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是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包括: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两大部分内容。这些内容前面所学的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及后面所学的血液循环等内容有密切联系。而且呼吸是正常的生命现象,与人的衰老和寿命有关,为我们认识生命过程奠定了基础。
二、课标分析
根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内容”的分析,《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属于“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之一──生物圈中的人。从人与生物圈中的角度,引导学生开展多种探究活动,认识生物圈和我们自己。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通过胸廓的结构以及肺的位置学习,认同结构与功能的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的学生,同学们通过前一章内容的学习,已经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认识到环境中干净、清洁、湿润的气体对呼吸道的重要性,因此,学生能够很快进入到呼吸系统的的学习中。
初中生求知欲旺盛,已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肺与外界气体交换涉及气体体积变化、压力等物理学问题,七年级学生缺少相关知识的储备。这对学生来说内容抽象,较难理解。通过生活中对吸气与呼气的认识,密切联系生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现象着手,在引导学生认识呼吸系统的特征,从宏观到微观,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肺的结构及气体在肺内交换的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活跃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四、教学策略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是比较微观的过程,但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与人的健康有关,学生容易感兴趣,因此,可以从肺的特征入手,引出呼吸时肺的变化,采用与生活相联系,借助多媒体教学、设问的方式、直观教具法,化抽象为具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式教学。在此基础上对比吸气与呼气的区别,并且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学案,通过设问、讨论、交流表达等多种方式将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的相关知识授予学生,并让其内化为自己所有。对于呼吸时肺变化的知识,可从学生自我感受入手,关注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问题联系生活,再通过自主学习、讨论分析明确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吸气导致胸廓扩大。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2)通过演示实验和图片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胸廓的结构以及肺的位置学习,认同结构与功能的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2.教学难点
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七、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自制教具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流程图
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故事讲述:《沉肺断案》视频展示一对夫妇被指控杀死女婴,法医立即解剖肺部,法官当庭释放这对夫妇无罪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过度:法官认为这对夫妇无罪的依据是什么?给我们在场的同学留下了悬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学生积极思考,并快速做出回答。认真聆听,思考法官沉肺断案的依据。 用悬疑故事让学生感知肺的结构,引出课题。
一、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一、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过渡: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本45-46页,自主学习,提出问题。问题展示:将学生提出的困惑,展示出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逐一解决。设问:我们每个人都是啼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声啼哭意味着我们开始呼吸,外界气体冲击了我们的声带,从此我们的生活,再也离不开空气了。俗话说:“生命不息,呼吸不停”,我们的身体每时每刻都在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那么你呼吸的主要器官是什么呢?它在哪儿?图片展示:肺的结构过度:我们人体最大的腔是体腔,被膈肌分成上面是胸腔,下面是腹腔,那么你们看肺在哪一个腔?结论:肺位于胸腔,并有节奏的吸气和呼气,每分钟大约呼吸16次左右。过渡:外界的气体究竟是怎么样进出肺的?好,我们一起探究其中的奥秘,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接下来的内容。体验深呼吸:要求:坐直身体;双手轻放在胸部两侧深吸气,深呼气。小结:吸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缩小。设问:胸廓扩大和缩小,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有?图片展示:展示胸廓图、膈肌位置图小结:胸廓变化时,有膈肌和肋间肌参与运动。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容积增大;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容积缩小;实验探究:请将手中的塑料瓶内的气球变得膨胀起来,请问,有什么办法呢?过度:鼓励学生大胆推测:气体进入塑料瓶内的气体是否与人体的呼吸相似呢?设问:胸廓的变化与肺有什么关系?实验探究:出示肺的结构装置观察并思考:1.瓶壁、胶管、气球、橡皮膜分别模拟什么?2.气球在什么情况下胀大?什么情况下回缩?小结:膈肌收缩,膈顶下降 ,胸廓容积扩大,肺扩大,气体从外界进入肺,此时处于吸气状态膈肌舒张,膈顶上升 ,胸廓容积缩小,肺缩小,气体从肺内出去,此时处于呼气状态设问:为什么肺扩大,吸气;肺缩小,呼气,即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实验探究:分组完成探究,将去掉针头的注射器充满一管空气,左手堵住前端,右手推活塞,感受气压变化,松开活塞观察活塞的运动方向;小组内讨论交流推活塞过程中注射器内气压与容积的变化,概括气压与容积的变化关系。联系实际生活下水游泳时,如果水超过胸部。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阅读教材、猜想、讨论。观察图片,主动思考。积极主动阅读资料,并积极思考,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学生联系生活,积极思考,相互讨论,列举生活中其他的实例。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比较异同。学生:仔细听教师的讲解,联系生活,思考引起这些实验现象的原因。学生:仔细听教师的讲解,并联系生活,思考气压与容积的变化。学生:认真聆听。 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科学家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意识。恰当的与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观察图片,并与自己进行对比,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及观察能力。通过拓展教材中的内容,培养学生养生正确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激发学生再学习的能力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胸廓扩大导致吸气,同时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提高学生的识图、分析、综合、归纳和表达能力。
总 结 展示成果:不限形式归纳总结肺与外界气体交换过程。 学生融入场景,认真聆听并去重温父母无私的爱,学生学会感恩、回馈父母的恩情, 倡导保护大气空气等,达到情感的升华,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完成。
课后作业(2min) 完成“社会老龄化的相关问题”的资料搜集和分析活动,主动寻求健康的生活方式。 课后查找资料,相互讨论。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十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立足生活,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课程理念。纵观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呈现以下优点:
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家中的老人,并与自己进行比较,带领学生总结出呼吸时的特征。进一步体现了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课程理念。课堂中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图表等资料,来提高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以情动人,利用音乐图片和几句扣人心弦的话语,引起学生关爱老人,关注社会老龄化的情感共鸣。
总的来说,本节课设计思路清晰,安排严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方法多样,有效突破重难点,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融情于理,是一节精彩的课。但我个人认为,本节课还存在以下不足:
普通话个别字发音不准;
板书不够工整,有待加强
语速较快;
语言表达需更精简;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学案)
【课堂反馈】
例1 肺位于( )
A、体腔 B、颅腔 C、胸腔 D、腹腔
答案:(C)。
例2 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
A、鼻腔 B、气管
C、支气管 D、肺
答案:(D)。
【针对性训练】
例3与胸廓节律性变化有关的肌肉是( )
A、胸肌 B、肋间肌
C、膈肌 D、肋间肌和膈肌
答案:(D)。
例4当我们呼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的活动状态是( )
A.收缩、舒张 B. 舒张、收缩
C. 收缩、收缩 D. 舒张 、舒张
答案:(D)。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肋间肌收缩 胸廓容积 肺容积 肺内压力 吸气
膈肌收缩 变大 增大 减小
肋间肌舒张 胸廓容积 肺容积 肺内压力 呼气
膈肌舒张 变小 减小 增大
案例展示,沉肺断案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肺的结构,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肺的结构
肺与外界气体交换
胸廓的组成
感受胸廓和肋骨的变化
体验-深呼吸
肋间肌收缩和舒张
膈肌收缩和舒张
肺的扩大和缩小
探究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胸廓容积的变化
吸气和呼气
胸廓扩大导致吸气
探究肺内与外界的压力
吸气导致胸廓扩大
布置课后作业
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