你有什么启示?(或让你悟出了什么学习诀窍?)
明确:学习要勤奋,求师要诚心,求学要不畏艰苦并战胜困难。
3.宋濂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遇到老师叱咄则“不敢出一言以复”。你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
观点一:我赞成宋濂的学习态度。因为“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是向老师求教的,挨几
句训斥很正常,关键是能得到老师的教导。如果连几句批评都受不了,怎么能真正学到本事。
观点二:我不赞成宋濂的学习态度。尊重老师固然重要,但不等于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一言以复”。
在心理上、人格上,我们应当尊敬老师;在学习中,我们应该大胆、有理、有礼地向老师提出问题,这样,
我们才可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考点七: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是对两篇或多篇文言文的基本内容(观点、事件、人物形象等)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比较作品的不同情感倾向,比较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的异同等。
解答时要认真分析试题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1)“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共同的特点,掲示一般规律。
(2)“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揭示各自的特征。
●小试牛刀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乙】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①,近学堂。育常有暇拾薪,以雇书生抄书。后截蒲②以学书,日夜不止。亡失羊豕,其主笞③之。育将鬻④己以偿,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代育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育遂博通经史,仕伪汉,官至太傅。
(节选自《太平御览学部》)【注释】①豕(shǐ):猪。②蒲:水杨树。③笞(chī):用竹板、荆条打。④鬻(yù):卖。
(1)下列对选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 )
A.【甲】文连用“被”“戴”“腰”“佩”“备”数个动词,从穿着佩戴方面写出“同舍生”生活之奢华,生动传神。
B.【乙】文郭子敬“闻而嘉之”是被王育宁愿卖了自己也要赔偿主人家损失的行为和求学的精神所感动。
C.【甲】文作者说“未有所成”,表现出一代文宗大儒谦虚抑己、低调做人的品格。
D.【甲】[乙】两文都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强调了宋濂和王育求学路上的艰难困苦。
(2)甲乙两文的主人公最终学有所成,你觉得关键在于什么?请结合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关键: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勤奋好学。
启示:宋濂、王育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学习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困难,只有勇于面对,坚持不懈,勤奋好学,才能学有所成。
考点八:古诗词鉴赏(本单元课内4首+课外4首)
1.主旨情感。
答题点拨:
(1)知人论世
(2)寻抒怀句
(3)析景与情
●小试牛刀
(1)结合写作背景,说说《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
明确: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受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使觇梭龙打虎山,十二月还京,此篇大约作于此行中,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中的“天下事”是指什么事?这几句中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是哪个词?这个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天下事”是指收复中原,统一国家;“可怜”;“可怜”一词使感情一落千丈:词人的抱负只能是在醉里和梦中实现,理想和现实形成极大的反差,有力地突出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3)《渔家傲·秋思》上片是如何紧扣塞下风景之“异”着笔的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明确:①表明边塞天气极寒冷,与作者的家乡吴地大不相同。
②“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
③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
思想感情:这首词描写了塞下奇异的景象,表现了戍边者的辛苦和思念家乡的感情,以及爱国、卫国的精神,同时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4)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明确: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清悲凉;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 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独特的风景。
2.词句赏析。
答题策略:
①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
②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③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
④从写作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⑤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句子。
⑥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
●小试牛刀
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句中“卷”字用得好,试加以赏析。
明确:“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明确:运用典故(比喻),表达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3)任选角度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明确:①手法:运用夸张、比喻、对偶、用典的手法,从侧面烘托了将士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②情感:抒发了作者爱国卫国之情。
(4)《渔家傲·秋思》哪一句词完成了上景与下情的过渡?
明确:浊酒一杯家万里
(5)试简要分析“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一句在词中的作用。
明确:在内容上,这两句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幽怨之情。
在结构上,渲染气氛,为下文抒发情感做铺垫。
(6)《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词句内容简要分析。
明确:①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②借杏花疏影、景色幽香的静景和伴着清韵悠远的笛声欢歌到天明的动景,③描写了作者当年在良辰美景中与朋友一起借着酒兴尽情戏闹的游乐情形。
(7)《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明确:运用了想象,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形象、委婉地表达了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
(8)下列对《词四首》的内容和写法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上片围绕“异”字着笔,调动视觉和听觉,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峻。
B.《江城子·密州出猎》下片运用了抒情、典故的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渴望被重用、爱国的思想感情。
C.虚实结合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最突出的写法。词中除了“醉里挑灯看剑”实写外,其余都是虚写。
D.《满江红》“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答案; C 解析:C.“可怜白发生”也是实写。
3.诗词形象、意境。
常见题型:
(1)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3)诗中某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4)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答题技巧:
形象赏析=外在特征+内在品质十思想情感+(形象意义)
画面描绘=找出景物(或事物)+概括其特点+描写画面。
●小试牛刀
(1)《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词中共描绘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意象:北风、晚烟、营垒、城堡、落日。特点:萧瑟、冷清、破败。
(2)比较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和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谈谈《定风波》词中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明确: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不畏严寒,不惧官场黑暗,傲然独立,突出的是孤傲;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体现出的是淡泊;而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面对挫折打击,能自我解脱,显示出的是旷达。
(3)《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面?本词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明确:①描绘了一个装备齐全、人数众多、气氛热闹的狩猎场面。
②虽鬓已微霜却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欲保家卫国、征战沙场、满腔豪情壮志的英雄形象。
(4)找一找《渔家傲·秋思》上片里我们看见了哪些“景”?请用以下句式总结:我看见了一幅_______________图。
示例:
景物:雁去 长烟 落日 边声 千嶂 城闭
图画:落日归雁 长烟落日 边声四起 古城落日 归雁孤城 戍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