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课后训练
一、单选题
1.在实验室中,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然后用滤纸将煤油吸干,再用小刀切开观察。在这一实验过程中不能得出的钠的物理性质是( )
A.钠在常温下是固体 B.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
C.钠的熔点很低 D.金属钠很软
2.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B.很软,能用刀切割
C.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D.可保存在煤油中
3.下列化学名词正确的是( )
A.焦炭 B.硫黄 C.风化 D.饱合
4.钠与水反应时产生的各种现象如下:①钠浮在水面上;②钠沉在水底;③钠熔化成小球;④小球迅速游动,逐渐减小,最后消失;⑤发出嘶嘶的声音;⑥滴入酚酞后溶液显红色。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⑥ D.全部
5.少量金属钠投入下列试剂中,反应最缓慢的是( )
A.蒸馏水 B.0.1mol/L盐酸
C.0.1mol/L NaOH溶液 D.无水乙醇
6.漂粉精久置空气中会变质,在变质过程中不会涉及的性质是( )
A.H2CO3 的酸性 B.HClO 的不稳定性
C.HClO 的弱酸性 D.HClO 的漂白性
7.将钠加入到下列溶液中,既产生气体又产生沉淀的是( )
A.KCl B.CuSO4 C.NH4Cl D.KNO3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氯水、液氯是状态不同的同一种物质,均属于纯净物
B.氯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化合态存在,也有游离态存在
C.可用排水法或者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
D.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分子
9.下列氯化物既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化合制得,又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 )
A. B. C. D.
10.以不同类别物质间的转化为线索,可结构化认识钠及其化合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a2O和CO2分别属于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
B.若改变过程I的反应条件,可得到钠的另一种氧化物
C.若改变过程IV中CO2的量,可得到另一种钠盐
D.过程I~IV中,发生了电子转移的是I、II、III
1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A 向1克固体中滴入几滴水 碳酸钠结块变成晶体,并伴随吸热现象
B 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 马上产生大量气泡
C 往等体积等浓度的、溶液中分别滴加3滴酚酞试液 溶液红色较深
D 加热放在坩埚中的小块钠 钠先熔化成光亮的小球,燃烧时火焰为黄色,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
A.A B.B C.C D.D
12.部分含氯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a与e反应可能生成b和d
B.c的电子式为
C.b、c、d均具有漂白性
D.可存在的循环转化关系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钠和钾的合金可用于快中子反应堆作热交换剂
B.实验室常将钠保存在煤油或四氯化碳中
C.小苏打是培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D.热的纯碱溶液可以去除物品表面的油污
14.下列有关反应原理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相符的是( )
A.过量的铁粉在氯气中燃烧:Fe+Cl2 FeCl2
B.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4Na+O2 2Na2O
C.高炉炼铁中,还原铁矿石:2Fe2O3+3C 4Fe+3CO2
D.金属镁着火,不能用CO2灭火:2Mg+CO2 2MgO+C
二、实验探究题
15.纯净干燥的能与熔融金属锡反应制备,某化学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制备。
已知:①金属锡的熔点为,化学性质与铁相似;
②的沸点为;
③易与水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的名称为 。
(2)装置中制备的离子方程式为 ;分液漏斗上方的导管的作用是 。
(3)装置中的试剂为 ,装置的作用是 。
(4)装置的作用是 。
(5)实验开始后要先点燃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点燃处酒精灯,这样做是为了
(6)甲同学准备在装置处用溶液吸收未反应完的,在某温度下将通入溶液中,反位得到、、的混合液,经测定与的离子数目之比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7)乙同学准备在装置处将未反应完的通入蒸馏水中制备氯水,并用制取的氯水进行一系列实验,下列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填字母)。
选项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氯水中滴加碳酸氢钠溶液 有气泡产生 氯水中有
B 将氯水滴在有色布条上 有色布条褪色 氯水中有
C 向滴加了酚酞的溶液 中加入氯水 溶液红色褪去 一定是氯水中的的漂白性所致
D 向氯水中滴加石蕊溶液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与指示剂作用速度更快
E 氯水经过光照 颜色变浅,且有气泡产生,酸性增强 温度升高,的溶解性变 小而逸出
(8)老师看了同学们的设计后,提出吸收多余氯气改用碱石灰更好,原因是 。
16.某兴趣小组拟制备氯气并验证其一系列性质.
Ⅰ.【查阅资料】
①当溴水浓度较小时,溶液颜色与氯水相似也呈黄色.
②硫代硫酸钠溶液在工业上可作为脱氯剂.
Ⅱ.【性质验证】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省略夹持装置)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按图2加入试剂.仪器a的名称是 ;装置CⅡ处加的试剂可以是 (选填下列字母编号).
A.碱石灰 B.硅胶 C.浓硫酸 D.无水氯化钙
(2)装置B的作用有 .
(3)写出装置F中相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4)Ⅲ.【探究与反思】
图1中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有同学认为该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其理由是 .该组的同学思考后将上述D、E、F装置改为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打开弹簧夹,缓缓通入氯气
②当a和b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③当a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色时,停止通氯气.
④ .
(5)设计步骤③的实验思想是 .
(6)步骤④的操作是 .
17.某同学应用如图1所示装置研究物质的性质.其中气体C的主要成分是氯气,还含有少量空气和水蒸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氯气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具有 性.
(2)浓硫酸的作用是 .
(3)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B中 ,C中 .
(4)从物质性质方面来看,这样的实验设计还存在事故隐患,事故表现在 .要克服该事故隐患,选择的操作是下图中的 ,并写出与解决隐患相关的离子方程式表示: .
三、综合题
18.某化学实验小组拟用如图装置进行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1)将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上述实验中还观察到有黑色固体物质生成,其原因可能为2Na+CO2 C+Na2O2或4Na+3CO2 C+2Na2CO3,这两个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类型既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也属于 (填“氧化还原”或“非氧化还原”)反应.
19.某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MgCl2固体配成溶液,在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然后向此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如图甲所示).滴加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MgCl2固体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填字母).
a.天平b.烧杯c.漏斗d.玻璃棒
(2)AB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0.如图是一个实验室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原料进行一系列反应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已知Cl2+SO2+2H2O=2HCl+H2SO4)
(1)写出a仪器的名称 .
(2)E装置产生白色沉淀现象的原因
(3)F装置的硬质玻璃管内盛有碳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产物为CO2和HCl.试写出F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G处反应过程中的现象 .
a.一开始就有白色浑浊产生 b.开始无明显现象,然后产生白色浑浊
c.开始产生白色浑浊,一会儿浑浊消失 d.无明显现象
(5)G装置无法确认F处反应中有CO2产生,为了证明CO2的存在,要对G装置进行改造,下列装置符合要求的是 .
(6)D处溶液红色褪去,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
一是 ;
二是 .
为确定是上述原因中的哪一种,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加以证明: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金属钠,可观察到钠的颜色和状态,用刀子切开,说明质软,在这一过程中钠的状态没有变化,仍为固体,不能得出熔点低的结论。
故答案为:C。
【分析】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2.【答案】A
【解析】【解答】A.钠易失电子,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故A符合题意;
B.钠很软,能用刀切割,故B不符合题意;
C.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故C不符合题意;
D.钠的密度比煤油大,和煤油不反应,钠可保存在煤油中,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钠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B.钠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金属的通性,质软;
C.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D.钠性质活泼,密度比煤油大,和煤油不反应,常保存在煤油中。
3.【答案】C
【解析】【解答】A.焦炭的名称应该为焦炭,故A不符合题意;
B.硫黄的名称应该为硫磺,故B不符合题意;
C.风化的名称书写无误,故C符合题意;
D.饱合应该为饱和,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的B选项在人教版必修一中属于正确的化学名词。
4.【答案】A
【解析】【解答】钠与水反应时产生的各种现象如下:钠浮在水面上;钠熔成光亮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且很快消失;滴入酚酞后溶液变红色;
故答案为:A。
【分析】将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总结为五个字就是:浮、游、熔、响和红。
5.【答案】D
【解析】【解答】解:少量金属钠投入蒸馏水中,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少量金属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2Na+2HCl=2NaCl+ H2↑;少量金属钠投入0.1mol/L NaOH溶液中,实质是Na和水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 H2↑;少量金属钠投入无水乙醇中,反应方程式为:2Na+2C2H5OH=2C2H5ONa+ H2↑。钠为活泼金属,钠与水溶液的反应,实质都是与氢离子的反应,水为弱电解质,发生部分电离,盐酸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所以B快于A,强碱抑制水的电离,所以A快于C,乙醇为非电解质,不能电离出氢离子,所以C快于D,反应由快到慢的顺序为BACD,反应最缓慢的是D,
故答案为:D。
【分析】金属钠与上述四种液体反应的实质是钠将电子给+1价的氢,+1价的氢的活性顺序是酸>酚羟基>水>醇羟基
6.【答案】D
【解析】【解答】漂粉精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久置于空气中会发生的变化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该反应的原理是强酸制弱酸,碳酸的酸性比次氯酸的酸性强;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2HClO=2HCl+O2↑,故漂粉精在变质过程中涉及的性质有碳酸的酸性,次氯酸的弱酸性和次氯酸的不稳定性,
故答案为:D。
【分析】 漂粉精久置空气中会变质,所以要密封保存。漂白粉漂白的原理也是:Ca(ClO)2+CO2+H2O=CaCO3↓+2HClO。
7.【答案】B
【解析】【解答】解: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NaOH与KCl、KNO3都不反应,没有沉淀生成,与CuSO4反应生成Cu(0H)2沉淀,与氯化铵生成氨气,
故选B.
【分析】钠性质活泼,与盐溶液反应时,首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有生成生成,则该沉淀应为难溶于水的碱,以此解答.
8.【答案】D
【解析】【解答】A.氯水中含有Cl2、H2O、HClO等多种微粒,属于混合物,而液氯中仅含有Cl2一种微粒,属于纯净物,A不符合题意;
B.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原子半径小,容易获得1个电子,变为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氯元素在自然界中只有化合态,没有游离态,B不符合题意;
C.氯气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方法收集;由于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只能用向上排空气的方法收集,C不符合题意;
D.氯气溶于水得到氯水,氯气溶于水后,有一部分与水反应产生HCl和HClO,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因此氯水中含有未反应的Cl2分子,故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氯水属于混合物;
B、氯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C、氯气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D、氯水中因溶解有Cl2,使得氯水显黄绿色;
9.【答案】C
【解析】【解答】A、铜与盐酸不反应,A不符合题意;
B、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B不符合题意;
C、钠与氯气或与盐酸反应均生成氯化钠,C符合题意;
D、根据B中分析可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铜属于不活泼金属,不能与盐酸反应;
B.铁与氯气生成氯化铁,不能与氯气直接化合;
C.钠既可以与氯气化合成氯化钠也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
D.铁与盐酸生成氯化亚铁。
10.【答案】D
【解析】【解答】A. Na2O 和CO2分别属于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A不符合题意 ;
B.钠和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B不符合题意 ;
C.氢氧化钠和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C不符合题意 ;
D.氧化钠和水生成氢氧化钠反应的元素化合价改变,D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D 。
【分析】A.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
B.钠和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 ;
C.氢氧化钠和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D.氧化钠和水生成氢氧化钠反应的元素化合价改变 。
11.【答案】D
【解析】【解答】A.碳酸钠溶于水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
B.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先产生碳酸氢钠和氯化钠,所以刚开始时无明显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往等体积等浓度的、溶液中分别滴加3滴酚酞试液,由于的碱性强于,红色较深,故C不符合题意;
D.钠燃烧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且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则加热放在坩埚中的小块钠,钠先熔化成光亮的小球,燃烧时火焰为黄色,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碳酸钠溶于水放热;
B.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先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再产生气泡;
C.碳酸钠的碱性强于碳酸氢钠。
12.【答案】C
【解析】【解答】A.根据归中反应规律,HCl与氯酸盐反应可能生成 和 ,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价键规律,HClO的电子式为,B不符合题意;
C. 没有有漂白性,故C符合题意;
D.HCl和二氧化锰反应可制得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O,HClO见光分解得HCl,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次氯酸钙和浓盐酸反应可以得到氯气和氯化钙,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得到ClO2;
B.次氯酸得电子式在书写时要注意,氧原子在中间分别与H和Cl共用一对电子;
C.干燥Cl2本身不具有漂白性,湿润的氯气因为和水反应生成了次氯酸才具有漂白性;
D. 是一个可逆反应,所以这三种含氯物质的 循环转化关系是存在的。
13.【答案】B
【解析】【解答】A.钠和钾的合金导热性强,可用于快中子反应堆作热交换剂,A不符合题意;
B.钠的密度比四氯化碳小,会浮在液面上,不能用四氯化碳保存钠,B符合题意;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用来制做焙制糕点的发酵粉,C不符合题意;
D.纯碱Na2CO3在水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碱性,加热能促进水解,使溶液碱性增强,有利于油脂的水解,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钠和钾的合金熔点低,常温下呈液态,导热性好,可用作快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
B.钠一般保存在煤油中,也可以保存在石蜡中;
C.小苏打可用来制做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D.纯碱,在加热条件下可以除油污,因为其促进油脂的水解。
14.【答案】D
【解析】【解答】解:A.过量的铁粉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Cl2 3FeCl2,故A错误;
B.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2 2Na2O2,故B错误;
C.高炉炼铁中,还原铁矿石的反应为:2CO+Fe2O3 2Fe+2CO2,故C错误;
D.金属镁在二氧化碳中发生反应:2Mg+CO2 2MgO+C,所以不能用CO2灭火,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铁与氯气反应生成的氯化铁;
B.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不是氧化钠;
C.该反应中的还原剂为CO,不是C;
D.Mg能够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C.
15.【答案】(1)圆底烧瓶
(2);平衡气压,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浓盐酸顺利滴下
(3)饱和食盐水;干燥氯气
(4)降温,冷凝得到SnCl4液体
(5)用氯气赶净装置内的空气
(6)
(7)ABD
(8)装置Ⅵ的作用为防止水蒸气进入装置Ⅴ、并进行尾气处理,则用碱石灰更好
【解析】【解答】(1)仪器的名称为圆底烧瓶。
(2)装置中浓盐酸和MnO2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离子方程式为;分液漏斗上方的导管把圆底烧瓶和分液漏斗的气体连通,则其作用是:平衡气压,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浓盐酸顺利滴下。
(3)装置中的试剂为饱和食盐水,作用为除去Cl2中混有的HCl;装置III中装有浓硫酸,作用是干燥氯气。
(4) SnCl4的沸点为114℃,沸点较低,所以装置V冰水浴降温,冷凝得到SnCl4液体。
(5)实验开始后要先点燃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点燃处酒精灯,这样做是因为:先通入一段时间Cl2排除空气,可以防止氧气和Sn反应,故先点燃Ⅰ处的酒精灯,待观察到整个装置中充满黄绿色气体现象时再点燃另一酒精灯。
(6) 通入溶液中,反位得到、、的混合液,氯气转变为、时,氯元素化合价均升高,二者为氧化产物,经测定与的离子数目之比为,则化合价共升高(1×1+3×5) =16,得失电子数守恒、化合价升高总数等于化合价降低总数,则氯气转变为氯化钠时,化合价共降低16,所得Cl-、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1: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A.向氯水中滴加碳酸氢钠溶液,有气泡产生,气体为二氧化碳,则说明氯水中有,A正确;B.将氯水滴在有色布条上,有色布条褪色,则氯水体现了漂白性,氯水中有,B正确;C.向滴加了酚酞的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红色褪去,可能是酸碱中和,消耗了氢氧化钠而使酚酞褪色、也可能是HClO的漂白性使酚酞褪色,结论不正确,C不正确;D.向氯水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说明呈酸性、褪色说明存在漂白性物质,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则说明与指示剂作用速度更快,D正确;E.氯水经过光照,颜色变浅,说明氯气进一步被消耗,且有气泡产生,是因为次氯酸见光分解生成了盐酸和氧气,则酸性增强,结论不正确、E不正确;则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正确的是ABD。
(8) 由于Cl2有毒,必须进行尾气处理、若用NaOH溶液吸收氯气,则水会进入装置Ⅴ、SnCl4与水反应而导致实验失败、所以装置Ⅵ的作用为防止水蒸气进入装置Ⅴ、并进行尾气处理,则用碱石灰更好。
【分析】装置1是实验室制备氯气,由于SnCl4化学性质与铁相似,故会与HCl反应,要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装置2里装的是饱和氯化钠,同时也会与水剧烈反应,故装置3是气体干燥,装的是浓硫酸,装置4是发生装置,氯气与锡发生反应,由于四氯化锡沸点低,故装置5是冰水浴进行冷却收集,还有未反应完的氯气需要吸收,防止污染空气,装置6是个尾气吸收装置,用碱石灰吸收;同时也可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来,装置1上面的是一个平衡内外压强,是分液漏斗中的溶液能够顺利流下。
16.【答案】(1)长颈漏斗;BD
(2)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并作安全瓶
(3)S2O32﹣+4Cl2+5H2O=2SO42﹣+8Cl﹣+10H+
(4)未排除Cl2对溴、碘的非金属性的强弱实验的干扰;打开活塞d,将少量b中溶液滴入c中,关闭活塞d,取下试管c震荡
(5)对比实验思想
(6)打开活塞d,将少量b中溶液滴入c中,关闭活塞d,取下试管c震荡
【解析】【解答】解:Ⅱ.(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装置CⅡ处加的试剂干燥氯气,且为固体,只有BD符合,故答案为:长颈漏斗;BD;(2)生成的氯气中混有HCl,则装置B的作用有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并作安全瓶,故答案为: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并作安全瓶;(3)Na2S2O3中硫显+2价,被氯气氧化SO42﹣,则装置F中相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S2O32﹣+4Cl2+5H2O=2SO42﹣+8Cl﹣+10H+,故答案为:S2O32﹣+4Cl2+5H2O=2SO42﹣+8Cl﹣+10H+;Ⅲ.(1)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但氯气可与NaBr、KI均反应,未排除Cl2对溴、碘的非金属性的强弱实验的干扰,不能比较Cl、Br、I的非金属性,故答案为:未排除Cl2对溴、碘的非金属性的强弱实验的干扰;(2)设计步骤③的实验思想是对比实验思想,故答案为:对比实验思想;(3)改进的实验步骤④为打开活塞d,将少量b中溶液滴入c中,关闭活塞d,取下试管c震荡,第④步发生溴与KI的反应,故答案为:打开活塞d,将少量b中溶液滴入c中,关闭活塞d,取下试管c震荡.
【分析】由图中装置可知,装置A中放入二氧化锰、分液漏斗中放入浓盐酸,加热产生的氯气通入饱和食盐水除去其中的氯化氢气体,然后通入C,Ⅰ、Ⅲ处放干燥的有色布条,Ⅱ放入固体粒状干燥剂,但不能是碱性干燥剂,否则会吸收氯气,可观察到Ⅰ处布条褪色,Ⅲ处不褪色,氯气通入漏斗D中,溶液变橙色,再滴入KI溶液与苯的分层的液体中,苯层呈紫色,最后多余的氯气用硫代硫酸钠溶液吸收,Na2S2O3中硫显+2价,被氯气氧化SO42﹣;为排除氯气对其溴碘检验的干拢,可进行对比实验,以此来解答.
17.【答案】(1)漂白
(2)吸收气体A中的水
(3)干燥布条不褪色;湿润的布条褪色
(4)没有尾气处理装置,造成环境污染;D;Cl2+2OH﹣=Cl﹣+ClO﹣+H2O
【解析】【解答】解:(1)本实验为对比实验,将氯气分别于干燥布条和湿润布条进行比较,不难看出实验目的是探究氯气具有漂白性的条件,故答案为:漂白;(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本试验中起到吸收气体A中的水的作用,故答案为:吸收气体A中的水;(3)燥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故答案为:B中干燥布条不褪色,C中湿润的布条褪色;(4)氯气有毒,应进行尾气处理,不能随意排放到空气中,可用碱溶液来吸收,发生的反应为Cl2+2NaOH=NaCl+NaClO+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故答案为:没有尾气处理装置,造成环境污染;D; Cl2+2OH﹣=Cl﹣+ClO﹣+H2O.
【分析】该实验是气体C通过浓硫酸干燥氯气,干燥的氯气通入B,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在通入湿润的有色布条,布条褪色,证明干燥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同时考虑氯气有毒,应进行尾气处理,不能随意排放到空气中,可用碱溶液来吸收:Cl2+2NaOH=NaCl+NaClO+H2O.
18.【答案】(1)钠先熔化,接着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并生成淡黄色固体;2Na+O2 Na2O2
(2)置换;氧化还原
【解析】【解答】解:(1)将金属钠放在氧气中燃烧,金属钠的熔点较低,看到金属钠先熔化,然后燃烧,燃烧时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固体,化学方程式为2Na+O2 Na2O2;故答案为:钠先熔化,接着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并生成淡黄色固体;2Na+O2 Na2O2.(2)2Na+CO2 C+Na2O2或4Na+3CO2 C+2Na2CO3,两个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答案为:置换;氧化还原.
【分析】(1)将金属钠放在氧气中燃烧,金属钠先熔化,然后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物是淡黄色过氧化钠固体;(2)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置换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9.【答案】(1)b、d
(2)Mg2++2OH﹣=Mg(OH)2↓
【解析】【解答】解:首先发生NaOH+HCl═NaCl+H2O,盐酸反应完毕,再发生反应2NaOH+MgCl2=2NaCl+Mg(OH)2↓,(1)溶解MgCl2固体,应该在烧杯里并且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故选:bd,故答案为:bd;(2)AB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2OH﹣=Mg(OH)2↓,故答案为:Mg2++2OH﹣=Mg(OH)2↓.
【分析】溶解MgCl2固体,应该在烧杯里并且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加速溶解;首先发生NaOH+HCl═NaCl+H2O,盐酸反应完毕,再发生反应再发生反应2NaOH+MgCl2=2NaCl+Mg(OH)2↓.
20.【答案】(1)蒸馏烧瓶
(2)Cl2+SO2+2H2O=2HCl+H2SO4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
(3)2Cl2+C+2H2O CO2+4HCl
(4)d
(5)b
(6)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或强氧化性),使溶液褪色氯水呈酸性,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使溶液褪色;氯水呈酸性,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使溶液褪色;取D处褪色后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若溶液变红,则为原因二;(或取D处褪色后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酚酞,若溶液变红,则为原因一)
【解析】【解答】解:(1)根据仪器的构造可知B为蒸馏烧瓶;故答案为:蒸馏烧瓶(2)E装置产生白色沉淀现象的原因是氯气和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Cl2+SO2+2H2O=2HCl+H2SO4生成的硫酸又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故答案为:Cl2+SO2+2H2O=2HCl+H2SO4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 (2)氯气有强氧化性,碳有还原性,在加热条件下氯气和水、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氢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2Cl2+C+2H2O CO2+4HCl故答案为:2Cl2+C+2H2O CO2+4HCl(4)剩余的氯气在E装置中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氯化氢、次氯酸和澄清石灰水反应都生成可溶性的盐和水,所以反应过程无现象无白色沉淀生成,;故答案选:d(5))因通入F装置的气体中含有氯气、氯化氢、二氧化碳,现需除去氯气和氯化氢,且除去这两种气体过程中不能产生二氧化碳,装置a氯气、氯化氢、二氧化碳一同通入无法确认F处反应中有CO2产生;d装置氯化氢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无法确认F处反应中有CO2产生;装置c中碳酸钠与氯化氢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无法确认F处反应中有CO2产生;少量氯气能溶于水,氯化氢极易溶于水,二氧化碳混有氯化氢,二氧化碳在水中不溶,用水可除去氯气和氯化氢两种气体,多余的气体与澄清石灰水作用变浑浊,能确认F处反应中有CO2产生,故答案为:b;(6)因酚酞遇碱变红,将新制氯水慢慢滴入含酚酞的NaOH稀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则可能为原因一: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或强氧化性),使溶液褪色,原因二:氯水呈酸性,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使溶液褪色;因次氯酸漂白后的溶液再加NaOH溶液不会恢复颜色,则继续向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若溶液恢复红色则说明原因二正确,若溶液仍为无色则说明原因一正确,故答案为: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或强氧化性),使溶液褪色;氯水呈酸性,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使溶液褪色;取D处褪色后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若溶液变红,则为原因二,或取D处褪色后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酚酞,若溶液变红,则为原因一.
【分析】首先通过装置A制得氯气,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得的氯气不纯,BC装置是为了除杂,DEF装置为了探究氯气的性质,G装置为了确定有没有气体二氧化碳生成,据此分析.(1)根据仪器B的构造判断其名称;(2)据Cl2+SO2+2H2O=2HCl+H2SO4,生成的硫酸再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来分析;(3)氯气有强氧化性,碳有还原性,在加热条件下氯气和水、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氯化氢、次氯酸和澄清石灰水反应都生成的盐和水;(5)确认F处反应中有CO2产生,需用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验证,需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氯气,且不能生成二氧化碳;(6)酚酞遇碱变红,利用NaOH与酸的反应及次氯酸的性质来分析;利用继续滴加碱的方法来设计实验,若红色恢复说明酸碱中和使碱减少,若红色不恢复,则说明是次氯酸的作用.