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1.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10 11:4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练习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
1.1938年,中国在正面战场上取得了一场重大胜利,这次战役是()
A. 武汉战役 B. 淞沪战役 C. 台儿庄战役 D. 第三次长沙会战
2.著名作家臧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杀退寇兵!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因指挥台儿庄战役而载入史册的将领是 ( )
A. 佟麟阁 B. 赵登禹 C. 李宗仁 D. 彭德怀
3.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难能可贵。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这些数据最能说明(  )
A. 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B. 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 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积极抗日 D.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一部分
4.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在正面战场,国民党发动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是(  )
A. 平型关大捷 B. 武汉会战 C. 第三次长沙会战 D. 百团大战
5.武汉会战,是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的辉煌一页。历时4个多月, 以中国军队撤出武汉而宣告结束。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的形势是 ( )
A. 日本侵占了东北,威胁平津 B.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 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D. 正面战场进入抗日高潮
6.武汉会战是中日开战以来时间最长、双方投入兵力最多、伤亡最重的一次特大战役,影响全国,牵动世界。这场战役 ( )
A. 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 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C. 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D. 标志着全民族抗战局面开始形成
7.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 ( )①台儿庄战役 ②第三次长沙会战 ③凇沪会战 ④武汉会战
A. ③①②④ B. ③②①④ C. ③①④② D. ①④②③
8.1939年1月,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省政府由南昌迁到吉安,几个月后迁到泰和,1945年初迁至宁都。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省政府这几次辗转迁徙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 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
C. 侵华日军步步进逼 D. 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
9.一位英国的记者在《泰晤士报》中写到:“这是1941年12月份以来同盟军唯一的决定性胜利”,还有人评价“这场战争的意义丝毫不逊色于台儿庄战争的意义,其指挥官薛岳将军更是因为这场战争得到了日本人的尊重,也得到了国民党派人士的尊重”。材料中的“战争”是指(  )
A. 淞沪会战 B. 徐州会战 C. 武汉会战 D. 第三次长沙会战
10.1944年初,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大规模进攻,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地区的大部分和贵州的一部分。这与抗战后期国民党的哪一抗战态度有关 ( )
A. 反对内战,一致抗日 B. 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
C. 攘外必先安内,对日寇不抵抗 D. 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泄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
--《红血洗过的战场》请回答:
(1)材料描述的是发生在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
(2)这次战役的指挥者是谁?结果如何?
(3)这次战役有何重大意义?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但一般所认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伦敦《泰晤士报》(1937年11月28日)
材料二:1937年7月7日后,蒋介石对日态度由妥协逐渐到强硬,对国民党广大官兵的积极抗战起到指导作用。第五战区在战役总结中所述:“最高指挥官之镇定,于前方士气影响极大。徐州于二月上旬敌于兖州南下,蚌埠北进时,发发可危,战区之司令部本应早已离徐后撤,然以长官镇静之处,不仅得支持三个月之久,且获台儿庄之胜利。”1938年蒋介石4月7日通电全国: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胜利……
材料三:如下图
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一个团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一日之内,双方进行了11次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尸横遍野,战况惨烈。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场战役(或会战)?它对抗战初期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台儿庄战役胜利的主要原因。
(3)从材料三中,你能感受到中国军民的哪些精神?
(4)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D
11.【答案】(1)据材料“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可知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台儿庄战役。
(2)1938年春,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3)据所学可知: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等。
故答案为:
(1)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战役:台儿庄战役。
(2)指挥者:李宗仁;结果:中国军队大败日军,消灭日军一万多人。
(3)重大意义: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等。(言之有理也可)
12.(1)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振奋了全国人心
(2)蒋介石对日态度转变对国民党官兵抗战起到指导作用;最高指挥官临危不惧,指挥镇定,鼓舞了前方士兵士气;国民党前方将士不惜牺牲,发扬视死如归精神;后方同胞的支持
(3)体现了不畏强暴、不甘被凌辱的自强团结精神;为民族利益献身的自我牺牲精神;不屈不挠、英勇抗争、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4)正面战场的抗战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