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4古诗两首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4《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古、诗、首、眠”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多、处、知、忙”六个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教学重点 认识字词、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意境。
教学方法 引导法
教学准备 有关春天的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 2、背诵《春晓》。
3、出示新课课题《村居》,读题,学习“村、居”两字,解题。
二、学习《村居》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醉 春 烟 散 学 忙 童
(读准音——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随机理解词义,用“醉、忙”各说一句话。)
3、指名读全诗。
4、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先认真地读古诗,看看图,想想这首诗中又写了哪些景物?用“——“划出来。哪些地方读不懂的用“?”标出。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解决。
5、全班汇报交流。
(1)学习第一、二句。
通过“长、拂堤、醉、春烟”的理解,感悟“草、莺、杨柳”的形象。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来说一说。
指导朗读。用轻缓的语气读,感受春天的美景。
(2)学习第三、四句。
同桌两个互相说一说,你见过的风筝有哪些?风筝是怎样放的?(唤起放风筝的记忆,体味其中的乐趣。)
指导朗读,读出放风筝的快乐之情。
6吟诵全诗。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知、忙”
1、强调“知”字右边的“口”靠下;“忙”字竖心旁的笔画(先写两点,再写竖)
2、描红、临写。
本课作业 1、背诵《村居》。2、搜集阅读有关春天的诗。
板书设计 村 居 草 长 莺 飞 杨柳 春烟 儿 童 散 学 忙 放 纸 鸢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4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4《古诗两首》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古、诗、首、眠”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多、处、知、忙”六个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教学重点 认识字词、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意境。
教学方法 引导法
教学准备 有关春天的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习,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春天的知识。谁愿意把自己所知道的春天和大家交流一下?(意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对春天的感受,为进一步理解春天作铺垫。)
2、师: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天不仅我们喜欢,许多古代的诗人也很喜欢,他们还写下一首首诗赞美春天美丽的景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学习“古、诗、首”三个字。
二、学习《春晓》
(一)读通
1、师: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孟浩然写的。(齐读诗题)很多同学都会背这首诗,请大家看拼音,认真读一读,待会儿我们来比赛背诗,看谁能把每个字音背准。(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能较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自主性。)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
3、指名背诵。
4、认记汉字。(指名读准词——交流识记加横线字的方法——组词,猜字义)
春眠 春晓 处处 闻啼鸟
(二)理解感悟
1、由理解“春晓”引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读读第一句。(也可做做动作帮助理解)
2、请同学们再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读不懂。
3、交流讨论学习。
(1)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鸟、风雨、花)(2)春天,鸟儿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处处”“闻”“啼”)
播放一段鸟儿鸣叫的录音。耳听鸣叫声,想象鸟儿飞翔的画面,读好第二句。(体会春天所带给人的美好、愉悦)
(3)诗中所描写的花怎样?这花与风雨之间有什么关系?
花落了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很可惜、很美)把你体会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三)吟诵
(1)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你又知道春天是怎样的?
(2)朗读全诗,背诵。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古、声、多、处”。 1、组织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2、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师做重点强调。3、描红、临写。
本课作业 1、写生字。2、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春 晓 啼鸟 欢唱 风雨声 呼呼 沙沙 嘀嘀答答 花落 鲜艳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